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问题及改进
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问题及改进
作者:靳玉乐 樊亚峤
发布时间:2012/3/12 

[摘要] 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

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培养诚信意识,优化社会风气等。目前,中小学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着价值偏差导致的目标与方法错位、权力分配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心理定势引发的抵制行为、实际障碍减弱改革的力度等问题。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加强沟通交流,淡化选拔功能;推进教育资源分配改革,建立监管机制;积极帮助引导,实施利益补偿;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减少信息损耗等。

[关键词]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选拔功能;监管机制;利益补偿;信息损耗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实施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评价对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必将引起学生群体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必然反映到他们的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之中,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推进教学改革的动力。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当前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寻求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途径与方法。

一、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人才选拔方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正是顺应了教育改革的要求,迈出了促进考试制度改革和人才选拔方式改革的重要一步。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由“学术能力”和“非学术能力”两部分构成。但从各地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文本来看,“对综合素质具体内容的理解相差很大,但是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相同之处,那就是基本上大家都把综合素质理解成了‘非学术能力表现’ ”。大家之所以这样理解,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标准化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却几乎没有对学生的“非学术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价的工具。因此,当综合素质评价出现时,人们就自然地将其与考试评价不能测量的学生的“非学术能力”联系起

来。在这里,我们不探讨这样理解综合素质是否正确,但这一现象却可以反映出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之一,就是要引起我们对学生“非学术能力”的重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

在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情境中,教师教学的目标单一而固定,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只要能够满足这一简单需求,他们一般就不会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则可以改变这一现象。首先,它能够让教师主动地打破“分数至上的传统评价观念,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纳入教学目标当中,这样他们就会在此基础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其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后,学生的主体意识将会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即使遇到仍然不愿意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也会让他们认识到,要适应学生的变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不论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处于主动地位还是被动地位,综合素质评价都可以切实地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三)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和考试评价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将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与上一级学校招生工作结合起来的做法,更是对传统的考试评价制度的巨大变革。它一方面有助于促使相关资源的拥有者,如地方政府、学校、研究机构、家长等将相应的资源分配到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能够引起人们对培养学生除考试以外其他能力发展的重视,从而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四)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由于考试分数的重要性,过去学校之间比升学率的多,比全面办学质量的少,往往H{现学校之间抢生源、挖教师等恶性竞争。这不仅加剧了教育资源在学校间的不合理分配,也使得学校在追逐考试成绩的同时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办学特色。笔者认为,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可以促进学校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突出了发展功能,发展的重点在学生,学校是促进学生发 展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学校也需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发能够促进学生“非学术能力”发展,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的校本课程及校本评价,以此来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目的。同时,学校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并且,不同学校之间还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以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学校间良性竞争的环境。

(五)培养诚信意识,优化社会风气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同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也需要评价参与者以诚信的态度,公平、客观地来进行。因此,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本身就是评价者诚信意识的培养、确立和发挥的过程。就综合素质评价的参与者而言,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诚信能够直接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促进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则不仅可以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更可以将其以自己为圆心辐射开来,影响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家长、同伴、亲友、邻居等),从而达到逐步优化社会风气,在社会中建立起诚信文化的目的。

二、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中小学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进行。究其原因,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价值偏差、权力分配、心理定势及实际障碍等因素所造成的。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一个问题的形成可能源自几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这里采用这种区分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分析方便,以及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规避这些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策略。

(一)价值偏差导致的目标与方法错位

价值偏差意味着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着与其本身的价值选择不一致的情况。这是由于评价所涉及的群体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追求或观察角度不同而造成的。价值偏差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价值选择与综合素质评价本身的价值选择不一致;二是综合素质评价所涉及的群体之间价值观不一致。

在第一种情况中,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应然的价值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施中其价值目标却发生了偏移,放大了它作为评价和考试制度所具有的筛选的工具性价值,造成了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家长、学生,甚至一部分教师都将综合素质评价看做升学考试的一部分。他们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与“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对应起来,并普遍将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作为获得评价优势的着力点。这一问题的出现使综合素质评价不但没有达到让学生自由发展兴趣爱好的目的,反而产生了不良竞争的导向作用,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看,也正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价值取向偏差,才导致了公众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公平

性的质疑。这是因为,如果公众普遍将综合素质发展理解为特长发展,那么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就必然会处于教育不公平的情境之中。

在第二种情况中,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对它的价值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这种价值需求上的不一致将导致评价目标与手段的价值错位或倒置,甚至最终造成评价的异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涉及行政管理者、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群体,“这些群体本身绝不是一个性质划一的单位,不同的群体之间可能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因此,当这些群体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难免会产生种种问题。

(二)权力分配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重大的教育改革通常涉及资源的再分配,以及教育体制中权力结构的改变,即改变教育系统内部及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间的关系。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也是如此。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中,权力再分配所造成的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行为在基层权力主体中的滋生。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是由教师、学生、家长,包括一些社会人士共同完成的。因此,这些群体自然也就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权力分配中得到了一部分权力。而在评价过程中,如果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不能正确认识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与作用,而仅将其作为教育选拔的一种工具的话,就极容易导致他们滥用权力。如家长和学生在自评时自我拔高,在他评时故意打压,以及教师根据与学生的亲疏关系、对学生的喜爱程度等来进行评价等现象都是权力滥用的表现。当然,综合素质评价中权力滥用现象的出现与各权力主体价值取向的差异、对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目的的认识与理解、监督机制,以及权力主体的自我监督能力等多种因素相关。但必须承认的是,这种缺乏监管和解释的权力下放的确为教育中的不公平行为提供了空间。

此外,责任与利益的不对等也是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中由权力再分配所造成的问题之一。权力的分配同时也意味着利益的分配。在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前,学校内的个人和群体实际E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激励机制来强化与理想结果相关的活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后,教师的责任增加了,工作量增大了,但之前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教师看来,他们似乎成了利益分配链上被忽略的一环,承担了责任,付出了劳动,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这种比较之后产生的利益分配不平衡感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原则性不强、抱怨综合素质评价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三)心理定势引发的抵制行为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势,习惯于用已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和评价当前情景中的事物,并且以旧有的思维方法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这种思维定势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对新问题缺乏客观而准确的分析和认识,导致问题解决失败或错误的问题解决。心理定势对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造成的障碍,同时也反映在评价参与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中。

首先,就心理定势造成的思维方式而言,以往的教育评价都是以选拔性的考试思维为基础进行的,这就使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运用也容易陷入典型的选拔性考试的传统思维方式中,人们普遍反映评价指标笼统、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就是其具体表现。若以选拔性考试思维来进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必然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如同试卷一样具有统一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但实际上,形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也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因此,人们原本就不应该根据学生解决同一问题的结果来判定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其次,一些心理积习也容易造成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参与者对评价的抵制。这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守旧心理;怀疑方向、担心前途的忧虑心理;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满足心理;畏惧困难、止步不前的惰性心理;斤斤计较、利益均等的攀比心理等。如果不及时对这些心理因素加以引导,它们也有可能转化为评价主体的逆反心理,给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带来严重阻碍。

(四)实际障碍减弱改革的力度

实际障碍是指存在于政策制定、实施和推进整个过程中的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与问题。它们普遍地存在于所有新政策推行的过程中,对新政策的推行力度起着减弱的作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实际障碍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来自于综合素质评价文本本身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二是来白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与其他制度环境之间的不和谐状态;三是来自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损耗。

从综合素质评价的文本本身来看,其局限性和不完善性原本就需要通过实施过程来得到发现和反馈,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加之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对象是学生,学生具有发展性和变化性,因此,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不同时代学生本身的特点进行动态把握和修正。所以,综合素质评价的文本本身实际很难达到完善的状态。

从目前的制度环境来看,综合素质评价虽然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开展,但其具体涉及的领域却远不止于此。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中,存在着一个由多种制度相互交错而结成的“制度丛”。“制度丛”影响着行动者的观念与行为,也抵制着某一种制度作出激进的改变,它倾向于将局部的变革拉回原有的轨道,从而保障制度体系的稳定。当作为“快动制度”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与其他“慢动制度”的发展出现不平衡时,这些“慢动制度”就会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与推进造成障碍。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三个实际障碍来自于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损耗。参与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数量与以往的考试评价相比大大增加,除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区人士等都成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但从评价信息传递过程的角度来看,主体数量的增加会导致信息损耗的增加。这样说的原因在于,在政策信息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中,处于每个层级关系中的主体都会或多或少地将自己

的利益考虑和融合到评价政策的传递之中,从而导致政策所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偏离政策制定者的原本意图。具体到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就表现为越是处于下级的信息接收体(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越难以准确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本真目的与价值追求,他们也就越容易在评价过程中出现与评价目的相违背的行为。

三、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完善

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是保障其顺利推进,促进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需要及时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其完善策略与方法。因此,针对前面谈到的导致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出现问题的四个主要因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完善。

(一)加强沟通交流,淡化选拔功能

综合素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人们不能像学业水平考试那样,建立唯一的标准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依据。并且,价值观的多元化并存和发展本身就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就综合素质评价本身来说,不同群体的多元价值取向本身并不必然导致评价实施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这些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没有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合理的协调。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并不是要统一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而是要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超越这些不同的价值取向,使它们能够和谐融洽地并存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不因其存在差异而阻碍评价的实施。“如果没有理解价值在教育中所扮演的中心角色,就不会认识到教育政策问题。如果不能和不同的价值,那么就不能建构基于和谐的教育政策。”因此,超越价值偏差的首要途径在于沟通与交流。特别是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制定者和方案制定者,一定要善于倾听来自评价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声音,要明白他们为何要秉持那样一种价值取向,这样才能达成新的更高层次的一致性。

此外,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价值偏差,甚至出现权力滥用、教育腐败、公平性质疑等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价值选择过于强调和突出了评价的选拔功能,使其真正需要实现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功能遭到了弱化。因此,淡化其选拔功能,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偏差进行拨乱反正,使其与综合素质评价本身的价值目标相一致,才是克服价值偏差最有效的策略。

(二)推进教育资源分配改革,建立监管机制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理想的权力再分配要达到的目标是既能鼓励学生自由充分地发展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又能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改革教育选拔的方式,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综合素质评价不能轻易进行太多权力再分配,而要将再分配限定在促进被评价者综合素质改善的范畴之内。事实上,对权力再分配导致的腐败现象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出现的根源还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受教育者总是想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均衡分配就可能导致他们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能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大力推进教育资源的分配改革。

另外,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权力再分配中,重点应该放在防止腐败者通过权力,私下对利益进行非法再分配。因此,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从监管效果来看,引入第三方进行监管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监管方式。但考虑到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本投入问题,第三方成员的组成也可以做一些变通,比如,可以在学校所在的社区中,请部分素质较高的退休人员组成监管队伍,也可以由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家长共同组成家长委员会,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等。还要在学校和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分别成立处理监管组织意见的专门部门,对他们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三)积极帮助引导,实施利益补偿

要在短时间内消除心理定势的影响是不现实的,实践表明,符合习惯性心理的改革活动更容易获得改革参与者的心理认同与行动支持,同时,也是最经济、有效和快捷的改革方式。所以,要实现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参与者思维方式的转变,就需要在其已有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让他们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状态下完成个体心理的转变。所以,在我们不能确定所有综合素质评价的参与者都看得到或感觉得到支持和参与改革对自己的意义时,“利益”就应该成为选择用来促进他们消除心理定势、接受新思维方式的重要工具。换言之,就是要采用利益补偿与个体改革力度成正比的方式,帮助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参与者将南外部力量促成的行为表现逐渐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白发的行为选择,从而达到消除心理定势带来的

改革障碍的目的。

事实上,利益补偿不仅能消除南改革参与者心理积习带来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前面提到的权力再分配带来的责任与利益问题。具体而言,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如果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那么就应该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来使教师能够自愿地接受这工作,或者给教师相应的奖励,或者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纳入教师的考评体系中;如果社区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场地或进行了辅导工作,那么社区就要能够从学校或者学生那里得到一定的利益,学校可以将部分硬件资源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与社区进行资源共享,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公益活动等。

(四)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减少信息损耗

由于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所面临的实际障碍并非只存在于评价本身,它也普遍存在于所有新政策推行过程中。因此,这些实际障碍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只能想办法去缓解由它们造成的负面效应,完善我们的政策设计和实践流程。

具体而言,对于“制度丛”体系带来的阻碍,需要首先以法律化来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规则系统,使综合素质评价能够确立起自己的合法性,从而削弱原有选拔性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力,使综合素质评价拥有更多变革的契机和能量。其次还需要进一步提供具体的制度配置来保障综合素质评价规则系统的有效运行。这不仅可以有效削弱“制度丛”体系中的变革障碍,并以强制性变迁的方式促进那些“慢动制度”的转变,也可以对评价操作者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以保障评价过程中的公平性。要减少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损耗,需要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实施部门在各个层面分别展开对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培训及交流工作。首先,可以邀请评价执行者参与到评价方案的讨论和制订过程中,使各方能够就评价方案的内容达成共识。同时,这也是消除各群体之间价值观分歧的有效方式。其次,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制订者应参与到对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过程中,以使被培训者能较为准确地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精神。再次,要选择能使政策内容信息准确传递的信息传递载体,以保证整个执行链条中的各级人员都能获取相同的信息。

(来源:《教育研究》201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福蒙 刘作建 || 山东烟台:以初中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五育并举”
权威发布|时龙:教育质量、学习能力与评价的几个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黄金有价玉无价
考试改革应破立并举
如何用好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
教育部重磅通知:11月起,中小学教育将迎来全面变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