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费孝通《乡土中国》: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了14篇论文,汇集成一本小册子也就成为了《乡土中国》

虽然全书不过六万余字,但是读来有些枯燥。真的,需要你足够平静的时候再拿起来细细品味。毕竟,它非情节类,而是观点类的书籍,学术性极强,甚至说和哲学息息相关,读来想必是要费一番心思的。因此,我尽量写得简单一点。

书中涉及的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方面,有利于你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境遇有更深的了解,也有助于你在纷杂的环境之下为人处世。看得更深、悟得更透,大有裨益。

费孝通写《乡土中国》是在1947年左右,那个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这也就注定了当时所有人都在讨论一个观点,未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样,会走向一个什么方向?这个时候费孝通已经在探索中国人的思想道德、价值,中国人的本源。


注意,我用的是探索这个词,费孝通并不会给你一个固定答案,而是用散文体的叙述方式去试着论证一个观点。

一般而言,学术著作都是晦涩难懂的,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并不如此,它通俗中隐藏着大智慧,通畅间显示着厚底蕴。

我们来看一段,很多人都会认为这短短的几句是全书的总论或概述,从书名也不难知道,内容的核心就是“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再看一个观点: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

费孝通认为西方是团体格局,如同一捆一捆的柴禾,十几捆柴成一担,几担成一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是框架结构。

而中国是差序格局,把石头扔到湖面荡起一串涟漪。这个荡起涟漪的过程,就是中国人的社会结构,中国人的关系网。从而说明西方人重资格,谈权利。中国人讲的是攀关系,讲交情。

我相信,看到这里你会感受到《乡土中国》的魔力,如果没有感受到,或者你的确不适合看这一类的著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书中论述的现象,当难以理解、不愿接受或无法理清这些事情的本质时,《乡土中国》是能够为你答疑解惑的,有一种前人的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感。

但是,我们又要注意,前人的“真理”并非是永恒的,观点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或者结合实际,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费孝通所言:“当三联书店提出想重刊此书时,我又从头读了一遍。我不能不为当时那股闯劲所触动。而今老矣。回头看,那一去不复返的年轻时代也越觉得可爱。我愿意把这不成熟的果实奉献给新的一代年轻人。”

文/虞甄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费孝通《乡土中国》
为什么说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值得反复阅读?
凌云读书:费孝通《乡土本色》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docx
躬身亲吻这土地:读《乡土中国》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