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鹧鸪天词牌

鹧鸪天词牌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 思佳客》、《 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全词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且,词的上阕第三、四句和下阕两个三句一般宜对仗。

词牌格律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词作举例

01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评析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是宋代诗人晏几道的一首词作品。此词写作者与一个女子久别重逢的情景,以相逢抒别恨。上阙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阙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全词不过五十多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故而使得这首词成为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于中好》。双调55字,押平声韵。 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内容写相熟的歌子久别重逢。

彩袖:文中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玉钟:一种珍贵的酒杯。

拚(pà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 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晁补之说它“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自是一家。” 

同:即聚在一起。.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剩:“锦”,只管。剩把:尽把,尽把。

银釭:釭(gāng),即灯。银釭,即银灯。

韵译

当年你撩起彩袖手捧玉樽殷勤地向我劝酒,

我喝了一杯又一杯甘愿喝醉把脸喝得通红。

你翩翩起舞直跳得月西沉杨柳掩映楼台上,

宛转歌声直唱到画着桃花的扇已无力摇动。

自从分别以后一直在回想我们曾有的相逢,

有多少次我在梦里梦见我与你又相会一同。

今晚我手执着一盏银灯将你面容照了又照,

但心还是怕我们这次的密切相会是在梦中。

赏析

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言为心声。一首《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写悲感,写欢情,写的真挚深沉,撼人肺。虽然这首词的题材比较窄,不外乎伤离怨别,感悟怀旧,遣情遗恨之作,并没有超出晚唐五代词人的题材范围。但作者写情之作的动人处,在于它的委婉细腻,情深意浓而又风流妩媚,清新俊逸。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抵不仅有情,而且情真。情真、景真,所作必佳。“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一个是殷勤地劝酒,一个是拼命地喝,为伊消得人憔悴。当年一夕初逢的倾心难忘,别后梦中的飘忽难寻,今宵突然重逢的恍惚难信,景境几转,人事剧变。而重逢时的惊疑和惊喜之状也就自然而然,毫无忸怩作态。

晏几道的词工于言情而能真,故陈廷焯虽嫌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然又不能不称其措辞婉妙,一时独步。又言“浅处皆深”、“情词并胜”、“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让伊独步。”晏几道善写风流之情,欢娱之境,尽极沉郁之致,荡气回肠之胜,又能表现出纯真无邪的品性,使人不觉其卑俗,不感其淫亵,虽百读之而不厌。这一点,晏几道受五代词尤其是后主词的相当影响。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曰:“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把晏几道、李后主、秦少游并称“词中三位美少年”,可见其三人之风格的确比较接近。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王国维先生也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小晏之作,已然近之。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回忆相会时的欢乐肆意,酣畅淋漓,正是为了反衬钟情至深,相思至极,魂牵梦萦,不免寤寐求之。而梦中的相会终归是空,清醒后的相思却越更深邃,越彻骨。以至于当真正相会之时,分不清眼前是梦是真,害怕再次醒来更加痛彻心肺的相思。

晏几道出身书香门第,不少婉雅佳言也化用了前人诗句。虽然前人言在,但是为己所用,和谐融贯,读来仍是自然生辉,更自有别一番情趣含蕴其中。梦的意境在晏几道笔下,采用递进的方式,前一句的相思之情已是极限,后一句则递进一步,产生了循环往复的艺术效果,意象更为丰满。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晏几道以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典雅风格和“秀气胜韵,得之天然”的清丽词风冠盖一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辞婉妙,则一时独步。”陈振孙则赞曰:“其(叔原)词在诸明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气磊落,未可贬也。”毛晋在《跋小山词》中称小晏词“字字娉娉,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苹、云,按红牙板,唱和一过”。可谓倾倒之至。而其“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唱,至今仍有凫凫不息的声韵。

作者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晏殊第七子,世称小晏。晏几道出身贵胄,虽身为故相之子,却不愿依仗父兄余荫和故旧援引,谋求个人仕途的升迁,而是耿介自守,独持清节,不为时流所动。黄庭坚曾把晏几道的性格戏言为“四痴”:“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晏几道人品高傲,不趋时趣,一生仕途蹇仄,生活流徙不定,晚景甚为凄凉。但是全面考察其生平经历,则“叔原之为人,正自异于流俗。不第以绮语称矣。”可见,其一生落拓,未能大富大贵,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历任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北宋词人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存世。

02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评析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

红蕖(qú):指荷花。

林断山明:其意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翻空:指飞翔翻腾在空中。

古城:文中当指黄州古城。

杖藜即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

殷勤:表示巴结讨好。文中劳驾、有劳之意。

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韵译

在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处耸立着一宅高墙,

乱蝉鸣缭树林屋舍旁的小池塘衰草满塘。

飞翔翻腾在空中快乐小鸟不时地有掠过,

在塘中扎了根的红色的荷花散发着幽香。

在幽静的乡村野外和古城墙根的路近旁,

我手拄着藜杖漫漫地徘徊转瞬已是夕阳。

昨夜天公巴结讨好一样地降下一场微雨,

又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赏析

此词上厥写景,下厥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作者推移镜头,由远及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是不多见的。“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他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词的下厥,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作者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从词中写翠竹丛生、鸣蝉四起、红蕖照水、雨后天凉等来分析,可知它是写于元丰六年夏末秋初之际。

03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北宋 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

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

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

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

图得不知郎去时。

评析

此词为送别词。词中托为一个女子的身口,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 。上阙起首一句,写女主人公自爱人打算出行时就没精打采,整天百无聊赖地描眉。第二句,写她一见丈夫在打点行装就愁了 。上阙结尾两句,写男女双方唯恐对方伤心,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下阙前三句,略作顿挫,气氛稍缓,金玉的字面也显示了情意的美好;下面的反问又转入内心,“相斟相劝 ”表面的平静下隐伏着痛苦的煎熬。下阙后两句,构思奇特,出语不凡,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

注释

镇日:整日,成天。

 扫黛眉:画眉,意即化妆。

阁泪:含着眼泪。

瑶卮:玉制的酒器,用做酒器的美称。

韵译

在一整天里没有心思去描眉梳妆打理,

我愁容满面地看着心上人打点着行李。

在饯别的宴席上生怕引起你的伤心绪,

强控情绪怕双眼蓄含泪水不经意掉滴。

停下车马举起精美的酒樽来为君饯行,

相互敬酒相斟相劝怎能忍得以分东西?

道不如让我先饮上它几樽一醉方休吧,

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时与我相离。

赏析

此词为送别词。词中托为一个女子的身口,抒写女子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词的上阙写女主人公爱人将行、行日及别宴上的种种情态。下阙极言离别的痛苦。

上阙起首一句“镇日无心扫黛眉”,写女主人公自爱人打算出行时就没精打采,整天百无聊赖地描眉。第二句“临行愁见理征衣。”写她一见丈夫打点行装就愁了。这“愁见”似不同于“愁看”,应是情绪的突然触发,虽然行人即将出发,但何时理征衣,她并不是都有思想准备的。这样看来,这个“愁”比前句“无心”就深入一层而且带有一定程度的爆发性了。上片“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结尾两句,写男女双方唯恐对方伤心,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别宴上,女主人公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自己的泪泉涌流。

下阙“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前三句,略作顿挫,气氛稍缓,金玉般的字面也显示了情意的美好。下面的反问又转入内心,“相斟相劝”表面的平静下隐伏着痛苦的煎熬。结拍“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两句,构思奇特,出语不凡,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正因为分别这般痛苦,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情形或许好受些。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慰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更伤心,那只有求助于沉醉,庶几可免两伤。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波澜起伏。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诚为早期送别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今江西)人。公元1007年(北宋景德四年)中贤良方正科,授光禄丞,通判台州。仁宗朝,与王钦若、丁谓等交结,渐至参知政事。官至枢密使,封英国公。后出知河南府,延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公元1051年(皇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赠太师、中书令,谥文庄。《宋史》有传。古文字学家,著有《文庄集》一百卷,已佚。《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宋庆历元年(1041年)四月,诏夏竦为宣徽南院使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判永兴军,韩琦、范仲淹为副使。新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命部将任福统军迎击元昊的西夏军。夏竦历经战乱,深感百姓离别愁绪,作词抒发内心对战乱给黎明百姓造成分别的不满之情。

04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宋 宋祁

画毂雕鞍狭路逢,

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

 车如流水马如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几万重。

评析

《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是宋祁的词。词的上阙作者回忆途中心上人相逢,词的下阙抒发了相思之情。词柔情丽语,风流妩媚,轻柔儇巧。据南宋黄异《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记载:词人在朝廷做翰林学士的时候,有一天他走在京城的大道上,适逢皇家后宫的车仗回宫,其中在一辆车上坐着的宫女掀开车帘惊喜地叫了一声:啊,那是小宋!所谓“小宋”,即词人。词人浮想联翩,回到家中,心中有所思念,便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于中好”。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画毂(gǔ):用五彩装饰的车。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诗,指只要心灵相通,互相都明白对方的想法。

灵犀:犀牛的角。据古书记载,有种犀牛的角上有一条白线,通过白线可以互相传递信息,被称为“通天犀”。人们视其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

金作屋:汉武帝小时候喜欢长公主的女儿阿娇,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词中用来指宫女居住在豪华幽深的后宫。文中暗用了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文中化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见两个女子,被留住半年,等到回乡时,其子孙已历七代,始知山中所遇为仙女,他们又重入天台山寻觅仙女,却已不见踪迹。词中比喻爱情受到阻隔。

刘郎:指刘晨;

蓬山:指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词中泛指神仙居处。

韵译

在狭路上正好与五彩装饰的马车相逢,

女子绣帘后发出令人肝肠寸断的娇声。

恨己未长出彩凤翅膀飞到心人的身边,

但心有灵犀两人无时不刻心意一奌通。

曾想象我们两人厮守在金屋玉笼之中,

来往人很多家门前经常会是车水马龙。

可是刘郎恨两个人相隔着一座蓬山啊,

这蓬山距我们还有那好几万里的路程。

赏析

这首词的上阙主要是叙事,讲述的是作者偶遇佳人,并对佳人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故事的开始,两人的相遇便具有浪漫的色彩。首两“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在狭窄的道路上,作者恰巧遇到华美的宫车从旁经过,一声令人肠断的呼唤从绣帘中传出,这便是两人的初遇。爱情不期而至,词人对佳人一见钟情。接着,词人借用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表现自己与佳人二人心意相通、两情相悦。借用李商隐诗句,读来琅琅上口,又富有文采,以彩凤、灵犀自比,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两人的心意与情感。同时也使得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上阙的叙事简单明了,又饱含情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鲜明生动,使人读来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勾勒出二人相遇的场景及沉溺于感情的画面。

词的下阙主要描述的是作者相思及求而不得、盼而不得见的苦闷愁情。词人化用了唐代诗人韩偓《无题》中的“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为“金作屋,玉为笼”。也化用了“金屋藏娇”的典故,却又赋予“金屋”新的寓意,以“金屋”“玉笼”来形容佳人住处的华美,又进一步暗示佳人身为皇宫中人的身份,还暗示着两人的身份之别,这似乎又暗示着两人无法圆满的结局,为这段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佳人深居宫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次的相遇只能是一次短暂的邂逅。“车如流水马游龙”,引用李煜的词句,将“如”字改为“游”字,更显动态感。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奔驰而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条龙一样走动。两人很快就在茫茫人海中分离,从此相见无期。运用比喻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街景的热闹,而这种热闹又与词人此时落寞的心境形成了对比。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词人的失意与怅惘。最后两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运用刘郎的典故,来表现两人今后再相会的渺茫与遥遥无期,从而写出了词人对佳人的相思之情与怅惘的愁绪。词人改“一万重”为“几万重”,使这种愁绪与苦闷显得更加突出,也使词人的相思之情显得越发深重,情感更加鲜明、突出、沉重。

作者

宋祁(998年-1061年), 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守天圣二年(1024)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初任复州军事推官。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北宋文学家、诗人,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与其兄庠齐名,时呼“小宋、大宋”。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为人喜奢侈,多游宴。其词多抒写个人生活情怀,未摆脱晚唐五代艳丽旧习。但构思新颖,语言流丽,描写生动,一些佳句流传甚广。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辑有《宋景文公集》;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05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宋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

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

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

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

不听清歌也泪垂。

评析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是南宋周紫芝的一首秋夜怀人词。上阙写夜阑更深、独守残灯之苦。接着用温庭筠《更漏子》词意,雨声引起人离别情怀。下阙先追忆当年欢聚的情景,最后回笔写眼前之悲苦,清歌已渺,旧梦难温,不由得感旧伤怀,垂泪不已。全词情景相生,清丽婉曲。

注释

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也有版本作残釭(gāng)。

屏帏:屏风和帷帐。

调:抚弄乐器。宝瑟:瑟的美称。

   金猊(ní):狮形的铜制香炉。猊,狻猊(suān ní),即狮子。

西楼:指作者住处。

韵译

我独自守一盏残灯快要燃尽,

天乍凉秋气充塞银屏和罗帷。

在梧桐叶上下着点点三更雨,

叶叶声声都是哀怨声泪别离。

那时我俩调弄宝瑟拨动金猊,

在一起同声齐唱着那《鹧鸪词》

如今孤寂在西楼凄凄的暗夜,

没有去听清歌也会悲泪垂滴。

赏析

  周紫芝的这首以今昔对比、悲喜交杂、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的手法写雨夜怀人的别情。

作者的词从室内环境写起,"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帷",点染出了清寂的氛围。夜阑人静时分,油灯将枯,灯火将残,夜晚也即将过去,而人尚未眠。室内满是"乍凉"的"秋气"。"满屏帷"则进一步强化了人对"凉"的体认。凉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之所以感觉满室生寒,是因为人满怀凄凉愁绪。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写词人的听觉,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这秋夜无寐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响来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更富有感染力。所谓"叶叶声声是别离",与欧阳修的"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见《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异曲同工,都是借情感对声音的反应表达由此构成的心理反映。那"空阶滴到明"和"叶叶声声是别离",同样都是为了更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

"调宝瑟,拨金猊"一句,承接"别离"二字,自然过渡到对往事的追忆。一"调"一"拨",写出过去相聚之时,主人公曾与她一起抚琴调瑟,一起拨动炉中的燃香。"那时同唱鹧鸪词","鹧鸪"常喻义男女爱情的象征。在如此美好的氛围中,二人一起唱咏爱情的曲词,那时的情景,亲密而快乐,令人难以忘怀。

以上词句可见,女子的身份是一名歌女。“如今风雨西楼夜”以"如今"开启今昔对比,呼应上阕所描写的环境和景状,将往日的欢乐与今时今日的寂寞凄凉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不听清歌也泪垂"的慨叹。过去,主人公听到歌女唱"清歌",曾因其感人肺腑而潸然泪下;如今,不仅无"清歌"可听,而且又因回忆往昔欢聚景象而牵扯出更多的孤寂情怀,故日"泪垂"。这里的"泪"既为过去不可追回而流,更为今日之愁苦而流。

作者

周紫芝(1082年—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1145年(宋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1147年(绍兴十七年)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周紫芝南宋文学家,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著有《太仓稊米集》七十卷、《竹坡诗话》一卷、《竹坡词》三卷。

06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宋 秦观

鹧鸪天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评析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抓住鸟莺啭的动人旋律,巧妙地融入词调,表达闺中妇女对远人的思念之情。全词因声传情,声情并茂,通篇宛转流畅,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堪称佳作。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小令词调,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等。

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啼痕:泪痕。唐岑参《长门怨》诗:“绿钱侵履迹,红粉湿啼痕。”

鱼鸟:鱼雁。相传鸿雁、鲤鱼可以传递书信,故云。

消息:即音信,信息。

关山:即关隘山岭。

      梦魂:古代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芳尊:指好看的酒器。亦借指美酒。“尊”通“樽”。

安排:文中指听任自然的变化。

甫能:宋时方言,犹今语刚才。

梦中泪流耳畔突传来黄莺鸣声婉转,

新啼痕叠着旧啼痕我泪流满面

夫远在关山一个春季未寄一封家书,

只有在那飘悠中才能相见

早起人可诉只有空对精致的酒樽。

一天从早到晚似肝肠寸断般到黄昏。

刚才看到熬了一灯油已尽枯竭

还是闭门窗外雨打梨花梨叶

赏析

词的上阙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梦”是此片的关节。词前两句“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写梦醒之果。后两句“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戌在外,远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里,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她又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伊人不见,鱼鸟音沉。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过片三句,“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到肚里。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真如李白所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此词音滑,似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然无限深愁却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

结尾“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

“甫能”二字,宋时方言,犹如今语刚才。这里是说,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挨到天明。词人不是直说彻夜无眼,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婉曲地表达长时间的忆念,用笔极为工巧。

这首词一特点,就是因声传情,声情并茂。词人一开头就抓住鸟莺啭的动人旋律,巧妙地溶入词调,通篇宛转流畅,环环相扣,起优跌宕。清人陈廷焯称其“不经人力,自然合拍”。细细玩索,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作者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視为元祐党人,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1098年)后贬谪。北宋文学家、词人,,学者称淮海先生。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07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晏几道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

 莫教离恨损 朱颜。

谁堪共展 鸳鸯锦, 同过西楼此夜寒!

评析

《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

这首词作通篇都在写作者“一醉”之后的所见所感,通过景物描写来寄托思念之情。多处运用暗喻手法,以意象烘托气氛,并将自己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融入词中,极尽细腻委婉,动人。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小令词调,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等。

残:指将尽。

泪阑干:形容眼泪纵横滴落的样子。

玉笙:对笙的美称。

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文中此指离鸾,孤鸾。古乐曲中有《孤鸾》曲,其曲哀怨,故说“鸾空怨”。

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

西楼:文中是指词人青年时欢会之地。

昨夜沉醉今朝醒又到了天即将尽,

野棠梨上宿雨恰似离人纵横的悲泪。

在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

罗幕中余香馥郁去燕还没有归

既知道聚易散不如暂且度日悠闲

莫让离愁别恨损害青春美好的容颜。

怎能忍受鸳鸯图案的锦被无人共展,

西楼如此冷的一

赏析

此词写离愁别恨,哀婉动人。

起二句“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写的是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一醉”,写昨夜借酒以遣寂寞之怀;“春又残”,本与醉醒之事全无干涉,词中把它们勾合在一起,一谓酒醒之后,雨 飘花落的情景,触 眼生悲,词人蓦地感到,春天真的过去了。春残,以“野棠梨雨”表之,而带雨的棠梨又暗喻流泪的人。次句从白居易 《长恨歌》“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化出,然情景交融,自有一番摇人心魄之独特魅力。

三、四句“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写与情人别后的情景:在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馥郁,去燕犹未归来。失偶的 鸾鸟,这里当为词人自喻。又古乐曲有 《孤鸾》之曲,其声哀怨,故“鸾空怨”三字,语意相关。“罗幕”,指房中的帷幕。燕子穿过高楼的重重帘幕,回到旧日巢中,常用来喻游子回归,而此词谓“燕未还”,则指离别了的情人还未回来。这两句写的是在帘下百无聊赖地吹笙,想念着远别的情人,心中充满了哀怨。

过片三句“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 朱颜。”,拓开一笔:既已知道欢聚易散,不如暂且在悠闲中度日吧,莫让离愁别恨损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颜。这里故作退让,用表面豁达的语言来表现怨极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可是这古之伤心人呢?能真正觉悟的他还是要让那千万缕割不断的情丝去牵系着自己:“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这是一句彻骨情语。“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西楼”,是词人青年 时欢会之地,晏几道词中屡见。 春寒料峭, 长夜漫漫,西楼怅卧,谁共晨夕?当初“共展鸳鸯锦”的美好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了,所余下的只是永久的孤独和哀伤。

这首以长调章法入于小词,处处呼应。“一醉醒来”,已伏下“西楼此夜寒”一笔;“鸾空怨”、“燕未还”,已伏下“谁堪共展鸳鸯锦”一笔。这一切又都和词人内心的感觉一一对应。

作者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 临川县 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 。 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 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北宋著名词人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 《小山词》。

08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晏几道

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

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

莫向花笺费泪行!

评析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此词在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下片紧承上片写景,并将视野延伸,以天地之浩渺,叙说归途漫长难寻,再见无期。 全词意境深阔,感人至深,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注释

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余香。

疏狂:指狂放不羁。

无凭语:即没有根据的话。

花笺:指书信。

醉意拍春衫回想旧日衫上的

使离愁与别恨折磨如此疏狂。

年年岁岁田间陌路都有茂密的秋草,

月月日日阁楼都能照进绚丽的夕阳。

我惆怅地远渺渺江水茫茫,

我那日思的征人回家的很长很长

对亲人沉沉的相思本没有任何理由,

所以不必要面对无情花草泪水横流。

赏析

  此词在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

  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 “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在“春衫”上的。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 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疏”为阔略世事之意。“狂”为作者生活情态的概括。他的《阮郎归》曾说“殷勤理旧狂”,可见“狂”在他并非偶然,而是生活中常有的表现。“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浣溪沙》),“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俱是其生活狂态的具体写照。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在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他的无可奈何之情是无由开解的。“年年”两句选取最常见的秋草、夕阳,烘托思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之情。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归;日日楼中朝暮独坐,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

过片承“夕阳”而写云、水,将视野扩展,从云水渺茫、征人归路难寻中,突出相见无期。此二句即景生情,以景喻情,道出了主人公于楼上怅望时的情思。结拍两句是无可奈何的自慰,措辞无多,然而读之使人更觉哀伤。“莫向花笺费泪行”虽是决绝之辞,却是情至之语,从中带出已往情事,当是曾向花笺多费泪行,如《西厢记》所说,把书信“修时和泪修,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既然离恨这般深重,非言辞所能申写,如果再“向花笺费泪行”,那便是虚枉了。小晏也曾在一首《采桑子》中写道:“长情短恨难凭寄,枉费红笺。”情意正同。此二句意谓此际相思之情,绝非言语所能表达得出来的。夏敬观云:“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号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作者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 临川县 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 。 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 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北宋词人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 《小山词》。

09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

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

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

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动,

朱颜争奈不耐秋。

评析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

注释

结伴:这里指相约、邀约。约:拦阻。

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花愁:花落春去而伤愁

朱颜:红颜,明指莲花,暗指采莲女自己。

韵译

守着莲池边莲花盛开姑娘们结伴游,

分开莲蓬踏上兰舟採莲蓬头划进湖。

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如烟船行云随,

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那娇艳的花从来无语无情之水自流,

多情的人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

有朝一日万一西风骤烈突然然强劲,

无奈莲花会很快凋落抵抗不住寒秋。

赏析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两句写出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河楼”,则写她们的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句中的“云”,当指晓云。这两句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过片以后展示采莲女子心灵的美好。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或许她们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奈何,花也无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此片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

作者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北宋著名词人,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这首词当作于晏家家境尚可之时,具体创作年代不得而知。其时,晏几道之父晏殊虽已去世,但其家中境况仍能供其吟风弄月,或认为词中“莲”、“萍”、“云”等字即是其赏慕的歌女之名,这首词即是借赋采莲女而表露自己对这些歌女以及美好生活的怀念。

11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

晏几道

斗鸭池南夜不归,

酒阑纨扇有新诗。

云随碧玉歌声转,

雪绕红琼舞袖回。

今感旧,欲沾衣。

可怜人似水东西。

回头满眼凄凉事,

秋月春风岂得知!

评析

    《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为感旧词。

作者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悲凉的伤时感逝情怀和身世之慨。上片写当年斗鸡池边征歌逐舞、饮酒赋诗的盛况。下片三句,点明词旨为怀旧。词人追怀往事,不禁泪下沾衣。最令人痛苦莫过于两人象各向东西分流的水那样,再也不能会合一起了,词人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这首词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

注释

斗鸭:古人好作此戏,在池畔作栏,使鸭相斗,以为笑乐。

“碧玉”、“红琼”:是歌儿舞女的代称。

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韵译

在斗鸭池边游赏欢宴夜深了不知家归,

酒阑兴未尽还在歌女的纨扇上题新诗。

天上的云也像随着碧玉的歌声而飘逸,

红琼舞袖飘舞仿佛裹着一身飞雪旋律。

追忆过往的难忘事不禁的泪淌来沾衣,

最令人痛苦的是两人分流各奔向东西。

回头望留给自己的是满眼凄凉的往事,

哪那些秋月和春风岂能体会并可感知。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旧之词。上片写当年在斗鸭池边征歌逐舞、饮酒赋诗的盛况,下片写分离后的凄凉冷落。对比鲜明,感慨系之,已是中年以后的情怀了。

    “斗鸭池南夜不归,酒阑纨扇有新诗。”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当年在斗鸭池边昼夜相继的游赏欢宴。酒阑之后,兴犹未尽,还在歌女的纨扇上题遍绮丽的新诗。

    斗鸭,古人好作此戏,在池畔作栏,使鸭相斗,以为笑乐。这两句用淡墨浅染,略点明时地和宴乐的兴致,然后用浓墨重彩勾勒。

    “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三、四两句是说,天上的云,也像随着碧玉的歌声而飘转;红琼的舞袖回旋,仿佛裹着一身飞雪。

    “碧玉”、“红琼”,是歌儿舞女的代称。在本词中当指同一人,也许就是小晏最眷恋的小莲。《小山词》中尚有一首《鹧鸪天》,特地为小莲而作,亦有“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之句,语意与本词相仿。小晏咏歌舞之词,人们多赏其“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二语,而较少注意到“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的妙处。古人形容歌声高亢,每谓“响遏行云”,几乎成了陈词滥调,小晏他易“遏”为“随”为“转”,赋予歌声更大的感染力,真有点铁成金手段。写舞态婆娑,如流风回雪,亦极生动形象。活色生香,酣歌畅舞,可知道小晏此时的快乐,这也是纨扇题诗的内容吧。可以想见词人的才情意气,造语尤胜。

“今感旧,欲沾衣,可怜人似水东西。”下片前三句是说,追怀往事,不禁泪下沾衣。最令人痛苦的是两人像各向东西分流的水那样,再也不能汇合在一起了。

    过片三句,点明感旧的主题。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小莲也已经不知去向了。词人发出深沉的叹息。

    “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留给我自己的只是满眼凄凉的往事,这哪是秋月和春风能够体会得到的?

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追忆也是徒然的。依旧是那么皎洁秋月,依旧是那么温煦的春风,但她早已不在眼前了,连同她清越的歌声,连同她曼妙的舞态,所留给自己的只是满眼凄凉的迟暮之感!“秋月春风”四字,包含了无限的哀思,可与李后主《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同读。“岂得知”三字,反诘作收,是孤寂的词人的绝望之语。

作者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北宋著名词人,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12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宋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

争奈归期未可期。

评析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现浪迹天涯的游子,急切盼归却又归期难定的苦闷心情。上阙初闻杜鹃啼叫,触动情怀,感觉鸟儿在殷勤地与行人说话。下阙写不断地听杜鹃啼叫后,心情变得十分烦躁,埋怨鹃鸟在作弄人。曲折地反映了生活对人的作弄,最后用反跌之笔,强化了游子有家难归、孤独烦闷的心态。这首词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语言流丽,有一定的感染力。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阙各三平韵。

翠微:青翠的山气,文中指楼台掩映在山间的幽深处。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鸟,其叫声像“不如归去”。

行人:文中指离别在外的游子。

流莺:文中指黄莺。

取次:指随意、任意。

惊梦觉:从睡梦中惊醒。

    弄晴时:弄指卖弄,文中指杜鹃在晴明的春日卖弄自己的叫声。

不如归:传说中杜鹃的叫声像说“不如归去”。

天涯:文中指漂泊天涯的游子,即作者。

争奈:即怎奈。

未可期:未可肯定的意思。

韵译

十里亭台楼阁紧挨着青翠的山色延伸过去,

在百花掩映的草树丛中传来了杜鹃的鸣啼。

热切地叫声仿佛要同出门在外的旅人搭话。

不像那轻浮的黄莺任意地乱叫自由地乱飞。

杜鹃在晴明春日卖弄自己的叫声我被惊醒,

“不如归去”的那声声的啼叫使得我听得分明。

漂泊天涯的游子何尝没有返回家乡的想法?

怎奈何那归去的日期啊却至今难以将确定。

赏析

  这首词表现游子浪迹天涯,急切盼回归却又归期难定的苦闷心情。上阙写初闻杜鹃啼叫,触动情怀,感觉鸟儿在殷勤地与行人说话。下阙的前三句写不断地听杜鹃啼叫后,心情变得十分烦躁,埋怨杜鹃鸟在作弄人。下阙的后二句用反跌之笔,强化了游子有家难归、孤独烦闷的心态。这首词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语言流丽,有一定的感染力。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说的是在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像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起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家之念,作客之愁。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下阙写杜鹃对行人梦醒之后的声声规劝。本是好心规劝,谁知却帮了倒忙,反而使得羁旅之人益发孤寂、更多春愁,惹得他久久蓄积在心的思归怀人之情倾泻而出,再也控制不住,因而斥责杜鹃:“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归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没有什么办法。结句以反诘句收束全词,突出行客思归怀人之深切,点明本词题旨,同时又回答了杜鹃“不如归去”的声声规劝,句法巧妙,抒情委婉沉郁。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可以,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可以。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

  同样听到的是一种杜鹃声,但不同的诗人,可以从各自的处境、别样的角度写出不同的感受。韦应物的“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为何情”,是同情丈夫死在外地的寡妇之言。杜荀鹤的“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是愤慨文章无用之言。范仲淹的“春光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是豁达之言。朱敦儒的“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是痛心国土沦陷,南北亲人不能团聚之言。杨万里的“自出锦江归未得,至今犹劝别人归”,是诙谐之言。晏几道这首词,则是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之言,写得真切,有一定的感染力。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尤深。

作者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北宋著名词人,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晏几道这位尝尽了富贵滋味之后才沉沦下僚,因而他也就比其他人承受着更大的落差,休味着更深的悲凉。就连听到的杜鹃的“不如归去”也是有更深切的感慨。这首词即是他在奔劳的旅途中所作的。

13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评析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所写的词。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此为宴席间互相酬唱之作。词人采取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理想。其实,诗人并非胸无大志、只知享乐,只是他仕途失意,满腔郁愤,因此才以这种傲兀疏狂的形象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并表达自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注释

  史应之:据黄庭坚《山谷诗内集》卷十三《戏答史应之三首》任渊注:史应之,名铸,眉山人,落魄无检,喜作鄙语,人以屠僧目之。客泸、戎间,因得识山谷。

莫放:勿使,莫让之意。

簪(zān)花:以花插头之意。

  倒著冠:倒戴着冠儿。此句暗用山简典故,表现不拘世俗、风流自赏的生活态度。《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日:'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茗芋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白接篱,头巾。

   且加餐:《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李白《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直是为君餐不得,书来莫说更加餐。”

  黄花:同黄华,指未成年人。

白发:指老年人。

牵挽:牵拉,牵缠之意。

付与:给与,让与之意。

冷眼:轻蔑的眼光。

韵译

秋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清寒。

人生苦短举杯痛饮莫让樽中酒干。

站在斜风细雨之中吹笛寻欢作乐,

醉酒中倒戴帽子头上插入菊花簪。

要趁着身体健康时努力加饭加餐,

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之下使劲清欢。

让头上戴黄花去映衬着斑斑白发,

把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

赏析

此词是黄山谷(黄庭坚)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黄庭坚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阙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寻求安慰,到醉中去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写景的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应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的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成他俩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的放肆。

下阙则是写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述说。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黄庭坚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作者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05年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本词大约作于元符二年(1099)重阳节之后数日,当时黄庭坚在戎州(今四川宜宾)贬所,此时处于贬谪中整整四年,心情抑郁。本词同调同韵共有三首,此为第二首。第一首有副题曰:“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之后史应之做了和作,这首词是黄庭坚在宴席间对史应之和作的再和。

14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评析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宋代词人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被收录于《全宋词》中。

全词写得十分沉痛,非常感人,是唐宋之后悼亡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当时,贺铸将因事要离开夫妇共居的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发出“同来何事不同归”的哀叹。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在表现手法上,此词将赋、比、兴三者参酌运用,丰富了情感表现手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因此词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句,贺铸又名之为“半死桐”。

阊(chāng)门:即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何事:文中为什么之意。

   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清霜后:即秋天,文中指年老。

  “原上草,露初晞”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语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晞:(xī)干。

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

新垅:即新坟,指死者葬所。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

我同来的妻子何不与我同归

我好遭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

似白头失伴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

对往日居室垄上新坟依依

躺在空荡床上听窗外风雨凄凄

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语深辞美、哀伤动人的悼亡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比美,并传不朽的名篇。

上阙开头“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遂脱口而出道:“同来何事不同归?”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失伴鸳鸯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却成为鳏夫,孑身一人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而词人此时已年届五十,也到了满头青丝渐成雪的年龄。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的孤独的凄凉。

下阙前二句“原上草 ,露初晞”,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同时这里也是用典,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紧接上片,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有它寻夫先路,下阙“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

下阙最后三句复用赋体。“旧栖新垅两依依。"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下文即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双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构思当中,如: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此处上半句写自己所见,下半句抒发对亡妻的思念。“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是写作者自身。“原上草 ,露初晞“这是写妻子。“旧栖新垄两依依。"这是把两个人放在一起写。“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与开头一样,前一句写自己,后一句写妻子。以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为基础写成;“旧栖新垄”句有夫妻感情已经超越时间,超越生死之感。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借叙事抒情;“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借比喻抒情;“原上草 ,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借景物抒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借行为举止抒情;语言上两次运用反诘句,把情感推向高潮,动人心弦。

作者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年少读书,博学强记。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晚居吴下。宋代词人,博学强记,长于度曲,掇拾前人诗句,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又好以旧谱填新词而改易调名,谓之“寓声”。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而纵酒狂放之作。风格多样,盛丽、妖冶、幽洁、悲壮,皆深于情,工于语。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

这首词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作者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贺铸一生辗转各地担任低级官职,抑郁不得志。年近五十闲居苏州三年,其间与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亡故,今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词以寄哀思。

15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评析

《鹧鸪天·西都作》是北宋词人朱敦儒作于西都(今洛阳)的词。收录于《全宋词》中。该词上阙主要写作者在洛阳时纵情于山水,豪放不羁的生活。该词下阙则用巧妙的手法表现了作者神仙般的淡泊胸怀。全词表达了词人对权贵的不屑,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和志向。

注释

    清都山水郎:是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

疏狂:指狂放,不受礼法约束。

支风券:文中指支配风雨的手令。

章:文中指写给帝王的奏章

觞(shāng):酒器

  玉楼金阙慵(yōng)归去:不愿到那琼楼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在那天宫掌管山水的郎官,

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性格特点

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

也多次上住彩云借月光写奏章

吾曾吟诗万喝酒有数觞,

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心上

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懒得去,

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

赏析

  本词上阙主要写作者在洛阳时纵情于山水间,豪放不羁的生活。首句“我是清都山水郎”,作者“山水郎”自居,写自己热爱山水乃是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尘世,流连山水。接下来“天教分付与疏狂”则声称自己懒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属天赋,因而无法改变。这两句充分表现出了词人的性格特征,坦荡直爽,豪气四溢。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二句,以天意抒怀抱,透露出作者远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这二句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仅对首句进行了绝妙而风趣的解释,而且透露了他对大自然的由衷的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下阙用巧妙的方法表现作者赛神仙般的淡泊胸怀。“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写作者诗情之丰富,酒量之瀚海,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面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夷,和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二句表现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玉楼金阙,本是人人羡慕向往的荣华富贵,但词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态度。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词清隽婉丽,自然流畅,前后呼应,章法谨严,充分体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傲视王侯、潇洒狂放的性格特征。

作者

朱敦儒 (1081年-1159年),字希真,洛阳人。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有经世之才。高宗于是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方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免职。不久,上疏请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桧的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朱敦儒,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其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他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由于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时,经常狎妓冶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他在后来所写的词中,曾对这段浪漫快乐的生活做过深情的回忆。有词三卷,名《樵歌》。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此词是词人早年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体现了词人早年的淡泊情致。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16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是李清照的一篇盛赞桂花的词。以群花作衬,上阙围绕桂花的“色”与“香”展开议论,表现了李清照的美学观点。下“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感悟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的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之情。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画阑开处冠中秋”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中“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情思:情意。何事:为何。

淡黄色的桂花不鲜艳体态轻柔,

居处幽静人注意但把幽香留。

名花具有碧深艳红

但其色淡香浓自是花中第一流

桂花浓香梅花定妒嫉菊花羞,

秋天桂花百花之首中秋

骚人对桂花不了解太情意

《离骚》中赞美竟然把桂花丢。

赏析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上阙一二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独特的风韵。前句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桂有三种,白者为银桂,黄者为金桂,红者为丹桂。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以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暗淡”、“轻黄”二词,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农艳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即使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上阙三四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下阙前三句“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全词的第二层议论。连李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下阙的四五句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全词的第三层议论。传说当年屈原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只桂花没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不平,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虽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作者

    李清照(1084年-1155年) ,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其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此词作于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之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居住在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其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17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评析

    此词作者写于南渡后,去国怀乡之时。上阕起笔描绘了深秋凄凉的景色,凄冷的秋日慢慢地爬上花窗,落叶飘零的梧桐该是多么怨恨夜来的寒霜。物含情,人悲秋,去国哪得真风流。接下来转笔写酒阑梦断、点茶焚香,既孤寂,又悲苦,尽显此心无安处之意。下阕慨叹抒情,秋尽昼长。已、犹、更,接连三个虚词,突显了内心的凄清幽怨之情和漂泊思乡之苦。结束句写道:不如随手点茶分茶沉醉其间,莫要辜负陶渊明笔下正在盛开的菊花。归乡不能,苦求不得,不如欣赏深秋菊黄,自劝宽解悠然。

注释

  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原为象声词,如风声、雨声、草木摇落声、马蹄声。《诗经·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楚辞·九怀·蓄英》有“秋风兮萧萧”,《史记·刺客列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

  琐窗:指镂刻连锁纹饰之窗户。

  酒阑:即酒尽,酒酣。阑:残,尽,晚之意。如: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团茶: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碎之。宋代有龙团、凤团、小龙团等多种品种,比较名贵。如: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随分:即随便,随意。

尊前:指在宴席上。尊:“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韵译

深秋惨淡的阳光照到刻花纹的窗,

梧桐树也应该怨恨那深夜的寒霜。

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

梦醒特别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将近过去但白日的忧愁依然漫长

此愁比王粲登楼赋所抒的乡情更凄凉。

不如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愁

辜负常伴於余东篱盛开菊花的芬芳

赏析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李清照晚期作品。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上阙开头“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萧萧”在这里是寂寞之意。“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现出她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凋,“恨霜”即恨霜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胸熏香,沁人心脾。“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团茶”即茶饼,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瑞胸”,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下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写作者个人对秋的感受。“仲宣”句用典,以王粲思乡心情自况。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这两句透露出词人李清照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犹”、“更”这两个虚词,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加重描写乡愁。结句“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是为超脱语。时当深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随分”犹云随便、随意。下阙写饮酒之因,是对上阙醉酒的说明:本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这首词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作者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其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这首词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18鹧鸪天·别情

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

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评析

    《鹧鸪天·别情》是宋代一首著名的词,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名妓聂胜琼是一首根据在离别时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词,表达对心上人李之问的依依不舍。

注释

玉惨花愁:文中用以形容美女子愁眉苦脸。

凤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莲花楼:诗中的饯饮之处。

阳关:即《阳关曲》,古人送别时唱此曲。

人人:那个人,指所爱的人。

程:即里程,古人称一站为一程。

你离开凤城玉楼变得惨白花朵如此悲愁

为你饯行莲花楼下柳树也显得悠悠青青。

杯酙一首《阳关曲》为伴奏你送别,

顺顺畅畅走过一程一程直至第五程。

希望能和你在梦中相会但好梦总是难成

有谁知道我此时此景下怀念之情。

只有枕上默默流泪伴随窗外阶前的滴雨,

隔着那窗扉儿里外一起滴一直滴到天明

赏析

这是一首根据在离别时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词。《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钦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

词的上阕写离别,下阕既写临别之情,又写别后思念之情,实与虚写结合,现实与想象融合为一。起句以送别入题,“玉惨花愁出凤城”“玉”与“花”喻作者自己,“惨”与“愁”表现送别的愁苦,显示她凄凉的内心世界。凤城指京都,她送别李之问时,情意绵绵,愁思满怀,显示了她不忍分别的真挚情感。“莲花楼下柳青青。”莲花楼是送别的地方,楼下青青的柳色“尊前一唱阳关曲”,楼下青青的柳色正与离别宴会上回荡的《阳关》曲相应:“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眼前的青青柳色与悲哀的离别之曲一起颤动着离人的心弦。何况“一唱《阳关》后”,心中的人儿马上就要起程了。“别个人人第五程”,意谓送别那个人,“人人”指李之问,“第五程”极言路程之远。在唱完一曲《阳关》之后,就一程又一程地远远离开了她。离别是痛苦的,但别后更苦;词的下阕,叙写别后思念的心情。

    相见时难,别也难。但作者别后希望在梦里依稀可见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是难以成梦。“寻好梦,梦难成”句,写相恋之深,思念之切。词人把客观环境和主观感情相结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离人凄苦,“况谁知我此时情”一句,道出了词人在雨夜之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与痛苦的相思之情。接下去,“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两句,画面感人而意境凄静深沉,显示了词人独特的个性,也突现了词的独特的美。“帘前雨”与“枕前泪”相衬,以无情的雨声烘染相思的泪滴,窗内窗外,共同滴到天明。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动,温庭筠《更漏子》一词的下阕,曾这样描写过雨声:“梧桐树,三更下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跟温庭筠词相类似,都写雨声对内心情感的触动。然相比之下,聂胜琼这首词对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绘,更显得深刻细腻。它把人的主体活动与雨夜的客体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枕前泪”与“帘前雨”这两幅画面相联相叠,而“隔个窗儿”更见新颖,突出了词人的独特之处,也更深化了离别之苦。因为这里所刻画的“滴到明”,不仅是“帘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泪”。后来李之问的妻子读到这首词时,“喜其语句清健”。她欣赏作者的艺术才华,被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决定,“出妆奁资夫取归”,让聂胜琼能遂所愿。宋时的歌妓得以从良成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当美满的归宿了。

作者

聂胜琼,北宋都下名妓,生卒年不详。与李之问情笃。李归家分别后五日,她的《鹧鸪天》词被李妻见词而喜,助夫娶回为妾。《全宋词》存其词一首,即《鹧鸪天》。

 19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评析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是宋代著名词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词。整首词塑造了陆游的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形象,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流露出词人内心的不满。

注释

苍烟落照: 即青烟缭绕夕阳映照。

 尘事: 指人间事, 意指黑暗的政治和污浊的仕途。

斟残玉瀣行穿竹”句: 意指饮罢美酒而后散步穿过竹林。

玉瀣(xiè):一种美酒。

卷罢《黄庭》卧看山”句: 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 《黄庭》: 道家经书, 内论养生之道。

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 贪啸傲: 喜欢歌咏自得。

 任衰残: 指任凭终老田园。

元:通假字,同“原”,本来意。

       不妨随处一开颜”句: 即到处都有使自己高兴的事物, 不妨随遇而安。

      元知造物心肠别”句: 原先就知道造物主无情。 , 同原。

    老却英雄似等闲”句: 就这样白白地让英雄老去在这无用武之地方。 , 就这样。 等闲, 平白地, 无缘无故地。  

韵译

余住在苍茫如烟夕阳晚照的乡间,

与世上政治和混浊仕途事不相关。

喝完了玉瀣酒就散步穿过了竹林,

看完了《黄庭》便仰躺观赏秀美之山。

吾喜欢歌咏自得最终老去在田园,

不妨随遇而安随处喜气洋洋开颜

本来就知道上天有一种特别心肠,

白白让老英雄这样平淡无为等闲。

赏析

  陆游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丝毫尘事不相关”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无关联,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三、四句对仗极工:“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里写有:“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云笈七签》和《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所以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如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处一开颜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两首开头句分别为:插脚红尘已是颠、懒向青门学种瓜),都是同时期写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

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绍兴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南宋诗人、词人,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虽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放翁逸稿》2卷续1卷、《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48卷、《渭南词》2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续2卷。

20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评析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是南宋词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词。

词人随手描写眼前生活和情景,毫不费力,而表现在清妍自然之中,又能自觉正反兼包,涵蕴深厚,举重若轻之妙,表现得十分明显。

注释

    鹧鸪(zhè gū)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

    种瓜:秦东陵侯召平在秦亡后在青门种瓜。后来以种瓜代指隐居。

  鸥(ōu):鸥科动物,其形色像白鸽或小白鸡,性凶猛,长腿长嘴,脚趾间有蹼,善游水。

舻(lú):即一种桨。

呕哑(ōu yā):形容声音嘈杂。

鲊(zhǎ):鱼经腌制加丁后所做的食品。

韵译

不愿像汉代的邵平在长安的青门外种瓜,

只希望在打鱼垂钓乐趣中送走岁月年华。

双双对对的燕子飞舞在长满春草的河岸,

轻盈的鸥鸟在夕阳映照下成群落在滩沙。

歌声是那样缥缈动人伴随着船橹声嘈杂,

酒是如此清纯如露还有如花似锦的鱼鲊。

若是有人问余现在你将向何处奔走而去,

我将笑着向他指着船儿说这儿就是我家。

赏析

  这首词写词人闲居生活的怡然自得,其中暗含着词人被罢官之后的百无聊赖。

上阕起首的“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两句,词人说自己不愿意在长安城附近学汉初的邵平在青门外种瓜,而是一心只求能够回家过上渔钓的闲适生活安度一生。词人本是位一心报国之人,在此处却说自己想要归乡隐居,实际上是对自己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的排解之词。由于词人此时已经迁居到山阴县南镜湖之北的三山角下,在怡人的自然环境的感染之下,词人不免发出了“渔钓送年华”的呐喊,实际上是借此排遣自己心中的种种痛楚。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两句,词人写的是镜湖之上的景色:成双成对的新燕在春意盎然的湖岸上飞来飞去,远处的天幕上沙鸥点点,轻轻地落在了暮色笼罩的沙洲之上。此二句紧承上文,描绘出一幅淡雅怡人的镜湖之画,透露着词人心境的愉悦。

下阕起首的“歌缥缈,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三句,写词人在湖中泛舟之时的歌声缥缈,船上声音嘈杂,饮用的酒像清露一样甘醇,舴鱼像花一样诱人。这三句是词人对“渔钓”生活的具体描写,一派其乐融融的气象。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两句,词人说逢人问自己要回到什么地方去,他笑着指着自己的船儿说: “这就是我的家。”词人在全词结尾的部分将自己心中热爱自然的情趣推向了高潮,想要以船为家,一股旷世的情怀跃然纸上。

  词人虽然将自己的怡然自得,表现得极为张扬。但联想到词人当时的处境,他被罢官免职,心中自然不会如此轻松愉悦,因此,此处的“笑”实际上是强作笑颜,词中表现的旷达情怀实际上是强作旷达,词人心中仍然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写的是“渔钓”的闲适,所要传达的却是“渔钓”的因由。

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意境微妙,含蕴深厚,非常耐人寻味。

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绍兴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南宋诗人、词人,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虽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放翁逸稿》2卷续1卷、《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48卷、《渭南词》2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续2卷。

公元1165年(乾道元年)夏,陆游调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二年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这一年归家不久后写下的。

21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评析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是《鹧鸪天·代人赋》中的一首,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清新的生活情趣 。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

注释

   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小令词调, 双阕55字, 上阕四句三平韵, 下阕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sā):本文做句末语助词。

平冈:即平坦的小山坡。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这里隐括其句。

青旗:卖酒的招牌。

  "青旗沽酒有人家"句:来源于白居易《杭州春望》诗:"青旗沽酒趁梨花。"

荠菜: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韵译

田间路边桑树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

东邻家蚕舍蚕床上蚕籽蜉出小蚕来啦。

平坦山岗上长满细草小黄牛欢蹦乱跳,

夕阳斜照寒暮林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

远眺青山远远近近脚下小路纵横交错,

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人家。

城里的桃花李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

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荠菜花。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高兴和悠闲神态。

  第四句“斜日寒林点暮鸦”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阕好象仍然接着上阕在写景。但这里下阕的写景是不同于上阕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山远近,路横斜”,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

  “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作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也是两宋词史上最具成就的词人之一。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传统,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词抒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这首词写于作者被弹劾解官后,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原文、翻译及赏析
[转载]唐宋诗词鉴赏大全(六)
《鹧鸪天》十五首之三。萋萋芳草傍池塘,满路桃花春水香。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原文|翻译|赏析
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十首《鹧鸪天》,满满诗情画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