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暴跌86%敲震市场 央行也有大窟窿 这次麻烦大了!

美联储加息周期后半程,全球金融风险已经逼到极限。

美欧的银行轮番轰炸,全球金融市场异常脆弱,投资者情绪非常紧张。

3月15日,瑞信股价一度暴跌逾20%,并触及熔断,累积跌幅高达86%,违约概率也逼近极值水平。

市场恐慌情绪再次蔓延,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原油价格暴跌6%。

最新消息显示,瑞士信贷向瑞士央行寻求支持。这就非常尴尬了!因为瑞士央行自己的窟窿也不小。

1、欧美银行轮番轰炸,全球市场暴跌。

2、瑞信为何成为恐慌之源?

3、硅谷银行容易救,但瑞信是个大麻烦。

4、非常尴尬,瑞士央行也捉襟见肘。

01
欧美银行轮番轰炸 全球市场暴跌!

全球市场,美国的硅谷银行和欧洲的瑞士信贷轮番轰炸,投资者情绪异常恐慌。

全球市场最初的风暴之源是,硅谷银行爆雷

3月9日、3月10日、3月13日欧美银行股价集体大跌,拖垮美国贴票银行破产。

在美国监管机构紧急宣布救助硅谷银行,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之后,市场恐慌情绪得到缓解。

3月14日,欧美银行股集体报复性上涨,中小银行频繁触及涨停熔断,涨幅30%-60%。

一天之后,全球市场风暴之源又换成了瑞信。

3月15日,瑞士信贷大跌,最低跌至1.76美元,跌幅一度达到30%,一度触及熔断停牌。

自2021年3月份以来,瑞士信贷股价已经从14.73美元的高点一路下跌,今天正式跌破2美元,跌幅高达86.4%。

瑞信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飙升至835.9个基点,市场预期,瑞信债券一年期CDS将飙升至1200点,创历史新高。

根据计算公式,CDS的涨跌还可以当作债券违约概率的升降。

瑞信CDS这走势,意思就是,瑞信债券暴雷的概率飙升,已经逼近极值水平了。

瑞信股价暴跌,爆雷概率飙升,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全球市场大跌。

欧洲银行股指数大跌逾4%,法国兴业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股价均一度下跌逾10%。

美国三大股指也大幅下跌,跌幅普遍在2%左右;商品市场跌得一塌糊涂,原油价格暴跌逾6%。

02
瑞信为何成为恐慌之源?

关键是,瑞士信贷为啥也成了恐慌之源?

先是,爆发财务丑闻,引发信任危机。

3月9日,瑞信表示,将推迟公布2022年年报。原因是,周三晚上美国证监会(SEC)去找茬了。

美国证监会问了一个财报上的技术性问题:2020和2019财年合并现金流量表修订数据是咋回事?你们给一个公开意见。

隔夜3月14日,瑞信发布年报承认,在2022财年和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正在采取补救措施。

这种财务丑闻,极大的影响公司信誉,本来公司的问题就比较大,你现在财报又乱编写,到底还能不能相信你了?

在隔夜瑞信承认财务存在“重大缺陷”之后,沙特土豪就表示放手不管了。

3月15日,沙特表示不会再向瑞信注资了,除了监管和规定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作为欧洲百年大行,瑞士信贷怎么就变得如此脆弱呢?被Bill Hwang坑后 又被孙正义坑!

2021年3月份,中概股大跌,Bill Hwang爆仓,瑞士信贷遭遇第一记重拳。

(详情参考文章:国际金融巨头集体崩盘 全球新一轮金融风暴?最大的风险在年底!

2021年,中国整治课外辅导、电子烟监管、以及中概股退市等等,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如雾芯科、跟谁学等等几天内股价接近腰斩。

这一跌不得了,炸出来了一条华尔街巨鳄。

由于重仓中概股,对冲基金经理Bill Hwang爆仓,单日亏损1000亿,成为金融史上单日亏损最多的人。

Bill Hwang靠杠杆崛起,也因杠杆破产。

它违规承担了,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风险,但是在金融市场,风险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他崛起的时候,收益是自己的。但是他破产的时候,风险却都甩给了瑞信等冤大头。

瑞信仅从Bill Hwang身上赚了1750万美元,但却因他爆仓而亏掉了55亿美元。

其次,Greensill破产,被孙正义坑惨,瑞士信贷遭遇第二记重拳。

2021年10月份,瑞信购买的Greensill Capital供应链公司的类债产品又暴雷了。

Greensill Capital是软银孙正义投资的公司,主要搞供应链金融业务。它是怎么破产的呢?

本来好好搞供应链金融,风险还算可控,但是Greensill Capital为了赚更多钱,就买了大量的“垃圾”级别的公司债。

国外疫情一爆发,底层资产的公司营收能力下降,其债券及其债券的衍生品就一环接一环的暴雷。

这一次,瑞信买了Greensill Capital公司100亿美元的类债产品,但是只收回了70亿美元,亏了30亿美元

这两年,瑞信又因种种丑闻,比如受贿放贷、洗钱等等原因,不断被罚款,金额3亿美元-5亿美元。

Bill Hwang和孙正义的两记重拳下来,瑞信的元气大伤,接近着又接连遭遇监管打击,瑞信早不是当年的瑞信了。

现在的瑞信千疮百孔,一直处于爆雷的边缘,苟延残喘。

从去年开始,瑞信就出现破产传闻,是沙特国家银行伸出援手,注资40亿瑞郎,才使其坚持到了现在。

所以,在承认财务存在重大问题,以及沙特土豪表态不注资之后,瑞信股价就崩盘了。

03
硅谷银行好救 瑞信是个大麻烦!

对比一下,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有哪些不同呢?

1、地位不同。

硅谷银行属于小银行,不是系统性重要银行。

但是,瑞士信贷是货真价实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跟我国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一个级别,也跟纽约梅隆银行、摩根士丹利等一个级别。

这些银行要是倒下了,一定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引发金融海啸。

从侧面来说,这些银行出问题,监管一定会出手相救,因为它们too big to fail。

2、持续时间不同。

在爆雷之前,硅谷银行一直是被当作稳健的银行;危机爆发之后,也迅速得到了处理。

从危机爆发到解决危机,两三天时间就全部搞定了。

但是瑞信危机,从2021年3月份就开始了,已经持续两年了,都没有完全解决掉。

3、危机成因不同。

硅谷银行破产,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加息,以及其期限错配策略搞砸,导致其持有的MBS等资产价格大跌,引起市场恐慌所致。

对于硅谷银行来说,“浮亏不算亏”,只是“远水不解近渴”而已。

瑞信不一样,它不能说“浮亏不算亏”,因为它的亏损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了,而且都是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的巨额亏损。

因此,硅谷银行破产更多是投资风险所致,而瑞信危机更多是经营风险所致。

4、危机化解难度不同。

对于硅谷银行来说,只要美联储暂缓加息,给硅谷银行多一点时间,在二级市场上慢慢处理掉手中的长久期MBS,它完全轻松消化掉挤兑风险。

所以,当监管宣布兜底,稳定信心之后,甚至不用它们出钱,危机就化解了。

但是对瑞信来说,单靠信心是无法拯救的,因为它面临的是趋势性问题。

欧洲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一个是宏观经济下行,一个是欧洲央行激进加息。

在硅谷银行倒闭波及全球金融市场之后,市场预期开始出现变化,美联储加息步伐的预期都放缓了,欧洲央行加息步伐肯定也该放缓了吧。

但是欧洲央行非常倔强,欧元区监管机构认为硅谷银行和另外两家银行的倒闭对欧元区银行的影响有限,因此不影响周四加息50个基点。

现在,瑞信引爆市场恐慌,市场开始逼宫欧洲央行了。

更关键的是,欧洲的经济比美国差很多,衰退风险相当大,经济下行压力大。

现在瑞信就面临这样一个情况:

负债端:欧洲央行已经累计加息300个基点,其融资成本已经相当高了,并且还在上升。

资产端:由于经济放缓,瑞信整个信贷质量不断恶化,坏账不断增加。

融资成本上升,资产质量下降,瑞信经营结果自然不乐观,而且这两个因素都是慢变量,短期内不会大幅改善。

所以,瑞信的事情非常麻烦。

04
非常尴尬,瑞士央行也捉襟见肘!

最新消息显示,在沙特土豪表态不管之后,瑞士信贷向瑞士央行寻求支持。

这就非常尴尬了!因为瑞士央行自己的窟窿也不小。

瑞士央行跟其他国家央行不太一样,它更像一个银行而不是央行,并在交易所挂牌上市。

最近一年,瑞士央行股价一路下跌,从7820瑞郎下跌至4510瑞郎,跌幅高达40%,市值只剩下4.5亿瑞郎(约合人民币33.9亿)。

(大佬们,是不是有一种把瑞士央行买下来的冲动?) 

其他国家央行都怎么操作?根据经济周期不同,制定不同的货币政策,达到拉动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央行释放出来的货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入企业形成信贷,再流入消费者手中,最后消费者把钱又存到银行,又回到央行资产负债表上。

央行释放出来的资金,兜兜转转一大圈,又回到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但是资金在流动的过程中拉动了经济增长。

而瑞士央行操作很简单,就盯着资本账户就行了。外国资金进入瑞士央行,瑞士央行就印瑞郎给他们。

由于世界总是爆发金融危机,而瑞郎又是传统的避险货币,所以大规模资金进入瑞士央行。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资金到账户之后,瑞士央行总不能让这些钱就躺在那里吧?

那怎么办?全球投资。外汇、债券、股票等等金融资产,能投的都可以投。

2022年,瑞士央行栽了,投资巨亏1320亿瑞郎(约1430亿美元,约9700亿元人民币),创116年历史上最大亏损金额,相当于瑞士GDP的18%

这样一来,导致瑞士央行的外汇储备从9450亿瑞郎下降至7840亿,降幅高达17%。

另外,在去年10月份,瑞士央行3周时间内,连续3次与美联储进行了货币互换,互换规模连续翻倍,分别是31亿美元、62.7亿美元和110亿美元。

注意,正常情况下,美元和瑞郎作为国际化程度高,流动性非常强的货币,央行之间不需要进行货币互换。

瑞士银行这种大规模货币互换只说明一个问题,瑞士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可能也出现了问题。

同为难兄难弟,瑞信向瑞士央行求助,这个事情就很尴尬,瑞士央行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瑞信的问题。

瑞信始终是一个大麻烦,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后半程更是一个地雷。虽然不一定引爆,但一定会带来市场动荡。

最后再讲一个变化:以前历次美联储加息,全球市场都会出现金融危机,只不过以前都是新兴市场最受伤。

这一次,出问题的是谁?美国的银行,是欧洲的银行,而新兴市场国家暂时还没出现什么问题。

这次该轮到欧美埋单了?

欢迎留言讨论,加个人微信zibenshicha。

查看更多历史文章,以及诸多本号删除的文章,关注备用号“资本时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盘头条:瑞银全股票方式兑价30亿瑞郎收购瑞信 瑞信170亿美元债券价值归零 研究称近200家美银行含暴雷风险
【杨子荣 肖立晟】欧美银行风险事件的冲击、应对与启示
金价暴涨这股拿下12连板!瑞信暴雷却迎转机 后市怎么走?
碾压日元和黄金,瑞郎成新“避险之王”?
瑞士信贷被低价收购,172亿美元债券归零,上演“大而不能倒”
欧美银行“连环爆击”,问题由来已久?大宗商品有多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