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酸枣仁
userphoto

2022.08.15 贵州

关注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脾经。

功能主治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怔忡、多梦,体虚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等症:酸枣仁养阴血、益心肝、安定心神,主要用于血虚不能养心或虚火上炎出现的心悸失眠等症,往往与茯苓、柏子仁、丹参、熟地等同用。用于虚汗:酸枣仁有收敛止汗的功能,治虚汗可与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研末,每次3-5g;或入丸、散。

注意

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

来源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Bunge)Hu ex H. F. 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将果实浸泡一晚,搓去果肉,碾去核壳,收集种子,晒干。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江苏、安徽等。常生于向阳、干燥山坡、丘陵、岗地或平原。酸枣的种子酸枣仁入药,有镇定安神之功效,主治神经衰弱、失眠等症;果实肉薄,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生食或制作果酱;花芳香多蜜腺,为华北地区的重要蜜源植物之一;枝具锐刺,常用作绿篱。

性状

干燥成熟种子,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未成熟者色浅或发黄,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两片,类圆形或椭圆形,浅黄色,肥厚富油性。气微,味淡。以粒大饱满、外皮紫红色、无核壳者为佳。

炮制

酸枣仁:原药放入竹箩内,沉入清水缸中,使仁浮在水面,壳沉水底,将枣仁捞出、晒干。

炒酸枣仁:取洁净的酸枣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皮鼓起并呈微黄色,取出,放凉。

焦酸枣仁:取洁净的酸枣仁,置锅内用武火炒至有五成变黑红色,取出,放凉。

方选

1.酸枣汤《金匮要略》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晒干口燥,脉弦或细数:酸枣仁18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6克,芎藭6克,上五味,用水1.6升,先煮酸枣仁,煎至1.2升,再入诸药,煮取600毫升,分温三服。本方所治失眠,乃由肝血不足,阴虚内热所致。方中酸枣仁补肝益血,养心宁神,为君;肝血不足,其条达之性不遂,故以川芎疏达肝气,为臣;知母清热养阴以除烦,茯苓宁心神而健脾,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五味,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

2.茯神汤《医学入门》

神不守舍:茯神1钱半,白术1钱,当归1钱,酸枣仁8分,人参5分,黄耆5分,黄柏5分,甘草2分。加灯心,水煎,先用朱砂末两分点舌上,后以此汤送下。

3.安魂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致惊悸不眠:龙眼肉18克、酸枣仁(炒捣)12克、生龙骨(捣末)15克、生牡蛎(捣末)15克、清半夏9克、茯苓片9克、生赭石(轧细)12克,水煎服。

4.归脾汤《严氏济生方》

解郁,养脾阴。主思虑伤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耆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上㕮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归脾汤《正体类要》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现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心脾气血两虚者: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炙)、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参3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6.宁志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宁,恐怖惊惕,常多恍饱,易于健忘,睡卧不宁,夜多恶梦:酸枣仁(微炒,去皮)人参各30克 辰砂(研细,水飞)15克 乳香(以乳钵坐水盆中研)7.5克,上四味,研末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粒,空腹与临卧时用温酒化下,枣汤亦得。

7.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失眠、心悸、梦遗、健忘。现临床亦用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眩晕不寐,心悸怔忡,舌红少苔,属阴亏血少者:人参(去芦)、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15克,当归(酒浸)、五味子、麦门冬(去心)、柏子仁、酸枣仁(炒)各30克,生地黄120克,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竹叶汤服。方中生地滋肾阴、养心血,为君药;玄参助生地壮水以制火,天冬、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丹参、当归补心血,人参、茯苓益心气,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共为臣药;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气,安心神,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为衣,取其入心以安神,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滋阴养血补心神之功。

8.归脾丸《中国药典》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党参80g,白术(炒)160g,炙黄芪80g,炙甘草40g,茯苓160g,远志(制)160g,酸枣仁(炒)80g,龙眼肉160g,当归160g,木香40g,大枣(去核)40g,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5~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文献摘录

1.《药征》

时珍曰∶熟用不得眠,生用好眠,误矣!眠与不眠,非生熟之所为也。乃胸膈烦躁,或眠或不眠者,服酸枣仁,则皆复常矣。然则酸枣仁之所主,非主眠与不眠也。而历代诸医,以此立论误也,以不知人道也。夫人道者,人之所能为也。非人之所能为者,非人道也。学圣人之道,然后始知之。盖眠者寤者,造化之主也,而非人之为也。而烦躁者,毒之为而人之造也,酸枣能治之。故胸膈烦躁、或寤而少寐、或寐而少寤,予不问酸枣之生熟,用而治之,则烦躁罢而寤寐复故。呜呼悲哉!圣人之世远人亡。历代之学人,其解圣经,往往以天事混之于人事,故其论可闻,而行不可知也。人而不人,医而不医,吾党小子慎之!勿混造化与人事矣。

2.《药鉴》

气平,味甘酸,无毒。能安和五脏,大补心脾。故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多用之。盖血不归脾,则五脏不安和,而睡卧自不宁矣。今既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五脏和,睡卧岂有不宁者哉。然心家有实热者,生研为良,心家若虚寒者,炒研才妙。

3.《中药炮制》

『炮制方法』筛去灰尘,簸去硬壳,生用治胆热,润大肠。若取其酸温收敛,则将枣仁投入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香为度。若取其宁心安神用猪心血炒,每斤药用猪心血2两,拌入枣仁内,先用猪心血润枣仁候其吸透,润3~5小时吸干后,将锅烧热,投入枣仁,炒至深黄色为度。

4.《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酸,性平无毒,入心脾肝胆四经。主筋骨酸寒,夜卧不宁,虚汗烦渴,安和五脏,大补心脾。炒熟去皮尖研用,生者治嗜卧不休。恶防己。

按∶枣仁味酸,本入肝经,而心则其所生者也,脾则其所制者也,胆又其相依之腑也,宜并入之。《圣惠方》云∶胆虚不眠,寒也,炒熟为末,竹叶汤调服。盖以肝胆相为表里,血虚则肝虚,肝虚则胆亦虚,得熟枣仁之酸温,以旺肝气,则木来克土。脾主四肢,又主困倦,所以令人多睡。又《济众方》云∶胆实多睡,热也。生研为末,姜茶汤调服,亦以枣仁秋成者也,生则得全金气,而能制肝木,肝木有制,则脾不受侮,而营运不睡矣。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晒干取叶,重拌酸枣仁,蒸半日了,去尖皮了,任研用。

5.《得配本草》

恶防己。酸,平。入足厥阴,兼入手少阴经血分。收肝脾之液,以滋养营气。敛心胆之气,以止消渴。补君火以生胃土,强筋骨以除酸痛。得人参、茯苓,治盗汗。(无火可用。)得生地、五味子,敛自汗。(心火盛不用。)配辰砂、乳香,治胆虚不寐。(有火勿用。)配地黄、粳米,治去壳,治不眠。炒用,治胆热不眠。生用,止烦渴虚汗。醋炒,醒脾。临时炒用恐助火,配足,敛之益增烦躁。)俱禁用。世医皆知枣仁止汗,能治不眠。岂知心火盛、汗溢不止,胆气热、虚烦不眠,阴虚痨瘵症,有汗出上焦而终夜不寐者,用此治之,寐不安,而汗更不止。

6.《本经逢原》

酸枣仁味甘而润。熟则收敛津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足厥阴少阳本药,兼入足太阴脾经。按∶酸枣本酸而性收,其仁则甘润而性温,能散肝胆二经之滞。故《本经》治心腹寒热,邪气结聚酸痛,血痹等证,皆生用,以疏利肝脾之血脉也。盖肝虚则阴伤两烦心,不能藏魂,故不得眠也。伤寒虚烦多汗及虚人盗汗,皆炒熟用之,总取收敛肝脾之津液也。归脾汤用以滋养营气,则脾热自除。单用煮粥除烦益胆气,胆气宁而魂梦安矣。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7.《本草新编》

酸枣仁,味酸,气平,无毒。入心、肝、胆与胞络四经。宁心志,益肝胆,补中,敛虚汗,祛烦止渴,安五脏,止手足酸痛,且健筋骨,久服多寿。以上治疗,俱宜炒用,惟夜不能眠者,必须生用,或神思昏倦,久苦梦遗者,亦宜生用。可为臣佐,多用尤佳,常服亦妙也。

8.《本草害利》

〔害〕凡肝胆心脾有实热邪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

〔利〕性平能补益肝胆,酸收而心守其液,乃固表虚有汗,肝旺而血归其经,用疗彻夜无眠。

〔修治〕八月采实阴干,四十日成。生用疗热好眠。炒香熟用,疗胆虚不寐、烦渴、虚汗等症。自汗为阳虚,盗汗为阴虚,敛虚即所以治盗汗也,非敛阳虚自汗也。

9.《本草崇原》

枣肉味酸,肝之果也。得东方木味,能达肝气上行,食之主能醒睡。枣仁形园色赤,禀火土之气化。火归中土,则神气内藏,食之主能寤寐。《本经》不言用仁,而今时多用之。心腹寒热,邪结气聚者,言心腹不和,为寒为热,则邪结气聚。枣仁色赤象心,能导心气以下交,肉黄象土,能助脾气以上达,故心腹之寒热邪结之气聚可治也。土气不达于四肢,则四肢酸痛。火气不温于肌肉,则周身湿痹。枣仁禀火土之气化,故四肢酸痛,周身湿痹可治也。

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言不但心腹和平,且安五脏也。五脏既安,则气血日益,故又可轻身延年。

10.《药品化义》

枣仁,仁主补,皮益心血,其气炒香,化为微温,藉香以透心气,得温以助心神。凡志苦伤血,用智损神,致心虚不足,精神失守,惊悸怔忡,恍惚多忘,虚汗烦渴,所当必用。又取香温以温肝、胆,若胆虚血少,心烦不寐,用此使肝、胆血足,则五脏安和,睡卧得宁;如胆有实热,则多睡,宜生用以平服气。因其味甘炒香,香气入脾,能醒脾阴,用治思虑伤脾及久泻者,皆能奏效。

11.《本草切要》:酸枣,性虽收敛而气味平淡,当佐以他药,方见其功,如佐归、参,可以敛心;佐归、芍,可以敛肝;佐归、术,可以敛脾;佐归、麦,可以敛肺;佐归、柏,可以敛肾;佐归、苓,可以敛肠、胃、膀胱;佐归、芪,可以敛气而灌溉营卫;佐归、地,可以敛血而营养真阴。又古方治胆气不和,甚佳。如胆气空虚,心烦而不得眠,炒用可也。

12.《本草汇言》:酸枣仁,均补五藏,如心气不足,惊悸怔仲,神明失守,或腠理不密,自汗盗汗;肺气不足,气短神怯,干咳无痰;肝气不足,筋骨拳挛,爪甲枯折;肾气不足,遗精梦泄,小便淋沥;脾气不足,寒热结聚,肌肉羸瘦;胆气不足,振悸恐畏,虚烦不寐等症,是皆五藏偏失之病,得酸枣仁之酸甘而温,安平血气,敛而能运者也。

13.《本草经疏》

酸枣仁,实酸平,仁则兼甘。专补肝胆,亦复醒脾。熟则芳香,香气入脾,故能归脾。能补胆气,故可温胆。母子之气相通,故亦主虚烦、烦心不得眠。其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及四肢酸疼湿痹者,皆脾虚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五脏之精气,皆禀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失眠,刘渡舟的方子比安眠药更管用+酸枣仁汤疗失眠 心悸盗汗夜不安+脏躁心烦不得眠 甘麦大枣建奇功+生地
⭕️传承中医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半夏秫米汤在治疗睡眠障碍时的辩证要点
山萸肉
酸 枣 仁(《本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