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游(19): 佛图关

TEACHER'S DAYTEACHER'S DAY

TEACHER'S DAY

七月十七日

佛图关

        佛图关位于重庆老城西,也叫浮屠关、浮图关,这是一个老地名,既然是“关”,地理位置就特别重要,尤其是古代,更是军事关卡,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佛图关发生过许多大事、战事。

       图中可见佛图关在重庆半岛的最细处,是陆路出重庆的咽喉之地。

        古代佛图关城墙上开有四道城门,分别为东门仁靖门,南门泰安门,西门瑞丰门,西南门佛图关(民间称大关门)。

       佛图关及其城门名字的改变,与历史息息相关。

        佛图关也是一个凶险之地,埋葬过数以万计的亡人,革命烈士杨闇公被害在佛图关,邓小平题词“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

        浮图关历史,可远溯至三国时期李严。相传李严想要凿穿当时重庆城的后山(即今浮图关),使渝中半岛完全被江水环绕,成为孤岛,后来搁置,至今浮图关上还留有当时凿山的斧痕。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卷之十七·上川东道·重庆府一)即持此说:“常道将《志》云: 刘先主时,都护李严大城江州,周回十六里欲凿城后山,自汶江通入巴江,使城为州,求以五郡置巴州。丞相亮不许。亮北征,召严汉中,故穿山不迨。然造苍龙白虎门,别那县仓皆有城。按治西十里佛图关,左右顾巴岷二江,是李正平欲凿处,斧迹犹存。今府城为门十有七,九开八闭,以象九宫八卦。或曰'象龟,首乃向涂山’。”同书还有这样的记载:“《志》云:”治西十里,石壁绘佛像,一径仅容與马,即佛图关也。

       以关上有石刻佛像得名,然以“浮图关”和“佛图关”两名最为常见,抗日战争时期,曾短暂改名为复兴关。《重庆地名志》:“据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新民报》载,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常屯住浮图关。见其地佳胜,长江如带,涂山拱立,每浩然壮复兴之志。因语左右:'是地宜更名复兴关,一以志此日之多艰,一以昭来者之勇奋。’并亲笔题写'复兴关’三字,字大寻丈,前署'二十九年孟冬’,刊镌于关右岩石上。1950年复名'浮图关’。”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佛图夜雨,为王尔鉴评定巴渝十二景之一。

​何处花霏雨?石灵露自生。
谁曾收玉液?我欲叩精英。
江鼓云根动,山含夜气清。
悬崖犹润竹,风动碎琼声。
《乾隆巴县志·卷十六·五律》

   《乾隆巴县志·卷之一·景》:“佛图关在南纪门外,脉衍缙云,耸然昂首,岷江来自西南,嘉陵江来自西北,俱趋关下。登山脊而左右之宛如束带,故俗人呼为鹅项颈,从此上,高崖峻阪,线路萦回,乃郡脉过龙处。壁间有青石,虽亢旱经月,侵晨视之,犹津津涵润若夜来过雨者。然故老言,明季守土者,疑下有异宝,凿坏无存矣。噫!”

       浮图关题刻甚多,然年久日深,部分已漫漶,如著名的刘綎诗碑等已无处寻觅。

佛图关纪事二首

明·刘鋌

其一

当年先业树蚕丛,奕叶何堪振父风。
自信承家惭长子,敢云报国绍元戎。
儿童旧颂平蛮绩,父老新传剿播功。
武烈谬叨绵世泽,孤忠一脉贯长虹。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土司杨应龙叛乱,攻陷南川、綦江,进犯重庆。在平播之乱中,刘綎起到了主力作用,故诗中以“剿播功”自许。

其二

东逐西驰岁又深,凯旋驻马漫开襟。

三巴兵革龙泉迥,六月烽烟雁字沉。

关塞自惟怜白发,庙廊谁为暴丹心。

良弓鸟尽应无用,缓整鱼竿钓海浔。

《乾隆巴县志·卷十六七律》

        利用悬崖和坡地建成公园,有步道与鹅岭公园相连,没有鹅岭等公园的游人多。距离鹅岭公园相邻,我去过一次。

         史书记载:佛图关自古有"四塞之险,甲於天下"之说。《巴县志》记载:“渝城三面抱江, 陆路惟浮图关一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实为咽喉扼要之区,能守全城可保无恙。”旧时出重庆城,沿东大路上成都,这是唯一的陆路关隘,出了浮图关才算出了重庆城。


         历史的烽烟散尽,凶恶的碉堡沉默了。
         惟愿沉寂了的陈迹永远沉寂下去,成为文物,警醒世人: 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训练糊涂官”,怎么回事?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以重庆为陪都,在浮图关渝中职教中心一带,修建了专门对国民党党、政、军及其他团体中中级以上人员培训的“中央训练团”。但是当地土话“浮图关”谐音为“糊涂官”,民间便有“浮图关训练糊涂官”。蒋介石将其改名叫“复兴关”之后,顺便把佛图关的城门及其牌坊题额也改了。

        蒋介石把佛图关的“仁靖门”改为“忠孝门”。


        佛图关大关门前的牌坊上,原来刻的是“崇德报功”四字。

        把牌坊上的题额也改了,崇德报功,被改为“艰苦卓绝”和“自力更生”“还我河山”“抗战建国”等字样。




       佛图关的大关门牌坊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重庆地标建筑,连香烟商标、钞票和印花税票上都是它的图案。


       涉及到佛图关的战役,就有1913年4月熊克武部的乱兵叛乱,1922年8月川军一军邓锡侯、二军杨森之战,1923年9月赖心辉、熊克武攻浮图关等战役。热兵器的攻击之下,佛图关内损失较重,夜雨寺等建筑物在此期间损毁大半。同时,在1929年前后,重庆城因扩城修路等现代化建设而拆除,佛图关城因不便于道路建设,倒影响不大。




杨闇公

      杨闇(àn)公,名尚,1898年3月出生,重庆潼南人,革命先烈,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的四哥。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工作的优秀领导人,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新中国“双百人物”之一。

      我以前在书本上看过他的故事,到了佛图关公园,见到他的雕塑,这么年轻,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再次读他壮烈牺牲的场景,不禁泪目。




领导人题字

出色的工作才能

        杨闇公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时,开创了全国党建最好工作之地

     1917年,为寻求救国之路和革命方略,19岁的杨闇公东渡日本,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从日本回到四川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即中共四川省委)成立,杨闇公被选为首任书记兼军委书记,负责领导全川的革命斗争。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后,积极发展党组织和壮大党员队伍,仅半年多时间,开创了地方革命的崭新局面,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识人准确

      1926年1月,杨闇公以国民党四川省代表的身份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自始至终以敏锐的政治目光和历史责任感洞察着大会动向。从1月6日至8日,连续三天,杨闇公在日记中对毛泽东、蒋介石、张国焘等相关人物都有评价,眼光独到、客观准确。

泸顺起义

       1926年12月至1927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为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在以杨闇公为书记,朱德、刘伯承为委员的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领导下,在四川泸州、顺庆(今南充)地区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泸顺起义。泸顺起义历时167天,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直接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程,有力推动了四川乃至全国革命斗争的发展。

领导和战友

       杨闇公与朱德、刘伯承、陈毅等人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并肩战斗,生死与共。在川籍元帅中,杨闇公最先结识、交往最多的是刘伯承,是刘伯承的入党介绍人。

       1933年4月下旬,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叶坪村与杨尚昆第一次见面。毛泽东问到杨尚昆是四川人时又问,你们四川有一位杨闇公,你知道吗?杨尚昆说,他是我四哥!毛泽东听后,深情地询问烈士遗属的情况,言语间流露出他对杨闇公烈士的同情、敬佩之情。

      杨闇公是杨尚昆的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杨闇公是中国革命牺牲最惨烈的烈士之一。
       1927年3月31日,中共重庆地委在打枪坝召开全市群众大会,声讨英美帝国主义炮击南京的暴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教育。反动军警向与会群众开枪射击,打死打伤千余人,酿成重庆“三·三一惨案”,大会主要组织者杨闇公在群众保护下越墙脱险。4月4日,杨闇公偕妻赵宗楷前往武汉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不幸在途中的“亚东”轮船上被捕。
       面对敌人的刑讯利诱,他大义凛然地说:“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可决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
       敌人无可奈何,把他押往重庆佛图关枪决。一路上,杨闇公痛斥军阀,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穷凶极恶的刽子手残忍地割下了他的舌头。没有了舌头,杨闇公又用双眼怒恨,刽子手灭绝人性剜去了他的双目。没有了双眼,杨闇公又用手指着敌人,刽子手凶残地剁去了他的手掌……最后身中三弹壮烈牺牲!用年仅29岁的青春热血,践行了他立下的“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铮铮誓言!

      杨闇公烈士是牺牲得最惨烈的英雄,也是领导人为他题词最多的革命烈士。

         周恩来总理由衷称赞杨闇公是“为第一次国共合作而牺牲的烈士”。

       朱德委员长要求为杨闇公烈士修墓立碑,并亲自为烈士墓碑题名:“永垂不朽!中国共产党四川地方委员会书记杨闇公同志之墓。

      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来四川巡查工作时,欣然为纪念杨闇公烈士诞辰80周年而出版的《杨闇公日记》题写书名。1987年3月11日,邓小平为杨闇公烈士殉难60周年纪念活动题词:“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并题写“杨闇公烈士陵园”名。

       聂荣臻元帅题词:为国为民,壮怀激烈,杨闇公烈士革命精神永存!

      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题词:革命精神 日月同辉。

      此段杨父的祭文,令人肝肠寸断,不能卒读。录如下。

闇公祭文:

      尚述英灵:初五惨况,家中均已尽悉,但托诸友营救,连日苦无善果,家人痛心,匪言可及。惟尔生前富贵不能淫,临难威武不能屈。

      知尔为国宣劳,为党牺牲,日来含笑着大礼服印我脑筋,尔之精神不死,九泉故无遗恨矣!

      我垂死老朽,尔无我念。尔当有灵,日常拥护尔颁白苦境之老娘,青年单身之少妇,岁半弱女,月半孤儿,安康平福。

     目睹尔最后之光荣,释我愿耳!今须与尔永别,不久我亦当与尔见面于地下也!

      今天我们来到佛图关,一定要在烈士塑像前默哀,鞠躬,缅怀革命先烈,感悟传承烈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惟有我们记住了,他们的牺牲才有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找佛图关城,再不保护仅剩的一点题刻都没了(一)
杨闇公烈士铜像
这些珍贵档案文物背后的故事震人心魄
「作家新干线·散文」文哲|参观杨闇公故居及陵园杂记
火车来了!开往春天的2路列车,重庆浮图关公园美得一塌糊涂
重庆古城南纪门二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