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浩然 《舟中晓望》 赏析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诗名《舟中晓望》,“晓”:【天刚亮的时候。】孟浩然在舟中作拂晓时的眺望。那么孟浩然此时乘舟要去哪里呢?从诗中内容,我们知道孟浩然这是要去“天台tai1山”。他之前去游历了“会稽山”,这会应该是从“会稽”乘舟往“天台”。好,我们来看原诗: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字词典故  “挂席”:【犹挂帆。】“水国”:【多河流,多湖泊的地方。】

赏析  孟浩然说,挂起帆席,朝东南眺望,远处的青山,在水的国度里显得如此遥遥。

    古时在浙江游历,走水路是最方便的了“天台山”在“会稽山”的东南方。人说“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众多唐代的文人墨客来到“天台山”,留下了无数的篇章。【“浙东唐诗之路”主干线是从“杭州”经“萧山”进入浙东运河,到达越州“上虞县”,再沿“曹娥江”上溯“剡shan4溪”,经“剡县”(今“嵊州”一带)到达“天台山”。】孟浩然应该也是走在这样的旅游线路上。这条线路大概200多公里,所以孟浩然说“青山水国遥”是很形象的。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字词典故  “舳zhu2舻lu2”:【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汉书·武帝纪》“自 寻阳 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 枞zong1阳 而出。”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舳,船后持杝duo4处也。舻,船前头刺櫂zhao4处也。言其船多,前后相衔,千里不绝也。”】“利涉”:【顺利渡河。《易·需》:“贞吉,利涉大川。”,“利涉大川”是《易经》中履险如夷的行动准则,也是主动出击,值得犯难的最佳时机。】“风潮”:【风向与潮候。南朝 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潮候”:【定期而至的潮水涨落。】

赏析  孟浩然说,水上船只不少,船头船尾你争我赶,争流于这个顺风顺水的好时机。来往于这里的船,都要迎接彼此不同的风向与潮汐。  

    “利涉”自然是出自《易经》的“利涉大川”了,确实是指一个比较好的航行时机。可是什么样的时机是好的呢?“来往接风潮”就是孟浩然用来说明这个问题的,【“曹娥江”在进入“上虞”后,江面开阔,水流平缓,并受潮汐影响,海潮倒灌。】所以把“接风潮”解释成乘风破浪(作业帮的解释),恐怕是不准确的。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字词典故  “适”:【本义:走向目的地。】“天台tai”:【“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城北,是“仙霞山”的东脉,东北遥接“舟山群岛”。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古人认为它“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之“天台”。关于它有许多神仙传说。自东汉末叶始,黄老神仙之说流行,游仙之诗不绝。】“石桥”:【即“天台山石梁桥”,天台山“石梁飞瀑”又称“石梁雪瀑”,位于天台山“中方广寺”前。两崖峭壁对峙,一石如苍龙耸脊横亘其间,即“石梁”,又称“石桥”。梁面狭约0.3米,梁底空洞逾2米。】

赏析  孟浩然说,你若问我,今天要往哪里去?我会得意地说,我要上到那“天台”去,拜访那横跨飞瀑的“石梁桥”。

    这里的“问”,我觉得孟浩然是指正在读他这首诗的读者,因为孟浩然是有些得意地说出下面这句话“天台访石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天台山”可不是一般的山,它是一座仙山,有很多神仙传说。比较有名的是“刘阮天台遇仙女”:【一天,刘晨,阮肇二人同去“天台山”采药,在路迷食尽之时得遇两位仙女,并且留他二人成了亲。过了一段时间,刘阮二人急切求归,返家后见物事全非,始知已逾数世。及重返天台再寻二仙女,不得;后二人亦失所在。】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所以孟浩然可能会有上“天台”访仙人的意味,也许过了这座“石桥”就是仙人所在了。

    那么“孟浩然”怎么知道那里有座“石桥”的呢?为什么那么多唐代诗人会跑来“天台山”旅游呢?那是因为,他们追随南北朝谢灵运”的旅游足迹而来。而“谢灵运”会来“天台山”旅游,又是因为拜读了东晋文人,时任永嘉太守的“孙绰”所写的《游天台山赋》。而孟浩然显然也是读过这首赋的: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字词典故  “赤城”:【即“赤城山”,在浙江天台西北,为天台山南门。因山上赤石屏列如城,望之如峡,故名。】

赏析  孟浩然说,我坐在船上,看着那远处红霞映照的拂晓,我真的怀疑,那就是传说中的“赤城标”。

    “天台山”在“仙霞岭”的东脉,可见那里的朝霞是非常美丽壮观的,无愧仙山之称。而“赤城山”【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观。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云雾缭绕山腰,霞光笼罩,光彩夺目。】所以说,这“霞色”成了“赤城山”的标志。这一切事实都已经写在了“孙绰”的《游天台山赋》里了:“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孙绰说,理出没有的,或者隐藏而不彰显的,开启两处奇特的景观来显示它的特征:“赤城山霞光升起而建立了天台山的标志;瀑布的飞流直下,以此分开了神仙与凡间的道路。”可见,我们前面猜测,这“石梁桥”过去就是仙人所在是有道理的,桥的这边是凡间,桥的那边就是仙境了。由此也证实了我们的感觉,孟浩然是不无得意地说出:“天台访石桥”,我要去那天台山,访问那座跨于飞瀑之上,直通仙境的“石梁桥”。事实就是要去访仙了。

    再重读一下全诗,我们就能够感受到,老孟的诗就是如此的自然而然,看似平淡,却尽在不言中。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浩然《舟中晓望》:心之所向
看图识唐诗(471)孟浩然·舟中晓望
古诗词日历 | 孟浩然《舟中晓望》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182首
《舟中晓望》孟浩然唐诗鉴赏
孟浩然唐诗赏析《舟中晓望》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