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骄傲!长治一残疾女孩走进国家体坛,摘得多枚金牌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距离山西省壶关县城60多公里的桥上乡,有座被称为自然避暑胜地“紫团山”和紫气缭绕的我国最大天然溶洞“紫团洞”。谁也不曾会想到,边远偏僻的大山里,却走出了一位体坛名将、世界级冠军,她就是23岁的残疾女青年冯亚平。身残志坚的她用努力创造生命的奇迹,以青春之手挥动着标枪、铁饼、铅球从深山崎岖的山路走进了国家队。


图为:亚平获得的金牌

2013年4月,在全国残疾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冯亚平全揽标枪、铁饼、铅球三项金牌;9月,冯亚平代表国家队参加在荷兰举行的世界轮椅和截肢者运动会,获得女子标枪项目金牌、铅球项目银牌;

2014年5月,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冯亚平获得女子F55/56级标枪项目第一名;

2015年4月,在第三届中国残疾人田径公开赛暨2015年IPC田径大奖赛(北京站)暨2015年全国残疾人田径公开赛上,冯亚平获得标枪项目铜牌,用超越自我的自信心书写了另一种人生精彩。


图为:冯亚平获得铜牌

灰色的童年记忆

1992年3月,冯亚平出生在山西省壶关县桥上乡紫团村。从娘胎出来的时候,冯亚平是手和脚抱团蜷着身体生下来的。满月后,父母带着她去医院做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脊柱膜膨胀,最坏的结果就是腰椎以下失去行动能力,可能一辈子要在轮椅上生活,即使选择手术,风险也非常大。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给了冯亚平父母当头一棒,但他们只能选择接受。由于经济条件有限,父亲决定,只做足外翻矫正手术,腰椎手术就不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冯亚平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前后到市里、省里大医院做过5次手术,共花费7万余元。

在冯亚平的印象中,七八岁之前她还能勉强走两步。突然有一天,她就不能站起来了,也不能像往常一样走路。“当时没有什么感觉,不能走就不能走了呗,有什么大不了。”平静的冯亚平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讲述着别人的故事。

“那段时间,我母亲很辛苦。”冯亚平说,父亲在长治市里打工,母亲一个人照顾着家庭,每天按时接送她上学、放学,还担负着农活。“看着母亲忙来忙去,特别心疼,我就开始学着自理,学做饭、学收拾房间,很快我就可以一个人生活,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什么都得需要人帮助。”

12岁那年,初中没读完的冯亚平完全失去走路能力,只能坐在轮椅上,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只待在家里,而且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学甚至父母沟通。直到2010年,经县残联介绍,冯亚平来到市残疾人培训基地,学习电脑。

小学毕业后,母亲也去长治市打工了。冯亚平只好在壶关县城一所寄宿中学上学。开朗热情的性格很快就让她与同学打成一片。冯亚平说,她的独立使得同学们觉得她根本就不是残疾人,这一点,她一直都很骄傲。可是,小女孩的心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显露出来。看着同班女孩穿着漂亮的裙子自由地跑来跳去,她开始自卑。

12岁那年,初中没读完的冯亚平完全失去走路能力,只能坐在轮椅上,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只待在家里,而且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学甚至父母沟通。

在压抑自己的过程中,冯亚平不断地问自己:“曾经那个勇敢、乐观、自信的冯亚平去哪里了?难道真的要做一只缩头乌龟,一辈子躲在家里?”“不,我不能这样,我要走出去,我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的人生是灿烂的。”

纠结与反思中,冯亚平来到长治市跟父母一起生活。2010年,经县残联介绍,她来到长治市残疾人培训基地,开始学习电脑培训课程。此时的她,又像一只快活的小鸟。

艰苦历练在汗和泪中成长

2012年对于冯亚平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7月1日这天,武乡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姜艳明在市残联疾职教中心挑选运动员,在众多残疾孩子中一眼就看中了冯亚平,并带回武乡特校接受教育、参加体育技能培训。从此,她与残疾人标枪、铁饼结下了不解之缘,选择了残疾人体育运动作为展现自己人生风采的重要舞台。

但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当她将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后,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父亲心疼自己的女儿,一是去武乡上学离自己太远,二是怕孩子训练辛苦受委屈。但执拗的冯亚平坚持自己的想法,她喜欢尝试。

于是,冯亚平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跟着教练去了晋中经纬厂集训。

“刚到基地的第一个月是最难熬的一个月。”对于刚进入晋中经纬厂集训的冯亚平来说,却不仅仅只有一个月那么长。对父母的思念,对城市、队友的陌生感以及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困扰,在集训中,她每天都要做上千次的力量训练和标枪、铁饼、铅球的专项练习,一天下来,晚上躺在床上时,感觉浑身都散了架。很多学生起打了退堂鼓,但冯亚平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大山里还没有出过世界级的运动员,于是他咬着牙走上了训练场”。

回忆她第一次做力量训练时,冯亚平开心地大笑起来。“我当时卧推就举起了50斤的杠铃,把自己都给吓坏了。很多运动员都没有举起来。”她感叹道,人的潜力真是无限的,每次教练给她增加重量时,她都不反对,她觉得自己能举起来,结果就真的可以举起来。

集训结束后,她正式成为姜老师的学生,来到武乡特殊教育学校继续训练。

用拼搏获取骄人的成绩

为了让冯亚平有机会感受真正的比赛,2013年4月,教练让她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25岁以下),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比赛。“我特别紧张,在分级试场地的时候投掷铁饼,差点砸到分级师,幸亏铁饼被场地围栏挡住。”每次想起这个桥段,冯亚平都会深呼吸,压压惊。但当她真正比赛的时候,反倒胸有成竹,投掷标枪时,取得了12米的成绩,足足高出第二名4米多,夺得了她人生中第一块金牌。

锦标赛很顺利,冯亚平一举拿下了投掷组女子轮椅F56级标枪、铁饼金牌和铅球银牌。

由于她的出色表现,8月中旬,中国残联致函武乡特殊教育学校,邀请冯亚平代表中国参加9月14日召开的世界轮椅和截肢人运动会。全国共有40名运动员参加,投掷组共有4人,而冯亚平是山西省唯一一名参赛运动员。“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既兴奋又紧张,怕辜负教练和家人的期望。”冯亚平说,参加完锦标赛后,她仅训练一个月,由于学校装修,便在家休息了。

已经三个月没有训练的冯亚平心里充满不安。在担忧与惶恐中,她就自己训练。一周后,便搭乘航班奔赴荷兰参加比赛。

到达荷兰后,冯亚平失眠了,不是因为时差,而是她的装备有一点点问题。其他运动员的投掷凳是固定的,而她的投掷凳是灵活的,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投掷难度。不服输的冯亚平暗暗下定决心:不管是什么牌,一定得拿一块,用成绩证明自己。

北京时间9月18日,冯亚平参加女子轮椅F56级标枪比赛,发挥失常,仅获得12米的成绩,离平时训练的13米成绩有一段距离,最终获得了银牌。此时,冯亚平并没有沉浸在拿奖牌的喜悦中,而是在思考接下来的比赛,她该如何调整。

那年,在国人欢度中秋节的时候,冯亚平正紧张地参加铁饼比赛。比赛不是很顺利,她仅仅拿到12米的成绩,比平时的15米成绩差3米。她一个人哭着离开了比赛场地。待整个比赛结束后,国家队教练告诉她,她是第一名时,冯亚平并不相信,以为教练在安慰她。待到颁奖仪式时,听到《国歌》奏响,看到五星红旗时,她积聚已久的眼泪夺眶而出。

成绩面前,冯亚平并没有骄傲自满,还是每天坚持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训练技能。用她的话说,“我喜欢运动,喜欢超越的感觉……”

2014年5月,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她获得女子F55/56级标枪项目第一名;

2015年4月,在第三届中国残疾人田径公开赛暨2015年IPC田径大奖赛(北京站)暨2015年全国残疾人田径公开赛上,她获得标枪项目铜牌……

当有人问冯亚平“当金牌挂在你胸前时,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冯亚平真切地回答说:“最想的就在把金牌拿给爸爸妈妈看,与姐姐、弟弟一起分享。”她还告诉笔者:“今年,她还将代表国家队出征在巴西举行的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正全力备战,她希望自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继续书写人生的辉煌。

“我最大梦想就是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夺得冠军,让中国的国旗升到最高。”言及未来,心中怀有一个报国梦的冯亚平充满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田径队第6日综述!女子铁饼爆冷夺金,标枪有望实现两连冠
【残奥之光】鲍海涛东京残奥会诗词一组(66首)
残奥会金牌嵌名联
这才是真男人
冯彬女子铁饼夺金 中国11年后再摘金
残奥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