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浙春蕙兰品种选育经验

掌握辨识春蕙兰优良品种特征,在下山兰中挑选出新品种来,是历代艺兰人在兰花鉴赏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诸多艺兰前辈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经验记载。他们依据兰蕙的根、叶、花蕾头形、苞衣色彩以及筋、麻、砂晕辨识花形花品。

早在清朝,艺兰名家沈沛霖就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识花知品的经验﹣﹣兰蕙头形"九形八式",载于《兰蕙同心录》。

清代艺兰名家屠用宁在《兰蕙镜》序中记道:

今之所贵者曰兰曰蕙,一干一花者曰兰,开于立春后者是也;一干数花者为蕙,开于春末夏初者是也。花虽二种,面其中品类纷纭选择难定,是则古谱之所无,而嗜兰之人茫乎,无所考鉴者也。试举其大纲言之:花有素有虫,无红为素,异者为虫。有文有武略有微异,武者即见虫形,惟是已开之后虫素定矣。未开之时品兰者各执已见,发言盈庭,迫夫端倪既启,头面略呈,往往答焉。若丧全非所品之物,怅然久之,甚至心若死灰。余也幼有兰癖,长而弥笃,此中况味已备尝矣。古人有言曰:思之思之又复思之,不得鬼神将通之。于是穷思极想日夕揣摩,偶有心得即笔于书,久而成铁,聊以自娱而已。

屠用宁在选育品种中"思之复思之",终于总结出了选花要诀:

蕙兰蕊米却难言,变化多端未易传。综要整齐为极品,珠形还要白镶边。蕙兰不比春花,变化难言,但形如珠豆或倒生瓜子者,定是大小梅瓣。若短阔净瓶式、磨光尖角者,亦能开梅瓣,只恐腹内合筋细舌。若石榴嘴、小净瓶、蟹钳头、马叉式、火叉头式、三齐头皆出跷角。又剪刀月牙式,定属荷瓣。蕊有无数形状,难以尽载。综之不拘形式,细看嘴尖向内者,皆为上品,向外者定为晓角。须要看白镶边透,粒粒整齐为妙。若参差大小,恐虫要飞也。清代艺兰名家朱克柔在《第一香笔记》中总结了"相蕙十则":

叶阔梗粗,花开歌侧,纠纠庸夫,胸无点墨。(阔谓阔而不厚,粗谓粗而不圆,敬侧谓拗捩。)

茎细叶厚,神完气足,正士论人,内美敛束。(厚谓厚而阔如此者,可望好花。)

叶厚棱角,蕊生圆正,道义自肥,不失其性。(凡相花者不可执其意见,宜以大势观之。)

飘飘欲仙,气象万千,伯乐相马,以神寄焉。(素花当作如是观。)树蕙百亩,虽多勿弃,欲拔其尤,惟聚于类。(蕙无外相,唯在多中择取,方能开出好花。)

相士固难,看花亦然。毋忽于近,舍族舍族。(不可以其无外相而忽之。)濯濯芳姿,不假外眩,庸人自扰,谁识其面。(此言识者不易。)

外观有耀,若奔厥角,接其倾吐,爽然眸吒。(凡种花者昏然。)一干一花,幽芳绝俗,蕙亦称兰,不辨菽麦。(称蕙不可以加一兰字,今俗多称兰蕙非也。)

一干数花,蕙言为汇,不列花经,惟兰可贵。(蕙兰六经无出而称蕙,必先兰。)

清代艺兰名家吴传云在《艺兰要诀》中说:

壳有松坚须细评,大凡气色要鲜明。薄而软者无多取,厚壳还宜色道清。诸壳不论短长,均能出有奇花,然须拣厚而糯者,方是佳品。若薄而软者,谓之烂衣,不足取。但厚而硬者,必色道鲜明,乃足取。凡蕙之大蕊,必须下部整足,乃能开端正名花。

清代何乃龙抄本《蕙兰图谱》中说:

蕙兰蕊米却难言,变动多端何处传。若是色如金月白,珠形还要白镶边。漫说虫兰与素兰,种时容易拣时难。纵然定得虫和素,还怕开时变百般。清代方时轩在《树蕙篇》中说:

蕙兰在排铃时,若花瓣皆卷,是名瘙放,其瓣必不窄。自卷者,开足自能平正。若斜卷如绳交股者,不能平正。

清代张光照在《兴兰谱略》中说:

兰以素为上,虫为奇。瓣贵圆而捧心、舌贵阔而含笑。凡拣素须看其壳色鲜明,白壳绿筋,绿壳绿筋,壳如掺粉者,可望素也。若稍杂黑筋非素矣,亦有淡红、红麻出素者,壳色必有砂晕,筋必透顶。若不透顶,虽素不佳。

凡拣虫须壳色鲜活,壳筋透顶,壳胎浑圆者,可望虫也,亦多出梅花等瓣。若壳胎如橄榄,出荷花瓣为多。佳种壳薄而硬者为第一,薄而软者名烂衣勿取。若厚而硬者必有鲜色取之。壳色不一,绿壳、白壳出素,绿壳筋忌亮,质贵砂,白壳挂紫筋条透顶,峰头淡绿,晕色如霜,出壳时米色或如沉香,数日色深如茄皮紫,根色如翠绿毛者品上上。若白麻壳、红麻壳、银红壳、乌青麻壳、浅山青、深山青麻壳,皆出虫。白麻壳须绿飞尖,峰头空透。银红壳最多而虫多出其中。若诸青麻壳能飞尖点绿,砂晕满衣,红筋透顶者必有奇异。民国时兰蕙研究会出版的《秘本兰蕙谱》中说:

绿、白绿、红紫、淡红、赤绿均出名种。荷形水仙俱长衣圆尖,荷花壳出居多。若梅瓣,或从鹊口出,或从团头出,或从鹦鹉嘴出。至于直统筋粗色昏,均非好花。凡兰蕙细种,壳上床木筋必根根通梢,细软光润,即箨上亦有细筋到顶,光艳夺日。若筋粗色昏,行花无疑。

这些都是古代艺兰名家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并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实践中,辨识春兰品种的把握性较大,无论是老种还是下山草,只要掌握了辨识要点,一般不会出错。但蕙兰品种的辨识就难多了,所以有"蕙无外相"和"蕙拐子"之称。

总之,选育春蕙兰品种需要我们综合观察,结合兰蕙的根、叶、花蕾头形、苞衣色彩以及筋、麻、砂晕等全面特征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一)江浙春慧兰头形与花品关系

春蕙兰花苞的形状俗称头形。看花苞特征识别兰花花形花品,是比较直观的方法。江浙兰人在艺兰过程中,根据花苞的形状总结出了一套相花识品的经验。在孕蕾早期我们可通过观察花蕾色彩是否清丽和蕾尖有无白头来作初步判断;在孕蕾中期可看花苞形状、筋脉、色晕,并可用手指轻捏花苞,来感觉花蕾有无上下结圆,以及花苞是否下有空房、上有空头来断定是否是梅仙一类的细花;在孕蕾中后期,可观察是否随着苞衣内花蕾的发育生长而逐渐上升将苞衣胀裂开来,在花蕾顶部形成雀嘴;到了孕蕾后期,花朵顶端透出苞衣,此时根据头形来判断,把握就更大了。

清代方时轩在《树蕙篇》中记道:

笋,萼之未见者也。萼未见,而欲知其佳否难矣。或尖如锥,细如簪,而放时乃梅荷;或大如拇,圆如锤,而开时乃窄柳。此真一气初胎,贤愚未兆,吾何从而验之哉,虽然有生而异者,自可辨识。

在书中,方时轩列举了"鸡嘴"(口开如鸟嘴)、"空头"(上截空)、"木鱼槌"(头圆实,不尖)、"将军帽"(圆如蒜,有尖)、"纸钻柄"(头尖,细长如钻)、"出土蓬头"(萼出土,即蓬然四进)、"遍笋"(鸡嘴遍笋,其壳尖层层外向者)等蕙兰头形。

清代张光照在《兴兰谱略》中记道:

花终离壳,形如珠、如豆、如瓜子倒生、如荷包牡丹,不尖、不角、不牙者,梅荷瓣也。又俗名一剪刀、新月牙,大约嘴尖向内,定是上品。若石榴嘴、小净瓶、蟹钳头、马叉头、三齐头,皆要蹊跷,须白镶边均透颗粒正齐为妙。苟参差大小,虽虫欲飞。

在诸多兰谱古籍中要数春兰的9种头形和蕙兰的"五门八式"流传最广。

1.春兰9种头形

(1)莲子形:上下部近乎相等,形似莲子。这种形式,苞壳层层转色有浓彩,瓣尖端有重白头的大多会开花瓣较圆正之梅瓣。如苞壳短阔,筋麻粗长,砂晕浓艳如雾会开荷瓣。兰蕙细花的头形讲究圆整而秀气,随着花蕾渐渐抽箭而趋圆,俗称"见风长",方为上品。若头形似拳头,早早地露出蕾心谓之武相,花品必差。

(2)花生肉形:花蕾似花生仁状,前端小,中部大,比莲子形略长。如篝筋细糯,多开大铺舌、梅形水仙瓣。白头、肉裹尖重者,开梅瓣者居多。

(3)机梭形:花蕾形似织布机梭,舒瓣后有紧边。如籍筋粗硬有白头,大多会开小舌水仙瓣或小如意舌梅瓣。

(4)橄榄形:花蕾两端小,中部宽大。如篝筋细糯有彩头,花开小舌水仙瓣者居多。

(5)瓜锤形:花蕾顶部平而下部敛小。锌筋稍硬者,大多开分头合背梅瓣,或开三瓣一鼻头之类的硬捧梅瓣。如筋络细糯,且呈绿色,花蕾下部宽大者,舌必大,花瓣亦宽。

(6)圆灯壳形:花蕾较长圆。箨筋细糯,条条延伸达顶。这种形态大多开皱角梅瓣或软捧微皱水仙瓣。

(7)净瓶口形:花蕾稍长,三瓣瓣尖顶收、口放。锌筋细糯、颜色妖艳者,大多开皱瓣水仙瓣。

(8)石榴口形:花蕾圆短,三瓣瓣尖微向外翻。锌筋粗而挺直、筋色鲜艳者,必开武瓣水仙瓣。(9)将军帽:花蕾浑圆有结实感。如无白头彩壳,开短圆瓣的花,或三瓣短而无秀气的花。这种形式大多开荷瓣之类。

以上所说的9种春兰头形是指有希望出细花的头形,但还须综合其他方面特征一起来判断。在实际选兰的过程中,上述头形是难以见到的,通常见到的是头形尖长类似小楷毛笔形状的行花花苞。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和毅力,要不然怎么会有"千梅万世选,一荷无处求"的老话呢。

2.蕙兰"五门八式"

春兰佳品在孕蕾各个时期都有明显的细花特征,但蕙兰却不明显。方时轩在《树蕙篇》中记道:"蕙善变者也,剪落插瓶尚生变态。初出苞衣有何可据,唯异样之尊,稍有所凭。花不放足,终不能定其品也。"虽说蕙兰苞壳以层层加深、砂晕浓重,并有彩壳为好。但它与开好花并没有必然联系,以至于大家都称蕙兰为"蕙拐子"。挑选蕙兰最保险的方法是观察花蕾透出苞衣后露出的蕾尖形状来判别花品。蕙兰头形大致可分为八式,归纳为五个门类。

(1)巧种门:捧瓣有白头,捧兜较深的蕙兰门类。

蜈蚣钳:花蕾两片副瓣合拢成钳形。舒瓣后有紧边,瓣肉厚,如为合背的硬捧,开小舌梅者居多;如为分窠大舌,水仙瓣者少;如为分窠软捧,开大舌梅者居多。为上品中第一。

大平切:花蕾顶端如以刀切平,"切平"处较大。平边厚肉。大舌,分窠捧心者居多。如为分头合背的硬捧,开小舌梅者少。这种形式在梅瓣、水仙瓣中都有,为上品中第二。

小平切:花蕾顶端如以刀切平,"切平"处较小。三瓣稍长,平边圆头。分窠捧心,大舌者居多;如为合背的硬捧,开小舌者少。水仙瓣大多出于这种形式,为上品中第三。

(2)皱角门:外三瓣翘角的蕙兰门类。瓜子口:花蕾形似开了口的瓜子。这类头形宽边文皱,开水仙瓣者居多,开梅瓣者少。为上品中第四。

石榴头:花蕾形似石榴形状。宽边武皱,飞捧、方缺舌。开梅瓣、水仙瓣都有,为上品中第五。

(3)官种门:捧瓣浅兜,弱花微兜,俗称滑口水仙,都属官种门类。

杏仁形:花蕾形似杏仁。这类头形大多开浅兜、微兜水仙瓣,苗弱开滑口水仙。为上品中第六。

(4)癃放门:含蕾不舒,花序排列过密。捧瓣粘连,外瓣不能平展,都属癃放门类。

油灰块:含苞待放时,先见捧瓣,且形似僵黏整体。外三瓣舒瓣时卷边皱角,不能舒展平整。凡属这种形式,捧瓣全合硬者居多,亦有分头合背的。如捧瓣与唇瓣粘连成一块,俗称三瓣一鼻头,是梅瓣、水仙瓣中最劣开品。

(5)行花门:普通蕙兰,俗称为粗花或行花。

狭长形:花蕾锐尖、狭长。这种形式舒瓣后,花瓣都呈尖狭鸡爪状,是不具瓣形的一般兰花。但是,如花蕾稍短,上搭深,有时有一般性荷形瓣出现。

关于看蕙兰头形,方时轩在《树蕙篇》中亦有精彩记述:"等(花初出于壳者﹣-方时轩原注),取圆而短或方而厚,其腹凸,其口含,其根收,其头宽,此系佳瓣,尖而弯者无取。边瓣阔,花必可观,虽圆短之尊,边瓣不阔必非佳花。"观察蕾尖是观察花蕾刚透出苞衣时的形状,等花蕾完全透出,处于小排铃和大排铃阶段时,判别花品就相对容易了。含苞待放前,主瓣与副瓣瓣尖互相搭连,主瓣与副瓣一侧瓣缘相互隆起而中间露出空隙,中间看得见捧瓣侧面,这区域称为凤眼。当露出凤

眼时,副瓣背两侧盖顶处称为上搭,主瓣盖副瓣之上称为下搭;两副瓣基部与舌颈根部相交合处俗称灶门。如凤眼大,捧瓣必定宽阔有兜。如灶门开阔,副瓣必定细收且不落肩。如上搭深,花开后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尖逐渐放宽,及至花瓣尖端部前沿约0.4厘米处又逐渐缩拢且向内微卷,形成瓣尖微兜形,外三瓣中每瓣瓣缘微呈内卷状,这段前后交接部位称放角。而离瓣根约0.3厘米起越向瓣前部,其微卷状越明显,而卷带渐宽,瓣缘增厚,及至放角处再延伸到瓣尖部与对称另一缘合拢,汇成兜状形,这种内卷带称为紧边。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根逐渐收狭称为收根。在荷瓣和荷形水仙瓣中收根放角现象最显著。水仙瓣由于花瓣多长圆形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而梅瓣,尤其是典型的梅瓣花,由于瓣头浑圆,没有收根放角,大多呈厚实紧边状,俗称大圆头细收根。

(二)江浙春慧兰筋、麻、砂晕与花品关系

包裹在花蕾外面的苞衣,犹如胎儿的胞衣一样保护着花蕾,所以人们也叫它为胞衣。花苞基部最外两张苞衣有硬角质,内部几张呈软膜状。春兰苞衣有4~5层,蕙兰等一茎多花的苞衣有7~9层,而且每朵花的花柄基部都还有一片短狭软膜的小苞衣。苞衣上有细长筋纹,筋长短、疏密、粗细不同,有平伏有突出,颜色也各不相同。苞衣上不通梢达顶的短筋称麻,麻粗细、长短不匀,排列比较紧密。由于颜色各异可分为青麻、红麻、白麻、褐麻等。各筋纹之间散布着细如尘埃状微点,称为砂,密集如浓烟重雾状称为晕。古话说:佳种筋纹必细长透顶,若短而密为麻,平薄中看似空透,素虫可卜。通过观察苞壳上的筋、麻、砂晕的特点,可鉴别出下山新花属佳种与否。数百年前艺兰先辈们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丰富经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绿壳周身挂绿筋,绿筋透顶细分明;真青霞晕如烟护,确是真传定素心。(绿壳绿筋,筋脉到顶,并有砂晕,有望出素心。)

罗衣自绿亦称良,大壳尖长也不妨;淡绿筋纹条透顶,小衣起绿定非常。(白壳绿筋,绿壳白筋,只要筋脉到顶,并有砂晕,都有望出素心。)

银红壳色最称多,莫把红麻瞥眼过;多拣多寻终有益,十梅九出银红案。(银红壳色较平常,但只要壳色先淡后深,筋纹透顶,小芭衣肉厚而光滑,容易出梅瓣。应细心挑选。)

绿壳三重起紫灰,此中必定见仙梅;小衣有肉峰如雪,铃顶平疑刀剪裁。(芭壳层层增绿,小芭衣顶端有白头,筋纹透顶,并有砂晕,头形平整,会开梅瓣和水仙瓣。)

深青麻壳无人晓,莫道青麻少出奇;尖绿顶红条透顶,晕砂满壳异无疑。(青麻壳也是较为常见的,出好花不多,但紫筋透顶,苞衣顶端起绿彩,还是有望出好花的。)

筋粗厚壳出荷花,铁骨还须异彩夸;无论紫红兼绿壳,此中常时见奇葩。(不论赤壳还是绿壳,要是苞壳宽大、厚润、筋粗、起砂晕,常会开出荷瓣。)古人论春兰苞壳时说道:苞壳无论紫绿,都须有水色,又宜下淡上深,而且要鲜明有晕。如果内壳较外苞壳深,花必大。素心的苞壳大多为绿苞壳,而且有砂晕,晕如浓烟重雾,砂如桃李之毛,如就日光照之,晶莹透亮。如苞壳肉厚、筋粗而苞形圆正,有望出荷瓣。如银红壳色,下淡而上深,有白砂紫晕,有望出异种。

古人论蕙苞壳时说道:春兰的苞壳以薄为贵,可蕙兰的苞壳却以厚贵,此外还须壳质细腻。春兰苞壳颜色须润泽而有光亮,俗称有水色。蕙兰外苞壳须紧而阔厚,俗名元宝苞壳。如苞壳起兜又起棱者,花瓣必厚。蕙兰小苞壳也须阔厚,大而不起尖者,可开水仙瓣。小苞壳有皱纹者,花瓣开后亦能放阔。

总之,无论春兰还是蕙兰,其苞壳上的筋纹要以细长而透顶为好,短而露为差。苞壳色泽虽以鲜亮为好,但不宜过于油滑。壳质以糯为上,但还须筋纹均匀而透顶。

《兰蕙镜》序云:

漫说虫兰与素兰,种时容易拣时难。若然识得其中趣,须服神仙九转丹。虫素年年出几何,人人兰兴最贪多。纵然识得虫和素,还怕开时变作他。但筋、麻、砂晕与花品的关系历来是兰人重点探究的课题,这方面的经验备受兰人重视。

(1)荷瓣筋、麻、砂晕普遍特征:荷瓣苞壳宽大,壳色多种,壳质厚润,均起重彩。苞衣上筋脉粗亮通顶达梢,筋麻较少,砂晕浓重。筋脉由于花蕾圆大而使得其尖端夹角较大,筋脉间非常开阔。

(2)梅瓣筋、麻、砂晕普遍特征;梅瓣花苞苞色很多,各色梅瓣苞衣上筋脉细糯柔亮光滑,筋脉排列整齐,筋纹匀称透顶,夹筋较细而内敛,筋脉间缀有砂晕,包括素心梅瓣亦是。苞衣上下色差较大,苞衣端部一般有白头,白头有肉质感。有的苞衣端部并无白头,却是敛色聚尖,并含水色,而苞衣由外及里层层增色,异彩纷呈。如是开品较武的拳头梅瓣,其花苞较短且中部较圆大,苞衣上的筋脉也粗细不匀且行筋不直。

(3)水仙瓣筋、麻、砂晕普遍特征:水仙瓣的花苞比梅瓣更细长些,苞衣上的色彩与梅瓣较为相似。但色差与砂晕终不及梅瓣苞衣好看,苞

衣上筋脉也较细糯,筋脉间隙较窄,筋麻更细,苞衣由外及里层层增色,有异彩。梅形水仙和荷形水仙的砂晕较好,梅形水仙会有白头或色尖,荷形水仙一般少有白头。

(4)蝶瓣筋、麻、砂晕普遍特征:外蝶的花苞着重看形状。一般以长苞衣居多,花苞色彩较多,苞衣厚薄也无一定。苞衣上筋脉近似行花,筋脉间的筋麻较为杂乱,苞上砂晕也较难观察。蝶花苞衣圆整度也不是很好,会有不规则的隆凸点和凹陷点。有一点是肯定的,苞衣由外向内层层筋麻渐稀疏,色渐明亮。

(5)素心筋、麻、砂晕普遍特征;素心花中若是净素,其苞色有两种:一是绿壳绿筋,筋脉到顶,并有砂晕;二是白壳绿筋或绿壳白筋,筋脉到顶,并有砂晕。若是赤壳素苞色则不一定。筋疏通顶易净,筋多麻密不通顶,则虽素定不净。若是瓣形素心,其花苞形状还得结合各色梅瓣、荷瓣、水仙瓣、蝶瓣的特征一起分析。

前人对筋、麻、砂晕的鉴定还讲究"空""活"两字。"空",是指苞壳上的筋脉稀疏明显而透顶;正因为如此,筋脉与筋脉之间才会构成空隙,也只有花蕾圆鼓,筋脉间的空隙才会被撑大。"活",是指苞壳上的砂晕浓重,正因为砂晕浓重才会彰显苞壳的鲜活。

在鉴别中,兰人还特别重视最后一层包裹着花蕾的苞衣。因其紧贴花蕾,故名贴肉苞衣。如贴肉苞衣钝头厚润且有彩,就称彩贴壳(贴壳亦有全红、茄紫、净白赤绿者,以重彩、无筋麻、质地细腻为好,俗称锌衣有彩)。彩贴壳是花品稳定的"标志",也就是说,当你在下山兰里挑花时,若发现有彩贴壳,可确认花品基本稳定。

老话说:"春兰三衣壳,倘无一衣全彩者,必无佳花,或一年开好花,必有一年开劣花,又有优劣杂出者。故佳种必以苞衣彩色为据,若蕙又不在此论。"春兰老种的梅、仙里都有彩贴壳,有一枚的多见,有两枚的少见,有三枚的更少见,有四枚的罕见。

(三)江浙春慧兰叶、鞘与花品关系

兰花花开有期,且不论有的兰株数年不见花,即使一年一度正常开放,其鉴赏时间也是有限的。于是人们总希望通过对叶片的观察便能识花定品。虽说花朵是由叶片变异而来,但观叶识花要比观察花苞头形和苞壳的筋、麻、砂晕来鉴别要难多了。所以兰人总会抱怨:"好叶无好花。"说的是有好的叶形不一定能开好花,但能开好花就必定会有好叶。方时轩在《树蕙篇》中说道:"以叶论花,犹未孕而卜男女也。然吾见佳蕙之叶,无论阔狭长短与色之深浅,悉肥厚柔挺,从无软薄者,或亦有宜男相乎,肥厚柔挺,未必尽佳。而软薄者断无好花,唯斯可信。"在长期的艺兰实践中,江浙兰人在这方面总结了一些并不完善的经验。兰人认为无论是何种瓣形,都会在叶形和叶态上反映出来。

(1)荷瓣叶、鞘普遍特征:鞘叶宽厚硬挺,梢部兜紧。叶形中放好,叶质宽厚、肌理滋润、叶脉细含,叶姿有斜立与环垂。叶尖圆钝对称或呈匙形向上微翘。叶齿细密,叶面有光泽并有行龙。这些都是传世荷瓣草的普遍特征,因此在这类生草中出荷瓣的概率相对大些。

(2)梅瓣叶、鞘普遍特征:鞘叶厚润紧企、散甲,并有一片叶鞘前扭,梢部有彩或白头。叶片中放较匀称,叶端部渐渐收细,叶梢较尖锐,叶幅中细者居多,中间叶以半立居多。边叶大都呈弓垂形或镰垂形。叶齿细密但不很规则,叶面叶背都比较光洁润滑、柔中见刚。脚叶中间放宽,形似船状。边叶叶尖起兜。这些都是传世梅瓣草的普遍特征,因此在这类生草中出梅瓣的概率相对大些。

(3)水仙瓣叶、鞘普遍特征:鞘叶形状高而紧企不散,但鞘尖稍锐,质稍薄,筋脉也略细。梅形水仙的鞘尖有白头或色尖,荷形水仙一般少有白头。叶形有细有阔。叶片较细小的叶质较厚,边叶中放不是很明显,其开花瓣形也偏窄,但其叶尖兜较好,与梅瓣草特征较为相近。叶片较阔,一般叶质略薄,边叶中放较好,但叶尖起兜较浅。一般细叶类常开正格梅形水仙瓣,阔叶类常开荷形水仙瓣。这些都是传世水仙瓣草的普遍特征,因此在这类生草中出水仙瓣的概率相对大些。

(4)蝶瓣叶、鞘普遍特征:外蝶高甲,呈倒"八"字。中脉略偏,故叶鞘也经常头稍呈弯曲状或略斜。内蝶的叶鞘略偏细长,鞘头尖锐。荷形外蝶,叶形却比荷瓣草的叶柄略偏细长,叶质有厚有薄。但叶片不论厚薄细阔长短,都具有一个共性:叶片的对称性不好,大多中脉略偏(每片偏移不同向),同一叶片的叶脉有粗细,叶脉与叶脉间距不等。叶面的沟槽深浅阔窄不均,叶齿排列粗细不均。有时边叶后半部的单边会出现无齿或齿列断续的现象,但到达叶梢部位,两侧边齿明显增粗。如边叶前端和后半部的齿形相差越大,则此外蝶副瓣的唇化部位比例越大。春兰内蝶的叶形较多,但多略偏细长。内蝶的叶片较外蝶要对称,但其叶齿同样会粗细不一。许多兰人认为齿粗的一侧要齿列均匀,如叶齿不均或有断续,内蝶花品定会不佳且不稳定。齿细的一侧会有齿列断续不均或因叶边反卷而感觉无齿;如从叶端到叶基部都呈光滑无齿状,捧瓣蝶化会好些,但若有略粗的齿列断续夹杂其中,花品亦会不佳且不稳定。内蝶的边叶中脉越突显,则舌形越大;接近中脉的两边侧脉越突,则其外三瓣越宽阔;较近叶缘的两条侧脉越突显,则捧瓣越宽阔。如叶片上有蝶花现象,大多会出蝴蝶瓣,而心叶蝶化会出蕊蝶。这些都是现有蝶瓣草的普遍特征,因此在这类生草中出蝶瓣的概率相对大些。

(5)素心叶、鞘普遍特征:一般净素叶鞘与叶片及叶柄痕无杂色,而有一种清秀感。若是瓣形素心还应该结合其瓣形草的特征来看。

兰人普遍认为,畸形草出奇花的概率要远远超过正常草。但如叶鞘软薄、色泽枯涩、叶质粗糙、脉纹粗大一般不出好花,即使偶有细花开出,也不太会稳定。除此以外,下山草还有阴阳之分。出向阳山坡为阳草,一般叶色偏黄、叶质偏厚,易花,花形多紧瘦;出背阳山坡为阴草,一般叶色娇嫩、叶质垂软,不易上花,花形肥而乏力。

以上所述大多为春兰的辨别经验,而对于蕙兰,因其瓣形与叶、鞘的关系目前尚未发现系统的规律,若以草辨花的话往往会交学费,所以兰界素以"蕙拐子"之说。古话说:"相士为难,看花亦然。濯濯芳姿,不假外眩,庸人扰扰,谁识真面。凡有外相者,至开花变坏者极多,不变者十不居一。若无外相者,花开出色,百不居一。其出色者,胜于寻常,如人不可以貌取,亦衣锦尚纲之意也。"又有《怨蕙歌》说:"盖棺论定岂惟人,蕙未开残莫认真。无限欢情无限恨,被他小草误三旬。"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总结出了相对粗略的辨别经验,如:蕙兰畸形草出奇花的概率要远远超过正常草;蕙兰叶片上有蝶花现象大多会出蝴蝶瓣,而心叶蝶化会出蕊蝶;叶梢有雄性化强的白头易出好花;等等。

鉴定兰花叶片特征是一门精细活,而兰花叶片特征和兰花花品特征的内在联系还没有全部被认识,只有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实践和不断总结,才能掌握其内在规律。

(四)江浙春慧兰常见作假手段

兰花园艺品种常与名画、古董齐值。兰花的超高价值与兰花的假、冒,伪是一对孪生兄弟,正如袁忆江在《兰言述略》中所说:"事皆有弊。"各行各业都有作弊骗人的,兰花交易也不例外。因为江浙春蕙兰的细花价格不菲,所以居心不良的兰贩作假骗人自古有之,且方法层出不穷。1876年出版的《兰言述略》和

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都详细记载了兰花作弊的种种方法。

从古谱记载来看,旧时兰花作假就有熏舌、插吊、拼叶、枯贴、烘叶、以次充好、老种上山等手法。

熏舌,即用硫黄熏制兰花的舌苔,使其变成素舌。这种假冒素心的手段,目前更多的是利用化学制剂来消除舌斑。但这种用退色剂制成的假冒素心,有潮湿感,无精神,色彩异常,细看不难发现。

插吊,即将真花插在假草中,这种作假手法至今仍十分流行。从上花苞的季节开始一直到第二年花开败为止,兰贩们便四处收集细花的花苞和盛开的花朵,将其用胶水粘贴在草形相似的行草上,冒充名品出售。兰贩们一般会将细花粘连在花萃底部与芦头衔接处,并借用原有苞衣作掩饰,直接观察是很难发现的。但仔细地揭开底部苞衣检查,即能发现真伪。

拼叶,即将行草拼接在细花草上,现也有之。一般多见于购买下山草时,有时见花后假借分苗,而将假草分于购买者,真草留下重复炮制。有的兰骗还干脆把兰根放药水里一浸,叫你压根儿种不活。这样,他卖行花的马脚就永远不会暴露了。

粘贴,即将细花瓣舌拆开,再以胶水重新组合,或将细花粘贴在行花上,假冒新花。时下流行的做法是在同一品种的多个花箭上,取下两箭花的舌瓣,将它黏在另一箭花的花瓣位置上,形成了3个同样的舌,冒充三心蝶。骗子如法炮制出多瓣奇花。甚至用不是兰花的花朵,张冠李戴,胡乱黏结冒充奇花。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瓣与瓣之间的连接处有黏结印点。骗子东拼西凑,胡乱搞出来的奇花,从直观感觉上,花形僵硬、呆板机械。此外,粘贴还有一种做法:用剪刀剪下几株线艺兰中的三四片线艺叶,然后黏在无艺而被扯光兰叶的兰株脚壳里。此类假冒的叶艺兰,其脚壳无艺,里面有黏胶物,且兰株无精打采,容易识别。

烘叶,即将兰花受热,使其改变颜色来假冒新品。这种做法由于太容易识别所以目前已不见。

以次充好,即将花品或花价低的品种冒充花品或花价高的品种来卖。此法至今常见,若被识破,骗子就会以"搞错了"为借口。

老种上山,即将老品种种在山里,待来年上花后再掘下山当新品来卖。这种做法目前极为普遍。

目前兰市常见的作假方法,除沿用了以上所述的几种传统手法之外,还出现了刮叶、画叶、药水草、假色花、手术花、假螺旋叶、科技草冒充下山新种、假名品瓶苗等。

刮叶,是在近年来有部分人开始玩赏叶艺兰之后出现的。作假者在兰花叶片的背面用小刀刮去叶面组织,使其从正面看像是叶艺兰。

画叶,同样是为了制作叶艺兰,不同的是:一个是刮出来的,一个是画出来的。也有用腐蚀性药水,在兰叶上涂画假边、假编。这样的工艺草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弄伤叶片,人工雕刻痕迹明显,逆光照看无透明度。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新芽出土不久未展叶时,用不透光的纸条或锡箔纸一段段缠住兰叶,一段时间后被缠处因不见光便形成一截绿一截黄或白的"艺",购回栽培不久便返青。此种"艺"出"艺"处断面整齐,同苗草中各叶片有"艺"处基本能重合。

药水草,即利用矮壮素等一类化学制剂,改变兰草正常特征,制造出诸如矮草、龙根苗等一类假草。识别方法是此类草大多无老草,根粗而短,不起皱行龙或不带水晶,叶缘有焦痕等,看上去缺乏自然感。

假色花,即人为制作出来的色花。有通过涂抹颜料这样低劣手段,有利用发色原理这样的"技术活",亦有借用化学制剂处理的"科技法"。常有把兰花花朵的部分用药水浸泡或用硫黄烟熏,使其部分退色,花色出现深浅,形成"复色花"。细看之下,深浅之间无过渡色,而且花朵有潮湿感,无精神。

手术花,即通过对花的人工修理,或将花瓣剪成多瓣,或将花瓣修成标准细花。花瓣修剪后,容易焦边,细看不难识别。

假螺旋叶,即把铁丝扭成螺旋状,插入盆内,然后把兰株顺螺旋铁丝用绳索捆绑,天长日久固定成了畸形。此叶特征是上半叶呈有规律地向上旋转状,下部叶就毫无变化了。在自然界中奇叶兰花的每一片叶子,都是变化莫测妙不可言的,而绝不是机械、呆板的螺旋形状。

科技草冒充下山新种,即用杂交选育出的品种冒充下山新种。杂交育种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本来应该值得庆贺,然而这一成果却被不少人用来作假骗人。他们将杂交草当做下山新种牟取暴利,使科技草成了假冒草的代名词,实在令人悲哀。

假名品瓶苗,即以普通草的瓶苗冒充名品瓶苗,并以极低的价格诱使购买者上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兰花作假方法也层出不穷,诸如网络诈骗、广告陷阱、汇单骗局、利润谎言、合成照片等,令人防不胜防。兰贩们常以低价为诱饵,加上花言巧语,嘴上功夫,诱使购兰者陷入圈套而上当受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下山蕙兰选择的方法
如何选择蕙兰品种
鉴赏花苞的基本术语
兰花术语要点及鉴赏 [图解]
蕙兰品种如何辨识三
兰花鉴别欣赏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