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戏曲“唱念做打”与“舞蹈”的渊源

试论戏曲“唱念做打”与“舞蹈”的渊源

彭林刚

戏曲非常讲究“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本文主要就“四功”中的“唱念做打”与舞蹈的联系进行分析,以期梳理出戏曲与舞蹈的渊源,为戏曲表演中引入的舞蹈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融合和影响的关系进行探讨。

在戏曲表演中,“四功”是构成歌舞化戏曲表演艺术“歌和舞”的两大核心要素。“唱”即指歌唱,“念”是一种音乐性的念白,两者互为补充,为戏曲之“歌”也;“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是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两者相互结合,为戏曲之“舞”也。通俗而言,戏曲在语言、歌唱的同时,还要配以动作、舞蹈等,才能完整地演绎出故事,从而达到“歌”中有“舞”,“舞”中有“歌”,这才是戏曲的全部内容。近代学者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对戏曲作出如是解释:“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他在《宋元戏曲考》中又写道:“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众所周知,在戏曲艺术中,“歌”也就是俗称的“唱”占据着主导地位,故又延伸出“四呼五音”,即“开合齐撮”和“唇齿牙喉舌”。演唱者须字正腔圆,韵味甘醇,观众才能被带入到臻善臻美的境界,因此戏曲往往被归为唱的艺术,但不可因此片面地理解为其只注重于“歌”。“舞”其实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戏曲的细节表演中,如《拾玉镯》孙玉姣的放鸡、撵鸡、喂鸡、数鸡、找鸡的过程,具有舞蹈的观赏性,动作优美,意思表达明确;拾玉镯、戴玉镯、脱玉镯等过程中大量的身段表演,都是由舞蹈的基本动作构成。又如春兰在《花田错》中,通过劈线、捻线、搓线等舞蹈动作,在观众的面前呈现出纳鞋底的整个过程。还有《雁荡山》孟海公率领农民起义军与镇守雁荡山的隋将贺天龙进行交战,隋军溃不成军,义军乘胜追击,最终破城而入,推翻隋朝统治。该剧没有一句台词,但通过各种武打与舞蹈,观众清晰地看到两方的整个追逐过程,平原、登山、悬崖、湖渊,尤其水中博击的舞蹈肢体动作,极有个性特色。又如梅兰芳大师的新创剧目《天女散花》,将民族舞蹈中的长绸舞引入戏曲舞台;而在《霸王别姬》一剧中,梅兰芳大师将剑舞演绎到戏曲最完美的巅峰。梅兰芳大师是一位成就斐然的京剧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戏曲艺术继承人和改革家,他表演的京剧,歌与舞的完美结合,使这些剧目成为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戏曲与舞蹈尽管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始终紧密联系,舞蹈在人类的洪荒时期就已产生,是一门古老的表演艺术,无论是出现较早的民间舞蹈还是稍后的宫廷舞蹈,人们借助舞蹈这一肢体语言表现形式,表达思想寄托情感,因此舞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一直紧密联系。而在中国,古典舞更有着“戏曲之母”的美称。我国最原始的戏曲是上千年之前的傩戏,即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是汉族最古老的娱神舞蹈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字出现后为戏曲形式的进一步丰富完善奠定了基础。《东海黄公》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戏曲曲目,它原为陕西关中一带民间的角抵戏,至汉武帝时被吸收进宫,经过加工提高而成为独立的戏曲曲目。角抵即二人角技,与现代相扑、摔跤类似。角抵戏即是将角抵舞蹈化,以舞蹈动作表演简单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社会,舞蹈和戏曲的发展进程在地域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是由我国的地域特点和经济文化特点所决定的。古代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借助文字的力量,戏曲活动较为活跃。而南方地区由于地域阻隔,文字发展进程缓慢于北方,因此舞蹈在南方更为活跃,尤其是南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舞蹈是他们重要的活动内容之一。

到唐宋代时期经济高度发达,文化非常繁荣,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盛况。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走向繁荣夯实了基础,戏曲在宋代终于发展成型,宋杂剧即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此后戏曲舞台上各种流派如群星闪耀,很多剧目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

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与舞蹈相互融合外,还学习借鉴民间说唱、滑稽表演等艺术形式,成为一门集大成的艺术形式。本文在此仅分析戏曲与舞蹈的联系,通过几出实例,进一步分析比对戏曲“唱念做打”与“舞蹈”的渊源关系,可以看出“歌”和“舞”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吕布戏貂婵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晋剧《小宴》为了表现吕布见到美貂婵之后,难以抑制其轻浮淫荡好色之欲,剧中不仅有大量描诉吕布心态的唱腔,更有吕布调戏貂婵时掏翎子、耍翎子、抖翎子的身段,单抖翎子、双抖翎子和单翻翎子及双翻翎子等等纷繁复杂舞姿。演员丰富而细腻的表演,结合大量翎子绝技的运用,活灵活现地将吕布淫欲之心展露无遗。

又如昆剧名剧《林冲夜奔》和《思凡》,在戏曲“四功”里以“唱念”功为主,非常考验表演者的表演技术和艺术功力。《林冲夜奔》是一出折子戏,说的是林冲看守的草料场被奸人放火烧毁,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怒杀仇人,夜奔梁山。林冲的出场,运用了戏曲最传统的“走边”程式,而“走边”原本就是舞蹈性极强的表演程式。另一出折子戏《思凡》,说的是小尼姑正值青春,不愿浪费年华,每日诵文念经,思虑再三,决定逃离佛门的故事。这两出戏几乎每个唱、念之间,甚至到每句台词、每个字都配有大量的舞蹈身段,因此演员的一招一式,既有戏曲化的表演,也体现了演员非常扎实的舞蹈功力。饰演林冲的演员还要兼顾宝剑、大带的运用;饰演小尼姑的演员亦有佛尘等道具的羁绊,同时要求演唱时必须满宫满调。故而梨园行素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说,“歌”和“舞”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戏曲和舞蹈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

而《天女散花》和《三岔口》这两出戏,主要考验的是演员的“做”和“打”功,其中蕴含的舞蹈成分,既有对舞蹈艺术的继承,又体现了在戏曲上的创新。

《天女散花》源于佛教故事,天女奉帝旨管领众香国。每逢诸天菩萨谈经说法,天女便前往散花,以验菩萨弟子等色相上之结习。梅兰芳大师在该剧中创作中设计了许多优美的舞蹈身段,全剧载歌载舞,尤其是最后一场戏,天女边演唱边轻舞长绸。徐悲鸿大师曾以此为原型,创作了著名的水墨彩绘《天女散花》。

《三岔口》说的是一场误会,引起任惠棠与刘利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相互搏击、打斗。该剧兼容了哑剧、舞蹈、武打、杂技、滑稽等各种表现形式。《三岔口》也是中国戏曲中享誉国际剧坛的一出名剧。

在戏曲发展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许多艺术家创造出个性鲜明的艺术流派,他们不仅追求舞台上的声腔艺术独树一帜,在表演上同样精彩纷呈,绝技绝活不断涌现,他们的表演既吸收了舞蹈艺术的精华,又为后来的舞蹈艺术家所借鉴和发扬光大。

“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唱做称绝,但因其身材高大,影响着舞台美感,但他在舞台实践中,多方弥补自身缺陷与不足,从轿夫的步伐中获取灵感,独创侧身存腿,一步三摇,如同风摆荷叶妙曼轻柔的台步,同时辅以“勾、挑、拨”等十种水袖表演技巧,水袖飘逸、灵动,美仑美奂。扬剧“四秀”之一的王秀兰,为了表现出张三郎面对阎惜姣鬼魂的索命,惊吓到失魂落魄,练就了靸着香鞋边唱边舞动水袖,边倒退着跑圆场绝技,圆场又快又稳。蒲剧《徐策跑城》说的是薛家冤仇将报,徐策兴奋地上殿奏本,途中跌倒失落一只鞋子(厚底),蒲剧名家郭泽民穿着一只鞋子(厚底),在两脚之间有4到至5寸落差的情况下,边演唱边快速地跑着圆场。同时还辅以抖水袖、髯口等表演技巧。《坐楼杀惜》是周信芳的扛鼎之作。宋江与晁盖的通信被阎惜姣截获,并因此裹挟写休书,并允其另嫁张文远,宋江万般无奈之下刺杀阎惜姣。周信芳通过繁多的舞蹈语言将宋江胆怯、愤怒、无奈、惊慌等心理过程描写得仔细准确。尚小云演出的《失子惊疯》在演唱的同时使用“三起三落”,准确体现出胡氏失子导致疯颠状态。所谓“三起三落”即单腿悬空三次蹲下、起身这是武生、花脸等生行常用技巧,而尚小云首次将高难度技巧引入到旦行表演当中。秦腔《红梅阁》“放裴”一场,马兰鱼饰演的李慧娘鬼魂为救裴舜卿,在黑夜中与杀手进行搏斗,这场表演有串翻身、走蛟、过人、涮腰等技巧,尤其是李慧娘串翻身“吐火”的绝技,至今无人超越。“打出手”俗名“踢枪”,就是用脚背踢枪,但京剧名家关肃霜在《穆桂英大破洪洲》中,首创用“靠旗出手”的绝技。即用靠旗接住空中落下的枪,再让枪在靠旗上环绕一周后推出,表现剧中人物武功超群、刀枪不入的感觉。以上种种不胜枚举……

戏曲舞台上还有类似舞蹈中的“独舞”、“双人舞”或是“群舞”。如戏曲武戏,在双方交战之后,得胜者都并不是急于追击穷寇,而是让胜利者在遒劲的锣鼓声中,演员表演各种耍枪舞棒的技巧,让胜利的情绪得到充分宣泄之后,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达到亢奋,台上台下摇相呼应。演员在大段的枪花表演之后,再亮相、追下。如《杨门女将》之穆桂英、《挑滑车》之高宠、《虹桥赠珠》之水母娘娘、《十八罗汉斗悟空》之孙悟空等等。又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蝶”一场,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幻化为两只美丽的蝴蝶,他们穿梭于花间,相互嬉戏追逐,享受着自由自在。再如《雁荡山》登山涉水的过程就是一种集体舞的表现方式……

戏曲表演中的许多创造灵感来源于舞蹈,而戏曲演出中的许多优美而又思想表达准确的表演,也不断地被舞蹈所借鉴和吸收。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史上,离不开对戏曲艺术的吸收,甚至舞蹈传承与训练的完整体系也来源于戏曲,舞蹈通过从戏曲中吸取营养,进一步充实了舞蹈的表现形式,拓展了表演空间,丰富了表演内涵。

戏曲与舞蹈,相互兼容,相互交织,相互吸收又相互影响,是两种相连又完成不同的舞台艺术形式,它们彼此保持着浓郁的艺术个性。

近年来,在戏曲舞台上刮起了一阵“舞蹈”旋风,在新编剧目中大量融入豪华的民族舞蹈和宫廷乐舞等舞蹈成分,一时间无舞不成戏,有人此提出唱念做打舞是当今戏曲演员必备技能。

这样的提法牵强又混淆了唱念做打的基本概念。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大师在其新创剧目《太真外传》《廉锦枫》等剧中大量运用舞蹈场景,有群舞也有独舞。近年来新改编的《虹桥赠珠》,水母与众水簇亦有大量的舞蹈情节。但这些舞蹈不管如何的纷繁豪华,均是辅助戏曲情节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绝不是戏曲演员新增必备的个人技能不能因为民族舞蹈在戏曲舞台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就把表现手段与表演技巧混为一谈,就成为唱做念打舞

综上所述,戏曲是一门综合学科,戏曲的唱念做打本身就包含了舞蹈哑剧等。戏曲不能单纯不能单纯地为,否则就是所谓的舞蹈加唱,也缺乏对戏曲这门博大精深艺术的深刻理解。凡是脱离剧情、人物的任何舞,都会给人有杂耍的感觉。必须是配合剧情发展以及人物性格呈现,如此才能体现出在戏曲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参见360百科《 唱念做打——戏曲四功解读艺术

2. 参见王国维《戏曲考原》和《宋元戏曲考》。

3.参见360词条介绍《东海黄公》《角抵戏的表演特征有哪些?

4.参见常荣论文《舞蹈从戏曲中的吸收与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戏曲服饰美学
戏曲基础知识简介
京剧里的四功五法
戏曲表演的基本功·翎子功2017
0324【干货星人】毕业论文选题-舞蹈表演
唱念做打的做指什么?(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即四种基本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