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州游(43):兰州金城关

LANZHOU

JINCHENGGUAN

兰州游

 金城关 

      从白马浪向北望去,黄河北面的山扑向水边,山水之间形成狭窄的一个形势,北滨河路擦着山崖踩着水涘西去。即使现代化的快捷车道不受山水的阻遏,眼见着平阔的河面,平展的川道,在此突然收紧,也让人觉得山河之险。

贴着山崖的墙面,有古铜色的壁画,是浮雕的丝绸之路图画及地图,靠近路边就能看清。

       这就是古代的金城关,通过这处狭窄的道路向东修建了明清古建一条街。碧瓦飞甍,整饬一新。全然没有古迹印记。可是在一百年前,这里还是地势险要的古代关隘。

     好山如锦错,古色间红紫。

  开轩临大河,俯揽风日美。

  高原踞地脊,万态雄起止。

  跳荡贯中原,即此溶溶水。

  蛟龙抱城阙,慑伏韬首尾。

  冲融涵长天,净展蔚蓝纸。

  峨峨万家堞,收敛入尺咫。

  酒人凌狎之,微笑各徙倚。

  拓此五噫怀,清音满吾耳。

——民国许承尧《偕林子豫游金城关》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民国时候的金城关美景如锦,红紫交错。开轩面对的是大河,俯视即见风光之美。高原雄壮的态势令人振奋。大河溶溶之逝水,跳荡而东贯穿中原。两岸之山如同蛟龙,怀抱着城阙,隐藏了龙首尾,地势险要。蔚蓝长天下千家万户尽收眼底,天下富庶无出陇右,金城自古乃繁华之地。

1

西出之路

古代的金城关

今天的明清一条街

++ 旧貌换新颜 ++

++ 金城关文化风情园 ++

      金城关,源于西汉武帝在今固西固黄河岸设置的金城津,是当时兰州的四大要津(渡口)之一。取名金城津和后来的金城关,是由于汉武帝时设立了金城县,而黄河兰州段因此称为金城河,所以设立的“津”“关”以金城为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唐时期,纵马扬鞭霍去病,出使西域张骞,出塞和亲王昭君,历经劫难唐三藏,都是经金城津渡河西去。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在兰州打败西夏的进攻后,在今天金城关址正式修筑了金城关城楼,并在关城东侧架设浮桥,以通青海。明清两代,金城关屡毁屡修,成为"茶马互市"和茶叶贸易通道上的重要关城,“倚岩百丈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其兵防,交通,商贸地位更加重要。历经千年变迁的金城关,于1942年因修路而被拆除。2002年,兰州市政府决定在金城关原址上建设大规模的文化风情仿古建筑群,沉寂多年的金城关又一次被人们“起用”。经过五年时间,建成的金城关仿古建筑群为这一带平添了无限生机和别样景致。

2

古诗词中的金城关


     金城临野渡,落日望乡关。

  山色古今外,河声天地间。

  思亲游子泪,对酒故人颜。

  沙鸟一双去,归飞意自闲。

     ——清·周应沣《金城关》


岑参

题金城临河驿楼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岑参于玄宗天宝八载(749)、十三载(754)两度西行出塞,来回都路过金城。金城的山水使诗人身心激动,神思飞越;诗人的作品又使金城山水的雄奇与秀美宛然在目,名声远播。

     金城关依山傍水,背倚峰峦起伏的白塔山,南临水流急湍的黄河,紧扼住东西交通的咽喉,形势十分险要。诗人登高望远,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古戍”,古老的碉堡或城上供瞭望敌人的楼,这里即指金城关。“重险”,层层险阻,指金城关所处的山水地理位置。“古戍”“重险”的用字若不经意,实深有讲究:“戍”上着一“古”字,见出金城关历史的久远;“险”上加一“重”字,表明其险非止一处。两个修饰词使全句笔力千钧,气格苍劲。第二句接写金城关上高楼。高楼突兀耸峙,诗人想象,登上高楼向西看去,一眼就能望到河西走廊一带。“五凉”原指晋代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这里指原为五凉所居的河西走廊一带。说“高楼”上能望见“五凉”,无疑是夸张手法——河西走廊二千华里,为远望所不可及,何况金城与河西走廊之间还隔着一道高耸的天然屏障乌鞘岭呢!但因了这一夸大,我们对金城关城楼之高,城楼上视野之开阔,却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四句则写低头近看:专为传送公文开辟的大路(“驿道”)顺着山脚回旋曲折,黄河水势汹涌,似乎已浸到城墙边上。诗人在古关雄放的背景上进一步描画出关旁水陆两面的奇险景象。

    “庭树”两句是诗人收回目光时的偶然发现:只见庭院里的树枝上,鹦鹉已经筑了巢;在园子里,麝正安卧在花丛下。这两句,一写鸟,一写兽;一写空中,一写地上,景色韶秀,情趣恬适。杜甫《山寺》诗中的一联:“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清人曹尔堪《送宋荔裳少参之任秦州》诗说:“阁暖调鹦鹉,花浓隐麝香。”鹦鹉与麝香都是陇上特产的珍禽异兽,写出陇上风光的地域特色。诗人将景色写得如此美好,流露了他对金城的赞赏与眷恋之情。

     两句竟说自己仿佛已置身于江南水滨,于是归隐江边、当一个捕鱼郎的念头不觉油然而生,金城景色足以移人情性。

    《题金城临河驿楼》的成功,主要在于对自然美的深入开掘。诗人笔下的塞上风光,不仅有人们所熟悉的雄奇或苍凉的一面,而且还有一般人往往注意不到的秀美幽丽的另一面。这另一面,酷似江南,但鹦鹉、麝香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又明显地有别于江南。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入发掘与成功再现,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使作品获得了独特的艺术生命。此诗从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相映成趣,也是它成功的一个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庭树”两句。这两句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上,展示金城雄奇以外的另一面景色;启下,由展示的秀美景色,自然过渡到抒写归隐江上的闲适情趣。由于这两句的作用,全诗既有壮美与柔媚的参差变化,又有景语与情语的对立统一,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倚岩百尺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

  白马涛声喧日夜,青鸳憧影出冈峦。

  轮蹄不断氛烟靖,风雨常愆草木瘝(guān,病)

  回忆五泉泉味好,为寻旧日漱云湾。

              ——清·张澍《金城关》

      此诗写金城关雄伟险拔的气势及幽丽的景色。白马浪的波涛日夜喧腾。对面的白塔寺隐隐绰绰从冈峦间露出。纵使战火绵延,草木枯衰,诗人对家国河山依然一片赤诚之心。

闲游黄河岸

(清)张澍

一片孤城枕石关,河流飞入断云间。
滔滔东去谁能挽,赖有龙门底柱山。

      前两句颇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神韵。“孤城”指兰州,而“石关”则是金城关。大河东流,无人可以挽留,好在下游有中流砥柱。诗人先抑后扬,于闲情中寄忧思,于忧思中怀抱乐观进取的态度。

      (清)江得符做了十二首《我忆兰州好》,其一被传唱,用以宣传兰州,其辞曰:

我忆兰州好,当春果足夸。 

灯繁三市火,綵散一城花。 

碧树催歌板,香尘逐锦车。 

青青芳草路,到处酒帘斜。

3

民俗博物馆




++ 兰州民俗 ++

++ 爱的主题++

       兰州没有专门的蜡像馆,但是处处有蜡像和城雕,栩栩如生,让人动情,唯有民俗文化,传承不断。“爱”是每一种文化的核心力量,支撑着代代人的延续。

 金城文化博览园区 


       历史已经走远,金城关重要的地理位置留存在历史文献资料和诗词中,见证着兰州厚重的文化,有心的探寻者还可以搜寻到,了解到金城关的前世今生,怀着悠然的心情,走在如今修建的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区,仿古的明清建筑一条街,开展了一系列博物展馆,图文并茂,让你品读古迹,脑海中重现丝路城市的风采。

     惊涛急浪打城头,独上河关百尺楼。

  远树不遮千里目,青崖白岭古凉州。

        ——清·田均晋《金城关》

     诗歌的视野开阔,感强豪迈。

       古诗词中可见,古人对金城兰州的赞赏,几乎不见哀伤悲叹,可知金城自古给人的印象。甚至在千里之外的文学戏曲家汤显祖未到过兰州,在《送刘子极归饷兰州》诗中,一改“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楚悲凉,而以“刘生西笑出兰州,饷道封轺即昼游。雁势连云侵岳影,蝉声隔树见河流。龙门泛雪谁邀赏,骑者吟秋我独留。生长羌中惯横笛,落梅疏柳讵关愁。”描绘出金城梦幻般的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有金城关,后有兰州城!金城关,真的比兰州城早?
【文化甘肃】金城津和金城关
金城兰州(六)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
纪录片《金城兰州》全4集
细话甘肃兰州名桥“身世”
爱上兰州,始于历史,迷于文化,终于颜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