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方录(50-59)

50.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并治脉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麻黄  桂枝  石膏  干姜  川芎  当归  人参  甘草各110克  杏仁40

上九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800毫升,温服200毫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自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

痱病者,发病突然,营卫两气之运行骤停,故身体不用,四肢失灵,精神不治,仿若死人。气不行则脉伏,若咳逆上气则面目浮肿。痱证有虚实之别,虚者因饮食房劳七情内伤所致,实者因风寒暑湿外伤经络所致。

例如,小时候曾闻乡下病例:某年夏天,一对年轻夫妇行房中,丈夫突发昏迷,口不能言,身体不能自收,吓坏其妻,妻子忙大声呼救,好在旧时乡下夏天夜不闭户,隔壁邻居闻声,迅速揭帘而入,猛拍其夫之裸露屁股,其夫立醒。穷乡僻壤本来就缺乏娱乐,此事便成茶余饭后之笑谈,里人多有所闻。此即痱证之虚者也。内径云:内夺而厥。穷则营养不良,故身体本虚,一经房劳,骤发痱证。然邻居猛拍屁股之举,恐传言之误,于今想来,应当是拍打其命门和肾俞穴,即腰椎及两侧部位,以鼓动肾气,气行则病解。

又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以及老人被骂而心梗发作等,则属七情内伤。

痱证之实者,经络为风寒所伤,故名风痱。营卫皆实邪,身体不能自收但未至半身不遂,口不能言但未至口眼歪斜,可知邪入未深,故本方以大青龙为基础,发风寒两邪,去大枣之缓,改生姜为干姜以驱营血寒邪,加参、归、芎以益气补血行血,使濒危之痱者,命得以续,故名续命汤。

51.三生饮

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

天南星(生用)37克  川乌(去皮,生用)18克  附子(去皮,生用)18克  木香7.5

上切碎混匀,每服18克,即分四服,姜水煎,每服加人参37克。

卒中,中风也,内因为气血,风只是诱发之外因。风邪常有而并非人皆中之,中风之人必先有自身气血之疾而后邪袭之。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蛋,世间道理皆然。中风之所以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气血衰减进入加速期,本已气血流行缓慢,而年轻时不加注意自身保护,或因劳作伤气,或汗出当风,风邪入体内因年轻气盛未发作而蛰伏,体内风邪若累积日久而突然发作,便易致血滞不行甚至血凝结阻塞,此即缺血性中风。气衰而血盛者,则风热迫血,血渗出于体内,头部最是当风,故首当其冲,此即出血性中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风乃风邪滞留于体内日久未除,乘体弱时而发,故可预防。

进入中老年后,男子气虚女子血虚,故总原则是男子补气女子补血。心主血,血热者,通常满脸红光,此为易发脑溢血之色,及早调理,便是预防。汗出未搽干之前,切忌吹风,更忌冷气。

所谓年轻气盛,即年轻时营卫两气俱盛。风寒二气,皆从体表进入体内。风气伤人,卫气迎战;寒气伤人,营血受之。年轻时气血俱盛,故表现为伤风感冒或伤寒感冒。年老气血两衰,营卫俱弱,犹如篱笆墙日久破败,风寒来袭,无力抵挡,故邪气直入体内诱发蛰伏已久之邪,遂致中风,犹如攻城部队与潜伏已久之内应,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其城必破。俚语云:放屁闪着腰。气血俱衰,连放屁都闪了腰,况风乎。故中老年人增强营卫二气,提高抵抗外邪之力,防患于未然,此即治病于未病之时,亦中医养生之道。

南星、川乌、附子三味大辛大热,有毒,不炮制而生用者,卒中危殆之际,取其药力迅猛也。生姜水煎,佐以木香,意在行气。每服加人参37克,取独参汤(方1)之义,急补气也。

52.星香散

治痰厥、气厥。

三生饮去乌、附。

非卒中,只是痰厥或气厥,星香散亦可。

53.稀涎千缗汤

治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或中湿肿满。

半夏(大者)14枚  猪牙皂角(炙)1挺  甘草3.7克  白矾7.5

上四味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少许,冲温水一盏,调末3.7克,灌之,得吐痰涎,即腥。

痰证者,或因外邪六气伤五藏,或五藏本身功能失调,水不能化气而成积饮,与寒热相抟则成痰,热者痰色黄稠,寒者痰色清稀。痰兼风邪,则为风痰。饮停上焦成痰,则阻肺气运行,伴随呼吸气流,喉中发出拉锯声。饮停中焦成痰,则阻脾之化运,中湿肿满。不论外因内因,痰证日久,五藏愈虚;五藏愈虚,痰证愈重。一旦痰塞咽喉,气道不通,呼吸受阻,便会忽然昏倒,危在旦夕。

此方治风痰日久不愈者,防患万一。以峻药去顽痰,治标于一时,非治本,多用反伤元气。气虚者可用六君子汤(方9)白矾、皂角。去痰后,仍须他药调补五藏。

54.秦艽升麻汤

治风寒客胃,口眼㖞邪,恶见风寒,四肢拘急,脉浮而紧。

升麻  葛根  秦艽  白芷  防风  桂枝  甘草  人参  芍药  葱白

上十味,水煎服。

病因风寒,故恶之。口为土之外候,眼为木之外候,口眼㖞邪,土木俱病。肝主筋,腰以下为脾所主,四肢拘急者,风性急,寒滞血行,因而筋挛,关节受制不灵。脉浮为风,紧为寒。脉证都指向风寒客于中焦,肝脾受制。此证可能发于卒中,风寒去除不尽之后遗症;也可能发于轻中度卒中,风寒入藏未深。以升麻、葛根、葱白清阳明经风热,秦艽、白芷、防风驱散风邪。中风无论轻重,内因都是营卫虚不能守,故加桂枝、芍药和营卫,人参补营卫,甘草和中。

55.防风黄芪汤

治中风不能言,脉迟而弱者。

防风  黄芪 等分

水煎服。

万物凡中空有窍者,皆能鸣,肺中空有窍,故主声。发声必由喉出,故喉为声路。发不发声,声大声小,由会厌之开合而定,故会厌为声之门户。各种声音,由舌宛转而成,故舌为声机;唇齿之扇动,与舌配合,是为协助。音域之宽隘,声调之高低,声音清亮或粗狂,是发声各部位厚薄不同之故。肺主气,气流通过喉舌会厌唇齿由口而出,即发声也。中风不能言者,风邪客于肺,肺不能主气则气流不受控,故欲言而不能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脉迟而弱。防风善驱表邪之风,黄芪大补上气,以防风逐风,黄芪补气,则正气鼓而风邪去。经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耳目修明,声音能彰。唐柳太后中风不能言,许荫宗造防风黄芪汤数十斤,置床下熏之,身在气中居,次日便能语,是以外气通内气,令气行而愈。熏蒸尚能去病,况内服呼!中风只有不能言一证,则风邪轻微,此汤足矣。

56.玉屏风散

治风邪久留而不散者。自汗不止者亦宜。

防风  黄芪  白术 等分

上为细末,酒调服。

本条风邪久留不散者,非卒中(中风)后遗症,乃太阳经中风,风邪滞留于经络,或桂枝汤发之不尽,或因年轻无病证而未予清除,而久留不散。旧时乡下上了年纪之人,常见此证。天气骤变之际,如台风、大雨即将到来,有的人或手脚痛或头痛或身上某处痛,因而被戏称为“气象站”,此即久留之风邪因天气突变发作。又者,旧时生活条件差,妇女坐月子易感风邪,风邪滞留于经络,待到年老体弱,气虚不足,久留之风乘虚发作,头部正气不足故而晕眩。气虚则卫气不能固表,故自汗。

防风被称为治风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功在去邪。黄芪补气固卫,为御风之关键,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宫风,功在卫外。白术健脾,可以固里。内外固则风去不复来。以玉屏风名之,谓此方珍贵,当书于玉屏风之上也。

57.黄芪五物汤

治风痱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动履者。久久服之,自见其功。

黄芪(蜜炙)22克   白芍药(酒炒)11克   桂枝(嫩枝连皮)11克   生姜(外皮)11克  大枣(去核)4

水煎服。

风痱者,即风邪入之未深,未成卒中。若其人气血不虚,不至半身不遂,只到身体不能自收,四肢关节收放不自如,则以续命汤发散风邪。若其人气血虚,风邪深入,则半身不遂。已半身不遂者,其人必素来气血虚,发之反伤气血,故不宜续命汤。本汤立足于固本,正气足则邪气不能久留,故须久服方能见效。

【加减法】

左半身不遂者,加当归以补血。

右半身不遂者,倍黄芪以补气。

手软者,倍桂枝。

足软者,加牛膝。

筋软者,加木瓜。

骨软者,加虎骨。

元气虚者,加人参。

阳气虚者,加附子。

58.羌活愈风汤

治年近四旬,营卫不足,肝肾虚弱,风中经络。精神恍惚,语言不清,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筋骨无力;或手足枯瘦浮肿,或手足筋挛不收。一切风病稍愈之后,调理俱宜此方。及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用,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口眼跳动,若不预防调治,三年之内,风病必生,亦宜服之。

羌活  甘草(炙)  防风  黄芪  蔓荆子  地骨皮  川芎  细辛  枳壳   人参  麻黄  知母  甘菊花  薄荷  枸杞  当归  独活  白芷  杜仲  秦艽  柴胡  半夏(制)  厚朴(姜制)  熟地黄  防己 以上各75克  芍药  黄芩  白茯苓 各112克  石膏  生地  苍术 各150克  官桂37克   前胡75

上每服37克,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空心温服。如遇天阴,加生姜3片,临卧再煎,滓俱要,食远空心服。

此方为一切风病之后的调理方,三十三味研末混匀,诸药虽补气血驱风散湿,然味多则每一味之用量少,药力不足,不能攻关夺隘。普遍性与针对性是一对矛盾,药味多固然普遍适用,但人之体质差异客观存在,故缺乏针对性。

本方适宜于预防,若用于治疗则嫌缓。

59.清热化痰汤

治中风痰热,神气不清,舌强难言。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橘红  半夏  麦冬  石菖蒲  枳实  木香  竹茹  黄芩  黄连  天南星

水煎,加竹沥、姜汁服。

痰由饮生,若肾不能主水,脾不能化液生津,饮停于内,经热煎寒凝而生痰。病中风者,因藏府功能受损,过后亦可发痰证。痰热者,因热而成痰也,故其痰黏稠。痰阻中焦,脾胃气化受制,清气不能升,浊气不能降,心气不足则神昏,阳气不达于头面则舌强难言。病痰热者,既可以是其人藏府功能失调内因,也可以是中风后遗症引发。上条羌活愈风汤重在驱风,本方重在驱痰,可见中风与痰热不可混为一谈。本条“治中风痰热”之“中风”两字,当属多余。方中以人参补气,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养胃,余皆化痰清热行气之品,故名清热化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百二十九、中风
小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2)
孙曼之医案评析之六十八全身振战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中风邪在经络之体会(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李家珍)
感冒肺气虚证治
八味中药,治手肿痛,或指掌连臂膊痛,配搭精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