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狠心特别爱0~5岁屁孩使用指南

“生了生了!是个男孩(女孩)!”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添人加口是再好不过的喜事了。可屁孩来到这个世界,上帝并没有把使用说明一并奉上,并且本产品一经产出,概不退货

这个只带父母基因,不带任何记忆,毫无自理能力,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家伙一降生,除了没日没夜的吃喝哭闹,什么也不会。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想办法引导他感知世界、学习技能、思考人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生命本来就是偶然

若干年前的那一次游泳比赛,我们意外的拿到了冠军,于是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个世界。生命是偶然的,但生命的终点却是必然的!在这个向着终点的过程决定了每个人的价值。

而当这个冠军变成了我们的孩子,瓜熟蒂落让我们第一次为人父母。人生最初的那几年,父母的引导对我这个偶然的生命至关重要。可大家都没有经验,若能有个屁孩使用指南那该多好。

如果你刚刚为人父母,或者打算为人父母,不妨看看下面的文字。我不是什么育儿专家,也不是什么教师学者,我只是个普通的父亲。

你所看到的文字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陪伴孩子的成长的经历。同样的尽管我在用心写,但依旧不能涵盖成长的所有瞬间,但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一、特别狠心特别爱

有一本书叫《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沙拉是一位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在书中介绍了她是如何在逆境中将三个孩子培养成亿万富翁的经历。

也正是这本书,让我对挫折教育和延迟满足有了了解,屁孩一出生就采用了这样的“特别狠心”的教育方式。我和Linda决定在成长的路上,只要对孩子生命安全不构成危险的方式都可以尝试。比如:

你会狠心不抱哭的孩子么;

你会狠心不扶摔倒的孩子么;

你会狠心过了饭点只给孩子喝水么;

关于哭声:孩子的诞生就伴随着哭声,哭是孩子的本能。不会讲话就用哭声表达饥饿、孤单、不适、害怕……

心理学说,如果哭了就抱,孩子条件反射,我哭了就有的抱,于是想抱就哭。屁孩回家的第一天,我就努力跟家人说,等他哭声小了再去抱,于是屁孩幼时很少有无厘头的哭声。

关于走路:刚学会走路的屁孩,特别期望通过走路去感知这个世界,于是频频摔倒!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得靠自己走,摔倒了也得自己站起来。于是摔倒了,没有人帮忙就自己坚强的站起来,继续走。一次一次,走的越来越好,自我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关于吃饭:四岁时候旅游回来狠心把奶瓶藏起来断了奶。继而忍住看屁孩蹩脚的吃饭洒满地米粒。

再后来,到了饭点贪玩,于是一狠心把饭菜一收拾,直到下一顿正餐前只准喝水,再没有过饭点不用餐的情况。

屁孩长那么大,从来没有过大人端着饭碗追着吃饭的情形。Linda为他准备了一套餐具(方便抓取的小碗和勺子),外出用餐大多带着,好用自己的餐具用餐。

特别狠心就是特别爱。

你让孩子笑,长大了就你哭;

你让孩子哭,长大了就你们一起笑! 

二、用运动来感知世界

《运动改变大脑》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全面科学的论证了运动不仅能够健身,还能够健脑,并用大量的案例与实验数据证明了运动对大脑的改造作用。证明运动是最好的健脑丸。

当孩子还很小,用夸张的表情让眼睛动起来;

当孩子不能坐,拉拉胳膊让他感受运动力量;

当孩子会爬行,想办法让他爬过来再爬过去;

当孩子能走路,爬楼梯踩草地摔倒再站起来;

只要愿意陪伴,总能找到很多种方式让孩子四肢动起来,大脑活起来。

静也行

动亦可

安静的时候可以用手拿取小物件、拉着手躺着仰卧起坐、爬楼梯锻炼下肢力量、坡道行走锻炼平衡能力。

这些动作能够协调手脚,当然也会促进大脑发育。当孩子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好了,就可以考虑给他玩滑板车、自行车之类的器械了。

总之有可能的话,带着屁孩去做尽可能多的户外运动,去做你愿意屁孩也喜欢的各种夸张的运动。

马克思: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三、如何选玩具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打开智慧天窗的工具,让人们机智聪明。

玩具每个人都喜欢,其实大人也有玩具,只不过大人的玩具变成了车子、房子、奢侈品等等。尊重孩子玩玩具的权利,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引导他选择好的玩具,满足合理需求。

试想如果三岁的时候没机会玩小汽车,到了30岁给一屋子玩具汽车又有什么意义?

 

玩具不在昂贵,在乎是否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积木、乐高、拼图、磁力片……这些拼装玩具,既能培养耐心也能在玩耍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

玩玩具时大人的陪伴很重要。比如:

玩乐高或者拼图的时候,可以和屁孩一起看图纸,一开始大人拼,孩子配合找零件,让他参与一个作品的全过程。

逐渐可以让孩子看图纸,大人配合找零件,让他学习看图纸识图能力。

最后他自己可以一个人拼装一个完整的作品,去感受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成就感。这些有一定难度,作品感十足的玩具,能够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决心、耐心。过程中,彼此时不时击掌或碰下大拇指,以示鼓励!

稍大一些,可以让他自己选择玩具,但选择之前要约定好费用。在一定范围内,由他决定,在一定范围外,由父母决定是否购买。

既可以培养他购物的能力,也能够建立钱物匹配的意识。屁孩现在的玩具渐渐有了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甚至万用表。这些都在帮助他了解周遭。

玩具该谁收拾?

当然是孩子自己收拾。收拾玩具既是一种责任,更能帮助他建立物归原处的有序意识。

不收拾怎么办?

一天晚上临睡前,客厅满地的玩具,屁孩不愿意收拾了,我问他这些玩具你是不要了么?他随意点了点头说“嗯”。

你确定不要了?那爸爸扔出去了,于是我打开门,把玩具放到了门外,他瞬间就哭开了。我说给你个机会,如果你想要,现在自己去收拾。

孩子能做的

比想象中好

五分钟后,所有玩具收拾归位。

四、沟通——不能

忽视的能力

有效沟通:不是要说明白别人懂的事情,而是能让对方明白他本不明白的事情;

对于孩子,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表达,从而达成自己的诉求,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孩子本能地用哭声表达自己的不适,他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笑脸表达喜欢,用难看的表情表达自己的不满恐惧,这都是沟通。

然而年龄的增长,伴随着信息量的增加,需要用语言来沟通。孩子成长其实是沟通能力提升的过程,

起初靠眼神交流;

后来靠肢体交流;

进而靠语言沟通;

将来用文字沟通;

有一本绘本叫《我会沟通》,那本书能告诉孩子一个很重要又很基本的沟通原则:

沟通是一个人说,一个人听。

学习沟通

自己买书

然而沟通岂止说与听,社会与家庭和学校相比,要复杂的多,那么沟通就显的越发重要,尽可能让屁孩去面对真实的人群对提升沟通能力大有裨益。比如:

外出购物用餐尝试让孩子去买单,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玩耍遇到的问题,

参加外部学习让他感受教与学也是沟通;

五、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决定了思考能力,孩子的阅读习惯甚至可能会决定他的一生的高度。这个能力越早培养越好。

我们每天都在阅读,成人的阅读是书刊以及所有的文字,而孩子是在用眼睛阅读这个世界。

对孩子来说这世界有太多的新奇。用大人的主动来带动孩子的被动阅读,直至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而过程需要成人保持耐心。

被动阅读:大人选择图片、杜曼闪卡、绘本;

主动阅读:孩子主动选绘本,父母陪伴阅读;

如果孩子有主动阅读的需求,千万别错过。

这是陪伴并培养他建立阅读习惯最好的时候。

如果每天都能陪伴孩子阅读,就能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本书看完后,多联系结合现实生活。比如《揭密物理》里提到斜面与杠杆,马上让他找来一根杆子和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尝试感觉一个指头轻松翘起一本书,和没有杠杆时用手握着杆子吃力的挑一本书。

而斜面就更好举一反三了,跟他玩积木的时候,有意识的引导他搭一个斜面,在户外看到无障碍通道时,会让他回忆。进而让他想想为什么踏步旁要设置一个坡道(斜面)。

多结合现实生活,阅读习惯与思考意识就在潜移默化里慢慢的养成了。

千万别做的事:孩子很专注的在玩或阅读时不要去刻意夸他,这样反而会分散注意力。 

六、感知精彩的世界

看一个人是否聪明,是看这个人脑海中是否拥有足够多的、清楚、正确、必要的概念。并且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了多少足够多的、清楚、准确必要的联系。

再来看我们身边的一些高人,多半是有两项高于常人的能力:

一是洞察问题的本领;

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对于孩子,让他尽可能多感官的与这个世界接触,呵护好好奇心就是在帮助他洞察这个世界。脑海中的常识多了,自然会越来越聪明。

感知世界:了解生活常识。比如看到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以让他感觉一下闭上眼睛走在平地和盲道上的不同体验,进而让他明白盲道的作用。现在每每走到路口他就会说盲道的圆点是用来提醒盲人有路口。

一次,他手里的东西掉在地上,我马上问它,为什么东西会往地上掉而不是向天上飞?他仰着头又摇摇头。我告诉他地球有引力,后来看绘本《揭秘宇宙》知道了万有引力。

在幼儿园老师上课问为什么苹果会掉在地上,他脱口而出,因为有万有引力,全班只有他回答正确。

旅行:旅行是让孩子感知世界的又一个很好的方式。屁孩不到四岁已经体验过了常见的所有交通工具:汽车、高铁、飞机、游轮,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记忆里留下了铁轨、大海、机场、高速公路等各种交通工具通行的细节。

明白了电焊

知道了廊桥

绘本上提到各种交通工具时,他多半能够联想起来。有一次跟他玩联想的游戏, 我想象的铁路是两条平行线,而他想到的是H型。我倒觉得他的答案更准确,有轨道有枕木。

七、培养自律与自理能力

诚信、守时、有序、自理、自律这些习惯别说对孩子很重要,就连大人都很难做到,可见这些习惯的重要,孩子如果能在很小的时候养成,自然有助于成长。

诚信:要养成说话算话,其实是大人要先做到。如果答应去哪里或者买什么,那么答应了就要做到。做到的同时,告诉他自己也要说到做到,别人才会说到做到。

守时:屁孩以及五岁半了,对时间的概念只有五分钟和一分钟。一直以来,看电视、玩玩具、在户外游玩如果时间差不多了,通常会给他一个缓冲时间,一般五分钟。还剩一分钟的时候,提醒一下,因此他的时间观念还算不错。

现在通常他自己用手机设定“三个五分钟”倒计时,计时器响马上停手。

有序:用完的物品要及时归位,玩过的玩具也要及时放回原处,养成这样的习惯会避免丢三落四。

自理: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拿书包、自己走路、自己睡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需要大人引导,也需要大人耐得住性子容忍他犯错。鞋子穿反了,我和Linda最多问他,你穿的舒服吗?如果他坚持,那么就由他去了。

无论是守时守信还是有序自律,其实都需要大人做给孩子看,如果一个大人摧毁了自己好习惯的大厦。孩子是不太可能养成好习惯的。

八、关于电子产品

人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而影视片由于不断地切换镜头,注意力被牵着走很少能够激发深入思考。

然而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看到电子设备消极的影响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

关于电视:国外有研究经常看电视的孩子,想象力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有研究人员让三组看电视时长不一的小朋友绘画,经常看电视和不怎么看电视画出来的图差别不是一点点。

 第一组 每天几乎不看电视的孩子画的 

第二组 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的

第三组 看电视时间内容不受限制的孩子画的

可见电视节目对想象力的摧残。

不过大人都抵挡不了电子产品,如何引导孩子?

在三岁前孩子还不知道电视为何物时,尽可能不让孩子看电视,越晚越好!

三岁后,引导接触优质的卡通片以及游戏适度观看,在某种程度亦能提升孩子的思考与审美。屁孩看过的卡通片《海底小纵队》、《超级飞侠》、《爆笑虫子》……现在他自己已经能够筛选适合自己的卡通片了,无论是内容还是画面都还不错。

电脑游戏:跟他一块玩过《植物大战僵尸》,让他玩过手机游戏《纪念碑谷》 

最近屁孩在看《我的世界》游戏解说,开始我觉得游戏角色像素很低,担心影响审美。

经过了解才知道,《我的世界》是一款很棒的类似乐高的拼装模拟现实游戏,游戏中做建设与破坏两件事,能够极大程度培养玩家的创造力。 

九、屁孩的装备与技能

屁孩成长路上的必备神器

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有很多神器可以让屁孩的生活更加便利。比如:训练筷、方便抓握的勺叉、带把易抓的小碗、设计有佳的餐椅、吸管奶瓶、保温吸管杯、挡水洗发帽、专用马桶、小背包、腰凳……

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筷子

 我们用了那么多年筷子,但未必用的正确,就算用的正确也未必会教他人快速学会用筷子。

那么孩子要跟你学会用筷子也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我们可能从来都没有注意过用筷子的关键点:

下面那根筷子其实处于静止不动的;

上面那根筷子才是用来张开夹取的; 

更关键的是:

下面那根筷子有三个接触点,两端在虎口和中指上;

大拇指根压住的位置是第三个接触点;

接下来花几分钟练习如何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上面的筷子夹取东西; 

如果你的手比较大用上面这个方法,用中指托下面的筷子;

如果你的手比较小用下面这个方式,用无名指托下面的筷子;

看完上面筷子教程,也许给孩子买训练筷的费用也省了。因为我用这个方法10分钟教会了屁孩喜欢上了筷子!对!喜欢上!  

十、与五岁孩子谈人生

吴军老师在得到专栏说过“人一出生,死期已定”。同样的,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

如果能早点明白生命的意义也许我们的人生轨迹会早点发生改变,也会让我们在去向那个宿命的路上更有价值。

可一个五岁的孩子你跟他谈什么人生?在过往的日子里,我跟屁孩谈了两次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我相信他听进去了。

去年我的奶奶,孩子的曾祖母去世了。借着那个机会,用孩子能够明白的语言跟不到五岁的屁孩第一次聊了死亡、去世。

告诉他太太去世了,去世了就是再也看不到了;

告诉他太太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告诉他那个地方我们每个人都要去。

屁孩耐心地听我跟他说了每个人终究都要面对的人生终点。在送老人家走的时候,屁孩感受到了现场的气氛,全程默默地不吵不闹跟着所有的长辈走完所有程序。 

前些日子一个周末的早晨,他不知怎么的说起人的生死,我借机问他有一个办法可以永远活下去。

如果我们能写书会写文章,就算我们离开了,别人依然能看到我们的思考,能永远的记得我们。并且我们的思考会一直影响到他人,他似懂非懂的点头。 

借着这样的机会,我告诉他学会写字、画画有多重要。让他明白不会写字用画画也可以记录。

十一、不得不说的孕前

要孕育一棵好苗,良好的种子和肥沃的土壤一个都不能缺。

父亲给的种子好,母亲给的土壤好,孕育的孩子才会先天健康。而母亲的子宫是胎儿居住的房子。是生命的摇篮,健康的子宫就如同是个宫殿,反之就如同是个破瓦寒窑。

想象一下在宫殿和破瓦寒窑里住了十个月的生命会有什么不同(对于此,我推荐你看一个视频,请回复关键词“健康”收看,并强烈建议你收看)。

感谢您的耐心,看到了这里。但我必须说的是,以上是0~5周岁屁孩成长路上,我能想到的的成长瞬间。但孩子的成长过程何止这些记忆!

第一次当父母谁都没有经验,以上的这些心得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也许全是错的,也许这些经历适用于我自己的孩子,但未必适合你。

但有一点是一定的,那就是每个人都有三个童年:

一个是自己的童年,

一个是孩子的童年;

一个是自己心智的童年;

珍惜我们的每一个童年,陪伴好孩子的童年,毕竟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就是渐渐离去的过程。同样的,当父母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时,教育就成了问题。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夫人Linda,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她用尽心思陪伴孩子成长路上的方方面面。 

脚下的路一定很远

前方的路也许很陡

人生向前的路很长,坡度也可能越来越陡,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越走越远,越登越高! 这些文字,送给只知道走路还不明白为什么走路的小屁孩!送给明白为什么走路,但还不太会走路的自己。送给一路上一直陪在身后的孩子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生活习惯培养】培养儿童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1~2岁感统训练:以行走、攀爬、追跑、涂鸦、堆积木、按键为主
倡导“宝宝哭闹不要抱”的人,他们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五个方法教会孩子自我管理
孩子有这三种坏习惯,您就偷着乐吧,说明长大后很优秀
父母做好这几点,有效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