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朱元璋

朱元璋的出身大家都熟知,做过乞丐、和尚、流寇。在元朝那种惨无人道的统治之下,甚至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清朝人俞樾的《春在堂随笔》第五卷中曰:“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意思是元朝禁止老百姓取正式名字,只让他们按排行或者父母的年龄编个号。其父朱五四,按照当时的制度,为其取名朱重八。

元朝“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那一年,朱重八年十六岁。他所处的环境,将他逼上了起义造反的道路。后来,他由一位读书人为其改名朱元璋。璋,是一种锋利的玉器。元指的便是元朝。连起来便是朱元璋便是一把锋利的玉器消灭元朝,也寄托了朱元璋不同凡响,与众不同的含义。

闹革命朱元璋是把好手。但是写诗真的那么容易吗?事实证明,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文盲,通过后天学习,也是可以成为大诗人的。《明史·艺文志》里记载得很清楚,朱元璋是两手抓的,一手抓革命,一手抓文学创作。其作品归计为《御制文集》五十五卷,含“御制诗”五卷,算得上高产诗人了。至于是如何自学成才的,朱元璋在《御制文集》里自叙道:“我起草野,未尝师授,然读书成文,涣然理顺,岂非天生耶。”这当然有点吹牛皮的成分在里面,把自己吹嘘成无师自通的天才,装神弄鬼,大言欺世,未免有些不要脸。

尽管如此,清朝乾隆年间修订的《明史》,还是对朱元璋赞誉有加,称其“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

正所谓创作从模仿开始。朱元璋早期的诗作。模仿的痕迹很深,比如这首——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就黄金甲。

稍读诗书的人都知道,这是模仿黄巢的《不第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说是抄袭,洗稿那是铁板钉钉的!

随后,朱元璋慢慢走上了原创之路。一首略带“打油”气味的诗作,显示他霸气十足,野心十足——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蹈山河社稷穿。

一看便知是在当初造反时,随军露宿野外时写的,大家挤在一起,“夜间不敢长伸脚”,原本是害怕碰到身旁的将士,他偏偏说“恐蹈山河社稷穿”。全诗洋溢着气吞山河的革命豪情。

元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展开了中国古代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战。朱元璋大获全胜。一时间意气风发,负手华山之巅的豪情油然而生。一日走进一座名为“不惹庵”的寺庙。寺庙方丈对其颇为不恭,引得朱元璋大为不满,呼来笔墨,奋笔疾书一首诗——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

此诗杀气腾腾,令人不寒而栗!

当然,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朱元璋登基时所作的一首诗。那一天,是老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肯定要吟诗助兴——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这首诗,前面两句有点玩世不恭无厘头的意味。只是后面两句来了个大反转。雄鸡、太阳、残星、晓月被赋予了隐喻意义。朱元璋自诩就是那只大雄鸡,“雄鸡一唱天下白”,蒙古鞑虏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朱元璋最初参与起义,那是为生活所迫。随着见识的增长,他有了自己的谋图。他将忽必烈当作一位伟大的征服者来崇拜。其实,他内心的诉求就是“彼可取而代之”,他渴望像忽必烈一样,让天下以一己之意志为转移。

朱元璋成为洪武皇帝之后,他妄想打造传至子孙万世的帝业,因此,他要在思想上驯服举国万民,他要垄断一切权力,特别是“文化垄断”,能够钳制人的思想,灭反叛思想于无形。

他对自己的这种想法毫不遮掩,曾题诗曰——

《骂文士》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这样一首诗,简直就是泼妇骂大街啊!连满口喷粪都用上了,真正是口不择言了。老朱骂得狠,做起事来更狠。他掌权后,将文字狱推行得天怒人怨。他对知识分子展开屠杀,致使文化领域在14世纪末期跌落到历史的最低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更断言:“十五世纪上半叶,是文化的荒漠”。对文化精英的摧残和屠杀,也成为朱元璋的污点之一。

朱元璋推行文字狱,让人哭笑不得。因为他出身贫寒,当过和尚、流贼,他在实行文字狱的时候,不走寻常路,不按套路出牌,总是从同音字、音近字或者是形近字等方面,挑作者的一些古怪的毛病。他对“贼”、“盗”、“僧”等字的同音字大为忌讳。

据史料记载:杭州教授徐一夔有一次奉上贺表,其中有“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看完之后,以“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薙发也,则字音近贼也”的理由,将徐一夔斩首。正所谓“童年的不幸,需要一生来治疗”,在朱元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明初死于朱元璋刀下的文人多达数万之众,开创了自秦始皇以来历代皇帝“文字狱”杀人之最。

朱元璋登基后,户籍制度推行了士、农、工、商的格局。大力抑制商业的发展,他觉得在蒙元统治下,商人所获得的巨额财富和权力,都是通过牺牲其他各阶层的利益完成的,他甚至认为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奸商”造成的。有了这种认知,他自然让其流露在诗作当中——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披被。

有野史记载:商人闻听朱此诗,听罢长叹:“兆已萌矣!”随即变卖家产,远走南洋。不出二年,江南大族以次籍没,独此人善终。

冯梦龙说: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且不说以上野史的真伪,但是朱元璋上位后,对江南地区(西北面为南京、东面以上海为限、西南面至杭州)并不信任。元朝时,在江南设行省,朱元璋则对其加以分化,设南直隶和浙江两个省。他与江南地区的精英圈更是格格不入,予以打压。

诗言志。“诗人”朱元璋,我们从他流传下来的诗篇中,似乎可以了解到一个更立体的洪武皇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挑灯夜谭丨“诗人”朱元璋,一碗好“鸡汤”
朱元璋的两句诗, 直追王勃的成名作
自欺欺人?看完这些你还会说《明史》黑明朝吗?
朱元璋吟诗
朱元璋登基,吟诗一首,前两句哄堂大笑,后两句读完满朝鸦雀无声
朱元璋登基时吟诗一首,前两句哄堂大笑,念完后两句满朝鸦雀无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