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 《春日忆李白》 赏析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诗名《春日忆李白》,李白生于701年,杜甫生于712年,李白大杜甫11岁。【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人“高适”,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四年(755年),杜甫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又讨论了炼丹求仙,而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两人还互赠了诗篇。杜赠李的诗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赠杜的诗说:“秋波落泗si4水,海色明徂cu2徕lai2。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两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面。】我们先来分别读一下两人的这两首互赠诗:

《与李十二白同寻十隐居》 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波,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我们还是一句一句来解读: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字词典故  “李侯”:【“侯”是一种爵位。“李侯”是杜甫对李白的尊称。】“阴铿”:【阴铿,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东蒙客”:【晋 皇甫谧 《高士传 老莱子》:“老莱子者,楚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饮水食菽,垦山播种。”后泛指处士,隐士。】

赏析  杜甫说,李侯常常有很多佳句,颇似梁陈的“阴铿”。我也是逃世的东蒙客啊,我特别怜惜李白君如兄弟一般。

“醉眠秋共波,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字词典故  “幽期”:【隐居的期约。】“北郭生”:【隐居不仕的人。《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

赏析  杜甫说,我们喝醉了就一起睡眠于舟中,在秋天的水波上一起荡漾。太阳出来以后,就手牵着手一起行走。两个人想得更多的是将来什么时候隐居,在哪里隐居。还一起寻找像北郭先生那样的人。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字词典故  “侍立”:【恭顺地站立在旁边。】“小童”:【亦作“小僮”,年幼的男仆。】“落景”:【夕阳。】“寒杵chu3”:【寒秋时的杵声寒秋时的杵声。 杵,捣衣用的棒槌。】“屯云”:【集聚的云气。】

赏析  杜甫说,进入房门呢,总是有很高的酒兴激发,旁边侍奉的小僮特别清秀。我们一起看着夕阳西下的晚景,听着寒秋的捣衣声,望那远空集聚的云气,正对着我们所在的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字词典故   “橘颂”:【典出 屈原 《九章 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两句的意思是:后土皇天,美好的树木,橘子从来是有习性的。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徙,只能生长在南方的楚国。】“莼羹”:【即“莼羹鲈脍kuai4”,意思为味道鲜美的莼菜羹,鲈鱼脍,比喻思乡的心情。典出《晋书 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个成语也有赞美不追求名利的意思。】“簪zan1笏hu4”:【冠簪和手板。古代笏以书事,笏笔以备书。臣僚奏事。执笏簪笔即谓簪笏。比喻官员或官职。】

赏析  杜甫说,我们向来都是吟咏《橘颂》,禀性难移啊,谁会去乞讨莼羹鲈脍般的名爵,而羁绊自己于官场呢。我们都不愿谈论冠簪和笏板的官职生涯,更喜欢聊聊悠悠的沧海之情。

    很显然,李白刚刚被“赐金放还”,无意官场了,所以杜甫也是顺着他的意,说他们都是如此自由自在的禀性,并不喜欢官场,更爱江海的漂泊与归隐。看来,杜甫后来无意再做官,可能也是在这里和李白相处,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是当他去官场转了一圈以后,也就有了新的想法,所以他经常在想李白。我想杜甫想的不仅是李白的诗,也有他的一些思想吧。在本诗中,我们看到杜甫描写了自己和李白是多么的好,亲如兄弟。那么李白呢?我们来看看李白赠给杜甫的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我们也来赏析下李白的这首诗: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赏析  李白说,我们喝得酩酊大醉地要告别,这又过了好几天了。我们都把这附近的池苑楼台都登临遍了。

   意思应该是,好几次都要告别,于是喝得大醉,结果醒来还是舍不得离开,于是又继续一起去附近的池苑楼台游览,继续谈天说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赏析  李白说,看来我们还是应该分别了,何时再来一起走这石门的路吧,总会有再次打开金樽,一起畅饮的时候。

    古代可能经常有拿出新的杯子来用,谓之“金樽开”。像杜甫后来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四就有“谁能载酒开金盏”,就是同样意思。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字词典故  “泗水”:【“济水”流经“泗水县”的部分。】“徂cu2徕lai2”:【山名。又名尤来,尤崃,尤徕。在山东省泰安县东南。】

赏析  李白说,秋天的水波起落于泗水间,大海的颜色明亮了徂徕山。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赏析  李白说,我们就像那飘飞的蓬草,即将各自奔向远方。姑且让我们将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吧,以消彼此分别的愁绪。

     应该说,李白对杜甫也是颇为喜爱的,所以会“醉别复几日”,几次分别酒后,又拖延。但终究还是要分别的。当然,我们从诗中能够感受到李白的更加洒脱。也许李白受老庄的道家思想影响比较大。而杜甫则受儒家的思想教育更多。这就是他们的哲学与人生的差异,也体现在了各自的诗歌上了。好,赏析完他们之前在一起时的各自赠别诗以后,再来看眼前这首杜甫的《春日忆李白》,来看原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字词典故  “也”:【语气助词。】

赏析   杜甫说,李白啊,他的诗真的是天下无敌。他的思维总是那么地飘然,那么地不合群。

    显然,在这首诗里,杜甫是在思考李白的作诗思维,所以没必要把“思不群”解释为思想超群,因为前面他已经说李白的诗是天下无敌了。这里的“飘然”和“思不群”,其实是杜甫有些捉摸不定李白的思维,为什么他就能写出这样的诗,感觉很飘然,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思维总是如此地与众不同。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字词典故  “清新”:【清爽而新鲜,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庾开府”:【即“庾信”,北周文学家,因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开府”。】“俊逸”:【英俊洒脱。】“鲍参军”:【即“鲍照”,南朝宋杰出文学家,诗人。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陵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

赏析  杜甫说,他的诗啊,读起来清爽新鲜,就像庾信庾开府一样。他的辞章英俊洒脱,犹如鲍照鲍参军。

    杜甫对古人的诗赋是很有研究的,所以说,后代的人都说杜甫是集大成者。所以他会去分析李白的诗,究竟像古代的哪个人哪位名家。不过有意思的是,杜甫竟然会用庾信与鲍照的官职,为何?这似乎就不像他当时赠给李白诗的风格了。显然他这个时候,还是积极入仕的。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赏析  杜甫说,我在渭水的北边,春天的树下思念着你。李白,你在江东日暮的云下,可曾想起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赏析  杜甫说,李白啊,我们何时才能再在一起,同吟一樽酒呢,让我能够重新与你细细地讨论诗文之道。

    据说这首诗可能作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或天宝六年(747年)春,当时杜甫在长安。也许这是一个春花绽放的美好日子,杜甫很想写诗,可是一写诗,就想起了李白,呵呵。因为李白的诗真的写得太好了!总是让杜甫不时地牵挂。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诗词典故
杜甫思念李白,这八句诗有四句是名句
古诗词日历 | 杜甫《春日忆李白》
杜甫思念李白,写下一首经典律诗,诠释了追星的最高境界
【名句/杜甫】白也诗无敌
杜甫这首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写出了对李白的倾慕怀念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