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岑参 《戏问花门酒家翁》 赏析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诗名《戏问花门酒家翁》,我们在前一首诗《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读到花门楼前见秋草”,可见这“花门”是凉州一座酒楼的名字。在这个花门酒家的门前,岑参戏问一位卖酒的老翁,写下了本诗。好,我们来看原诗: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字词典故  “沽”:【卖。】“瓮weng4”:【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赏析  岑参说,这位老人家都已经七十了,仍坐在这里卖酒,千壶百瓮的,摆满了花门楼的门口。

    从这个“仍”字,可以看出岑参以前就来过这里喝酒。岑参是在“天宝八载”(749年)第一次出塞,做“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掌书记”。当时应该有来过“凉州”,在这“花门”酒家喝过酒,就见过这个老翁在门口卖酒。751年回长安。岑参第二次出塞是“天宝十三载”(754年),做“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如此时隔四五年,岑参再次来到这里喝酒,于是和这卖酒老头攀谈了起来。老人家,您还在这里卖酒啊,我那年来你这里喝过酒。问了老人家的高寿,说七十了。这生意是越做越好,酒摆得越来越多了。

“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字词典故  “榆荚jia2”:【“榆荚”也叫“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因为它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故名“榆钱儿”。新生出来的“榆钱儿”脆甜绵软,清香爽口,又因它与“余钱”谐音,村人在房前屋后种“榆树”也有讨口彩的意思在里面。】“沽”:【买。】

赏析  岑参说,这道旁的榆树依旧在,榆荚仍似那铜钱一串串。我说老人家啊,我摘下一串跟您买酒,不知您肯不肯?呵呵

    岑参这里出现了第二个“仍”字,可见他是故地重游的心情。老人是“仍”,榆荚也是“仍”。“沽”也出现两次,这个字即可以是“卖”,也可以是“买”的意思。那么用“榆荚”买酒是岑参自己心里想想,还是真的问老头了呢?既然诗名是《戏问花门酒家翁》,那他可能就真的是说出了口。按说,一般人是不太可能和卖酒老头开这种无聊的玩笑。然而岑参是故地重游,和老头攀谈,聊了老头的年龄,也聊到了旁边这棵榆钱树。酒家还是这酒家,老头还是这老头,榆树也还是这棵老榆树,我说老人家啊,这榆荚还是长得那么好,还是那么像一串串的铜钱,我摘个一两串跟您买酒好不好?于是两人相对一笑,彼此呵呵。

     岑参这是第二次出塞了,这次会来凉州的这个酒家喝酒,可能是从“轮台城”过来公干,过来喝酒。以前来的时候,看到这“榆荚”像钱,很好奇,但可能没留下什么好诗,这次趁兴写它一首。这个时候的岑参是节度使的判官,他这个职位还是很有前途的,他的上司“封常清”也是从“判官”的位置升上去的。所以此时的岑参不到三十岁,自我感觉还是比较良好的,所以会和卖酒老头开这样的玩笑。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人岑参真调皮,逛街时调戏老头写下一诗,竟成千古名作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岑参:皮一下,很开心
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很冷门的一首诗,最后7个字风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
岑参调戏老头子的一首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