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曾是军人,34岁创业,49岁身家11亿,如今却卖房还债,为啥
userphoto

2022.05.28 湖北

关注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1995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在中国香港上映时,北京国际饭店最豪华的一间办公室里,正进行着一场广告订单承接力竞标面谈。
 
甲方是中国银行总行某部,乙方是刚刚35岁的王中军,做助手的是刚满25岁的弟弟王中磊。
 
(王中军、王中磊)

甲方:“我们每个营业网点的预算只有3万多,你能把成本节约到什么程度?”

乙方:”30%以内是没有问题的。”

甲方:“你确定吗?我们在全国15000个营业网点,30%可不是小数目。”

乙方:“确定。肯定没问题。”

甲方:“那你准备怎么设计我们门头的徽标,还有内饰呢?”

乙方:“麦当劳你们知道吗?”

甲方:“知道哇,出国考察的时候见过。怎么了?”

乙方:“我的灵感创意就来自麦当劳,而且一个月之内,我就可以从美国采购回装饰材料,并给你们做出样品。”

甲方:“你公司这么小,你能保证中标后,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国网点这样的工程吗?”

乙方:“没有问题呀,只要能中标,我就能按你们的要求,保证完成。”

甲方:“那......我们如实向上呈报,你们准备吧。”
 
 
一个月后,王中军如约向中行交出了为中国银行设计的门头徽标、内饰装修设计图,以及从美国采购回来的原材料样品。
 
招标会上,中行将各个广告公司的设计作品统一展示。
 
最终,王中军的作品及样品脱颖而出,成功中标。
 
15000个营业网点,4.5亿人民币的超级订单,被王中军兄弟成功收入囊中。
 
彼时,他们回国创业还不满一年。
 
印海报、做灯箱、拍杂志封面、画书本插图、挂历等,什么挣钱就做什么,跟影视行业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同样在这一年,冯小刚在导演处女作《永失我爱》之后,再次干起了导演。

但求遍了朋友圈的各路土豪大神,却依旧没有找到一分钱的投资。
 
但是3年后,一切就像刮过一阵龙卷风一样,变得不一样了。
 

 

 
王中军,1960年11月出生在北京昌平。

父亲原先在野战某部坦克团六师,后来调入总政。
 
9岁上小学三年级时,王中军疯狂地爱上了画画,于是央求父母给他报了学校的画画班。
 
待初中时,他又一头闯进北京东城区少年宫的画画班。
 
1976年,王中军16岁,刚刚初中毕业,被父亲一脚揣进二炮野战军某部指挥连,当上了一名侦察兵。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当兵的第二年,冯小刚也走进了部队,当上了一名文艺兵,专门给部队文艺演出做舞台美术、拉吊杆装台。
 
4年后,20岁的王中军复员,回到北京东城区的家,而冯小刚还在部队大礼堂里拉吊杆和布景。
 
王中军喜欢交朋友搞聚会,参军前他曾在班集体里当过班长。
 
复员之后,他以班长之名,多次组织大院子弟,与同学们聚会。
 
结果,意外有了个发现。
 
 
当时,无论是大院子弟,还是同学,大家都到了弱冠之年。

很多人都在积极动脑子,为自己奔前程。
 
周围的人,有的凭借经历,回城进了机关单位;

有的头脑灵活,开始悄悄探索小生意小买卖;

还有的,正在积极读书学习,准备参加高考。
 
人人都在忙,唯独王中军自己。

复员回来,前程未定,该为未来做点什么,这让他刚刚放松的心,陡然着急起来。
 
连续几天的琢磨之后,20岁的王中军下定决心,自学高中教材,准备参加高考。
 
作为大院子弟,他还是想有个文凭,将来有机会进入机关单位工作。
 
1982年,王中军参加高考。

但很不幸,他考得不好,无缘上榜。
 
这一年,冯小刚在部队画画之余,又疯狂喜欢上了五分钱一场的电影;

并时常坐在电影院里,回想自己小时候看过的动画《半夜鸡叫》。
 
17岁的王长田,彼时已经在读高中一年级了;

29岁的韩三平也在四川大学中文系完成进修,又回到了峨眉电影制片厂。
 
王中军不甘心落榜,于是报考了中央工业美术学院的夜大。
 
 
那个时候的夜大,晚上上课,上课不能缺勤,下课要交作业。
 
画画是王中军热爱了十多年的兴趣,能得到专业的训练,对他来说就是天赐的幸运。
 
因此,他甚至舍不得翘一节课,学得极其认真。
 
但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正值精力极其旺盛的大好时期。
 
夜校的课,夜里去上就够了,白天干啥呢?这很快成了王中军新的烦恼。
 
完成写生作业的王中军,便在白天到处逛游。
 
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开始刮,地摊经济正在悄然兴起。
 
在北京几处有名的市场逛了几天后,王中军从母亲那里偷偷借了点钱,买来专供外出的画架。
 
在不上课的白天时间,他摆起了地摊,替人画速写挣钱。
 
1983年,王中军在地摊街画画,已经小有名气了。

他画街头速写挣得多,有时甚至能有几百多块。
 
很快,这事儿就被好事的人,传到了王中军父亲那儿。
 
老王觉得,画画能有什么出息,他寻思着儿子闲着没事干,才会跑去街头画画。
 
既然这样,那趁着这空当,先把终身大事敲定下来吧。
 
于是,父亲便给他找了个相亲对象。
 
 
姑娘叫刘小梅,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大官,比王中军小两岁。

人长得不算标致,但好歹也算干净清爽。
 
在双方父母撮合下,两人见了一面。

这俩小年轻四目相对,各不生厌,很快就开始交往。
 
彼时,王中军学习结束,顺利毕业。
 
在父亲的帮助下,王中军得以进入国家物资管理总局保卫处,当一名进出入管理协查员。
 
直白点说,就是门卫。
 
因为干得好,念过夜大,个人情商又高,几个月后,王中军被调到办公厅文书处。
 
不用看大门了,本来王中军还挺高兴。
 
但在文书处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每天的工作就三项:
 
印刷、装订、打印,但没人规制,文件杂乱无章。
 
即使吃公家饭,王中军依旧还惦记着画画。
 
为了节省出时间画画,王中军向领导申请将文件进行分门别类,归类分工。
 
并根据文件的紧急程度,给其匹配时间表,按时间分印。
 
一番折腾下来,他的工作变得简单又快捷,画画时间也多了不少。
 
1984年底,物资总局办了一份杂志,缺懂行的编辑、美工和记者。
 
实力不允许王中军低调,他就被领导挖掘出来,调任到那里顶了仨个空缺。
 
 

 
1985年,杂志升级,并更名为物资出版社。

王中军的职位也有了实质性的升迁,但仍负责杂志美编及内容。
 
一次同学聚会,王中军和几个热爱绘画的同学,聊得热火朝天,当下一拍即合,决定自办一份名为《购物指南》的杂志。
 
王中军责无旁贷,又将美编的活儿揽下了。
 
那时,购物已经不必偷偷摸摸。

但因为信息差,人们购物仍需要到处跑动,才能知道哪里出售什么。
 
这份《购物指南》便是帮人们提供购物信息,类似于今天的购物海报。
 
为了能让这份杂志知名度更响,同学们开了一次讨论会,会议的议题是:怎样专职地做好《购物指南》?
 
这里的同学们,有的是公务员,有的在事业单位。

谁都不想摔了铁饭碗,两手空空全职干这事。
 
怎么办呢?
 
 
全场一度鸦雀无声,最后王中军打破僵局,拍了拍胸脯说:

“既然这样,那就我来辞职做吧。”
 
眼下,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大家只能同意。

同学们也承诺,如果王中军需要帮忙,只要他喊一声,他们马上到。
 
散会后,王中军才悔悟,自己刚刚太冲动了,没有那金刚钻,揽什么瓷器活?
 
但海口夸下了,反悔也来不及了,他只能找女友刘小梅诉诉苦。
 
那时,两人正处于热恋阶段。
 
刘小梅一听,辞职做就辞职做,大不了做不好,咱们去卖菜,我不嫌弃。
 
女友如此通情达理,王中军特别感动。

最让他王中军始料未及的是,未来岳父也支持他。
 
末了,老丈人又将女儿托付给王中军,希望他能和女儿一起同心协力,好好干。
 
于是,1985年,在正式辞职前,王中军和刘小梅结婚。
 
这一年,27岁的冯小刚,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并成为美工师,与郑晓龙、王朔成了同事。
 
后来经葛优的介绍,冯小刚以上海电影节为契机,正式踏入电影圈。
 
 
婚后,小两口辗转去了苏州、上海等地度蜜月。
 
回到家不久,王中军辞掉工作,租了个小破楼,有模有样搞起了杂志《购物指南》。
 
因为稀缺,首期杂志正式上市后,竟真的一炮而红。
 
然而,创业的路总归是不好走的,第一期售罄仅10天后,杂志被勒令停办。
 
与他一起合伙干过的几位同学,觉得过意不去,便断断续续给王中军介绍杂志和摄影方面的私活。
 
单价从5元到20元不等。
 
其中最挣钱的,是给课外读物画插图。

厚一点的书籍,连续几本画下来,能有好一百多幅。
 
一次活儿结束,便能挣到近千元。
 
不过,这终究不是办法,要想吃饱饭,还是得有份正经活儿。
 
1986年,通过父亲的帮忙,王中军去了一家广告公司,任广告部经理。
 
外快加上工资,王中军已经攒下了近20万的家产,成为彼时,最先富起来的少部分人之一。
 
为了犒劳自己,王中军买了人生中第一辆汽车——当时最时髦的天津大面发。
 
 
1989年,耐不住出国潮影响的王中军,到美国留学。
 
至于去了学什么,那时的王中军还没想清楚。
 
为了支持丈夫,刚刚生完儿子的刘小梅辞了国内的公职,一同前往。
 
半年后,王中军才最终找到留学的方向——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学位。
 
1990年,已然熟悉周边生活后,王中军凭着已经能简单交流的英语口语,找到一份送外卖的兼职。
 
送一趟外卖,能挣到1-5美元不等的小费。
 
为了多挣,王中军充分利用当年做侦察兵时的路线选择技巧。

同样的距离,他往往能比别人多跑两三趟。
 
送餐一个月后,他发现,只要肯吃苦,外卖送餐员也能挣钱。
 
他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
 
一是,无论如何,要拿到学位;

二是,留学期间,每天挣够100美元。
 
为了实现目标,王中军平均每天工作13至16个小时,周而复始,不喊苦不喊累。
 
这一年,32岁的冯小刚与郑晓龙搭档的第一部电影《遭遇激情》上映,并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
 
同时,他与王朔、马未都联合编剧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系列,受到关注。
 
 


1994年伊始,王中军终于如愿拿到传媒硕士学位,并攒够了10万美元。
 
在毕业告别的聚会上,他跟自己的同学开玩笑地吹牛:
 
“在美国,我5年都能挣到10万块。

回国后我要继续去挣钱当老板,5年内我要挣够500万。”
 
2月初左右,王中军夫妇顺利回到国内。
 
此时,老东家广告公司已经改名为华谊广告。

名字虽好听,但老板兜里已经没钱了。
 
听到王中军回国,老板立即找到他,请他承包公司,自己给他做助手。
 
彼时,承包公司是发家致富最流行的合法路径。

若承包了,就意味着从此要自负盈亏,开始创业闯荡了。
 
包还是不包呢?
 
思虑再三,王中军决定回家,和家人商量后再决定。
 
 
王家一共有4个儿子,王中军排行老二。
 
那时,大哥早就下海经商,名下已经有一家出租车公司、餐饮公司了,经济效益都非常好。
 
自家弟弟想要承包公司,做大哥的自然想出点钱,支持一下。

可大嫂坚决不同意,认为那样会分散精力,给自家生意带来风险。
 
最后,三弟王中方和小弟王中磊,两人各自出10万元;

加上王中军攒的10万美元,还有父母出的一部分,四家的钱加起来,共150多万元。
 
王中军用这笔钱中的一部分,承包了华谊广告公司。
 
结果付完款,去工商局过户时却被告知,公司名称不能和原来重复,得想个新名字。
 
简单地想了几秒,王中军随口而出:

“那就叫'华谊兄弟'吧,反正是我们家兄弟的公司。”
 
 
之后,王中军将两个弟弟带进公司,和自己一起打拼,这时他34岁。
 
为了拉业务,三兄弟常常在商场、市场、公交站点、公园等地,到处撒宣传单。
 
这样的推广的模式,确实为他们找到了一些客户,但数量有限,而且都是零散的小客户。
 
为了找到大客户,王中军开始壮着胆子拜访各大国营企业,毛遂自荐自家业务。
 
在文章开篇,1995年的中国银行这个超级客户,便是这样找到的。
 
为了赢得中国银行这个大客户的信任,王中军拿出承包公司剩下的所有钱,将彼时北京最豪华的国际饭店的一个办公室,承租了半年。
 
面谈结束后,他快速地做了两件事。
 
一是,飞去美国订购设计徽标和银行大厅内饰需要的相关材料。

一是,到南方和北方,分别找了两家有一定实力的广告物料加工厂,并谈妥了贴牌合作的事项。
 
待设计中标之后,他又迅速召集相关合作方去北京开会,确定订单交付事宜。
 
 
1998年,王中军兄弟斩获创业的第一桶净利润金:6800万。
 
除了利润,兄弟俩还收获了巨大的名声:
 
他们不仅一举跻身中国十大广告公司,成为广告业界的宠儿,还成为北京创业圈最先实现暴富的一批人。
 
中石化、国家电力、农业银行、华夏银行等超级大金主,纷纷排队来找他们。
 
这一年,王中军在去约见朋友的路上,碰到了熟人刘晓梅。
 
寒暄闲聊间,刘晓梅告诉王中军,在电视圈拍电视剧很赚钱。

如果做得好,会比广告更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第二天,王中军便拍板试水电视圈,并尝试在电视剧中植入广告。
 
至此,冯小刚终于与王中军汇合。
 
冯小刚担任美工师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出品,英达导演的轻喜剧《心理诊所》,便是王中军选中的第一个投资产品。
 
 

 
1998年,冯小刚导演的爱情喜剧片《不见不散》,以4300多万的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
 
但再婚的他,紧接着的下一部电影,又找不到投资了。
 
一次京圈儿聚会,经电影人董平的介绍,冯小刚认识了彼时刚刚暴富起来的王中军。
 
王中军从小就对电影有想法,试水电视剧之后,他尝到了甜头。
 
自1996年起,在业界连续获奖的冯小刚最先进入他的视线。

有幸在聚会上认识之后,俩人一拍即合,很快便签了合约。
 
王中军是个慵懒又精明的商人,在他的概念里,既然有甜头,那大干就有赚头。
 
于是,他扛着钱袋子,搭着冯小刚,闯进了影视圈。
 
中国影视圈群雄逐鹿的大幕,就此被拉开。
 
 
一战成名后,为了犒劳自己,王中军在北京某处,以2000万的价格购入一栋占地约7亩地的超级豪宅。
 
这一年,王中军38岁。
 
为了抢占优质导演资源,颇为敏感的王中军,在这一年还做了两件事:
 
同时签下了姜文和陈凯歌;

与韩三平掌舵的北影厂合作,投资了三个签约导演的三部电影。
 
1999年6月23日,《冯小刚拍贺岁片〈没完没了〉》的报道登上《北京日报》。
 
作为该片出品方之一,王中军公司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报端,一个豆腐块大小的犄角旮旯,很不显眼。
 
这一年,46岁的韩三平出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副总。

中国影视圈开启资产整合与企业制度改革,新的行业机遇开始酝酿。
 
背靠钱袋子的冯小刚,春风得意。
 
 
年底,姜文的《鬼子来了》因某种原因,未能在国内公映。
 
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和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在影院都顺利上映。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待上映期结束,两个导演的两部作品,命运却大相径庭:
 
《荆轲刺秦王》票房惨遭失败,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却创下3000多万的票房。
 
2001年,华谊兄弟成为第一批拿到电影拍摄许可证的民企。
 
连续三年多时间,一直在影视投资门前打游击的王中军,终于摆脱只能与韩三平掌舵的北影厂合作的尴尬。
 
在弟弟王中磊的协助下,他正式大规模进军影视行业;

并依仗自己独特的战略判断,在各个产业链端口上,开启了疯狂扩张版图的新模式。
 
 
和所有早期的创一代一样,在正式进军影视领域之前,其实王中军还广泛在其他领域撒过网,比如医药行业,和汽车行业。
 
只不过,几轮试水之后,收效甚微,王中军被迫退出。
 
200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第一轮激烈的战略调整期。

很多80年代进入创业圈并活下来的企业,开始尝试产业扩张布局。
 
在这一年之前,王中军和王伟相识,两人一个喜欢开宝马,一个钟爱开法拉利。
 
后来,适逢王中军试水投资电视剧《心理诊所》,以及投资《荆轲刺秦王》等电影,连续取得票房佳绩。
 
王伟开始垂涎影视行业,无奈没有好的入场券可得。
 
而彼时,因为扩张太快,王中军遭遇短暂的资金瓶颈。

这个很隐秘的消息,被王伟获知,两人因此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合作谈判。
 
2000年6月,王伟出资2500万,王中军以其影视资产做投入,双方各占股50%,成立合资公司,两人联手开始打造电影投资的资本平台。
 
 

 
2002年,派格环球的创始人孙建军与王伟合伙,成立传媒投资公司,携手进军电视行业。
 
同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上映,并斩获2.5亿的国内票房。
 
王中军迎来影视投资的两场新战役:资本比拼战和电影票房战。
 
冯小刚也迎来了电影圈最强劲的内容生产和票房对手。
 
2003年,王伟又成立全资传媒投资公司,并聘用作家刘震云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进行原创影视剧本开发。
 
这一年,国内电视行业的访谈类节目开始流行。

其中以崔永元主持,在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最为耀眼。
 
有王中军做钱袋子的冯小刚,想拍摄一部以电视访谈类节目为主线的商业电影,但苦于不熟悉这类节目的制作及播出流程。
 
而其御用编剧刘震云,刚好与崔永元是好友,于是便有了那顿后来出名于娱乐圈的徐帆饺子宴
 
当时,崔永元患抑郁症,暂时离开《实话实说》节目,刘震云出面邀请他,到冯小刚家吃饭。
 
徐帆准备露两手,给大家包饺子吃。

吃得正起劲时,冯小刚再借机邀请崔永元入局。
 
 
因为工作性质限制,崔永元婉拒。

但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崔永元就跟冯小刚聊起节目内容及制作流程。
 
冯小刚以此为蓝本,创作了电影剧本《手机》。
 
随后,由王中军、王伟等人联合投资的贺岁电影《手机》开始拍摄。
 
在电影上映前一周,崔永元按捺不住好奇,就跟冯小刚问起电影的事。
 
冯小刚只回了一句:“上映时再看,一定给你一个惊喜。”
 
一周后,电影正式上映,着实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影片里某个主角私生活被曝光,电影声誉受到影响,崔永元因此受牵连。
 
崔永元也冤,只好向冯小刚输出情绪,一场崔冯刘超级嘴仗,就此在娱乐圈拉开。
 
直到2006年底,王中军投资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开播前,两人才冰释前嫌。
 
之后,虽然王中军等人通过影视投资虽获益匪浅,但相关的骂名也如影随形。
 
直到15年后的2018年,刘震云又创作出投资高达10亿元之巨的《手机2》。
 
2005年,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王中军及其同行也迎来了票房争夺战的白热化时期。
 
 
借中国电影百年的超级机遇,王中军成立传媒集团。

之后他又确立集团的发展目标——做像迪士尼那样的百年老店。
 
同年,王中军因身家过亿,被泰山会接纳。
 
2006年,已经急遽扩张近10年的王中军,再次遭遇资金瓶颈。
 
投资拍摄战争电影《集结号》时,因资金严重不足,王中军只好抵押部分房产。
 
有了前车之鉴,王中军兄弟俩开始筹备公司上市。
 
为募集足够的现金,王中军向旗下的大牌艺人派发公司原始股,并先后拉来了马云、江南春、马化腾等创投圈大佬入股东局。
 
这一年,新生代导演宁浩的作品《疯狂的石头》问世,并入围第43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已获奖无数的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斩获2.9亿票房,并成为当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2009年10月30日,集团成功上市,24小时之后,持股26%的王中军,身价达到11亿。
 
这一年,王中军49岁。
 
不久,他提出“去影视化”投资战略,正式开启在影视投资领域的迪士尼化之路。
 
 
2010年10月,王中军实施了“10送10”的大手笔原始股配送。
 
即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现3元(含税),由此明星股东持有的股票全部翻倍。
 
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等王中军旗下的一大批影视明星,先后实现一夜巨富。
 
2013年8月,因股价飘红,王中军遭遇第一波股东减持潮。
 
11月,王中军自己也因给儿子做创业投资,连续三次减持,并套现1.25亿。
 
同年,其弟弟王中磊和股东马云,也先后两次减持,三个人最后累积套现达10亿之巨。
 
2014年11月,王中军以约3.77亿元的价格,在纽约拍下梵高油画,并创下中国收藏家在海外竞拍西方艺术品中的最高价。
 
2015年5月,王中军再次以约1.85亿元的价格,在纽约拍下毕加索的著名油画《盘发髻女子坐像》。
 
这一年,王中军登上华人富豪榜第338位,其集团公司的市值,最高时达到800多亿元。
 
投资领域已经涉及泛娱乐领域的各个链条,旗下子公司多达388家。
 
这一年,因公司收购,冯小刚与其签下10亿元对赌协议。
 
5年后,冯小刚对赌失利,赔偿王中军公司2.35亿元。
 
 

 
2018年,因《手机2》海报风波,崔永元为保护家人,对冯小刚和刘震云再次发起炮轰。
 
《手机2》的上映因此泡汤,同时抗战题材电影《八佰》也被搁浅。
 
王中军公司业绩随后开始断崖式下滑。
 
不久,银行部门将高达40亿元的债务还款通知送达王中军手中。
 
为度过债务危机,保住公司,王中军开始变卖部分房产并四处借钱。
 
同时,他也开始卖掉之前收藏的名贵画作,筹集资金还债。
 
2020年,借助电影《八佰》上映,王中军一举斩获30亿票房,其公司股票也应声回涨。
 
但这些迟来的小胜利,仍未能从本质上改变公司困境。
 
股票暴跌,身价蒸发,续血艰难,新冠疫情的到来,又令影视行业遭遇寒冬。
 
到目前为止,王中军虽已卸任董事长一职,但私下里仍在低调地为盘活公司而忙活。
 
至于他什么时候能冲出低谷,再创辉煌,那不得而知了。
 
王中军说:“为了保全和保住公司,我可以卖掉任何东西,那没什么丢人。”
 
 
闯荡影视投资25年,王中军共参与75部电影投资,和众多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
 
与花边新闻不断的弟弟王中磊相比,他至今都一直保持着独有的低调。
 
虽已过花甲之年,但每天仍能大睡10个小时才肯起床。
 
对此,马云称其为中国最懒的CEO,而王中军自己却不以为意。
 
他说:“人生赌的就是运气,生命是上天的赏赐。

天意难测,世事难料,命运就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遇而安,让自己美好,享受每一天。”
 
人生是一场九死一生的长跑,每个人境况不同。
 
但相同的是,我们都得接受生活的考验,无论男人女人,富人还是穷人。
 
有人投胎出生便沾着了运气的光,成家立业又得了父辈的荫蔽;
 
有人从出生到老去,万事都得靠自己,这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人生的变量。
 
觉得残酷,就认真努力,日复一日,存储健康,存储能力。
 
存储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的激情,你不弃,命运的银行,才不会离开。
 
 
作者:朱小鹿&一点新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危险,华谊兄弟!
贺岁档风云(上):华谊兄弟虎头蛇尾
华谊不需要《八佰》,华谊需要八佰亿
华谊王氏兄弟的“毁灭”史:成也冯小刚,败也冯小刚
冯小刚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朋友们竟然这样评价!
冯小刚要过把“大师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