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徐州圣旨博物馆实拍札记

 

              徐州圣旨博物馆实拍札记

 

                          刘福新

 

8月4日,参观罢龟山汉墓,游览罢点石园,最后进入圣旨博物馆。

据资料介绍:徐州圣旨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九里山两汉文化旅游区,与西汉楚襄王刘注墓相毗邻,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早以圣旨为载体的皇牍文化博物馆。 徐州圣旨博物馆,总面积约为28000㎡,建筑面积约9500平方米。由主陈列楼和点石园两个展区组成,两部分既各具特色,又和谐统一,达到了建筑、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主陈列楼由国内著名设计师刘家琨先生设计,整体建筑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具现代建筑风格,集古朴庄重、新颖实用于一体。点石园由沈炳春先生设计,充分诠释了周庆明馆长 "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既有江南园林的楼台亭榭、小桥流水,又有北方园林的堆山叠石、楚汉雄风,园内陈列有全国各地征集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大型文物及各类碑碣2000余件。可谓物华天宝、洋洋大观主陈列楼与点石园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既体现了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功能,又在参观之余给观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去处,在中国现代博物馆建筑中可谓珠联璧合,独树一帜。

馆内收藏着明清圣旨数十道,有从大清开国皇帝顺治到末代皇帝溥仪十代皇帝的圣旨,承接不辍,堪称中华首家,在馆藏20余道诰命圣旨中,其中一件堪称孤品的圣旨跨越两代君王,是道光,咸丰二帝封爵奉恩将军奎定及其子玉纲世袭的。即袭罔替之说的圣旨。此外,馆内还陈列了科举考试较为详细的资料:有考秀才、举人的试题、试卷、朱卷;有考进士状元的殿试卷;有科举考试时考生作弊时使用的丝织夹带。以及两册刻印精奇绝妙,小到只有3.4公分×5公分的微型《四书五经》,却书写近20余万字,每字大小只有一毫米,令人叹为观止。同时馆内还藏有清道光年间印制的科场考试条例录要,详尽列出科考中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从顺治至道光年间违章考生被处罚的典型事例。另有清代进士、状元等书法楹联匾额一千余件以及雕刻精细的圣旨匾十余件,明清龙袍及宫廷、宫宦、民俗诸色用品千余件。除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并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参考资料。令观众有饱览历史风云、满目生辉、兴趣盎然之感。

馆中现有藏品3万余件(套),展出各类珍贵文物5000余件(套)。陈列楼的主体为徐州圣旨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别为《奉天承运》、《蟾宫折桂》、《其藏也周》三大专题。展线长1060米,精品有:明天启四年世恩光手绘泥金飞龙四连体诰命圣旨,正统七年诰命圣旨,天启、崇祯一品诰命圣旨,天聪七年三朝七封龙边诰命圣旨,清康雍乾三朝五封龙边圣旨,钤有大总统印的荣命圣旨;其他精品文物有,明织锦五爪龙袍,清帝十二章明黄五爪龙袍,清纳纱皂青色五爪金线龙袍,慈禧皇太后御赐王家的霞帔,清点翠鎏金朝冠,明代祖宗像,清翰林、状元、榜眼、探花、传胪以及甲骨文大家罗振玉、王懿荣、丁佛言等书法,西周青玉剑,西汉龙凤佩,东汉青铜摇钱树,东汉说唱俑,辽金镶金顶舍利佛塔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有《奉天承运》展室中,一件国内最大尺幅的明代天启四年的诰封圣旨,长4米,宽2米,上面用金漆书写了4道圣旨,字体镌绣绝伦,堪称正楷书法之范本,而四周则全部用金漆手绘飞龙99条;天启六年的诰命圣旨,为七彩鹤锦面,全长4.6米,书写434字,可谓字字珠玑、美轮美奂,该旨经明清二代更迭,加之历代战火,文革浩劫,至今约400春秋,依然光彩照人,愈加难得,该圣旨虽用于天启,却是上一代帝王织造(泰昌元年),而泰昌帝朱常洛在位不足半年,因此更为珍奇;还有清代咸丰六年的手绘龙边诰命圣旨,跨越道光、咸丰二朝,是封爵皇亲国戚铁帽子王代善后代奉恩将军奎定及其子玉刚世袭的圣旨,堪称孤品;另有大南国(越南)、日本、韩国圣旨也存世稀少,弥足珍贵。

此外《蟾宫折桂》展室内,还陈列了科举考试较为详细的资料:有考秀才、举人的试题、试卷、朱卷,有考进士状元的殿试卷,以及书法绘画百余件,其中不乏状元、榜眼等人作品;还有科举考试时考生作弊时使用的丝织夹带;两册微型《四书五经》,只有掌心大小,却刻印近20余万字,每字只有1毫米见方,精奇绝妙,叹为观止。

很明显,以上资料是从网络下载的,我还有个想法,这些下载的资料随时可以作为注脚插进图片里。我还根据自己了解的历史知识插进了部分图片注脚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正统七年诰命圣旨是博物馆的精品之一。其它精品还有明天启四年世恩光手绘泥金飞龙四连体诰命圣旨等。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不知是邓世昌生前封号还是死后追封?

 



                    23



                  24、十分逼真的接圣旨场面



                        25、清太宗皇太极

 



                    26



                     27、诰命

 



                      28



                    29



                     30



                       31



                        32



                         33



                        34、大臣上朝用的笏



                    35



                36、乾隆皇帝封和珅



                 37



                  38



                     39



                 40、清高宗乾隆皇帝



                   41



                   42



                    43



                   44



                    45



                 46



          47、当时的科举考试过后,通过发布科榜,即黄榜,来通知考生是否及第,所以登上科榜即表示录用,从此步入仕途,飞黄腾达。登科由此引申而来。



         48、清朝的殿试进士与“岁进士”有根本区别,不在一个档次上。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选拔途径不同。殿试进士,先要经过乡试(省试),录取后称举人,次年三月到朝廷礼部会试,录取后称贡士,贡士参加皇帝主考的殿试,考中者称进士。进士又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岁进士”不是举人,没有参加会试、殿试的资格。岁贡,是贡入国子监(最高学府,设在北京)生员之一种,获得入监深造的机会,在监读书的称太学生。岁贡是府、州、县学每年从年深的廪生(官府发给膳食津贴)中挨次升贡,故又称“挨贡”。第二,有无科分。殿试进士有科分,按甲子纪年,甲子年考中的称“甲子科”,丁卯年考中的称“丁卯科”等。岁贡生是挨升的,没有科分。第三,任职不同。殿试进士一甲3人分授翰林院撰修、编修,再择优任编修、检讨、庶吉士,余者授各部主事、中书,有些是外派任知县、知州。镇安县嘉庆后的五名进士中,分任户部主事一人(晏安澜),知州一人(杨洪勋,山西浑源州),知县三人(石长甲,山东日照;胡子材,四川阆中;党步衢,山西闻喜)。“岁进士”则不同,在外省可任州判,在本省可任教谕、教授、训导等学官,少数任县丞等知县的佐官,很少有任知县的。清代镇安县的94名岁贡中,据旧县志不完全记载,出任的仅18人,其中知县2人(清初,外省),县丞、通判、教授各1人,其余13人皆为训导。多数人获得岁贡生学位以后,并未“学而优则仕”。



                49



                    50



       51、文魁:乡试(清代乡试考场设于各省称贡院)于八月举行,亦曰秋闱。九月放榜(因时值秋季,桂花盛开,所以也称桂花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匾额悬挂住宅大门之上,门前可以树立牌坊。

 

 

                  52


                53



                   54



                    55



      56、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称“泮水”。泮水生香可能是指太学(学宫)里有人(太学生)考取了功名了。



                    57



       58、副魁:明代为乡试举人中式外之成绩稍欠者(犹今之备取),另例一榜名曰副榜,张于各省,仅属诏示,不准贡举,到了清代对副榜者,准一体作贡生,贡于太学,称为副魁。很显然副魁还不算个官,只是个太学生罢了!

 

 

              59、古稀纪春秋,鹤算千年寿。都是指高龄。



                60



                   61



                   62



                   63



                    64



                    65



                  66

         67、翁同龢进士及第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我走出来时,这一群刚来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州圣旨博物馆(二)
读《廖氏武威郡族谱》札记(九)‖敕书(二)
贵港文化遗产之十七 节孝牌坊
请欣赏《圣旨博物馆》
徐州·圣旨博物馆-1
关于圣旨,你可能一直存在这些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