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书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禁碑与立碑

弘揚國粹兿術  傳播經典文化

結交天下朋友  交流學習心得


《爨宝子碑》局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禁碑与立碑

碑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形式。立碑颂德是生者借助碑刻文字向墓主表达敬意的一种礼仪,意在借金石之固留名后世。中国的碑制,奠定于东汉,发端于冢墓碑,因后汉世族大兴厚葬,刻立丰碑巨碣成为一时风气。由于东汉时期的厚葬之风盛行,时人按照厚葬习俗办丧事,劳力伤财,更有甚者倾家荡产。曹操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颁《禁碑令》曰:“妄媚死者,增长虚伪,而浪费资财,为害其烈。”《宋书·礼志二》亦载:“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调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曹操禁立私碑,其目的有二:一是抑制奢侈浮华的厚葬之风,恢复北方战乱之后的经济;二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为更好地控制舆论和收榄民心,瓦解世家贵族的势力,巩固自己的中央集权。曹操的这一禁碑令,后来成为魏晋南朝时期的通行政令。

总体上说,自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末的魏晋南朝是碑禁时期,但是各个朝代

实行情况各有差异,时而宽松,时而严厉,尽管立碑未绝,但是已不能达到东汉时期的繁盛。

具体来说,曹魏时期,其统治下的北方地区禁碑令一直得到认真的执行。至于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曹魏时期的《孔羡碑》《曹真残碑》《范氏碑》,估计是朝廷特许刻立的。这种特例应该是朝廷为大臣立碑,以示优礼;抑或是百姓、故吏上表请求为官吏立碑,以抚民望。此外,帝王有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立碑。曹丕称帝后,为了表明自己无篡汉之意,其君临天下是顺从天意,遂将群臣“劝进”的《上尊号奏》刻在碑石上,又将《受禅表》刻成碑。这两块碑都流传于世。魏明帝于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下诏,将其父的《典论》刻为石碑立于宗庙门外。另外还有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刻立于太学的《三体石经》碑。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禁碑并非禁绝碑刻体制,而是为了控制私家立碑。

晋武帝于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又下诏重申碑禁,他认为“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大于此,遂禁立碑”。可见其禁碑的理由也是旧调重弹。西晋时期屡申禁碑,晋武帝的禁碑诏令比曹魏的禁碑更加严厉,提倡薄葬,因而墓前的碑刻较少,埋入墓穴的墓志之作大兴,这是古代葬制的又一变局。现在能见到的西晋碑刻较少,如《太公吕望表》是祭奠前贤,不在禁断的私碑之列;《郛休碑》《任城太守碑》是私家墓碑,而这两块碑显然是得到了许可。曹魏、西晋实行严厉的禁碑政策,遏制了东汉以来厚葬的习俗和私家立碑的风气,使得碑刻的数量骤减,墓志成了其替代形式。墓志的书体也多是隶书,成为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西晋时期的刻石之作。西晋“八王之乱”后,时局动荡,立墓碑的风气乘机而起,朝廷的禁碑令也名存实亡。

到东晋时期,纲纪不振,使得碑禁松弛,人皆私立。东晋元帝为了稳定政局,不得不对南方士族采取怀柔的政策,实行“听立”墓碑的笼络手段,立墓碑也就成了一种礼遇,一些中兴晋室的公卿重臣立墓碑也就自待不言。这样,不仅朝中大臣好立墓碑,地方的士族官吏亦然。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杨阳神道阙》《爨宝子碑》,就是当年边远地区的碑刻。东晋时期的立碑风气很流行,在墓圹中埋存墓志也成了东晋时期流行的葬俗,墓前立碑者往往也在墓中立志。近几十年中发现的东晋士族官僚墓葬中,几乎都有墓志出土。东晋墓志的质地、形制、志文均比西晋墓志简陋,其书法艺术也远不及西晋墓志精严,如琅琊王氏墓志所见书迹还算方整,但是书体为方笔的隶书,已离古法较远。东晋末年,裴松之建议“裁禁”,但朝廷决定一律禁立私碑。这样,东晋以后的宋、齐两朝,碑禁又变得严厉起来

南朝刘宋时期,皇权复振,继续禁立私碑,当时的墓碑为数极少。在《宋书》里,我们几乎找不到私家立碑的记载。这样严格的禁碑,使得埋存墓志成为常态。刘宋时期的碑刻墓志,我们常见的有《宋文帝神道碑》《爨龙颜碑》《慧远法师碑》。南齐初期,碑禁似乎不如刘宋严厉,到齐武帝时期,又严禁厚葬之俗,再次严格禁碑,所禁仍然是墓碑,王公大臣也不例外。梁朝初年,重申了前朝碑禁政令,并对葬制做了严格的规定。此时,只有得到许可,才能立一些德政碑。后来陈朝的碑禁,大体沿袭梁朝的制度,由朝廷掌握立碑的许可权。此外,东晋南朝时期,佛门高僧的葬制接近于世俗,其立墓碑,属于世俗葬仪。特别是南朝齐,虽然碑禁较严厉,但是高僧立碑众多,大概是君臣皆重佛法而格外优待的缘故。

《爨龙颜碑》局部

东汉盛行立碑的风尚,在曹魏时期得到有效的抑制。魏晋南朝的380多年间,禁碑成为通行的制度。在此期间,曹魏、西晋、刘宋、萧齐四朝较为严厉,相对来说东晋较为松弛。梁、陈两朝虽然不准擅自立碑,但是官民申请,朝廷大都会批准,于是立碑的风气在朝廷的管制之下又盛行起来。这样,禁碑与立碑并行不悖,有效地化解了政令与习俗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北朝,十六国以来虽然没有碑禁之说,但是鉴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在财力等因素的制约下,只有一些贵族王公大臣才立碑。到了北魏迁都洛阳之后,也对私自立碑者予以限制。直到隋代统一南北之后,颁布了立碑的制度,对臣民立碑做出了规定。这样的制度相对于南朝而言,是相对宽松的,这就化解了传统葬礼习俗与碑禁改令之间紧张的关系,同时也宣告了碑禁时代的结束。

(来源:崔树强主编《百代书迹》类成军)

 

整理编缉

本文图片 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编辑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

仅供书画爱好者参考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主编  张存民


一部晚明的社会变革史,一代书画大师的个人沉浮录。

本书是关于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诗人王铎的第一部传记。

王铎,世称“神笔王铎”,其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魄力沉雄,丘壑峻伟,独标气骨,英姿卓荦。

王铎一直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追求的最高境界,直言纳谏,忧国忧民,但一生沉浮坎坷。

在书法领域,王铎被誉为“神笔”。近代称他为继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第二高峰。吴昌硕有诗赞曰:“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林散之评价:“觉斯书法出于大王,而浸淫李北海,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启功更是推崇备至:“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提倡薄葬禁止立碑,却掀起了深埋地下的墓志热潮
《中国书法史》:从禁碑到碑禁的结束
曹操禁碑:社会不正之风能否靠体制力量消除?
东汉碑刻隶书
于明诠 ∣ 墓志源流与形制演变
本应“完美主义“的墓志,在东晋南朝时期为何频频出现“错别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