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未来电视主持人发展的一些趋势
(2012-03-31 19:03:28)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主持
广播电视诞生后不久,节目主持人也应运而生。节目主持人是经常或定期出场主持某个栏目、大型节目和系列节目的新闻从业人员。自从1928年荷兰在对外广播中推出第一个主持人勒达兹(主持“快乐的电台”栏目)之后,主持人事业一直在不断发展、成熟着。我国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自己的节目主持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栏目主持人徐曼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为你服务》主持人沈力则是我国第一位有固定栏目的专职电视节目主持人。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新闻事业的发展,节目主持人也在不断前进,本文将对主持人行业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一些趋势稍做探讨。
一、素质全面化
素质全面是对所有新闻工作者共同的要求,但这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没有全面的素质,就不能很好的应对主持中遇到的各行各业的人士与各种各样的问题。电视主持不但要求主持人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临场发挥、现场反应、引导、沟通、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目前的节目主持人中有不少知识渊博,属于 “学者型”的主持人,但在“主持”方面尚欠火候,显得稚嫩。有些具有极强的活跃局面、调动观众的“煽情”能力,但在知识储备方面却捉襟见肘,时不时闹出常识上的笑话。这两种主持人都属于素质不够全面,主持的水平显而易见受到限制,主持人的作用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全面的素质不是对主持人的苛刻要求,也不是不可企及的目标,目前,有不少素质全面的主持人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个优秀的主持人都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素质全面化应当是任何一个想在主持人队伍有所作为的人所努力的方向。也可以这么说,只有素质全面才能在未来节目主持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有优秀的榜样。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著名主持人爱德华·默罗。他二战期间在英国进行“这里是伦敦”的现场报道,其中多次是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大楼楼顶上进行的,在这里广播需要冒着被德军轰炸的危险。在德军空袭开始后,默罗在现场的广播使美国民众听到了完全真实的战争。这时他是战地记者,也是编辑和播音员,他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冷静自若的头脑和坚定的正义感,也有出口成章、激起听众爱与恨的能力,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节目主持人。再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雄美国电视界20余年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他能够把记者的相关报道串联起来,进行连续而完整的报道,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说、分析或评论,是一个集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评论员的角色于一身的节目主持人,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由播音员朗读新闻的做法。克朗凯特以他沉着、温和的气质,对新闻的深刻理解,及全面的素质胜任了这一角色并逐渐成熟、成名。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已有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多数都有过做记者的经历。默罗当过战地记者,克朗凯特做过通讯社记者,丹·拉瑟也担任过驻白宫记者和《60分钟》节目的记者。做主持人之前或者在成为优秀的主持人之前,要经过记者工作的锤炼,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做记者的经历可以丰富阅历、加深对新闻工作的理解、提高业务素质,这些对节目主持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许多主持人工作都要涉及到采访、写作等记者实务,记者工作可以为主持人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个性化→偶像化
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个性化就意味着与众不同,就意味着创新。如果彼此模仿,相互雷同,难免缺乏生气和新意。不可否认,每个节目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的庄重可信、敏锐尖刻、爱憎分明,有的热情风趣、活泼可爱,有的优雅大方。电视台也会据此对主持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如今,在主持人和电视台的共同努力下,主持人和他主持的节目呈现出良性互动的现象。很多名牌栏目培养了一批著名节目主持人,不少优秀主持人也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造就了一批名牌栏目。我们有这样的感觉,有些节目主持人已经或正在因其个性特色成为偶像化的明星主持。这一趋势在将来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丹·拉瑟以其激情洋溢、富有人情味的主持风格征服受众。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唐穆·布罗卡则因其平易流畅、滑稽幽默而又公正中立、富有权威性的主持特色而成名。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彼得·詹宁斯则以彬彬有礼、精明老练、机智灵活的形象而享有盛誉。这几位主持人已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他们与好莱坞超级电影巨星有着几乎同等的知名度,他们不但为各自所属的电视网带来极大的声誉,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明星效应。我国台湾地区盛行“综合节目”,也称为“明星制节目”。节目主持人凭借个人的气质、个性来吸引听众,电台或电视台也为主持人配置幕后工作班子,专门制造、包装和凸现出主持人的风格特色,以提高其声望。许多节目主持人因而成为台湾妇孺皆知的知名人士。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因主持人海霞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欢快活泼的风格声名大振,海霞也成为观众关注的明星。
三、台前→幕后
节目主持人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把握节目的节奏、调节现场的气氛,同时直接地向观众传递信息、解答问题,适时地发表有关分析、评论和见解,恰当地抒发一定的情感,突出深化节目主题,从总体上达到组织、串联节目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情况下,主持人在幕后也是能够发挥这些作用的。比如主持人不出镜,采用画外音主持。
主持人由台前走向幕后,不是要取消主持人,这种形式也不适宜大范围的普遍采用,而是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在合适的情况下运用,一方面可以减轻主持人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节目更自然流畅。归根到底,电视节目要传达的信息最重要,过多的主持人干预有时会使节目显得“喧宾夺主”。
中央电视台 2003年春节歌舞晚会就采用了画外音主持的形式。主持人并不出镜亮相,而是在幕后解说、串场、报幕。这一方面使晚会显得紧凑,可以多上节目,使观众得到实惠,可以多给演员时间,充分展示才艺,另一方面观众注意力集中在应接不暇的上乘歌舞表演上,并没有因主持人在幕后而感到不适。
四、个人→群体
目前,大多数电视节目都是以单个主持人的形式出现,但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随着观众对节目质量、对主持人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由一人主持到多人主持同一栏目的趋势。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有强项也有弱项,许多事件或节目又非一人所能把握,在重大事件的报道或大型节目、综合节目的主持上难免力不从心,另外由一个人来主持节目有时会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生气。而多人主持则可以分工配合、优势互补、活跃局面,有效地弥补单个人主持节目的不足。
多人主持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总主持人与各单元主持人。比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每期都有一个总主持人,各个单元栏目《东方之子》、《时空连线》也有各自的主持人;可以是正式的主持人与临时的嘉宾主持来搭档。这种形式的应用也很普遍,比如一些大型赛事的转播报道通常会邀请一些体育界人士或专家来担当嘉宾主持;还有的栏目是固定下来由某几人共同主持。比如大多数综艺节目都由数人来主持,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已由最初的两人主持发展到现在由三人主持。
五、虚拟主持人
虚拟主持人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而诞生的,是人们利用数字技术制造出来的担负主持人职责的三维动画形象。它目前还仅仅出现在一些网站和少数电视节目中,但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相信这一技术将来会逐步普及应用到电视主持之中,它的大量出现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目前世界上已有的一些虚拟主持人吧。2000年12月23日,在吉林电视台《网迷时空》栏目中,一个身着半袖T恤的短发虚拟女主持人向大家问好。而韩国任职互动音乐电视主持人的丽丽在电视上的表现很不错,言语机智,甚至会媚笑、撒娇、开玩笑。英国互联网新闻导播员安娜诺娃有1.4亿美元的惊人身价,她黛青色的秀发,水汪汪的大眼睛,磁性十足的声音,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2001年7月13日,在北京申奥最关键时刻,门户网站搜狐的新闻中心即时开通了新闻聊天室,全新的“虚拟新闻主持人”也闪亮登场。2001年中央电视台推出首位虚拟主持人——名为"伊妹儿"的妙龄女郎。天津电视台也在2001年初出现名为"言东方"的男"虚拟主持人"。据了解,目前世界已经出现虚拟人约20名,而这种虚拟人主要分布在传媒单位,有主持人,也有歌手和运动员。
虚拟节目主持人的优势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比如说可以和虚拟演播室等数字传播技术完美结合;它所能主持节目的范围不受限制;可以按节目需要随时改变、更新形象等等。另外,把虚拟主持人打造成品牌载体,还可以避免过去电视栏目因为名主持人跳槽而带来的品牌流失。
但目前虚拟节目主持人也有着致命的缺陷,它要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是由于虚拟主持人技术还不成熟,虚拟主持人在设置了原型后,其一举一动还不能由电脑全自动完成,必须有大量人力介入制作,在技术达到自动生成以前,高保真虚拟主持人的实用化几乎是不现实的。首先,要耗费巨额资金。使三维动画人物每一个发音带来的表情变化达到真人一般惟妙惟肖的效果,同时解决嘴形与声音不合拍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工作,必须要有大规模的费用投入。而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制作的一期节目却往往只会重复播放一两次。对任何电视节目来说,这样的投入产出都是无法接受的。其次,虚拟主持人在时效上暂时行不通。比如对一个主持新闻节目的虚拟主持人,等制作人员拿到稿件后,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在保证时效性的基础上高质量地设计出对应的画面表现,更不用说现场直播节目了。但是,如果有一套系统能实时自动配合语音内容做出虚拟主持人的不同表情和脸形的话,它就将变得可行。
广电行业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要求播音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创造性品格和实践能力。
增加知识存量
播音主持教育首先对教师的知识存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已经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拥有量将进一步呈现出迅速扩张的态势,贫乏的知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知识存量迅速积累,以便能与迅速扩张的知识量相适应。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另一面是终身学习,而且在未来社会中,播音主持专业教师与播音员主持人并无绝对严格的界限。因此,合格的播音专业教师必然伴随着终生学习。未来的师生关系也不是单向传递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所有这些,都要求播音主持专业教师成为一个采、编、播、教合一的人才。这种转化显然不应仅仅看作量上的简单增加,而应理解为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知识的整体性飞跃和结构性的变化。
丰富知识结构
从系统论观点来看,运动与结构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基本属性,作为反映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知识也应当具有结构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必须相应于传媒教育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优化,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完成教学任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知识包括所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得出的课堂情境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可分为4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素质性知识。这4个方面的知识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播音主持教育改革必须顺应这种趋势。对每一个播音主持专业教师来说,科学、技术、新闻、文学、艺术、哲学等等,都应在他的涉猎之内。
紧跟一线动态
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必须密切与广播电视事业的鱼水相依的关系。广播电视事业是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生命源泉,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广播电视事业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科研计划,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和全球媒体竞争需要的优秀播音主持人才。密切关注播音队伍现状,了解播音一线动态,掌握媒体改革动向,是每一位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必修的功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落实到广播电视传播上,必将导致传播工具的更新、传播条件的改善、传播媒体的增多、传播方式的变革。这一切变化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观念、创作条件、创作环境、创作工具、创作手段、创作样式、创作依据、创作状态都发生变化。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可以创造或争取机会深入一线调研,参与节目策划与播出,尽可能参与播音主持实践,做“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一线聘请富有播音主持实践经验的人授课;二是加重学生实践训练的环节和课时。
掌握信息技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则是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应将新的信息技术适时引入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中去,应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模式、评价方法、学习手段,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审视播音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如何满足这些要求?仅凭单一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行不通的。在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今天,如果我们仍用老眼光来对待新问题,不了解信息社会传媒教育观念的丰富内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一成不变的话,不仅不能推动信息社会教育的发展,反而会阻碍传媒教育事业的进步,导致教育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极不合拍。因此,具有合理、完整的信息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播音主持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必须在此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并积极尝试各种信息手段与传统课堂的整合,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媒介传播的分众化趋势与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应该学学节目主持人
怎样做一个好主持人?
孟非
节目主持人的作用 第一文库网 ask.wenku1.com
语文教师向电视节目主持人学习“三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