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作者:广发期货研究发展中心 许江山  2012-4-12 0:50:59  来源:原创  浏览:226

  原油价格无论上涨或下跌,都会导致财富在原油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的重新分配,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原油价格波动过大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明显影响,无论是价格上涨或下跌,都会导致财富在原油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的重新分配,因而也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国外关于原油价格的理论
  
  研究原油价格与经济衰退之间关系的理论有多种,其中调节成本理论、行业影响非均衡性理论、资源转移和结构变动理论的分析角度是供给,认为原油价格影响厂商生产投入变化和部门资源转移;消费结构调整理论、实际余额效应理论的分析角度是需求,该理论认为原油价格影响国家需求总量、企业投资、居民消费;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分析角度是供求。
  调节成本理论
  调节成本理论认为原油价格冲击改变厂商生产成本和厂商行为,引起经济衰退,其代表人物是J.D.Hamilton、Huntington、Atkeson与Kehoe。
  J.D.Hamilton(l988)最早提出“调节成本”观点,他认为石油价格冲击主要影响高耗能产业,如果减少企业对高耗能产业的投入以及居民对其产品的消费,导致的结果是工业停滞。他发现“二战”后油价波动与美国实际经济活动有很强的相关性,甚至第一次石油危机前(1948—1972年)也是如此。他通过建立一个经济模型来模拟经济运行,并相应建立各市场函数对相关变量求导,结论是油价冲击主要是增加了高耗能行业投入成本,同时还降低了消费者对高耗能产品的需求,使工业增长停滞。
  Atkeson和Kehoe(1999)的研究从能源产出比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能源产出比在短期内固定不能使产出最大化。他们指出,当油价上涨(下跌)时,追求最优化的厂商应该降低(提高)能源产出比,而提高(降低)资本产出比和劳动产出比,改变资本存量。但是短期内,资本存量是固定的,所以这三个比例无法做出迅速调整,使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达不到最优,造成能源、资本和劳动的利用不充分,产出下降,最后导致经济衰退。
  Huntington(2001)研究了油价波动后厂商之间的协调,发现厂商的协调行为会引致调整成本。每一个厂商知道油价波动对自己产量和定价的影响,但是不知道其他厂商对油价波动的反应。因此,不管油价上涨或者下跌,厂商都不能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以达到厂商的最优化,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衰退。
  调节成本理论从厂商角度解释短期内原油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而资源转移和结构变动理论则从部门角度解释原油价格在较长时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两种理论并不矛盾,石油价格冲击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导致资源在生产部门之间转移,但是,从长期看,最终必然会引起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和结构调整。成本调节理论和资源转移与结构变动理论的解释角度都是供给冲击。
  劳动力市场理论
  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石油价格冲击影响劳动力投入数量和均衡劳动价格,原材料和劳动投入的变动减少供给,均衡工资的降低减少消费,结果导致经济衰退。
  Loungani(1986)首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油价冲击会导致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增加一国失业率。Kim、Loungani(1992)进一步扩展了Loungani的不可分割劳动力模型,将能源投入纳入生产函数中,并且设定能源价格为外生决定,观察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体系的影响。结果发现油价冲击后两三年内经济会重新出现增长,但仍然无法弥补之前经济衰退造成的劳动力实际收入的减少。
  Carruth、Hooker与Oswald(1998)构建了一个效率工资模型,他们认为原材料投入会影响均衡状态下的工资,因为原材料的投入数量必须与一定的人力资源相配比。由于石油价格上升,厂商会减少石油化工生产投入,同时也相应减少对人力的需求,在减少产出时还降低了均衡工资,从而减少对消费品的需求,两种效果加总使经济衰退。Keane、Prasad(1996)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石油价格冲击和所有部门的雇佣减少以及实际工资减少有关。
  消费结构调整理论
  消费结构调整理论从居民需求角度解释油价冲击与经济衰退的关系,代表人物是Kiseok Lee与Shawn Ni(2002),其观点与劳动力市场理论一脉相承,认为在均衡工资减少条件下,消费者会改变消费结构,推迟购买耐用消费品,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实际余额效应理论是一种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它的产生原本与石油价格冲击无关,但是它最早解释了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它由Patinkin提出,认为实际货币供给变动导致资产组合调整,引起商品需求变动。Pierce、Enzler(1974)认为,油价上涨一方面使名义货币需求提高,如果货币当局不能增加货币供应量,整个经济体系中货币实际余额就会减少,导致利率提高,抑制投资需求,降低产出;另一方面,油价上涨会带动一般价格水平上涨,降低实际货币供给余额,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假设下,消费支出减少,经济衰退。
  资源转移理论认为石油价格冲击引起部门之间资源转移,主要是劳动力资源转移。代表性人物是Hamilton(1988)、Loungani(1986)、Davis(1957)、Loungani与Rogerson(1989)。Hamilton(1988)认为,油价不确定会推迟人们对耗油耐用消费品(如汽车)的消费,导致需求低迷,经济衰退。Bernanke(1983)证实,当企业面临未来油价不确定时,推迟不可改变的投资决策是很有价值的。Ferderer(1996)指出,未来油价不确定可以使投资需求减少,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在肯定石油价格冲击长期影响是资源转移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油价冲击与结构变动关系。“结构变动”主要说明石油价格变动通过影响1981年前后的经济结构,影响经济增长。Mark A. Hooker(2002)对结构变动的解释是能源密度降低,政府对能源以及与能源相关工业放松管制,货币政策对油价波动的反应改变。Michael M. Hutchison(1992)专门研究了油价变动对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不过,也有观点不支持资源转移理论,Kiseok Lee、Shawn Ni(2002)发现油价冲击导致工业行业同一个时间内的普遍衰退,否定了油价冲击导致资源部门转移。Keane、Prasad(1996)也认为油价冲击没有引起部门之间资源转移。
  
  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研究原油价格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文献较多,我们将重要的一些相关研究列出,见下表:
  近期关于原油价格与国内经济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
  
  既然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原油价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价格波动必然会通过其传导机制对国内宏观经济造成影响。通常认为,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条导途径传导:一条途径是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油气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交通运输业价格→用油工业品价格→居民燃气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这一途径主要是通过油气产品来进行传导,对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的影响是直接的;另一条途径是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有机化工产品价格→塑料、橡胶、化纤等工业中间品价格→以塑料、橡胶、化纤、等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消费品价格指数,这一途径主要是通过有机化工产品来传导,对CPI的影响是间接的。
  从最新一期的价格数据来看,近期原油价格的快速上涨就通过上述两个渠道影响了3月的CPI数据。因为原油价格的高涨,带来了运输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蔬菜和水产品价格涨幅较大,而同时原油价格上涨也直接带动了塑料、化纤类产品的价格,进而对CPI产生了间接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WTF!美国数据暴跌92.9%!两天后 全球市场爆发基本面冲击?
油价下跌加元从两周高点回落
专家称近期油价下跌中,受益最大的国家将是印度
机构预测2023年油市多个利空消失,价格有望重回100美元!
周末突发!原油价格战爆发!下周,这个板块将全线跌停!
石油危机冲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