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论语》有感

《论语》这本书是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篆述,里面主要探索了为人处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围绕着“仁、义、礼、君子、道”等道德核心词进行了多方面论述,涉及到了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领域。

先说书中的至圣先师,后来儒者往尘莫及,甚至逐渐神化其人并为之捍卫上层封建统治的人——孔子。通过我的阅读,我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有仁义之心,多才多艺,广化黎民,但又有些固执,可爱,通人情的老头形象。像这样的翩翩君子,德艺双馨的人,放到现在谁又能不喜欢呢?谁又能不委与其大任呢?而他却又生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分战的时代,为了自己的理想亡命春秋战火之间,是不是又有些生不逢时呢?想象一下,在你每天正常生活时,忽然国家内斗分裂,法律秩序被忽视,人人不受到相应的保护,致使得民不聊生,处处有人长嘘短叹。面对这样的突变,你会怎样做呢?回眼到孔子身上,这样一个可以称得上完人的人站了出来,整理学习了前代知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说,希望社会能重新正常运转,天下安乐祥和。为此,他四处奔波不辞艰辛,直到最后千百次不成功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而是面对这乱世说了句:“君子要识天命矣”。做人如此透彻真实,这种发自本心的积极责任感和社会改造上的主观能动性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时,一旦涉及至孔子,必有人跳出来竭力解释:孔子只不过是为奴隶主抗鼎的一个伪君子,你真想不到到现在居然还有奉应他的人。而这时又总会有几个同道中人告诫他:“凡事没有那么绝对,要多了解多体会,每个人、每件事都不是太简单的,更何况是孔子。”我不是很理解,作为儒家的开创者,德才兼备的一个偏向于教育家身份的人,表达了一些自己的学说观点,竟遭后人如此不屑乃致抨击,这种思想在中国行远至今,源远流长,对国人影响多么的大。可是确如此抛弃我们的文化源头,不分清白的抛弃它们,我认为这不仅损伤了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追求,而且也使国人无所忌惮、无所畏无惧,让人失了人性,没有底线,一切都向西方看齐去了,眼里除了钱还是权,失去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论为了钱权的奴隶,使自己不幸福,别人也不幸福。

最后,我们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讲孔子所处的时代: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铁器牛耕又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井田制瓦解,私有小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面对危局,社会上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浪潮可真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局面。”社会正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阵痛式过渡。孔子作为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顺应时局,提出仁、礼、中庸之思想,促进教育的发展,提倡仁政减少矛盾冲突,通过“正名”来稳定社会秩序。所以最后孔子希望借此来为奴隶主扛鼎吗?总有人不愿认真读《论语》,我更希望大家了解下春秋战国史,代入孔子的视角理解孔子的用意与难处,连孔子自己都说自己不如圣人,难免有所不足,可这不足多半在我看来,也是时代的桎梏。我们生处如今的太平盛世,可以视“仁”为做人追求,“义”为做人处事之根本,“礼”为法律秩序规范,将“君子”看作现在的德才兼备之人,将“圣人”看作无私奉献,几近无己的人,真的是可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了。这样看是不是能让大家更好理解些呢?

仅以此文记录我读的第一遍论语,因为是第一次读,不敢对论语的具体内容做出谬解。希望以后能够有新的理解认识与之对照。文中的些许不成熟的东西也希望大家能够仁者见仁,有所裨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导读】有礼则兴无礼则衰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18
从《论语》看孔子的君子思想
原新利:《论语》中“礼”的精神内涵和规范意义
礼乐秩序的重建——论孔子的礼制思想(二),儒家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