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陋识:道、儒、法
作者: 西客   发表日期: 2008-03-10 10:23   复制链接


 



中华文化的主体基石我个人认为乃道、儒、法。而“佛”则不然,其实质是宗教。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而道、儒、法则是从哲学的不同侧面来阐述自然观、人生观和社会观。 

道家的精髓在于自然观,以辩证的观点来阐述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就是自然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提倡“天人合一”。 

道家的自然观和辩证思想至今仍不过时。 

儒家是一种社会观,讲的是社会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体不能脱离群体而在社会存在。荀子《王制篇》云:“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从社会群体的角度阐述了人与动物的差异。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一种社会关系。“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法家阐述了组织领导中的集权主义之理论、方法和规则。这种集权思想集中体现在“势”、“法”、“术”。 

“势”:权力与威势;“术”,政治权术;“法”,法律与规章制度。 

“势”与“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而“法”却闪耀着文明的光芒。法家之一的慎到曰:“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其义是说一个兔子跑了,大家都人去追(追到则可归为己有),而集市上有那么多的兔子,人们路过却看也不看。并不是他们不想要集市上兔子,而是那些兔子的所有权已经确定了,不可以去争夺的。这其中蕴含着“物权法”最精髓的法理思想。 

道家的哲学高度最高,阐述自然观;其次为儒家,阐述社会观和人生观;最后为法家,阐述社会以及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必须遵守的规则。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道家虽然闪耀着辩证法的思想,但对封建帝王统治国家却并不适用,而儒家思想则不然,它既是帝王治国之术,也是百姓的伦理准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朝开国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等等,使得儒家的思想体系日益庞大,并成为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遗憾的是法家思想最终没有获得帝王的青睐,这大概与法家过分夸大法律的作用,提倡“以刑去刑”,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不无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皇帝如何治理天下:外儒内法而济之以道,诸子百家都是工具
道家
教育博文
文心雕龙
道医学堂丨宇宙的生成与生命的演化
荀子思想浅析及《荀子》在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