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魅力沁源(风景篇)┃灵宝旅游景区


灵宝旅游景区



简介


灵宝旅游景区位于沁源县聪子峪乡新店上村至郭道镇绵上村中的龙虎山麓,是山西通洲集团公司筹资复修重建的一处集佛、道、儒于一处的民族宗教寺庙文化的大观之园。是沁源境内一处环境秀美、建筑辉煌、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寺庙旅游景区,是一个极具特色而又富丽堂皇的宗教文化观赏区。




为了保护历史遗产、弘扬宗教文化、祈求国泰民安、构建和谐社会,山西通洲集团灵宝公司投资恢复多处宗教文化遗址。部分已经落成的景点有:




1古绵上县城




 “绵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颇为出名。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一书,记载晋桓公在绵上一带驻军练兵,以及晋文公“环绵上而封”介子推。因此古代文献中称绵上村为“古绵镇”,村中旧时阁楼上有“古绵镇”题额。据有关文献记载,绵上在隋开皇16年建县,县城设绵上村,称绵上县。所辖范围包括沁源、沁州以及平遥、介休一部分地方,属汾阳郡管辖。北宋时改名为绵上县,属威胜军管辖。朝廷同时设立大通监专管炼铁业,分为东冶、西冶两处。东冶冶所在绵上城内,因此在炼铁业生产方面,仍然管辖介休东部和灵石北部。明洪武二年,绵上县并入沁源,绵上村改为镇,但在绵上设巡检司一处,负责管理原绵上县城区的治安。从隋朝到明朝初,绵上建县前后历时八百余年。


由于绵上村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县城,因此建有城墙、衙门和很多寺庙,如玉皇庙、天齐庙、噤师庙、封神庙、城隍庙、真武庙、奶奶庙、财神庙、宝觉寺、龙王庙等许多庙宇。城东有朝阳观、玉皇庙。城西有宝觉寺,城北有噤师庙,城南有封神庙、龙王庙。城内有城隍庙、戏楼。峰峦叠秀,清流环绕,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是众民敬神邀福、祈求平安之圣地。


通洲煤焦集团在扩大生产和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进行历史文化恢复和旅游景区开发,现已经修复和重建了多座古寺庙,并计划逐步完善,再现绵上古城风貌。使三千年古镇成为一处既有现代化新型产业,又有民族历史文化丰富遗存的文明古镇。


随着“佛教、道教和儒教”三教迅速的发展,它将成为山西境内第二大“佛”“道”“儒”三教文化圣地。



2灵通寺



原名为宝觉寺,创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6)年,僧云昙筹建,原址在绵上村西;元大德年间(1297-1307)僧道金重修;明洪武年间(1368—1398)、明成化年间(1465—1487)僧妙融重修,后毁于战乱。近年来在当地党和政府及新店上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山西通洲集团投资,于2002年9月开工移址于新店上村北重建,更名为灵通寺,属佛教圣地,现已建成大雄宝殿、海会殿、天王殿、地藏殿、藏经阁、西方三圣殿、东方三圣殿、五方普贤殿、大悲殿、五方文殊殿、先师殿、龙王殿及钟鼓楼等多座殿宇。圣慧寺内建有龙王殿和先师殿,皇龙寺内建有送子观音殿、观音堂等,寺内供奉有万余尊神像。



3宝通观



绵上村东原有朝阳观一座位,于新店上村东北部,内供玉皇大帝,又称玉皇庙。是中国传统文化道教儒教的活动净地。民间传说朝阳观始建于隋唐时期,后明代正德年间扩建增修,是旧绵上县城中一处千年道观,后来抗日战争中被毁。2004年通州公司动工迁址重建朝阳观,更名“宝通观”。在当地党和政府及新店上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山西通洲集团投资复建,观院依山而建,气势壮观。观内现已建成太清殿、灵宫殿、混元殿、药王殿、三星殿、元辰殿、救苦天尊殿、玉皇殿、五老君殿、三官殿、武圣殿、文财神殿、唐王殿、八仙殿、孔子殿、奶奶庙、藏经阁钟鼓楼、宝通殿、土地庙、山神庙等多座殿宇;各尊塑像造型端庄,形象各异,是了解道家儒家文化,陶冶情操,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规划建设中的有五百罗汉堂、华严三圣殿、和地藏殿、城隍庙、玉皇庙、龙王庙、封神庙、娘娘庙。



4朝阳观



古隋初581年至近代公元1950年前绵上曾间断设为县城,管辖当今介休、沁县、沁源三地。县城东有朝阳观,西有宝觉寺,北有噤(jin)师庙,南有封神庙,峰峦叠秀,清流环绕,晨钟暮鼓,香烟缭绕,众民敬神邀福,祈求平安。


朝阳观始建于隋唐,称之“天齐仁圣帝庙”、“东岳庙”,迄今一千四百余年,虽屡遭侵袭毁坏,然终有修缮重建。宋元祐(you)二年(1087),知县予兄移建,称之“东岳行祠”;明正德年间重建,称之为“朝阳观”;明万历初(1573-1620)相继修缮;清康熙二十七年(1685)知县王容德、邑(yi)民孙应保、段延彩、高大荣等重建,称之“东岳行祠”;清康熙四十年知县陈卫乐,邑(yi)民武光德、段公田、高尔威、任道统等扩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修;清同治七年(1868)北乡四里起费,史飏(yang)言、刘开弟等监工重建,称之“东岳天齐庙”。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焚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文化日益繁荣,民众修复朝阳观之愿望日趋高涨,在上级党和政府以及绵上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山西通洲煤焦集团董事长任铁柱出资,2009年4月8日开工,在原址上修复朝阳观,于2011年8月14日峻工。修复该观旨在祛恶扬善,教诲后人,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事业,构建和谐、宜居、生态环境。本观位于绵上村东北处,依山傍水,翠柏环绕,现已建成:岱岳宝殿、森罗殿、酆都殿、地狱殿、善恶十司、山门殿、斋堂、钟楼、鼓楼、东厢房、西厢房。规划建设的有:城隍庙、玉皇庙、龙王庙、封神庙、娘娘庙。建筑采用仿清式结构建筑,神像采用传统镏金泥塑,国画彩绘工艺,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精髓。



5天齐庙



“天齐庙”又称“东岳庙”或“东岳行祠”,以泰山岱庙最为有名。庙内供养“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大帝”,掌管着人间生老病死和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


绵上村西原有天齐庙一座,分为上下两院。传说该庙为隋代建绵山县是时创建,之后曾在宋元祜二年(1087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康熙四十一年(1707年)、清同治七年(1868年)四次修缮,后于抗战时期被日军烧毁。


由于绵上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镇,是后来设立绵上县的县衙所在地,所以绵上村的天齐庙不仅在沁源有较大影响,而且在平遥、介休、沁县、屯留、武乡都有一定影响,是沁源及周边各县祭送亡灵、敬拜阴间神灵的有名神庙。从2009年开始,通洲集团开始筹集资金在神庙原址重建“天齐庙”,并增修殿宇扩大规模,使已经废毁的神庙再现于世。目前已经建成的殿宇有:岱岳殿、森罗殿、丰都殿、十八层地狱殿、以及善报司、恶报司、山门、钟鼓楼等仿古建筑,并塑造了金光闪烁铜包像,绘制了精美的壁画。天齐庙的重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颂和各地香客的赞赏。


沁源老乡点下面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沙河大杜村东岳天齐庙
东岳岱庙
东岳岱庙之藏石
【印象长治县】东泰山庙与原家庄庙会
[微甜头条]许超:一个村两位大帝
中国五大名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