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维 《酬张少府》 赏析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诗名《酬张少府》,“酬”:【应对,对答。酬诗,以诗文互相赠答。】“少府”:【“少府”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官职。在唐朝,是“县尉”的俗称。唐朝称“县令”为“明府”,因“县尉”的职位低于“县令”,故称“县尉”为“少府”。后人也沿其称。】诗名就是:王维酬答张少府而写的诗。也就是说,张少府给王维写了一首诗,又或者是什么文书,王维以诗作答。本诗中提到“晚年”二字,如果是晚年,那么王维的官职可能是“中书舍人”,或者最后阶段的“尚书右丞”。所以在世人眼中,王维是个在朝大官。而这位张少府只是一个县尉,地位悬殊巨大,他给王维的文字,可想而知,多半会有讨教的意味,向一位在朝的大官,长辈讨教。所以王维这首诗,可以理解为应酬诗。好,我们来感受原诗: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字词典故  “晚年”:【年老之时。《梁书·夏侯亶dan3传》“晚年颇好音乐。”】“唯”:【同“惟”,只。】“万事”:【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赏析  王维说,我老了,年纪大了,只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什么事都不关心了。

    从王维这个话里,我们就能感受张少府在给他的诗文中,写了些什么。至少是提了这个事,那个事。而王维因为“安史之乱”被抓去做过伪官,回来后,能不被杀头,还能有高官做,已经是够幸运的了。所以他对官场上的事更会看得很淡。其实皇上也知道,像王维这种人是可靠的,而且还很有才,所以他先是被安排去做“太子中允”。王维更是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这种情况,张少府可能还不了解,所以王维继续说了: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字词典故  “自顾”:【自视,自念。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彪》“自顾非今金石,咄唶jie4令心悲。” 李善 注:“郑玄 《毛诗笺》曰:'顾,念也。’”】“长策”:【治国安邦之长策,作用明显的方案。《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靡獘bi4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旧林”:【指禽鸟往日栖息之所。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赏析  王维说,我看自己也没什么治国安邦之长策,空自知道回到我旧时的山林来。

    王维进一步表示,此时的自己对国家和朝廷并没有什么好的计策,也就是基本不参与朝政,且已经回到自己过去隐居的山林来继续归隐。所以不要和我谈什么朝廷方面的事了。有人会去动王维的脑筋实在是很正常的事,不仅王维是个朝中大官,王维的弟弟“王缙”【曾历任“河南副元帅”,加“侍中、使持节、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事”,“东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等军事要职。后升任“刑部侍郎”,曾两次出任“宰相”。】可王维我是个很纯净的文人,所以他进一步描述自己现在的生活: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字词典故  “解带”:【解开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开矜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赏析  王维说,我现在的生活很惬意啊,阵阵松风吹来,解开我的衣带;山中明月俯照,伴我弹拨琴弦。

    无拘无束,自娱自乐,王维我目前就是这么一种状态。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字词典故  “穷通”:【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浦”:【水滨,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

赏析  王维说,你问我穷困与通达的道理,我是穷亦乐,通亦乐,我的渔歌早已进入浦溆很深了。

    这两句诗有好几个问题需要解释一下。首先来讲“穷通”,它最初的出处应该就是我们在字词典故里找的《庄子·让王》,表达庄子的观点。想来王维此时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境界了。而“穷通”事实还有另一个出处,南朝 梁 学者“刘峻”写过一篇文章《辨命论》,这个《辩命论》的开篇是这样的:

主上尝与诸名贤言及“管辂lu4”,叹其有奇才而位不达,时有在赤墀chi2下预闻斯议,归以告余。余谓士之穷通无非命也,故谨述大目,因言其略云。臣观“管辂”天才英伟,珪gui1璋zhang1特秀,实海内之髦mao2杰,岂日者卜祝之流乎?而官止少府丞,年终四十八,天之报施何其寡欤yu2?

    这个“刘峻”呢,听说梁武帝“萧衍”对“管辂”有奇才而位不达的议论,于是就写了这么一篇哲学论文《辨命论》,开篇就说了“士之穷通无非命也”,不管是穷,还是通,不过是命罢了。那么他们提到的这位“管辂”是谁呢?他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位术士,会看天象,会算命,而且算得很准,很多时事都被他算中了。当然,刘峻对他的评价不仅是奇才,事实是一位豪杰,哪里仅仅是人家说的看天象算命之流。

    我们为什么认为王维使用“穷通”不仅取自《庄子·让王》,而且取自这个《辨命论》呢?取自前者,表明自身对“穷通”的态度;取自后者,表明自己赞同“穷通”是人的命数。最有意思的是,刘峻的这篇《辨命论》从“管辂”说起,而这位“管辂”死之前最大的官,就是“少府丞”,而这也是他的愿望。哈哈,这不禁让人想起本诗的诗名就是《酬张少府》,这也实在是太巧了,难道王维有意为之?我们来看看“管辂”最后是怎么做“少府”的:

正元二年(255年),弟弟管辰对管辂说:“大将军对你很好,你期望自己能富贵吗?”管辂长叹道:“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上天赐给我聪明才智,却不让我长寿。恐怕四十七八岁,看不见女儿出嫁、儿子娶媳妇就死了。如果能闯过来,想作洛阳县令,一定会使当地风俗淳美,路途上看不见逃荒之人。但恐怕要到太山去治理鬼了,不会统治活的人。怎么办呢!”管辰请哥哥解释原因,管辂说:“我额头上无生骨,眼睛里无守精,鼻子上无梁柱,脚下无根,背部无三甲,腹部无三壬。这些都是不能长寿的征兆。我的本命年是寅年,又在月食之夜出生。天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能回避,只是多数人不知道其中道理罢了。我一生中给数百个快死的人占卜过,基本上没有差错。”    这年八月,管辂任“少府丞”。正元三年(256年)二月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管辂”这么有才,也才做到“少府丞”,张少府,你怎么看呢?不知王维是否有这样的意思。

    最后,我们要讲讲“渔歌入浦深”,先讲“浦”,我们用“浦溆”替代,意思一样,讲的都是江河的支流汇合处。为什么是这样的地方呢?在这种地方,一则可能支流多,二则往往芦苇高,所以小舟一划进去,就很难找到人了。再来讲“渔歌”,一般都会联想到“渔夫”,这其实是一种归隐身份的象征。而在本诗的赏析中,不管是唐诗鉴赏辞典,还是网上都认为王维是引用了“屈原”笔下《楚辞·渔父》的典故,因为其中有这样的章节【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i4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问题是,王维根本就不可能去对当世的清浊做什么评论,他能够免死,还有官做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加上他弟弟又是当时的高官。如果王维这个诗被如此理解,成为“文字狱”,那不是自找死路嘛。所以这样的评论是站不住脚的。王维把自己定义为一位渔夫,而且渔歌已经是进入浦溆很深了,就是想告诉人家,不要来问我什么了,我已经是归隐很深的人了。如果真的要把王维和屈原遇到的“渔父”扯到一块,王维的意思恐怕也只能是,我根本就不是“渔父”,你根本就碰不到我的,因为我的渔歌已经入浦很深了。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全诗的意思
唐诗(112)《酬张少府》 (王维)
词不迫切而味甚长
唐朝状元王维仕途不顺,调整心态后写下一诗《酬张少府》,流传千年
我们是否读懂了王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