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书“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处在不稳”

- 沈曾植 -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县南杨旗田,今存曲靖县一中校园内。碑高5尺4寸,宽1尺8寸。碑额书“晋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15字;正文13行,满行30字,共336字,字径约1寸;下列题名13行,行4字。碑额、正文、题名均为正书,前后风格一致,体在楷、隶之间。

沈曾植(1850-1922) 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字子培,号撰斋,别署乙盦等,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官至安徽布政司。

今天,我们欣赏沈曾植节临《爨宝子碑》。


#

沈曾植节临 

 沈曾植《楷书临爨宝子碑轴》

纸本楷书 

59×34cm 

嘉兴博物馆藏 

 【释文】在阴嘉和,处渊流芳。宫宇数刃,循得其墙。 

【款署】爨宝子,寐叟。  

【钤印】植(朱文)、海日楼(白文)、蕉雨山房(朱文)

沈氏书法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钊;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在书学上,沈氏首次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碑与帖的联系发展脉络。在实践上早年攻帖学,仿黄山谷时尚不能得势,中年学钟繇,后来穷魏碑,极章草,终使“抑扬尽致,委曲得宜”,进入了碑帖融合的独有理想境界,创造了奇峭博丽的沈体书法。

曾熙曾评价沈的书法:“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处在不稳”。沈氏还善绘山水,但艺术成就不如书法。

沈曾植的书法艺术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书法家,为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秋湄、罗复堪、王蘧常等一代大师皆受沈书的影响。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曾植:“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
书法得妙处之结字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笔法,而来自于是丰富的心法。
章草大观6--清-傅山、近代-沈增植
书论段子二十五 | 此是最要妙处
《鹤邮》作者群文选-470
盛京文化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