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樊建川——一个34岁辞掉副市长的踏实人

当人们震惊于巴菲特,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人的财富;惊艳于明星网红的花边轶事时,一个名叫樊建川的中国人正为保护国家历史而默默奉献着。

他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作过知青,当过兵,教过大学生,从过政,卸掉副市长后经商,经商成功后又斥巨资建博物馆。

由从政到经商的跳跃,再从大商人到博物馆馆主的变化一直是人们很在意的转折。

然而,在别人看来的不可思议,不过是樊建川人生的自然而然。

这一切,还得从他的生平说起。

独特的青年时期

樊建川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做知青,这一去,就是两年的千锤万炼。

下乡后他基本不回家,本着一股倔劲儿在乡下扎了根,踏踏实实吃苦。无论是种红薯、玉米、水稻,还是犁地、耙田、裁秧子、打谷子,他样样精通。

当时生产力不高,他在队里拼命干活一天才一毛多,有时候甚至几分。有次下地干活,干着干着,突然就晕倒了,社员赶紧抬着他到公社卫生院,医生看了下,给他开了个证明,让他到公社拿二两红糖参着水喝,糖水一喝,整个人就好了。

至于晕倒的原因,是吃得太少,饿得发慌 。

在他口述的《大馆奴》一书中还提到一些生活的艰苦,例如说一个月发的油只有一匙,别说炒菜,连铁锅都不够沾,他只好在发油的那天把一匙油吞进口里,使劲吸,把油全部咽下。

而接下来的日子,只有吃干锅菜,什么是干锅菜?

也就是把铁锅烧红,把菜放进去翻,至于为什么不用炒这个字,没有油的菜能称得上炒吗?

白日的艰苦劳动并没有让他放弃对未来的憧憬,他依旧向往着成长,尽管身体疲惫,心中始终都告诉自己,他会离开这里,最起码,到一个能吃饱穿暖的地方。

在闲暇时候,樊建川和七八个同为知青的同龄人一起学习,他们自制收音机,小提琴,学习拉手风琴,看书,如巴尔扎克的《驴皮记》,莎士比亚的剧本等。

相对来讲,在外面浮躁骚乱的时候,他们这一伙人正一边吃苦,一边成长,从无字的生活和有字的书中汲取营养,一点点稳步前进。

凭着本本分分挑大粪,踏踏实实种庄稼,19岁那年,他被评为先进个人,有机会加入军队,在机会面前他没有退缩,毅然决然参军入伍。其中还有个小波折,当时他的条件并不是很符合,比他高的有, 比他壮的有,相比之下他就有点相形见绌。

于是他拿出看家技术,带着手风琴,小提琴,二胡等一系列乐器在军长前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我们总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没说错,他成功当了兵,驻守边疆。

在边疆的日子并不好过,抛开大家都知道的军旅磨难,比较突出的一点是他们一年才能洗一次澡。没错,是一年,不是一个月,也不是几个月,而是整整365天的一年。

当时各个连队之间总共有一个澡堂,而他们从驻守的地方到澡堂来去有30里路,没有上面的安排,各个连队要是都去就得乱成一锅粥,组织按照排序来安排,于是说只能一年洗一次澡。

洗澡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虱子多了不痒是真的。”这是樊建川云淡风轻的一句话,至于边疆的其他磨难,他没有多提,好像不存在似的。

而他吃的苦就像他在节目建川龙门阵中说的那样:“一个男人在青年时代有像这样的吃苦经历,我觉得是人生的一个财富。

丰富的工作经历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当时有两条路摆在樊建川面前可走,一条是稳稳当当地做连长,一条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夺取全军唯一一个招生名额。

这次重要的抉择中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头奔向独一的名额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首批由部队考进军校的学员,考上了西安政治学院。在学校中他没有懈怠,精心治学,毕业后直接到重庆三军医大做老师。

当时他教的是经济学这一科,他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上课时别说不带书,私下就连备课都不用。区别于其他人表现的背后,是他下苦功夫,是他深刻的踏实。

然而课上得好就满足了吗?

不,对于樊建川来说这远远不够,他本着做什么都得尽力做好的原则,在教书之余博览群书写论文,当时中国最权威的杂志《红旗》《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他都有所发表。

尽管在别人眼中大学老师是很吃香的铁饭碗,但是对他而言,却不是。他认为人这一生是很短暂的,该有点新的尝试,做点新的东西,于是果断辞掉老师的荣耀,转员去做最底层的公务员。

多年的吃苦生活塑造他踏实苦干的性格,在组织的安排下跟着调研领导四处行走,宜宾的农场、林场、牧场、各个工厂、公社他几乎都跑遍。每天就是不停地写报告,了解地方真实情况,虽然风餐露宿也不轻松,但是他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很开心,很享受,正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奔走的日子中,他积累了大量经验,务实能干的品行被时任宜宾市委书记的孙文启看重,于是提拔他做自己的秘书。

但是奈何樊建川之前吃过底层的苦,知道怎样做才能上下形成良好的循环互补,教过经济学,经济基础扎实,调研认真,了解透彻,所以他不断地、有新成绩出现,组织也被他一次次的成果惊讶到。

一年不到,他就破格提为宜宾市常务副市长,而这时候,他才34岁,一个正值壮年,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

1993年,组织找樊建川谈话,准备提拔他直接做市长。

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成功”却让这个实干家失眠了一整夜,他找妻子商量该怎么办,妻子说支持他的选择。在一番权衡下,他选择了辞职,做一个一身轻的闲人。

有人说要是当初他接着从政,以他的能力和品格,到中央,也许并不是很难,但是他走了,说辞就辞。

他的果断让我不由得想说这样一句话:“人这辈子,不能拿得起,放得下只有筷子。”

赚良心钱,办长久事

离职后樊建川先是到别人的公司里上班,他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选择离开单干。

1994年,樊建川想着顺应改革开放大趋势,做生意赚钱,于是和朋友一块创建了“建川实业”。

公司成立之初,他们便立了一些规矩,其中最重要的是这样:“该赚一块时赚八毛”。这样为别人着想行为使得他当时被很多同行笑话,说他不懂“顺势而为”。

不过这世界上,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只有金子才能经受火的烤炼。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很多商品房垮成一片,不少人因此丧生。但是樊建川的房子却很少出现问题,大都在地震中稳住了阵脚,许多老百姓保住性命。为了感谢良心商家樊建川,一些业主在小区拉起横幅,上面写着:“感谢樊建川,为我们建了这么好的房子。”

靠着这样的口碑,樊建川的公司迅速发展,迅速增加的财富让他多次入选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

一天,他正在抽烟,突然想到一件事,自己挣这么多钱干嘛?钱的意义何在?

他思考这个问题,用上自己的所有思绪,渐渐的,答案浮出水面——钱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只是到达彼岸的路罢了。

于是他又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己的钱尽可能地投入到建造博物馆中。也就是说他将会把这么多年付诸的努力全部奉献给一个对自己没有收益的博物馆。

博物馆收藏上千万件抗战文物:手写资料30吨、书信40万封、日记一万五到两万本、像章百万枚,800余万件藏品。经国家机构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有400多件,是民营博物馆之最,比北京卢沟桥博物馆还要多。

现在樊建川已经建了50个左右博物馆,从选地到收购藏品,从甄别物品真假到申请国家批文,樊建川几乎以一人之力承担了所有的压力,并且,在丰富的藏品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投入。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们都说我是富翁,其实我是‘负翁’,负数的负。我所有的钱,都拿去建博物馆了。但是博物馆不挣钱。”

同样,他也这样说过:“我收藏的不只是一件件物什,而是这个民族的记忆与苦难!”

有人说这会不会是沽名钓誉,另一种投资?要知道他的博物馆群,曾被国家相关部门评估价值80多亿元人民币。

尽管这是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气量的俗套,但也难免被人认同。

可是,樊建川早在2007年就拿法律文书给律师公证,他担心自己死了以后这批博物馆的产权不明晰,

所以他决定只要自己死了,就全部捐给国家,全部!

在他众多的收藏品中,我挑了一件给大家看看,大家就知道这批博物馆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面川军上战场时,一个父亲给孩子的旗,说是旗,不如说是写了字的床单。旗上的意思大致是:“我不愿你在我床前尽孝,我只希望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如果你死了,这张布可以让你包裹残躯,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樊建川在回忆里是这么说的:“中国有上万家的房地产开发商,少我一个不少,中国13亿多人,12.5亿人都该过平淡正常的生活,但也该有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

樊建川现状及反思

今天他刚发的微博

樊建川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建100座博物馆,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

现在,他正往一百座博物馆的路上前进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着。

到这里,我觉得他完全有资格被称为“樊建川先生”。


在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与其说我们缺少这样的人们不如说我们缺少他这样的精神,一种踏实到骨子里,坚韧到生命里的稳当。

当外面世界喊着年入百万的时候,不为所动,踏踏实实练就功夫,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

我很喜欢最近一首歌《下山》,全因为歌中第一句歌词——“要想练就绝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难忍受的痛。”

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天道酬勤,人间千百年来就是如此。

樊建川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对现在青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希望还是应该有挫折教育:“要能够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脏活,累活,就像我那样去,能认识油屎和草屎的区别。我不相信他这样做,混不到一座房子,一个车子,一个美满的家庭......”

未来踏踏实实干,本本分分付出,这是我从他身上学到最重要一点,还望诸君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4岁副市长辞职捡“破烂”,8年赚到30亿,如今倾家荡产只因一件事!
“当市长不赚钱”,樊建川下海经商二十多年,如今他过得怎样了?|文物|博物馆|藏品
嫌当市长工资低他辞职捡破烂,捡出80亿资产
馆奴樊建川:若能死在建博物馆的路上,是最大的幸福。
从副市长到打工仔,从500元到20个亿,却因50个“孩子”变穷光蛋
当初是亿万富翁,曾经是四川副市长的他如今光脚坐在火车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