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苏梗
userphoto

2022.07.20 贵州

关注

别名

紫苏茎,苏梗,紫苏枝茎,苏茎,紫苏杆,紫苏草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

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暧气呕吐,气郁食滞,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茎。秋未,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小枝、叶片及果实,晒干,称为"老苏梗"。或在夏末采收苏叶时,切下粗梗晒干,称为"嫩苏梗"。

性状

干燥茎干,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和细纵纹,上有稀疏柔毛,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上部分枝常残留花萼或果实。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嫩苏梗色淡或青绿色,质松,髓部较大。以老而粗壮、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

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呈类方形的厚片。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有的可见对生的枝痕和叶痕。切面木部黄白色,有细密的放射状纹理,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方选

1.五汁一枝煎《重订通俗伤寒论》

清润心包,濡血增液。治心包邪热郁蒸,心血亏虚,血虚生烦,躁扰不安,或愦愦无奈,心中不舒,间吐粘涎,呻吟错语,舌红苔少,脉象细数:鲜生地黄汁40毫升,鲜茅根汁、鲜生藕汁、鲜竹沥汁各20毫升,鲜生姜汁2滴,紫苏梗6克,先煎紫苏梗去滓,入五汁,隔水炖温服。

2.安胎利水汤《镐京年指医方》

行气利水,健脾安胎。主气滞水停,妊娠水肿:人参4.5克,生白术4.5克,大腹皮9克,砂仁未(冲)1.8克,茯苓皮9克,紫苏梗6克,天仙藤9克,冬葵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分心气散《医钞类编》

大怒腹胀:紫苏梗1钱5分,青皮(去白)1钱,白芍1钱,大腹皮1钱,陈皮(去白)1钱,木通8分,半夏8分,赤苓5分,桑皮(炒)5分,肉桂6分。加生姜3片,灯心10茎,水煎服。

4.舒气散《傅青主女科》

治妊娠气逆难产:人参30克,当归30克(酒洗),川芎15克,白芍15克(酒炒),紫苏梗9克,牛膝6克,陈皮3克,柴胡2.4克,葱白22厘米,水煎服。

5.和气安胎汤《胎产护生篇》

和气安胎:砂仁2钱(炒),黄芩1钱,紫苏梗1钱,当归身(酒炒)1钱,香附米1钱(童便炒),糯米14粒。河水煎,空心服。

6.定乱丸《痧疫指迷》

伏暑霍乱,及时行温热疫疠,诸般霍乱初起,才觉手脚作麻,胸口满闷,头目昏眩,神气如蒙,若云若雾,随即吐泻交作;并治感冒秽浊邪气寒热痧胀,及寒暑杂感,伏暑化疫:香薷1钱,泽泻2钱,真广木香4分(磨入),广陈皮1钱,小川连5分,白檀香4分(磨入),紫苏梗8分(磨入),生香附2钱,白茯苓3钱,上朴5分,炒山栀2钱,江西香豉4钱,甜白术1钱5分,白扁豆1钱,生甘草2钱5分,真广藿香2钱。照方配10剂或5剂,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钱,用真广藿香2钱,真陈皮1钱5分,煎汤送下。如舌青黄心烦者,加益元散3钱,晚蚕沙4-5钱同煎;如胸闷气塞者,加苦桔梗2钱,枇杷叶(去毛)3钱,蝉蜕2钱同煎;如腹痛者,加石菖蒲8分,白蔻仁5分,省头草2钱同煎;腹胀者,加水炒川厚朴5分,大腹皮2钱同煎;夹受水毒者,加贯众3钱同煎。闭证可用,脱证切不可用。

7.达生散《丹溪心法》

孕妇气血不足,胎气不调:大腹皮9克,人参、陈皮各1.5克,白术、芍药各3克,紫苏茎叶1.5克,甘草(炙)6克 ,归身尾3克,上药作一服。加青葱叶5片、黄杨树叶梢7个,或加枳壳、砂仁,水煎,食后服。怀胎八九个月时服十数帖。春季加川芎;夏季加黄芩;气虚,倍参、术;气实,加香附,倍陈皮;血虚,倍当归,加地黄;形实,倍紫苏;性急,加黄连;有热,加黄芩;湿痰,加滑石、半夏;食积,加山楂;食后易饥,倍黄杨树叶;有痰,加半夏;腹痛,加木香、肉桂。

8.苏橘汤《圣济总录》

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文献摘录

1.《中药炮制》

炮制方法:鲜品:除去根切成2厘厚斜片,晒干。干品:冬春季用温水稍浸片刻,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捞起捆好,上盖湿布,润透取出,切成2厘厚斜片,晒干。

2.《本草易读》

紫苏梗叶,忌鲤鱼。辛,温,无毒。发表散寒,下气去胀,消痰和血,驱风定喘。利大小肠,解鱼蟹毒。有通心利肺之能,擅开胃益脾之长。温中止痛亦效,安胎顺气最灵。发表宜叶,安胎用梗。在处有之,或下种栽莳,或宿子自生。其茎方,叶圆而尖,四面锯齿,背面皆紫者良。咳逆短气,同台参煎服(验方第一)。乳痈肿痛,煎汤服并捣敷。(第二)。食蟹中毒,煎汁服之(第三)。蛇伤人,捣叶敷之(第四)。疯犬咬,嚼叶敷之(第五)。损伤血出,以叶蘸所出血, 烂敷之,愈后无瘢,甚妙(第六)。金疮出血,以嫩叶同桑叶捣贴(第七)。诸失血,熬膏入赤小豆,炒末丸服(第八)。霍乱未吐泻,胀满,水煎服(第九)。劳复食复欲死,煎服(第十)。伤寒气喘,水煎服(十一)。感寒上气,同陈皮服(十二)。

3.《中药大辞典》

辛甘,微温。 理气,舒郁,止痛,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4.《中华本草》

 归脾、胃、肺经,味辛,性温。理气宽中;安胎;和血。主脾胃气滞;脘腹痞满,胎气不和,水肿脚气,咯血吐衄。

5.《药品化义》

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其性微温,比枳壳尤缓。病之虚者,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入安胎饮,顺气养阴;入消胀汤,散虚肿满。

6.《侣山堂类辩》

紫苏枝茎能通血脉,故易思兰先生常用苏茎通十二经之关窍,治咽膈饱闷,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苏细茎,不切断,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盖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肝主血而心主脉,血脉疏通,则食饮自化。《经》云,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下血,通其络脉,使血有所归,则吐下自止。

7.《本草备要》

苏梗下气稍缓,虚者宜之(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降气开郁、消痰定喘。表弱气虚者忌用叶,肠滑气虚者忌用子),炒、研用。

8.《本草便读》

紫苏叶,辛香快膈。宣脾肺以温中,紫赤和营,行经络而解表,子可消痰定喘,梗能顺气安胎。(紫苏叶辛温入脾肺,温中快膈,发表散寒,色赤气香,入血分,宣滞气,与陈皮合用最为相宜。梗则专主顺气,气顺则一身通泰,犹梗之一身皆达也。子则专主润降,故能治嗽化痰,因风寒在表而咳痰者最宜。)

9.《本草从新》

苏梗(宣、顺气),顺气安胎,功力稍缓、挟虚者宜之。

10.《本草新编》

紫苏叶梗,味辛,气微温,无毒。入心、肺二经。发表解肌,疗伤风寒,开胃下食,消胀满,除香港脚口臭。苏子降气定喘,止咳逆,消膈气,破坚症,利大小便,定霍乱呕吐。紫苏虽有叶与梗、子之分,而发表解肌,止喘定呕,未尝有异。但叶与梗宜少用,而子可多用也。盖叶、梗散多于收,而子则收多于散,亦在人临症而酌用之耳。

11.《雷公炮制药性解》

梗能顺气安胎。

12.《药性切用》

苏梗∶顺气安胎,功力稍缓,虚人最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附:紫苏梗)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8.达生散:气血虚弱,胎产不顺,补气养血,顺气安胎
紫苏叶的功能主治 临床应用
解鱼、螃蟹毒的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