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赏析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诗名《岁暮归南山》,“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汉 淮南小山《招隐士》“岁暮兮不自聊,蟪hui4蛄gu1鸣兮啾啾jiu1。”】“南山”:【“南山”又名“铁帽山”,位于湖北襄阳境内。孟浩然家住襄阳城南,他家对面就是“铁帽山”。】诗名就是:年底回到了老家的南山。孟浩然为什么要从长安回老家去呢?我们来感受原诗: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字词典故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作为宫禁朝廷的别称。】“上书”:【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敝庐”:【破旧的房子。亦作谦辞。《礼记·檀弓下》:“君之臣免於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赏析  孟浩然说,皇城的北楼,我已不再到那里上书了;故乡的南山,我回到这里,还住我的老房子。

    不论是“苏秦北游说”,还是“李斯西上书”,目的都是为了去做宰相的。孟浩然虽然一直很淡泊,可是一旦想入仕的话,目标恐怕就是宰相了。那么他现在又因何断了这个念想,回到故里,呆在了祖先留下的老房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字词典故  “不才”:【不成才,无能力或一技之长。《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才,父母怒之弗为改。”】“明主”:【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feng1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疏”:【疏远,不亲近。】

赏析  孟浩然说,没有足够的才干,贤明的君主弃用了我。因为多病,也就渐渐地与故人疏远了。

    在长安,君主不用,故人疏远,那呆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回老家去了。在我们印象当中,孟浩然的人缘一直都挺好的,这里竟有“故人疏”的说法,所以在“故人疏”的解释上,我们以为,并不是故人有意去疏远他,而是孟浩然自己多病,以至于无法去参加故人们的聚会吧。老孟想来是自己老了,身体不太行了吧?: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字词典故  “青阳”:【即春天。《尔雅·释天》:“春为青阳。”郭璞注:“气青而温阳。”】“岁除”:【一年过去的意思。“除”:去,易,交替。】

赏析  孟浩然说,日益花白的头发催促着年岁的老去,气渐青,日渐暖,逼迫着旧岁的去除。

    关于“青阳”一般都简单解释为春天,可是岁暮似乎也还没有春天吧,应是指气候的变化。注意这个“逼”字,感觉像孟浩然这样淡泊的人,他的字典里怎么会有这样的字呢?可是这里却实实在在地出现了,所以首先这里的“青阳”并不是指春天,而是一种季节更替的现象。前一句说自己头发白了,白发催促着自己的年岁老去,到这一句,又说“青阳”这种现象在逼迫旧年的去除。老孟在想什么呢?还记得我们在上一首《留别王维》中的分析吗?为什么唐玄宗会弃孟浩然而不用,很可能是因为他已经拥有了一位年轻有为的“王维”,那还需要孟浩然干什么?既然他们的风格是相近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怀疑,老孟这里的所谓“青阳”,事实是指年轻一代的崛起,“逼”着旧岁的去除。由此,我们也可以联想到诗名《岁暮归南山》,表面上“岁暮”是一年之末,事实上,孟浩然恐怕是在隐喻自己的暮年,老了。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字词典故  “永怀”:【咏怀,抒发情怀。晋 陶渊明 《有会而作》诗序:“岁云夕兮,慨然永怀。”】“寐mei4”:【睡,睡着。】“虚”:【虚空。】

赏析  孟浩然说,感慨咏怀之余,愁得有些睡不着。在这样松间有月的夜晚,那窗子看起来多么的虚空。

    孟浩然在愁什么呢?这好像已经不是我们之前所认识的那位淡泊的孟浩然了。难道他也像《有会而作》中的陶渊明在愁吃不饱饭,饿着肚子?人家他也没这么说。不过这“松月”两字大家一定觉得很眼热,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难道,孟浩然在想王维?倘若如此,真的是和我们前面的分析串起来了。是啊,像孟浩然这样的人,他本是很淡泊的,又能有什么东西让他愁的呢?名士一般自视甚高,能让他们愁得睡不着的,兴许是遇到了比自己高的人吧?这个东西,我们真的不好去评判。事实就我个人理解,孟浩然的诗,王维是写不出来的,他们是各有千秋的。问题是,唐玄宗作出评判了,他对王维宠爱有加,对孟浩然弃置不用,甚至传说放归南山。哎,这一切显得多么虚空啊。我想孟浩然这样一个道行很深的人,一定是能够想通其中的环节的。

    我们现在回过来探讨一下,这“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到底是不是孟浩然在唐玄宗面前念出的诗句呢?其实这个传说有几个不合理之处。首先,这孟浩然听到唐玄宗来了,如果他是想求仕途的话,巴不得见到唐玄宗才对,怎么会躲起来呢?更何况,你躲在床下,难道没有欺君之罪吗?再者,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没有那么傻吧,去“揣度上意”?而且如果这两句话确实出自本诗,而不是后来补充写成的《岁暮归南山》,显然,这首诗是写于襄阳的南山,而不是在长安。

    在后晋的《旧唐书》中,孟浩然的传记只有【“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卒。”】而北宋“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孟浩然传》呢,就有【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到了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孟浩然》,写得更详细【浩然,襄阳人。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愕,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诏出,再拜。帝问曰:“卿将诗来耶”对曰:“偶不赍。”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后张九龄署为従cong2事。开元末,王昌龄游襄阳,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古称祢衡不遇,赵壹无禄。观孟浩然拆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其诗文采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近。所著三卷,今传。王维画浩然像于郢州,为浩然亭。咸通中,郑諴xian2谓贤者名不可斥,更名曰“孟亭”,今存焉。

    可见,这个故事大概率是个传说,由后人添油加醋而成,其内容并不可信。那么孟浩然到底有没有见过唐玄宗呢?众说纷纭,不过从“不才明主弃”,以及老孟这两首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落寞,我们怀疑,至少是唐玄宗有不要孟浩然的言论。

     从“北阙休上书”到“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回顾往昔,心潮起伏,最后归于一个“虚”字。《老子》“致虚极”,“虚”是一种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120)《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孟浩然此诗,一改往日的恬淡自然,人生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孟浩然此诗,写尽一生失意,却是千古得意之作
诗词日赏:2023年2月23日
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孟浩然为何断送仕途?巧遇唐玄宗吟诗有怨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