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名《辋川 闲居 赠 裴秀才迪》,“辋wang3川”:【“辋川”位于陕西秦岭北麓,蓝田县南10公里处。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因“辋河”水流潺chan2湲yuan2,波纹旋转如辋,故名“辋川”。】“辋”:【车轮周边的边框。】“裴秀才迪”:【即“裴迪”秀才。】“裴迪”:【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关中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山水田园诗人之一,王维的好友。】诗名就是:王维在辋川闲居的时候,写诗赠送给“裴迪”秀才。

    “辋川”是个地名,因“辋河”而得名。都知道王维在这里有“辋川别业”,那么什么是“别业”呢?【“别业”是与“旧业”或“第宅”相对而言的,业主往往原有一处住宅,而后另营别墅,称为“别业”。】也就是说,王维本来在长安已有房产,在辋川这里又搞了一处别业。他的这处别业据说是买了唐初诗人“宋之问”(656~712年)留下的“辋川山庄”,在此基础上营造的园林。

    再来说说“裴迪”,资料上什么都不详,不过他倒是留下了一些诗,大都是和王维唱和的,据说他相当长一段时间也都隐居在辋川这里,也许是因为这样才和王维认识的吧(猜测)。后来做了“尚书省郎”,“尚书省”是个秘书机关,至少要“孝廉”资格才能入选。裴迪还做了“蜀州刺史”,杜甫在成都时曾写了一首《和裴迪 登蜀州东亭送客 逢早梅 相忆见寄》,可见他和杜甫也是有诗歌往来。王维在本诗中称“裴迪”为“秀才”,“秀才”是比“孝廉”低的考试科目,可见裴迪此时还处于隐居辋川的阶段。好,我们来感觉原诗: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字词典故  “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苍”:【深绿色。】“苍翠”:【指(草木等)青绿;深绿。语出 南朝 齐 谢朓 《冬日晚郡事隙》“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潺chan2湲yuan2”:【水流动的样子。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赏析  王维说,寒山渐渐转成苍绿,秋水日日舒缓潺流。

    这是一个场景的描写,王维这个“转”字用得有些特别,“转”是需要过程的,如此和后面的“日”有了呼应,日子也伴随着秋水在流逝。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字词典故  “倚杖”:【拄着手杖。】“暮蝉”:【秋蝉。】

赏析  王维说,柱着手杖柴门之外,迎面秋风听着秋蝉。

    王维这里是指谁呢?这确实让我们有些困惑,按说王维称“裴迪”是秀才,那么这个时候,他们两人都不算老啊。可如果要沉浸在前面寒山秋水的情景中,这“倚杖”的必然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后面还有“接舆醉”和“狂歌五柳前”,与这“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形象很难融为一体。

    我们再来体会一下王维给的诗题,“诗题”,我们现在一般俗称为“诗名”,往往是作者对诗创作的一些交代。那么《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还能透露出什么信息呢?“闲居”,闲着没事的居住,闲着没事呆在居住的地方就写首诗送给裴迪?有些奇怪。经过反复琢磨,我们怀疑王维其实是闲着没事,画了一张辋川秋色图赠送给裴迪,顺便附上了这首诗。那么本诗其实就是那张画的内容了。如此一想,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此时再回去看王维的那个“转”字,就很有感觉,作画嘛,用什么颜色是一个重点。如今秋天了,王维要画寒山,自然要随着季节的转变,转而用深绿色了。这或许就是“转”字使用的触发点。而目前这两句是,画中有位老人,拄着拐杖,站在了柴门前,迎着秋风,听着日渐衰微的秋蝉声。那么画中还有什么?: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字词典故  “渡头”:【即渡口,过河的地方。】“墟里”:【村墟,村落。】

赏析  王维说,河边渡口只剩落日余晖,村落里头升上了孤独的炊烟。

    “余落日”,说明落日还在,可是渡口已经没有人了,可见这个地方本来人就很少。村子里头升起来的,也是孤独的炊烟,只有一股,可见也是非常小的村落。落日黄昏,炊烟之时,这样的画面感,大家自可想象。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字词典故  “值”:【遇到,碰上。】“接舆yu2”:【“陆通”字“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详见 晋 皇甫谧mi4 《高士传·陆通》。】“狂歌”:【接舆佯狂避世,曾迎 孔子 之车而歌。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典出《论语·微子》,也就是“接舆歌凤”的由来。】“五柳”:【晋 陶渊明 写的《五柳先生传》,这位五柳先生宅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有三大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

赏析  王维说,又碰到接舆先生喝醉了,正站在五柳先生的门前狂歌呢。

    既然我们认定这是一幅画,那么画上的内容除了前面的村落外,还会在山边有一处住宅,门前会有五棵柳,柳树前会有两个人。我们也在思考,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因为这个“值”字是遇到,碰上的意思,那恐怕应该是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是喝醉的“接舆”,指代“裴迪”秀才。另一个就是“五柳先生”,自然指王维自己。裴迪此时是隐居身份,确实和“接舆”相似,而“接舆”曾在孔子门前狂歌,孔子当时在追求仕途,这和王维此时的身份也相符,而王维又来到辋川搞了一个可以“半隐”的庄园,所以也就成了“五柳先生”。

    王维多才多艺,精通诗、书、画、乐。他的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 评价其:“味 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王维 字 摩诘,号 摩诘居士。)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隐居辋川写一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带你感受诗画般的秋天
如何优雅地夸自己?大诗人王维给你亲身示范!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64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
2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