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浦村怀古(2022.5)
第一次到林浦村是去年夏日,当时只是为了找一家私房菜,无意中粗略了解了它的历史,为之惊叹。
最近看了点儿福州历史,就特别想再来看一次,连日阴雨终见晴,不能辜负了好天气,于是又来到了林浦村。

其实林浦村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了绍岐、濂江、狮山与福廉四个自然村。我们开车通是由南江滨大道边的绍岐村口进入,进入村子,看到一块大石,上书:
“进士难 进士不难 难是七科八进士,
尚书贵 尚书非贵 贵在三代五尚书”。

沿着江边步道走,此处江水为闽江支流濂江,江对面是福州会展中心一带,远处是魁浦大桥。江水清平,望远处蓝天白云与大桥,谁能想到,此处竟藏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

江边公园有“尚书怀”,立着五位尚书的塑像及介绍:明朝中叶林瀚及他的儿子、孙子三代人中,共有五人官位做到了尚书一职,所以叫“三代五尚书”。

泰山宫也在江边,原为平山阁,南宋端宗行宫。

但这是一个悲伤的往事: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克临安(杭州),恭帝被俘,当时的益王赵昰、广王赵昺等一行人从海路逃向闽江口。12763月,年仅10岁的益王赵昰在大臣陈宜中、张世杰等人护卫下在濂浦(今林浦)登岸,削平临江的山头建“平山阁”驻跸,五月初一,赵昰登基,是为端宗,定福州为行都,改年号景炎,行宫就设于濂浦平山阁,为朝廷议政场所。

虽经文天祥等义士举兵抗元,苦战东南,但由于内忧外患,终究未能抵挡历史潮流的滚滚向前。同年十月,元军分水陆两路围困福州,福州府尹献城降元,端宗逃往泉州,不料泉州也已弃宋降元,端宗只得继而亡命潮州。1278年,端宗因落水染疾去世,其弟赵昺登基。

1279年,宋军在崖山海战中覆灭,陆秀夫身背年仅8岁的幼帝赵昺蹈海而死,南宋灭亡。


元兵攻破福州后,村民为了保护行宫,改名泰山宫,躲过一厄。
泰山宫坐南向北,正对濂江,由泰山宫天后宫总管殿三部分组成,左右各有一辕门。这会儿在回顾时细捋,突然发现东辕门在西,而西辕门却在东,难怪当时让我本就很弱的方向感愈发被搅得一团乱麻。

昨日来得早,值开放时间,得以进入泰山宫。我们是从濂江书院边上小门进入的,先到总管殿(也叫大王殿),遇一位热心老者,他向我们介绍,总管殿相当于国务院,为当时的议事场所。这儿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文龙、陈宜中等重臣画像与介绍。


泰山宫正殿仿宫殿结构而建,据殿内介绍,泰山宫中央供奉的主神为南宋首任皇帝宋高宗赵构,左右为童子泰山(左为赵昰,右为赵昺),门将(左)为杨亮节,杨太后之弟,门将(右)为李庭芝。两侧为五府六部壁画,前厅为小戏台,戏台上方是雕刻精美的凤凰池,起回音作用。据说当年文天祥就在这儿点将。


旁边的天后宫现供奉泰山后宫娘娘等,民间亦称为妈祖殿。

宫前有个小校场可容纳五百多人集会,为朝廷当局发布重要御旨及点将场所,校场两侧各有一棵千年古榕,传说为宋代栽种。泰山宫门前两侧设有东西辕门,各有重兵把守,闲人不得入内,充分显示皇室威严。
关于东西辕门的反向,按老者介绍的意思大约是,向来皇宫都是坐北朝南,而此处为坐南朝北,故辕门反向设立。(没太听清是不是这个意思)


老者还介绍说,当时来此的军民共有30万人,村子小住不下,都住在船上,船就停靠在广场前的濂江上。

明林瀚曾作《平山怀古》
"翠辇金舆载恨游,岂缘闽越觅丹丘。
钟声落日孤村寺,海色西风万里舟。
王气消沉天地老,胡尘冥漠古今愁。
伤心最是濂江水,环绕行宫日夜流。"
抒发了作者忧古思今之心境。

平山旧址,此碑在濂江书院内。

泰山宫边上的濂江书院,宋代朱熹曾到此讲学。现存书院主体建筑为“文昌阁”,为两层木构建筑,一楼为朱子讲堂,还原宋时朱熹授课情形,二楼为林浦林氏家风馆,楼道回廊是朱子家训及仓山名人家训展区。



文昌阁前平台上的笔洗石臼,上刻“知鱼乐”三字。“濂水龙腾”、“文光射斗”,展现了当年师生勤耕好学的景象。




这张图,可以清楚地了解林氏家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情形。

在这儿,我们看到了南宋时期的学风盛行,又进而在明代中叶科举兴盛,出现林氏一族的登科辉煌。

看介绍,林浦村还有许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上回来因天色晚没有继续探寻,这一日,我想再多看几处。
出东辕门走小巷子,几步就见到清代林寿熙大宅,也叫“濂浦炽”。它的主人林寿熙是清末的富商大贾,因承揽慈禧太后修颐和园的木材供应,并为重修京城正阳门捐了一笔巨资,名动一时。


林寿熙大宅边上有一小庙,“井上莲台”,内有一口古井,始凿造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井外部有刻字:明正德五年(1510)兵部尚书林瀚重浚。井壁圆形,是具有明确纪年的宋代水井的重要实例。



继续走向江边,看濂浦断桥,它俗称三门桥,南宋绍兴三年(1133)建,石构平梁撑式,桥断,残存两墩三孔,长16.8米,宽3米,桥梁板的铭刻中以“巨宋”冠年号之上,实属罕见。


还想寻找介绍中的石牌坊、木牌坊,以及林桥,于是在村子里纵横交错的小巷中乱穿,看到了林瀚故居,这儿也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林斯琛故居。

旁边为见泉林公家庙


继续转悠,感觉又转回到书院方向了。杨哥这么有方位感的人,都坦言他辨不清方向,那就只能开口问路了,一路边走边问,总算找到正确方向。
先看到明代进士题名木牌坊


再走不远,就是林桥与石牌坊。原来石牌坊处是狮山村的村口。
林桥,宋咸平四年(1101)建,桥为石构单孔平梁桥,东北-西南走向,宽3.46米,全长28.4米(含引桥),左右两端迭石为桥台,上架石梁,两侧有石桥栏,栏板上刻“林桥”二字,栏柱顶刻石狮。见栏柱上的石狮都已磨圆。



石牌坊,变成了村口疫情防控的大门。



林桥边上的地图比较靠谱,看着它,终于搞明白我们所走过的所有弯路。

对比一下,下边这图真是让人晕到天际。

返回时拐进另一支路,见到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刚进入村口时看到的那副对联,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正是诠释了林氏家族科举的兴盛。
《明史》林瀚祖孙列传称:“明代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


村里不时见到边角已圆钝的石狮及石墩。

已到晚饭时分,又去了林浦私房菜,一年过去,店铺生意越来越火爆,它迷宫似的位置,后来的人居然还需等位。

回程时在南江滨大道路边暂停,拍下邵岐明光宝塔与濂浦炮台,这儿应该就是旧时的绍岐码头了。以前路过竟不识,以为炮台是块待刻字的大石,没想到竟是见证沧桑往事的古物。


林浦村,有着看不完的古迹,讲不完的历史故事。此行仍似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但已是回味无穷了。
下图这两字是何意,依然找不到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上水乡林浦村(下)
走过泰山宫和濂江书院,再用一部家族史了解林浦 | 福州祠堂
【大牛生活圈】穿越 · 林浦古村
林浦古村 —— 活史书
《雨花》专栏六:濂江林浦|南帆
泰山五贤之一,赵国麟 | 其墓存过百年,却毁于今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