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查胆囊癌

自查胆囊癌

    胆囊癌早期诊断不易,故预后差,术后5年存活率仅为0~7%,偶有超过10%的报告,80%患者于诊断后1年内死亡。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按照下述方法进行自查,如果发现不良症状,就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淸病因,杜绝胆囊癌的发生,这是非常必要的。

                            



    一、胆囊癌的症状

    主要有下列几点:

  1.右上腹疼痛: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

  4.发热:25.9%的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多是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且伴有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近年,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病例有增多倾向,凡具有以下表现之一者应考虑有胆囊癌的可能:

    1.40岁以上,女性病人,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病史,症状反复发作者。

    2.黄疸,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右上腹触及包块者。

    3.右上腹或心窝部疼痛,按一般肝,胃疾患治疗无效者。

    4.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厌食,厌油,稀便等,一般对症治疗无效者。

    5. 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大于0.5厘米或有钙化斑

    二、关于胆囊结石转变为胆囊癌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胆囊癌比例中46%合并与胆囊结石,而且结石的大小也与胆囊癌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资料显示,结石直径为2.0-2.9cm 时,发生胆囊癌的风险较常人高2.4倍,如结石直径大于3cm,则风险增至常人的10.1倍。而另一方面,在我国,大约有1.2亿人患有胆结石,但是他们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患胆道肿瘤。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并存比例仅占1.8%,可见绝大多数胆结石是不会发生癌变的。因为参与胆囊癌变过程的因素并不只是结石和炎症,其中还有其它因素,胆囊癌的发生就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时,胆囊内的结石长期刺激胆囊,久而久之,使正常胆囊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变性后的组织容易发生癌变。尤其是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而且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更是如此。

    还有,因长期慢性胆囊炎而发生胆囊壁钙化(俗称瓷胆囊)的患者中20%可合并胆囊癌。

    中国结石病防治中心专家提醒,2cm以下的结石是可以进行药物治疗的。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者;虽无症状而有胆囊癌变危险者,均应采取手术治疗。其它情况一般应保守治疗,密切观察。

    三、关于胆囊息肉转变为癌症的问题。

    胆囊息肉的确可能转变为癌症,但是并非所有的胆囊息肉都会恶变。胆囊息肉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有: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经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者。  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者。  

    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  

    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者,亦须进行手术治疗。

    如无以上情况,不宜急于手术,应每6个月B超复查1次,观其情况而定。

直径小于20mm的胆囊息肉,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超过20mm或高度怀疑恶变,应剖腹手术,以便于进行根治切除手术,防止癌症。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1、胆石症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①典型胆绞痛、疼痛、压痛和腹肌痉挛位于右上腹部,右肩有放射痛;②黄疸多见;③无休克征;④血清淀粉酶可稍增高,一般不超过500单位。

  2、胆管癌

  ①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②进行性持续性黄疸,为进行性梗阻性黄疸。③消瘦,晚期出现恶病质。④全身瘙痒,食欲不振,乏力,发热。⑤消化不良,大便呈白陶土色,尿黄。⑥扪及肿大的肝脏和肿大的胆囊。

  3、胰腺癌

  ①腹痛位于上腹部,肚脐周,或右上腹部,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亦可向前胸及右肩胛部放射。②黄疸,约70%的患者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③体重减轻,90%的患者有迅速而显著的体重减轻。④食欲不振,乏力,呕吐恶心,腹胀,腹泻等。⑤血清总胆红素进行性增高(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平均在10mg%以上。⑥血糖增高,糖尿,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异常为最早表现,血清淀粉酶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4、肝癌

  ①消化功能障碍,食欲明显减退,腹部胀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②乏力,消瘦,进行性贫血或水肿等。③肝压痛,肝区可有重压感,持续性间歇性疼痛等。④甲胎球蛋白(AFP)阳性等。

    五、胆囊癌的一般预防

    1、多吃具有抗胆道、胆管癌作用的食物,如鱼翅、鸡肫、荞麦、薏米、豆腐渣、猴头菇;多吃具有抗感染、抗癌作用的食物,如荞麦、绿豆、油菜、香椿、芋艿、葱白、苦瓜、百合、马兰头、地耳、鲤鱼、水蛇、虾、泥鳅、海蜇。

    2、多吃具有利胆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胡桃、芝麻、金针菜、海参。忌食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忌暴饮暴食、饮食过饱。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3、肥胖、过重者容易发生癌症,其中包括胆囊癌。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维持适当的体重,可减少发生机率。

    4、饮酒、 吸烟也是引起胆囊癌的重要因素,戒烟、禁酒是减少胆囊癌的重要选择。另外,接触一些化学物质也会增加胆囊癌的机会。

    5、补充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能减少胆囊癌发病的危险。

    6、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利于胆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胆囊不好的人,通常都有哪些感觉?
胆囊炎秘方,大公开,治一个好一个!
肝病中药协定处方
哪些胆囊结石要手术?
胆道疾病问答(疾病篇)_上海仁济医院李可为大夫个人网站
第七章胆囊和胆道超声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