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句群走向高品质的语文教学
 

从句群走向高品质的语文教学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福雷(特级教师)

吕叔湘先生说过:“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我们不禁要思考,“过关”的语文素养应该是怎样的?可以肯定,“过关”的语言素养绝不是一个词,一句话所能承载的。但事实却是,学生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只是获得了一些词汇而已。学生大多不能将一段感受写明白,说全面,更不要说有多少的感染力了。他们的语言多是碎片,思维跳跃多变。这并是学生的思考力,表达力有着先天的不足,反观课堂,问题都在我们的教学中。

课堂上师生问答多是语言碎片式的你来我往,填空式的你引我接,学生只需用一个字,一个词,至多一句话便足以应付。长此以往,自然只能说一句话,好一点的说二三句话。更糟糕的是,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逻辑性和丰富性。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吐哺式”的浅易表达为“句群式”的高效表达,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怪事”远离语文课堂。

所谓“句群”,又叫句组,是几个在意义和结构上有密切联系的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的言语交际单位。句群中的几个句子不是任意摆放的,而是靠一定的语法手段(或靠语序,或靠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句群中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语义。句群是介于句子与段落之间的最大的语法单位。句群的内部有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目的、解证等关系。高质量的句群就能构成高质量的段落,最终促成一篇优秀的佳作,或是精彩的口语表达。如何训练句群呢,以下几种方式可作参考:

一、研磨复述——打开句群的秘道

句群是一个语法概念,它至少由二句话组成。一个复杂的句群就是一篇小文章,它是将词法、句法、修辞、逻辑和章法融为一体的“综合工程”。引导学生研磨句群就是发现典型句群背后的条理性,逻辑性和丰富性。一篇文章中总有一些句群具有典型性,或是示范性,这些句群严格地按照起承转合的路径行文,表意。这就需要研磨句群表达形式上的秘妙,并通过复述等方式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中的第一小节就是规范的值得研磨的句群。“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作者没有直接将结果呈现给读者,而是先列举了一系列人们印象中的恐龙和鸟的形象。这是“起”。“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作了承接,既是对前二句的顺承,又引起后面新转的内容。“但”便是“转”的标志,真的毫不相干吗?不是的,“近年来发现的……”最后是恐龙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将结果和盘托出,此为“合”。短短100多字,三个长句子,就暗含着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学生可以分组复述“起”“承”“转”“合”四个语段。在复述中内化句群内部的逻辑和关系。

二、示范引领——提供句群的范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我以为,对于叶老这句话要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则是不要用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自学。二则是在学生力不能及的时候,教师必须开讲,并且要“畅讲”。所谓“畅讲”便要放开讲,讲得精妙,讲得充分,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和语言的示范。这样的讲大多都是有“备”而来的。一旦在课堂上开讲,就应准确、精练、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的教学中,要真正理解为什么他能在付出毕生的心血撰写,特别是在受到酷刑之后仍然“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说出一段情深意切的句群,将会给学生强烈的激发和具体可感的引导,提升亦成为可能。“那巍巍的青山记得——那残留的灯芯记得——那无数支用旧了的毛笔记得——他心里有一个梦诱惑着他,那是——父亲的叮嘱音犹在耳——难怪鲁迅先生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教师这样的句群呈现在课堂上时,学生怎能不心潮澎湃,感同身受呢?在学生日后表达的某个时刻,就有可能将这样的语言和结构自然迁移,有机运用。

三、铺设阶梯——搭建句群的支架

用句群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高层次的语言训练。它不仅需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且能将所以然说清楚,写明白。这常常需要我们给学生铺设由低到高,或由远及近,或由易到难的一个个阶梯,使之能攀缘而上,逐级提升,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说句群的训练,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说的思路,包括思维的方向,层次,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所涉及到的相关资源等,这些都是学生用句群表达的支架。

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明晰施工中所采用的二种凿井法几乎是每一位执教者绕不去的内容。在这里,弄清原理并不是本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说清原理才是语文学习的要务。把开凿的原理说明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提供台阶。老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假设教室就是当时开凿方案专家论证会现场,由学生作工程师介绍“自己”的开凿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二种方法如何操作分别说清楚。其次是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开凿?二边凿进法基于怎样的考虑?竖井开凿法基于怎样的考虑?如果在八达岭用二端凿进法,结果会怎样?如果在居庸关用竖井开凿法,结果会怎样?最后说结论。这样说下来,学生的思维就是有条理的,缜密的,富有逻辑性的。思维清晰了,开阔了,就必然会有高质量的句群如泉涌般汩汩而来,源源不断。

四、构建问题组——形成句群的路径

常规教学中的理答基本都是一问一答式的。为了促进学生作句群式的表达,可以将一问变成二问,三问,若干个问,也就是形成问题组,让学生逐个思考,最后一并作答。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组问题应该是针对某一个话题展开的问题链,问题之间应相互联系,环环相扣。

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如何理解“要挟”一词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说说“要挟”是何意?詹天佑是如何顶住要挟的?这样的教学就缺少思维与语言发展的含量,句群训练更无从谈起。可以设计一组问题:“要挟”的原意是什么?这里指什么?接受要挟结果怎样?不接受要挟结果怎样?反制要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当时能够抵制要挟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资金、技术、工程难度、外部压力,心理等方面分析)可以组织学生就这一组问题,阅读文本,静思默想,形成自己连续的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并将每一个问题的理解连接起来,成为完整的句群。最后全班交流。这样,学生表达的不是一句话,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一个句群,一串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说句群的能力,也有了在表达中不断发散,充实,提升的意识和习惯。

五、多点聚合——扩展句群的落点

在公开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这样的提示:“请大家读这一段文字,画出最能体现……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每人说一个。”这样的规定极易于导致表达的单一和肤浅。如何让学生能在谈感悟的时候,也能说整组的句群呢?这就需要打破一人只说一个感悟点的方式,让学生将多方面的感悟组合成句群表达。

还是在《詹天佑》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詹天佑不怕艰苦,身体力行,工作严谨的风范。作者不厌其烦地对詹天佑带领施工队勘测线路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描写。细细数来,感悟点很多。不妨让学生自主感悟,圈画之后,说出最让自己钦佩或是感动的细节。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可以是动作,可以是心理活动,也可以是环境的描写。不仅要说感悟点,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这样,学生所说就是一篇篇完整的评述的文章。

六、资料组块——丰富句群的背景

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适度拓展资料不仅必要,而且必需。拓展资料一方面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句群。我们常见的资料拓展都是单线条的。一般只是一段文字或是图文结合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一读而过,一看了之。如此,资料呈现的价值就非常有限。将资料组块呈现与练说就会极大地增加训练的效益。

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体会詹天佑的爱国,必须了解当时的背景,这就需要资料的介入。可以将资料分成若干个组块,多角度呈现:一是当时中国屡遭欺凌,国力羸弱的现实。二是当时慈禧的腐败与挥霍。三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工程人员的整体水平。四是詹天佑的学习经历。五是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并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承接这一任务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体会詹天佑毅然领命的时代意义,勇于担当的人格魅力和赢得成功的工作实力。这样,他的爱国就变得有血有肉,形象具体了。在组块式材料的阅读与分析中,学生必然要将不同取向的材料进行整合,贯通和比照,从语言表达的形式上来看,就必然是一个个联系紧密的句群。

七、随文练笔——利用句群的现场

习作教学主要训练学生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换个角度说,就是帮助学生熟练、恰当地运用句群进行表达的能力。实际教学中,因为写作内容与生活情境不一致,不同步,或是不契合,造成了生活与写作二张皮。借助于文本教学的情境所营造的情绪现场进行随文练笔既利于写作动机的激发,情感的涵养,也有利于促使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这样,学生不仅能顺利地写出句群,而且能做到情感性,逻辑性兼顾,提升表达的质量。

在《钱学森》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体会到钱学森归心似箭,一心报国的心路历程之后,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现场练笔:当钱学森踏上祖国的土地的一刹那,内心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一位学生写道:“当钱学森走下甲板的时候,他仰望祖国的天空,亲吻祖国的大地,呼吸祖国的空气,他不禁思绪万千。在国外刻苦研读,是为了这一刻;在国外饱受欺凌是为了这一刻;在国外忍辱负重,是为了这一刻;想着想着,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情动而辞发,方法与技巧会不自觉地跟着文字变成一个个品质的句群自动演绎。

八、即兴说话——强化句群的应用

叶圣陶强调,“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如何训练呢?只言片语的表达,精心准备的念稿,都不能称作语感。语感好的标志是语言的自动化输出,并且输出的是一组前后联系,相互映照的句群。即兴说话训练正是指向着这一目标的达成。

在《鞋匠的儿子》一课中,林肯在演讲中受到了那些出身显贵的参议员的奚落和侮辱,但他没有被打倒,亦没有反唇相讥,而是用即兴演讲有风度,有智慧地予以回应。教学中,可以模拟林肯现场演讲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即兴演讲。还可以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班干部选举中的竞选演讲。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应把每一次对话当作学生即兴讲话练习的时机,相机引导学生说几句话,几个句群,将意思表达清楚,全面。

句群是由句子组成的,但它不是简单的句子的累加。只有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句子方能组成句群。句群训练的最大价值在于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型和表达品质,使我们的语言运用更开放,更多元,更富有逻辑性,条理性,针对性。最终,它让我们的语言更有魅力,更有力量。句群训练,一个影响到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终身语言素养发展的命题值得我们每个语文人高度关切。当学生都能用句群自由表达时,那便是语文教育成功之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句群”走向高品质的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三步曲
丁有宽教材教法读写结合的理论和实践
詹天佑教学设计
从语言组块研究谈语言定式教学法
减轻短期记忆负荷提高整体获取信息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