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山怀抱的沁源:面积最大三地交界_太行网
群山怀抱一山西沁源 黄河新闻网 2010-12-31
位于西河底村的东泉,被认作是千里沁河之源头,水从石洞里源源不断涌出,与沿途泉流汇合,奔流而下。
建在灵空山底的圣寿寺。圣寿寺是唐朝皇子李侃在此圆寂之后,由唐昭宗在景福年间敕令建立的。
“沁河从沁源绵山脚下,经安泽、沁水、阳城、泽州,冲出太行峡谷,从济源、沁阳过博爱、温县,在武陟汇入黄河,过二省九县,行程近千里,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地偏隅:顺着山路跑到头,就到了
太岳山脉把沁源抱在了怀里。
想像一下左手虚握成环,从食指尖开始,逆时针往下到指根,过虎口,一路到大拇指尖,就像这太岳山脉由东向西再往南,依次是老爷山、摇头山、绵山、石膏山、霍山、青龙山、罗云山——这些山围着沁源,把它和沁县、平遥、介休、霍州、灵石、安泽等县分开来。
沁源就在这群山怀抱中,成为晋中、晋南、晋东南的交接之地。如果坐着飞机往下看,被一大片起伏的山脉包着的沁源,静静地躺在山西中南部,像一片绿叶——要知道,沁源有着62%的森林覆盖率,90%多的绿地覆盖率,全省头名。
高速路上,你是看不到写着沁源两字的出口的,还好相邻的县都通着柏油路,“道中何所见,两壁尽高山”地一条道跑到底,就到沁源了。要把这几个都是险塞的口子一封,那可真是高山大壑,插翅难飞。县志上说,沁源这名是北魏的时候有的,意思就是沁河之源,建县则在西汉,县名谷远,就是“孤远之地”。至今县里的干部开玩笑说,就连去市里见见领导,也得两小时,不比人家平原县,十来分钟,抬脚就到了。
沁源是长治治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县,足有2556平方公里,人口却一直只有十五六万,每平方公里只有五六十个人,地广人稀,讨个生活是很容易的,开片荒地,就能“刨个窝窝,吃个馍馍”,又交通不便,山高皇帝远的,历史上一直就是各地灾民避难和移民之地。比如在沁源王村、王各村等地有许多姓药的人家,他们的家谱上都把始祖认定为宋代的爱国名将岳飞,说是秦桧诛连岳飞九族时,有一支岳飞后裔改姓为药一路向北,迁入沁源山中,留下这脉岳姓(山西方言里,有很多地方药岳同音)。
就像药家一样,除本省外,在沁源,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省外来人口非常多,法中乡就有九省十八县的移民后代。移民带来了文化和民俗,山西本来就是一个方言大省,沁源更是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比如称呼奶奶,
县南称婆,县中称爸爸,县北称娘娘。交通闭塞信息不便也使很多古汉语词汇保留下来,比如住舍(家)、盘缠(路费)、撵逐(赶),连个山药蛋也平常唤作蔓菁。
越是地广人稀,越是好个红火热闹。虽然行政区域上一直归上党地区,可在生活习惯上,感觉沁源更像晋中多些,比如也爱听个晋剧,是晋东南唯一有晋剧团的县。当年王爱爱下乡唱“嗨嗨嗨”,那可是跑掉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孩(鞋)。蒲剧、上党梆子也爱听,小调沁源秧歌更是红火,专唱秧歌的绿茵剧团,在抗日时期,曾被陈庚司令员表扬:“绿茵剧团所起的作用,枪杆子是起不到的。”解放后的《小二黑结婚》《白莲花》等剧也是唱得家喻户晓。好些沁源汉子女子秧歌小调张口就来,还是即兴编词,好些当年南下的老干部回到沁源,一听秧歌,那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人热情:走出山哪都有朋友
今年国庆,在杭州工作的菲菲结婚了,她是生在沁源长在沁源的女子,当然要回老家摆摆酒。1500公里的路,一家人开了两天的车才到。一路上,菲菲担心时间太紧,都没法准备婚宴,虽然有父母的朋友们在县里忙活,可毕竟这是自家的大事,请人啦、安排饭菜啦、招呼客人啦,光靠朋友能行不?父母不放心打个电话,那头就哈哈地笑,你们来了就等上席就行啦,管教你甚也妥妥地。
到地儿一看,还真是!一二十桌客人济济一堂喜庆热闹地等新郎新娘开席,主家反倒像客人一样被招呼着,万事不用操心。
这是沁源人特有的热情,他要认你这个朋友,你的事还真就是他的事。
菲菲说,可能是因为在山窝窝里住久了,心里就比较净吧,待人真诚。
最让她感动的是一个叫万里的伯伯。每年回沁源,伯伯和伯母知道菲菲爱吃羊肉,早早就准备好羊肉馅的饺子,那是回回铁定能吃到的,而且知道她父亲不吃羊肉,每回还特意再准备一份猪肉馅的。哪一回要是时间赶得紧,顾不上吃,那可不成,带也得带走。
那种对人的情感就像沁河水一样纯净,就像头上的蓝天一样通透。(沁河是山西唯一没被污染的河流,沁源2009年的二级以上天气有360天。)
这样交下的朋友,走到哪都是亲人。离得再远、隔的时间再长,也不怕。
沁源人出趟山,走到哪个城市都能迅速组织起饭局,呼啦啦来一群多年不见的朋友,不用你张口求人,他主动揽事:你说,额能作甚?帮你甚忙?
而让外地人瞅着稀罕的,是沁源男人的开壶。
不是打麻将的开和,是当真开上一壶水,几个相处得不赖的男人就着茶水开谝。茶要那种浓浓的茶,话是说不完的话,从上午说到下午,直说到日头落星星出——这功夫和四川男人摆龙门阵有得一比。
性刚烈:抗战八年没出过一个汉奸
1951年4月21日《山西日报》有文章称:“八年抗战中,日寇杀我沁源人民9153人,被敌俘去生死不明者1573人,被敌残杀而成残废者14250人。”
这组数据道出了沁源最英勇的一段历史。抗战期间,仅有八万人口的沁源人,创造了“三个一万”的纪录:牺牲一万,伤残一万,南下参战一万。如果再加上随军南下的一万女人,那就是“四个一万”。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向沁源人民致敬》的社论。八年抗战,全县没出一个汉奸,无一人出面到维持会(日本侵略者利用汉奸作傀儡,在沦陷区内建立的一种临时性的地方政权组织)去“维持”。成功坚持二年半的“沁源围困战”,让它成为蜚声全国的抗日模范县。浪音写的长篇快板书里对围困战这样描述:
豺狼本性难改变,重兵扫荡来沁源。冈村宁次指挥官,纠集日军两万三。“山岳剿匪实验区”,狗臭牌子一拃宽。……政府发令咱照办,空室清野走在先,家里东西和物件,埋的埋来迁的迁。为防鬼子来袭击,早就转移山里边。深山洞,恶石岩,草丛树林是家园。日军这次来扫荡,空村空镇无人烟。……磙压清剿新战法,白白跑了六七天。沁源多山山不断,这山那山紧相边。山大沟深树遮眼,藏龙卧虎几千年。……东南西北挨着转,你来我走推碾盘。莫说你才兵两万,就来十万也枉然。
从性情上看,介子推真的很像沁源人。
世人都知介子推是介休人,埋在绵山;世人不知,绵山这头就是沁源。
绵山是沁源和介休分界山,方圆数百里,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介休在山的西面,临山一面巍峨耸立,沁源在山的东面,山势平缓。在县里多年负责文物和旅游工作的张成仁觉得,按常理,介子推既然与母亲隐居,不会在悬崖峭壁的地方。现在有一种说法,介休因介子推死于该地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他背着母亲休息的地方,实际上史志里,介休原名界休,明清时才改成介休。介子推当年确切的行踪和被焚之处到底在哪里?史书没记载。知道的是他死后的封地“环绵上而封”,而沁源古称绵上,隋朝时还设过绵上县。那一带修有好多座介庙。郭道镇伏贵村还有介子推大墓一座,当然介休也有一座墓葬,当地老乡说是当时看到介子推被烧后的惨状,怕他转生后遗恨君王,就将头葬到了沁源,将身子埋到了介休。
以沁源人倔强刚烈的性情,真能做得出烧死也不出山做官的事来。
景秀美:依山傍水有人家
灵空山、花坡、白狐窑、鱼儿泉、五龙川……看着这些地名,也能想见美景吧。
深秋初冬去沁源是最好的季节,一幅晓来谁染霜林醉的画沿着山路,不断展开。红黄绿紫斑斓五彩,夕阳斜照下密林层叠,就像是一幅无人世界的油画,美得让人说不出话来。“山上有森林,山坡有牛羊,山间有溪水,山下有人家,山中有煤炭,这就是对沁源最真切的描写。”这是驴友们自驾车去过沁源后,留在网上的话。
山上有森林,森林面积226万亩,主要是油松。油松之王九杆旗就在灵空山,已经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九杆旗是一棵45米高的松树,笔直向上分长出九枝树杈,旌旗蔽日般的树冠达230多平方米,根部直径1.5米,这棵世界上最大的油松,已经660多年,绿尤尚肥。
密林中自然倒下的大树,那些在山外人看来是难得的栋梁之材的大树,因无法搬运只能腐烂掉,林间长满荆棘和灌木丛人无法通过,野狼山猪金钱豹时有出没,看见个野鸡松鼠寻常事。如果夜行,时常还有傻乎乎的野兔在车灯光柱中拼命跑,直到跑不动。
沁源人没有没采过松子的。每年白露一过,人们便开始上山采松子刨药材,连机关干部和学生,都要上山。山里药材多,什么黄芪苍术防风连翘,很多乡村的医生和卫生所,采集一季的药材,就等于自备了好多种药,省下了药钱。孩子们带回的往往是糖梨、酸枣、醋溜溜(沙棘),还有一种野果,生崖壁上,大小样子都和醋溜溜相仿,但没刺,也不会酸得让人皱了脸挤住了眼,吃起来更甜更美味,沁源人管它叫“圪楝”,但近些年见得少了。
山上有牛羊,天然牧坡120万亩供牛羊们吃草。沁源的牛好,平遥人买得多,所以有一种说法:平遥的牛肉,沁源的牛。传说介子推被焚之地就在天然牧场花坡,从那时起花坡就再没长过树。这给这块高山草甸披上了一块传奇面纱。
一条条河水在一道道沟壑中淤积出一片片的良田,沁源虽然是山区县,但村庄大部分都在山下,依山傍水,是村庄建立的一个普遍条件。这些河流中首数沁河,而沁河之美,让时任晋城电视台副台长的谢红俭,在离开沁源多年后魂牵梦萦,专程回来用了半年时间拍下电视纪录片《沁河行》。
史草莽:好汉多来美女多
历史上,沁源的“绿林好汉”很多,流传最广的是田虎。《水浒传》第九十一回到一百回里,写田虎是沁源县人,是个猎户,“有臂力、熟五艺”,后不满官府揭竿而起,一路攻五州(即潞安府、平阳府、汾州、沁州、泽州)占56县,差不多有半个山西,直到汾阳建都,自称晋王,最后被宋朝派宋江征讨灭掉。《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山西人,张成仁认为,书里对沁源和宋江进剿田虎的描述在地理环境上很准确,应该不是毫无根据的撰写。
像田虎这样的算声势大的,也有很多势力小的占山拔寨,自立为王。所以,沁源很多地方有“王墓”,可不是朝廷封的王,而是山大王。张成仁说,“这是古代沁源历史特有的一个特点。”为了躲兵乱匪患,很多山村里建了寨堡,用来保卫家园,曾有过五里一堡十里一寨的现象。现有的寨堡遗址多达四十多处,比如窦建德寨,据传现在村里的窦姓就是唐代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之后;再比如梨花寨,传说樊梨花驻军所寨之处。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是大栅古堡,始建于明末,是为了防李自成部而修,堡墙高丈余,厚二至三米,现在里面还生活着二十多户居民。
许是深山出俊鸟,沁源女子长得俏。眉眼媚,皮肤白,声音甜,身材好。这也有传说,很像浑源美女多是因为慈禧逃八国联军时,在当地留下宫女,纷纷嫁给守边塞的将士一样,沁源现在还有据说是唐朝黄巢起义时唐宫女留下的姑姑洞。但刚刚改革开放时,很多沁源女子被选到北京和省城当宾馆服务员是真事,那会儿的宾馆可不多见,被选上也是很骄傲的事。
县文联主席杨栋曾发愿要写一百个沁源女子,写尽她们的美好,也不知道这愿望如今达成了没有。
和大量唐宫女流落深山相印证的,是唐懿宗第四子李侃的故事。他因为躲避黄巢起义到了灵空山,皈依佛门,死后被赦封为“先师菩萨”,留下千年古刹圣寿寺。
还有一个麻衣寺也很有名,在李家庄村,说是写过《麻衣神相》的麻衣禅师坐化后的地方,旧址今尚存。
煤经济:有钱才有好民生
眼下全国各地都在抢名人,大家看到了旅游经济的好处。说到沁源,如果争不来介子推的话,还有一个大名人是不用争也认沁源作故乡的,他就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任之恭,河西村人,钱三强、杨振宁博士,都是他学生。清华大学设了任之恭奖学金,山西大学设了任之恭数理学奖。杨栋建议,应该像晋城市重视“赵树理品牌”一样打造沁源的“任之恭品牌”。
这是有可能的,最起码在经济上,沁源早已摘去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2009年全县财政收入16.1亿,是全国县域经济提速最快的百强县之一,也是山西唯一的全国首批“魅力名县”。
钱是从哪来的?从煤里来的。沁源是全国重点产煤县,省里主焦煤基地县。以前私挖滥采严重,黑矿点开了几百个。一个县就那么些人,谁和谁拉不上个关系?盘根错节难治理。县委书记王玉圣是长治人,你要听他用浓郁的长治话讲2001年整顿黑矿的事,县里怎么决定怎么部署怎么关黑矿点抓黑矿主,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得就像在看电视剧。就这样,沁源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拥有独立办案权的“公安国土资源侦察大队”。县政府网站上,有县长杨红旗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说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煤-洗精煤-焦-气-电-化循环产业链条,走上了能源清洁化规模化的路子。
据统计,全长治有70多座高瓦斯矿,沁源就占了50座。王玉圣说,瓦斯事故不会发生在办公室。所以早在2001年,他们就已经实施了“一线工作法”,把防线设到一线去,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煤矿经理、矿长必须到生产一线,到井下采掘工作面,比今年国家出台的矿长下井制早了9年。
公共财政有了钱,民生才可能得到改善。县委宣传部长赵永进用孩子和老人打比方介绍:县里孩子们上学,从小学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都不用花钱,连住宿费政府都掏了,高中和职中学费、书费也全是政府埋单。70岁以上的老人、村里卸任的干部、企业退休人员还有建国前的老党员,年年都能领到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县城建得更是几年不回去都认不出来了。县城西边的二郎沟,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常有狼出没,现在都变成了漂亮的花园住宅小区。临着穿城而过的沁河,更是一座座住宅楼拔地而起,青翠山城,碧水环绕,就像一个大公园,不少人想着退休后不如就归隐这世外桃源吧。
越想越心痒。谢燕 谢红俭
山西日报:让农民在“庄园”里增收
沁源县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掠影
山西日报 2013-05-23邓焕彦
五月的沁源,草长莺飞,山花烂漫。行走田间,隔不多远就会看到一片日光大棚,里面或种植反季节蔬菜,或种植夏季草莓、食用真菌。这就是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摇钱树”的 “生态庄园”,是该县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一个个雏形和缩影。
庄园里孕育希望
5月7日,笔者从沁源县城出发,沿山路向北而行,一个多小时后来到红源村——在业界小有名气、占全国夏季草莓种植面积一成还多的好乐草莓庄园就“落户”在这里。
庄园依山而建,一栋栋大棚整齐排列,崭新的自动化设备运行良好,工人正仔细查看草莓生长情况。
“好的种苗,优异的环境条件,为好乐草莓的高品质打下了良好基础,再加上现代化管理,庄园出产的草莓已经成功打入国内许多大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庄主”山西好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笑白介绍说,该公司是省内首家专业从事有机草莓种植、科研的企业,不仅与西班牙EU-ROSELLAS种业技术公司和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是技术合作伙伴,而且种苗源自著名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草莓育种基地。
今年50岁的村民温留桃说,去年5月份到庄园“上班”后,觉得生活大变样了。“在园区工作不仅比自己种地省事省力,而且收入高了。”
红源村离沁源县城30多公里,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缺少矿产资源,过去村民只能过“靠天吃饭”的日子。全村340口人近半数外出务工,村里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
其实,红源村也有自己的优势——气候独特,山水相依、生态环境好,发展特色农业大有可为。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好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红源村建立了好乐草莓庄园。项目占地500亩,投资2350万元,计划3年内建设大棚300个,现已建成86个。当年,好乐草莓庄园就生产草莓10万公斤,收入800万元。
“村里有了发财致富的好营生,谁还愿意背井离乡!”村党支书裴建红说,庄园火了,村民通过务工、合作、跑运输等都跟着受益,出去打工的少了,感觉村里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像好乐草莓庄园这样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贫困村致富的例子,在沁源还有不少。
光环之下的思考
近几年,沁源声名鹊起。
“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原煤储量128.8亿吨,可采量90亿吨。其中主焦煤储量约41.4亿吨,全县铁矿总储量5800万吨,含铁量大多在30%-50%。全县铝矾土矿总储量约1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
“9年前,它是入不敷出的国定贫困县,如今,其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一跃名列全省119个县市区的第三名,年财政收入增长了50多倍。”
“2011年、2012年,财政收入连续突破20亿元和25亿元大关。”
一连串漂亮的数据和耀眼的光环下,另外的一些声音和数字更值得关注——
“辛苦劳动一年,除去投入的种子、地膜、化肥等款项,一亩地也就挣400多不到500元钱。”沁源县韩洪乡刁王坪村村民王林瑞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而沁源16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13万!因此,离开土地去煤矿打工,成为不少农民的无奈之选。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确实由此走上了富裕之路。据统计,2000年,沁源农民人均收入为1506元;2005年,增至2830元;2010年,达到6243元。
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平均收入不低,但贫富悬殊却比较严重。全县占人口大多数比例的非务工人员的收入远远低于务工人员的收入。据统计,全县13万农业人口中,大约有近3万人口属于贫困人口。另外,近两年,随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企业用工人数逐渐减少,而且对劳动者的年龄、素质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导致不少年逾45周岁的务工者被迫返乡。
随着农民大量外出打工,大片的耕地撂荒、粮食减产严重等现象相继出现。用一组数字说话:2000年播种面积为267750亩,2005年减少为257250亩,2010年又减少到248190亩,10年间锐减19560亩。
农为邦本,食为政先。在沁源这个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地区,如何推动农业转型,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如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现实,需要党委、政府作出理性的抉择。
增收步伐加速度
“农业是沁源县经济发展的‘短板’,这个‘短板’必须补起来,路径就是向特色要效益、找出路!”2011年年初,由晋中农区大县祁县交流到沁源的新任县委书记李丁夫,在调研中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
他的想法与同样来自农区屯留的县长杨红旗不谋而合。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在对县情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绘就发展蓝图:“十二五”期间,全县规划建设高标准、大品牌的生态特色庄园60个,打造精品庄园20个,开发治理面积达到20万亩,带动农户1.1万户,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实现生态庄园经济产值达到3.5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5%,农民人均增收2000-3000元。
党委、政府扎实的行动,让企业家真切地感受到这里不仅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更有优越的发展环境。一时间,有识之士纷纷抢滩沁源。
屯留老板许天斌在沁源投资成立沁河缘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一年完成土地流转300亩,投资4200万元建设了6600平方米的智能化玻璃日光温室、20座高标准日光能温室、36座连栋春秋大拱棚、30亩防虫网棚、70亩绿化苗木基地……园区已辐射到周边多个村庄,安排富余劳动力300余人,人均年收入15000余元。
山西四方园林绿色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建设了南石村生态庄园,提供岗位200余个,农民工月收入增加超千元。
沁丰薯业有限公司是全县发展马铃薯“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在灵空山、韩洪等6个乡镇建立种薯繁育基地500亩,商品薯基地4.5万亩,可带动1.2万户农民种植。
青年农民王勇军投资3800万元建设了坤泰乳业有限公司。按照GMP质量管理标准,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工艺流程操作,带动了周边3个村村民增收。
……
为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助农增收,今年,县委、县政府向重点工业企业致函,希望企业尽快对接24个重点庄园。沁新集团公司、康伟集团公司、马军峪煤焦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对接的庄园大都已完成初步规划,已经或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如今的沁源,一个个生态庄园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一个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正如期建成。
沁源县展开美丽家园建设新画卷 2013-05-18山西日报
5月16日,笔者在沁源县城的胜利路看到,该路南端正在进行各种管网的铺设。县旧城改造指挥部工作人员说,这是该县根据旧城改造和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旧城南片区供热、供气、供水、排水、交通、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水平,按照“一次规划,长期受益”的原则而进行的一项系统改造工程,也是倾心竭力构筑美丽家园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11年,该县提出了建设宜居和谐幸福新沁源的发展理念。为此,先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全国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沁源县2010-2030城市总体规划,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改造模式,全面铺开了旧城改造,征收面积达15.4万平方米;进行了安置房小区、化肥厂棚户区和国有太岳林局危旧房改造;实施了人民路改造供气、供热、污水管网的铺设以及乔木的移植和安置区3条市政道路、丁城渠景观带一期地下管网铺设、路基施工和景观打造;建设了观音坪生态公园、汾屯路朱鹤岭大门,使县城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得到新拓展。县城新凿饮水机井2眼,改造供水管网6200米;完成集中供热管网铺设17.3公里,新建换热站5座,新增供热面积24.6万平方米;完成安泽至沁源36公里天然气管网铺设;完成污水管网铺设7060米、城中村通风改良式旱厕改造644座、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标准化公厕;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
今年,该县又将县城及“四镇一乡”作为整体,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开始实施县城提质工程,开工建设文化中心、城建展览馆等11项重点工程;启动胜利路、商业街改造。实施李元至县城集中供热一次管网铺设15.5公里,县城至李元、郭道输气管网建设前期工作,完成2000户天然气管网入户工程。铺设改造县城供水管网7.9公里。对照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标准,开展创卫工作。启动“数字城管”建设,实行城市实时、动态、高效、无缝化管理。按照商贸带动、企业带动、旅游带动、农业开发等模式,将重点抓好郭道镇等5个重点乡镇和50个中心村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及产业发展。完成沁河、李元两镇所涉20个村的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改造90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完成162个行政村的路灯安装,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处,解决1万口人、1839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准。(邓焕彦)
山西沁源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时尚 2013年04月19日 工人日报
山西省沁源县农民工从“打工者”变为“创业者”,正成为一股潮流。一部分打工富裕起来的农民工,带着外出打工挣得的“第一桶金”返乡创业,创造了劳务经济新的增长点。
来自法中乡麻坪村的刘变琴,18岁进城,在太原、长治、南京、北京等城市打过工,做过营销、干过餐饮,今年,她返回沁源老家在县城开了个餐馆,她的餐馆卫生整洁,服务周到,顾客盈门。她说,以后要在县城买一套房子,过安稳的好日子。
灵空山镇第一川村农民工赵智慧,在外打工10年,捞到了“第一桶金”。他听说了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便返乡搞起了特种野猪养殖,如今他养的特种野猪发展到130头,卖到全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县里奖励了6万元奖金,赵智慧逢人便夸,回乡创业比在外打工好。
韩洪乡鱼儿泉村的李雄伟,返乡后和朋友投资40余万元搞大棚蔬菜种植,建了20座大棚,今年底可收回投资,他说:“坚持科学种植,明年可赚个盆满钵溢!”
王文生是韩洪乡仁道村造峪组人,在外打工10余年,返乡办起土老帽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小小的苦荞通过深加工做成了大产业,产品有苦荞仁、苦荞面、苦荞方便面、苦荞皮座垫、苦荞凉粉等产品,组建公司+农户+基地+回收产品+产品开发营销的一条龙产业,带动千余人脱贫致富。王文生多次被评为沁源县劳模,得到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为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融资难题,沁源县根据创业规模,每人平均可贷款5万元~10万元,让农民工享受到同城市下岗困难人员创业的同等待遇。
沁源县总工会组织农民工创业培训,去年有近3.5万人参加,近2万人创业成功。全县组建农民工创业实习基地25家。(杨玉才)
沁源县“绿色名片”如何得来
生态沁源 敬天为民——解读沁源县实现“生态立县”的若干路径
生态县城山清水秀
   进入沁源,犹如走入绿色的海洋。
  沁源县是山西省的林业大县。2012年,山西省林业厅在沁源两次召开现场观摩会。在全国公益林管护云南会议上,沁源县作为典型做了天保林工程的经验交流。
  沁源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前瞻的战略目光,为沁源“生态立县”积极寻找科学路径,营造出醉人而浓郁的绿色基调。
生态立县大指针
在全省转型跨越、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沁源生态建设再上高速路,其中“生态立县”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之一。
  该县实施严格的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组建了由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组成的造林绿化指挥部,调动各部门、各行业参与到林业生态建设中。同时,从财政投入倾斜、政策优惠、社会力量广泛动员等不同角度强化生态建设。
  每年,沁源县都从地方财政总支出中安排不低于1%的资金,用于林业建设和林业科技教育。近年来,全县共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11000万元。
  生态沁源的建设,科技要素不可或缺。径流林业整地、大容器苗造林、抗旱保湿剂蘸根等造林技术在沁源得以应用。同时,沁源县不断吸纳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林业科技培训活动,每年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2万人次,陆续推广了各类新的林业实用技术。
重点工程强引擎
“生态立县”大指针的指引下,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在沁源县广泛开展起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通道绿化、城乡绿化,让沁源的绿色基调更加浓郁,绿色空间不断拓展。
   其中,天保一期工程使全县各类森林、林木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上升为57.5%,并荣获“全国天保工程一期示点县”称号。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中,沁源县创新性地推广了天然林合作社委托管护机制,达到了“绿富双赢”的良好效应。
  在荒山绿化上,沁源县实施分区突破的办法,大力开展四荒拍卖,群众承包治理荒山荒滩风气渐浓。通道绿化方面,对全县境内的省道、县道、乡村道进行了宽林网绿化。在园林村镇建设上,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园林化村镇。此外,“一企包一山、一企治一滩,百企绿百园”、“山上风景树木造景,山下农田林网覆盖”等做法,更使沁源之绿覆盖城乡之间、山头村口。
  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沁源县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23万余亩,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6.8万亩,通道绿化540公里,绿化面积2.6万亩,交通沿线荒山绿化3.2万亩,县城绿化、环城绿化1.6万亩,县城新建绿地面积达106万平方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7.01万亩,共涉及14个乡镇,141个项目村,2834个退耕户,创下了沁源造林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涉及面最广、质量最高、受益群众最多的优异成绩。
林业经济产业化
沁源县通过合理的体制机制设计,引导各种力量发掘绿色效应,积极探索和推进林业经济快速成长。
  2012年,沁源县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全县林业产业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生态旅游、乡土景观树种培育、特色经济林栽培、林下资源采集加工4个特色区域,培育出山养鸡、小杂粮、中药材、稀特树种苗木等大批具有沁源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林业产业,助农增收。同时,沁源县先后建起草莓产业博士工作站、食用菌产业专家研究所、珍稀树种植物研究所,并催生了八大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此外,沁源县积极扶持经营实体。420多家种植专业合作社享受到政府扶持,经营林地面积达到100余万亩。
  为更大范围地发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益,该县自2011年开始,投入生态效益补偿和各项资金3000余万元,帮扶带动林业管护合作社发展连翘、沙棘林下产业30万亩,营造干果经济林、丰产用材林10万亩,有力推进了全县连翘、沙棘、中药材和草莓等林下产业的迅速发展。
管护机制大创新
“去年,我县投资1500万元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森林消防队,严格地进行军事化训练,省、市、县都非常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守住青山绿水这是林业工作的底线,也是一种业绩、一种政绩。”县林业局局长张中武说。
   实践证明,改善生态环境不仅需要造林绿化,更应强调保护。在沁源县,“护卫绿色”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沁源县借鉴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推行了集体天然林家庭托管的模式;借鉴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做法,提出了集体天然林股份制家庭托管。天保二期以来,率先在全国推行森林资源合作委托管护,被国家林业局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具体而言,沁源县森林防火实现了八个“全覆盖”:防火责任网络全覆盖;对重点高危人群、重点时期、重点部位监控全覆盖;生产用火、进山火源、进山烧香等火源的监控全覆盖;专用防火电话、对讲机、瞭望检测塔的全覆盖;在农村、课堂、传媒上的防火宣传全覆盖;“万枚红袖章”全覆盖;防火督查、隐患排查全覆盖;防火队伍建设全覆盖。
  多年精心管护,使该县森林植被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沁源县先后荣获“全国天保工程县(局)级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山西省林业生态县”、“造林绿化先进县”、“森林防火先进县”等多项称号。
   在“生态立县”战略指引下,沁源县大兴生态工程,凝聚造绿力量,创新工作机制,“绿色名片”的形象悄然树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贫困县的崛起
关于衡阳县生态林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因地制宜推进射洪林产业发展
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报告
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全县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情况汇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