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丧葬传统礼俗(三)

入殓,又称为“入材”,就是把亡人的遗体敛入棺木中。

棺木是过去丧葬必须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棺木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被人们看成人死后住的房子。民间认为棺材是吉祥之物,有钱人往往早早备上。因为棺材与“官”和“财”同音,有升官发财之意。棺木——在民间一般是柏木和杉木,男性为柏木,女性为杉木。过去,在人活着时,逢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把棺材做好,并用红纸写上“长命百岁”或“百年大吉”图个吉利。时间一久,有些还用来装粮食用,等人去世用才空出来。

入殓时,要先选上吉时,先在棺材底部铺垫一层碳灰(防潮),在碳灰上铺垫一层柏树叶。到了吉时,将遗体从停放的门板上抬往棺材……长子抱头、次子抱腰、三子抱腿,也可以由其它人代之。按照传统礼俗,一定要脚先入,头后入,表示立进,也不能平躺着进去。

由孝子用新棉球蘸水,擦拭亡人眼目,称之为“开光”,传说这样能使亡人暝目。

之后,加棺盖,过去有句“盖棺定论”就是如此。

有些地方入殓(入材)后,棺盖还留上一角不盖严,其意为以防人还能活……直到上山埋葬的那天早上才能密封,民间称为“背面”,这就是死者与亲人的最后告别仪式。

过去,死者的灵柩忌讳停放在外面,不能见到阳光。所以,棺柩只能停放在堂屋,分为男左女右。头朝神壁,脚朝门外。

棺柩旁放上香纸,供前来吊唁的亲属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民间丧葬风俗程序
威县故事丨威县农村丧葬中独有的习俗
侯兆勋 | 孝义民间传统丧葬祭祀礼俗
普宁丧葬习俗
丧葬民俗——犯重丧及化解
民间棺材匠,那些不为人知的秘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