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新闻播音中的播与说

浅谈新闻播音中的播与说

新闻播音指的是播音员对广播电视稿件以及深度报道节目稿件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作。”[1]而对于同一篇稿件的再创作可能会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对于稿件的理解及其采用的播音方式可能会大相径庭;同样,对于不同类型稿件的再创作也不会采用同一种手法。这也就造成了播音概念的界限模糊不清。现今,无论是字正腔圆的播报,还是侃侃而谈的评说,都可以归于新闻播音当中。下面就播新闻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与说新闻的出现及两者的运用来探索从播到说的转变及糅合。

(一)播新闻的重要性及普遍性

“播”新闻的方式是广播电视新闻最基本、最重要、最普通的播报方式,也是播音创作主体运用在各类新闻节目传播中最独特、最鲜明、又自成一腔(播音腔)的语言样态。对于“播音腔”一说,原北京广播学院张颂教授这样认为:“播音腔,实质上应体现播音语言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播新闻时要做到: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式稳健、讲求分寸、节奏明快、语流晓畅。它是新中国播音风格‘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在语言上的共性要求和努力方向。”可以说,播音腔是我们的播音老前辈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继承发展之后的产物,也是现在人们最认同的一种播音腔调。从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到现在央视及各大卫视的新闻联播,“播”新闻的方式逐步的得到继承和完善;从齐越1949年10月与丁一岚一起向全世界直播开国大典盛况,到现在罗京、邢质斌、李修平等播音界明星的出现,“播”新闻的地位逐渐被巩固,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播”新闻讲求语音要规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这也正好应和了一些时政新闻或者是条文法令的播报,比如我国顺利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新闻,播音员需要用一种特别能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播音状态来向受众传达消息,而此时对稿件进行再创作的手法就要用到“播”的方式。没有哪个播音员敢说可以直接跳过“播”新闻来接触新闻的播音,湖南卫视的新闻联播在全国是出了名的“说”新闻的典例,但说的同时也没抛弃“播”的存在,因为新闻有真实性的特点,一味的“说”恐有失其严肃性,毕竟播新闻不是平常的聊天说话,这是“播”新闻的重要性。

“播”新闻还有普遍性的特点。小到县级广播电视的新闻播音,大到各大卫视及央视的新闻联播,“播”新闻的方式得以广泛应用,可以说是新闻稿件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基础手法,有自己的特有规律和表达技巧。有人说,吐字圆润、字正腔圆的播报方式是随着新闻的出现应运而生的,虽然有些片面,但它确实是至今为止播音员在进行新闻播音时最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而且对于受众来说,这种方式已经是深入人心,大家认为,新闻播音就是应该清清楚楚、一字是一字的传达信息,这种现状不是三年五载能改变的,因为时政新闻永远站在全部新闻的最前头。

(二)说新闻的出现及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闻类节目的不断变革,全国各地电视荧屏上各种民生新闻、评论新闻、读报式新闻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而且形成了一种潮流。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推出了第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从而掀起了中国电视界“民生新闻”的热潮,央视《马斌读报》也开启了全国读报类新闻的先河。这类节目的出现也催促着一种新型的新闻播报类型的出现,那就是“说”新闻。“说”新闻的特点是语言口语化、样态不受限制、语体结构松散,与观众的感情互动较强等。有人说,“说”新闻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中国播音学》阐述播音语言表达类型有四种:宣读式、播报式、讲述式、谈话式。所谓说新闻,只不过是播音类型的一个分类而已。”[2]而且把新闻拿来“说”,能够拉近播音员与受众的距离以及增强受众对稿件的沟通与交流。

“说”新闻出现了并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同时也被了广泛的运用到各类的新闻节目中,逐渐在全国形成了一种潮流,各大卫视先后推出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以说为主的新闻节目,一改“播”一统天下的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并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与青睐。因为这些节目播报新闻时运用的多是富有个性化的口语。山东的观众一般都看过齐鲁频道的《每日新闻》,它收视率高的原因除了新闻吸引人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主持人的播报方式。大家听到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播”的模式,而是一种类似于聊天的交流与沟通,就是“说”。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如同邻里街坊闲聊一般,在同一平台,以老百姓的角度来对

新闻加以评论分析,把新闻真正的说到了受众的心里。大家喜欢这种播报方式,许多观众都成了此档节目的铁杆粉丝。可见“说”新闻的魅力有多大。

再拿央视《新闻联播》的改版为例:2011年11月1号,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全国新闻联播》改版。这次改版优化着重加强了两个方面:框架调整和播报风格。改版之后的《新闻联播》在整体定位和框架调整上更强调新闻的新鲜、好听、有用。在内容上强调增加了信息量,内容上强调“信息+观点”,形式上强调“主持人大时空、全视野点击”。这些改变赋予了播音员对于稿件更多的创新空间和个人能力的发挥空间,对于一些民间新闻以及国际新闻,完全可以用“说”的方式来播报。把现在的《新闻联播》与几年前的相比较,明显多了一种亲近感,这便是“说”的特点的显现。大家这时才明白,原来新闻联播有时也可以把新闻“说”给大家的。

(三)播与说的糅合

“说”新闻的出现并不是宣告“播”新闻方式的逐渐消亡,而是一种新老方式的结合,毕竟新闻内容不是单一的时政类或是民生类。再者,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民的理论,所以在对待比较严肃的新闻播报时,比如在对待国家的重大庆典稿件的播报时,运用的是“播”的方式;而对于一些贴近社会民生类稿件的播报时,比如我国今年粮食大丰收,则可以采取“播”与“说“结合的方式;还有一种老百姓身边平常比较有传播意义稿件的播报时,比如邻里互相友爱、助人为乐事迹的稿件,则完全可以运用“说”的方式来播报。这便是“播”与“说”的互相配合及糅合。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海峡两岸》,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都是播说结合的具体展现。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社会在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新闻传媒事业在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方式在不断的探索创新。新闻从“播”到“说”“聊”,既是一种话语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播音类型的裂变。相信在以后的播音道路上,会有更多不同的播音类型出现。

二、新闻节目的内容决定不同的播音方式 众所周知,在我国,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的宣传工具和宣传喉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主要职责。同时,传播信息咨询,丰富、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工作任务。因此根据不同的新闻信息类型,播音样式应该有着不同的分类。

(一)新闻节目类型的分类

就新闻节目的类型而言,大致应该分为三类:

1.严肃庄重的新闻节目

必须明确的是,既然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的宣传工具和宣传喉舌,那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所当然成为其工作的首要任务。“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活动、庆典等内容,用近似生活语言的随意、轻松,甚至纯自然化的调侃,显然很难达到庄重、严肃、权威的要求,不但不会达到良好的宣传目的,甚至会造成不好的影响。”[3]所以现在大多数主要新闻节目,要求播音做到字正腔圆、庄重大方是必须的。因此播音员要用哪种播音方式播报新闻,需要结合稿件的内容、主题、需要渲染的气氛等因素综合分析,其中,政治环境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以及各大卫视的《新闻联播》是此类新闻节目的代表。

2.轻松自然的新闻节目

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有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职责。如果整天都是会议报道、领导人出访或者是数字型新闻的话,受众对新闻传媒的关注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老百姓也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发生在不同地方却是身边的事情。我们现在讲求以人为本,有需求就要有供应,然而对于此类新闻的播报如果还是保持一种庄重、感情色彩缺乏的表达方式的话,估计就会使新闻变得不伦不类,没人喜欢看了。在今天,诉说式新闻逐渐的普及开来并且很受人们欢迎,这也是新闻传播与时俱进的然性。曾经央视的《现在播报》,现在荧屏上浙江卫视的《寻找王》、湖南卫视的《湖南新闻联播》、青岛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生活在线》等节目都属于此类新闻节目的范畴。

3.集前两者于一体,综合的新闻节目

现在的新闻节目各色各样、形式迥异、风格独特,区别于纯“播”或是单“说”新闻节目的是一种信息含量丰富,其内容上到高层高端、国际大事,下到平民老百姓的生活琐事,涵盖面广,这就要求播音员在播此类节目的时候要权衡稿件要传达一种怎样的信息,用哪一种播报方式能向受众说得清楚、讲得明白。拿央视的《新闻周刊》来说,这个节目报道的是本周内重大事件或关系的社会民生的重要部分等新闻,主持人白岩松虽然有一副严肃的面孔,但他在处理稿件方面做的还是很灵活的。一期45分钟的新闻周刊要把一周之内的热点新闻浓缩,所以它与《新闻联播》不同的是节目风格调侃中不失严肃性,主持人现场的肢体语言运用比较丰富,节目语言会经常用到疑问句、反问句,来引发人们的深思。拿其中的一期为例,有条新闻说的是春节期间沃尔玛、家乐福价格欺诈的事情,白岩松用一种严肃而不随意,调侃而不失痛批的方式向观众揭示了一些超市在元旦、春节等消费高潮期在一些标识牌或者在货品的进价与卖价和打折之间做一些小动作,而误导消费者,最后花了冤枉钱买东西还以为得了便宜。因为这条信息涉及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触碰到了经济的神经,这就不是能单纯的归纳到时政类或是民生类之中,而是居于两者之间,所以在播音员在进行有声语言再创作的时候就要灵活对待,妥善处理。央视的《现在播报》也属于此类新闻节目类型。

(二)新闻节目内容与播报方式之间的联系

一种新闻播音类型的产生需要有很多的相关因素参与促就,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另者就是新闻节目的内容。我们所说的“播”新闻,主要是指适合纯消息类报道的播音方式。就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和《整点新闻》为例,稿件的内容几乎是纯消息,播音员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完完整整、清清楚楚的把它“播”出来,并且要保持新闻的真实性,所以不能添加任何播音员的个人思想。对于一些民生类、访谈类新闻节目,其中会大量引入记者的出镜报道和新闻播音时的串连评说,这时的新闻播音员对于稿件的主动权就彰显出来,可以把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融合进去,真正达到通过稿件与受众的沟通交流,就像是邻里朋友聚在一起闲聊,我们所说的对象感在这里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现。就时效性而言,若是当前即时发生的大闻要闻,新闻节目要做的就是把所采集的确切信息第一时间传输给受众。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

节目是新闻传播的前沿媒体,每天最新鲜的新闻事件及时播报,其间不会添加播音员的个人色彩。而很多地方台的《民生播报》《社会聚焦》之类的节目则是多选择一些发生了有一段时期的新闻事件,因为它注重的是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样能对此事件进行定性后再以普通大众的口吻进行评论。这说明,时效性较强的新闻事件较适合“播”,较弱的则多适合“说”。

有声语言的表达方式,是要根据节目的不同内容而存在的。新闻播音中的说是指对新闻节目内容的评述和讲述,典型的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等。从这些节目的内容上看,新闻播报具有权威性,它是一种字正腔圆合乎规范的播音,而其中的新闻评论更多的则是体现出鲜明的倾向性和个人风格。

三、受众的审美意识和心理需求与新闻播音中的“播”

到“说”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中国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轨道上,从几十年前家家户户听广播、看黑白电视到如今的有线电视、网络电视、列车传媒等诸多新闻传播渠道的出现,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也见证了中国播音史的变革。从老一辈的播音泰斗齐越、张颂、丁一岚到现在的新一代主播郎永淳、海霞、李梓萌,电视机上的面孔在不断变换着,新闻节目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受众对于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的,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各种各样的节目走进我们的生活中,节目虽然繁而杂,但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优秀的节目存活的几率才大。一档节目是否受观众的青睐,很重要的原因是主持的主持方式。当大家对以往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全身上下只有嘴巴动的播音员的播报方式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就会觉得新闻节目在形式上给人感觉是失去了新鲜感。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生活内容不断地丰富起来,因此对外界发生的一切都感到好奇,获取外界信息的欲望也逐渐的膨胀。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手中都会接受,因为现在节目多了,接受信息的主动权便慢慢的向受众的方向倾靠,受众拥有对节目的选择权,人的眼球都是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注视的。同样,新闻节目的地位并不是扎根不动的,如果不进行创新改进,必定会被现在

的节目大军所淹没。可以说,受众的审美意识和心理需求与新闻节目的变革是双向促进的关系,也是互相带动的关系。新闻节目类型的变革暂且不说,在这里主要说一下受众审美意识和心理需求的变化对新闻节目播报方式由“播”向“说”的转变的促进。

(一)受众审美观的变化对新闻从“播”到“说”的影响 中国初期的新闻节目的播报很注重发音的方法、气息的运用和吐字归音是否到位,这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播音模式。一般男播要求嗓音浑厚,女播要求嗓音甜美,这是最基本的。因为那时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外界信息的有声渠道主要是通过广播和很少的几档电视节目,而且中国当时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的生长也刚刚慢慢的抽出嫩芽,人们正投身于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在这样的特别时期,人们希望听到的是具有鼓舞性的声音。当听到广播或电视机里播音员浑厚的播报,尤其是祖国经济增长的消息的报道,人们就会感觉有动力去奋斗。逐渐的,人们喜欢上了这种播音方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播”的方式。在那时,国家的很多重大信息都是通过广播或电视向人们传播的,大家每天关注的也都是国家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要闻。那时候的播音员在人们心中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不是说你能说会道、能解善辩就可以成为播音员,而是要有声音的天赋,并且需经过刻苦学习、一天一天的努力训练才能达到的。《广播电影电视艺术辞典》对播音员的定义是“在广播电台、电视中,以播音为主要职业的工作人员。其基本任务是把编辑部门采访、编写的各类节目的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向受众传播。”[4]可以说,男播的浑厚和女播的甜美便是语言艺术的极致,听他们播报新闻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也造就了后来的“播音腔”的说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起来了,用两句话来形容就是:层层高楼崛地起,路上行人换新颜。整个社会好像是从黑白的颜色中冲了出来,步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温饱生活达到了,人们便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受众对信息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强。顺应着一系列的变迁,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也开始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车道。此时,对播音员音质方面的要求就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随着受众对播出信息要求的提高,也促进了播音员对于稿件信息的语言统筹和驾驭能力得提高。于是,“说”新闻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并逐渐的占据了一席之地。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求以人为本,同时,这

条法则也适合于新闻播音中。如果说之前的播音腔是一种静止的美,那充分运用动作表情、肢体语言的“说”新闻便是一种动态的美。现在人们更乐于接受聊天式的“说”新闻,这也是新闻播音走出定式、走进人们生活的表现。

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自然不同,这种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也促成了新闻播音由“播”到“说”的转变。

(二)受众心理需求对新闻从“播”到“说”的影响

艺术是源于生活的。拿方言新闻来说,其实应该算是近几年刚兴起的一种节目类型,但初试牛刀便迅速蹿红。现在所有的方言新闻几乎都应该归纳到“说”的范畴内。主持人操一口地地道道的地方方言播报各种新闻,大到国际会谈、世博举行,小到邻里街坊、家庭琐事,更多的是从一些当前最惹眼的词入手做新闻,这也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毕竟人是喜欢看热闹的。一档节目是否成功,主要看受众的反响如何。同样是在播报新闻,什么时候用“播”什么时候用“说”要把握好。首先要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山东齐鲁频道有一档方言新闻节目《拉呱》,很受山东人民的喜爱。主持人小么哥用他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用一口地道的济南话谈天侃地,对罪恶的行为进行痛批,对善言善举进行赞扬褒奖,不带半点官方语言,全是来自主持人内心的真实话语。这档节目积聚了大量人气,也证明了一张灵活的嘴皮子、一个思维活跃的大脑、一种敢怒敢言的态度撑起一档节目的神话,因为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刘元元的主持方式是公认的“说”新闻的典型,她在做《元元说话》的时候就充分把握住了受众的心理需求,真正的说到了观众的心窝里头。她对新闻的点评很尖锐却又在合理之中,即靠近生活,又充满智慧。看她的节目仿佛他就在你身边和你聊天,没有给人距离感,观众与主持人站在了同一条水平线上,大家掏心窝子说话,该笑则笑,该怒则怒,这便是《元元说话》这档节目的亮点和成功之处,同时也给刘元元树立了邻家小妹的亲切形象。

(三)受众对播音审美的多元化

“现代美学以其巨大的审美宽容在冷眼观察着‘播’新闻的依然存在和‘说’新闻的悄然走俏,新闻播音作为人类一种特有的艺术活动以主要两种不同的风格在同时演绎着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更多的人已经习惯了‘播’新闻的严

肃,认为那是一种真实和权威;越来越多的人欣赏着‘说’新闻的活泼,相信那是一种生活和亲近;新闻播音员也在以自己的责任心和探索精神满足着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3]新闻播音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行为,它没有一个确切的定性,我们不能刻意的否定“播”或“说”,因为这两种播音方式都是在创造艺术,并各自满足着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两者只有做到共存与结合,才是艺术多元化的融合,才是新闻播报的正确轨道。

四、“播” 与“说”的共存与结合是新闻播音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说”或“播”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在五颜六色的新闻节目中,在人们对播音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中,“播” 与“说”并定会达到一种互相共存、互相结合的状态。

我国的新闻传媒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其中,播音工作作为新闻的直接传导者,作用至关重要。播音工作既要做到真实准确地传达党的声音,也要做到及时地反映人民的意愿,这便决定了播音员的新闻播报方式需要多样化而不能单一的局限于一种。新闻节目是各大媒体的主要节目,中央电视台《全国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以及各大卫视的《新闻联播》等都彰显着新闻的重要地位。这些节目是全国人民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就必须做到新闻真实性、时效性和公开性。那么为了能够将此类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表现出来,播音员在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的同时应该多倾向于“播”的模式,做好党声音的传话筒。涉及到民生的新闻节目,比如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山东卫视齐鲁频道《每日新闻》、青岛电视台生活服务频道《生活在线》等节目则主要倾向于反映人民的意愿,要本着替老百姓说话的原则进行播报,可以将播音员自身的主观意愿融合进去,明显轻松了许多,不是那么严肃,因此播音员在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时应该多倾向于“说”的模式,做好人民群众意愿的反映员。所以,新闻的“播”与“说”之间是指一种共存的关系,而不是彼消此长、成长与消退的关系。

结论

无论是“播”还是“说”都是一种形式,其目的都在于传播信息、传递稿件的实质内容,都有其适用的稿件,各有特点,“播”新闻和“说”新闻,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不是吃掉一个,而是共荣共存[5]。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闻播音与很多因素有关,“播”与“说”也不是随便一个能独撑一片天的,要做到完美的新闻播音,就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档新闻节目中,两种播音完全可以同时出现,这就要取决于稿件的内容和播音员主持人对于稿件的把握。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新闻播音主持的发展道路上,新闻的“播”与“说”定能做到完美的融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视著名播音员彭坤的播音秘籍
正确认识新闻播音中的“播音腔”
“央视主播”李修平:有过一次婚姻,42岁再婚也幸福,58岁没孩子
一千个人心中的罗京
新闻播报内外在技巧
播音主持基础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