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 与 白居易 《春词》 赏析

《春词》 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诗名《春词》,顾名思义,是描写春天的词。我们来看原词: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字词典故与分析   “低花”:因为这个女子是坐在楼上往下望,所以树的花是低的。“映”:映衬(日阴曰映。——《通俗文》,也就是说阴的事物映衬亮的事物)。“眉心”:两眉之间的地方。(“眉心”的出处就是白居易的这首《春词》)可见诗人确实是描绘事物词句的创造者。“眉心两点”:根据唐朝眉毛发展史,在贞元末年,唐朝女子就时髦这种眉间两大点的眉毛画法。而白居易恰恰是在这个时期的人物。

赏析    白居易说,低处的花树包围映衬着梳妆楼,春光映入她的眼中,进入她的眉心,却结出了两点愁。

     春光美好,然而这样的春光却在这女子的眉心结出了两点忧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字词典故   “思量”:思索,度量揣测。

赏析    白居易说,她斜斜地倚靠在栏杆上面,背对着鹦鹉。思量着“他”究竟是因为什么事?就这么不再回头了。

   这女子为什么背着鹦鹉呢?因为她平常很寂寞,也只有鹦鹉能够和她说话。可是现在的她不想和鹦鹉说话了,春光如此之好,就如同她的青春一样,难道她就要这样一直孤单地与鹦鹉对话吗?她想他了,可是他为什么就不来了呢?他究竟有什么事啊?

    春天里一个思春女子的春愁。

《春词》 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诗名《和乐天春词》,“和he4”: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乐天”:白居易字“乐天”。我们来看刘禹锡的和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赏析   刘禹锡说,刚化完的新妆,非常适宜自己的面容,她缓缓地走下朱红的小楼。庭院深深,深深地锁住了一院的春光,却也锁住了一院的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字词典故    “玉搔sao1头”: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

赏析    刘禹锡说,她漫步行走到中庭,站在花树下数着花朵。不觉中,失神地望着花儿,呆立在那里。此时,一只蜻蜓悄悄地飞上了她的玉搔头。

    春花虽美,却也易落。青春虽好,却也易逝。所以春光越是灿烂,她越是顾影自怜地忧愁,因为她和眼前的春光都被锁在了这个深深的庭院中了。她怜惜和她同样命运的花朵,站在那里数着它们,是否还和昨天一样多?可见她经常下楼来数。可是望着花,又想起了他,那个曾经如此珍爱她这朵“花”的他。此时,一只蜻蜓悄悄地飞上了她的玉搔头,就如一枝更加漂亮的玉簪,装扮着她这朵被锁在庭院中的花。

    后来的李商隐写的《日射》“碧鹦鹉对红蔷薇”,也可能是从刘白二人的这两首诗中得到的启发。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两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之间的这两首唱和诗《春词》《和乐天春词》,充分展示了不同的创作风格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两首闺怨诗,势均力敌各占胜场,你更喜欢哪一首
刘禹锡《春词》
听蒙曼品唐诗之三十七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