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老舍的《茶馆》,品一品人生百态,看一看人间悲喜剧

杨绛先生曾说:“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做人实在够苦”。这句话,哪怕放在21世纪的“太平盛世”都能够引起不少人的共鸣,人活着实在不容易。更何况是19世纪的老北京,风雨飘摇,人人都面临着生存危机与精神危机,这是时代特有的悲剧。

走进老舍的《茶馆》,去品一品人生百态,一家茶馆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各个层次,各类事情,一切,尽在其中。茶馆里的时代背景错综复杂,既有大清内忧外患,又有戊戌政变、还有军阀混战、更有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

几十年的时间,旧时代的芸芸众生,命运何去何从?国又当如何?

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是《茶馆》中三个最为关键的人物,今天便以他们为切入点写一写我读《茶馆》的心得体会,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常四爷。

“裕泰大茶馆”掌柜王利发

彼时,民不聊生,别的营生都断断续续的做不下去了,只有一家茶馆在老北京街头很是热闹,它就是“裕泰大茶馆”。掌柜王利发撑起了这家父亲留下来的老茶馆,他深谙“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的道理,每天堆笑着面对官僚、皇亲贵族、外国势力、地痞流氓、特务打手、警察兵痞,做着“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这一套。三教九流他都看得透透的!

他的追求唯有一个“顺”字,希望茶馆顺顺当当的,自己过得顺心意点,但是,时代显然给不了他这一点,尽管他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面对敲诈勒索,他逆来顺受。茶馆做不下去,他就改变经营方式。虽有不满,却能隐忍,常劝茶客“莫谈国事”。

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明白自己一辈子谨小慎微,苦苦挣扎全是白费,当解放前夕,当局默认流氓强占茶馆时,掌柜彻底失望了,他彻底没办法了,安顿好家人,与友人道别,被逼自缢,落得个悬梁自尽的下场,在最后他愤懑的说:“我可没有做过缺德的事情,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其实,掌柜这一辈没有害过谁,坑过谁。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着,没有远大的抱负,精明和干练都用在生存上,有些自私,但心地善良。掌柜其实是大多数人的代表,他的悲剧,是旧中国小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

秦仲义是裕泰大茶馆的房东,也是一位在维新运动后出的新生民族资本家。年少时,态度傲慢,敢于斗争,甚至敢惹有权有势的庞太监。他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实业救国”

在他看来,如果把国家的经济命脉握住就可以战胜外国势力,曲线救国。但是这个想法总归是天真和不切实际的,惨淡经营了几十年的“实业”却被国民党政府没收。

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一无所有的破产,他的所作所为像是一场笑话,心如死灰的他到了老年悟出了一个有些荒唐的道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呐,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秦仲义身上既有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性,又有软弱性。想干一番事业时狂热,失败了之后又软弱灰心。矛盾之中,有着多少无可奈何呢?

喊出”大清要亡了”的常四爷

常四爷是八旗子弟,清朝年间每个月都能领到钱财和米粮,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他是个爱国、耿直的人,从:“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冲锋打仗!”、“你说那些人啊,那些人怎么算得上老百姓,说白了那就是一群牲口,是黄土地上的驴,是牛,是骡子,他们也配当大清的百姓?那些人死了用草席一裹扔在路边儿,那简直是毁坏我大清的面子。”这两处描写可以看出来。

他也曾在满清覆灭之前,直白喊出:“大清国要完”,被老式特务抓走,坐了一年多牢,几多心酸,几多愁绪。他想“扶清灭洋”,后来也明白大清该亡,那个时代的一个旗人有这种的觉悟,是何等的了不起?

亡国之后常四爷失去了旗人的身份,也吃不上皇粮了,生存也变得难了起来,但他仍然是“体面的”。放得下面子,去卖“膀子力气”,起早贪黑、卖菜,卖花生米为生,生活苦一点,依然心系他人。

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体面人,可是他也发出了“我爱咱们的国家,可是谁爱我呢?”的凄凉呼号,他是个不甘受到奴役的中国人,有反抗情绪也无能为力!

这里有个同类对比,松二爷也是旗人,并且和常四爷交情甚笃。他心眼不错但是胆小怕事,他想继续生活但散漫无能。清朝灭亡前,整日喝茶玩鸟。灭亡后,留恋过去,明明能写会算却不愿自食其力,强装体面,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最终活活饿死了,是封建社会的代表!

那个时代,极其在意身后之事。常四爷侠肝义胆,松二爷饿死后,他虽没钱,但各处化缘,化来了一口棺材,埋了好友。而快轮到了他自己,自食其力到了七十多岁了,人老了,茶凉了,也是时候告别了,他捡了纸钱备着祭奠自己,活人撒纸钱,他知道,自己死后是无人祭奠了。

纵观这三人,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秦仲义的工厂已经被抢走,常四爷的生活艰苦,无一不是悲剧。最后一幕,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眼含热泪……

三个人物的悲剧结局,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的黑暗冷酷和,旧中国社会的走向就是灭亡,该迎来新生了,中国诞生是一种必然性。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有人曾问,老舍先生为什么写《茶馆》,作者回答:“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茶馆》这篇话剧发表以后,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读不下去书的看看影视也是好的,我推荐的,准没错儿。

文/虞甄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舍与《茶馆》
《茶馆》(话剧)
茶馆
本老舍《茶馆》的评析与鉴赏
关于《茶馆》语言表达
《茶馆》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