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赏析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名《听蜀僧濬弹琴》,李白在峨眉山认识了一些僧人,我们知道的至少有两位,一位是本诗中会弹琴的“蜀僧濬jun4”,另一位是《峨眉山月歌 送蜀僧晏 入中京》的“蜀僧晏”。

    在今天峨眉山的“万年寺”中,有一座“绿绮亭”,旁边有个“白水池”,据说池边原有一块“唐李白听广濬禅师弹琴处”的石碑。这样的“亭”与“碑”自然是后人造的了,只不知是否有史料记载的根据。按那里的介绍,“蜀僧濬”是寺中的高僧“文濬”,而此处可能是李白听琴的地方。“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名“普贤寺”,位于峨眉山“息心岭”下,海拔1020米,此处的风光倒是与诗中的情形相近。有许多赏析解释李白这首诗属于异地逢故友,倘若真是那样,一般都会在诗题上注明地点的。没注明的,大都是默认诗中的地点。

    本诗的诗名有一个特别之处,我们看过很多唐诗,人家都是称“僧人”为这个师,那个师,尤其是蜀人,有称“和尚”为“师”的习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有“黄师塔前江水东”,我们赏析时还特地作了注解。而李白呢?却是“蜀僧濬”、“蜀僧晏”的称呼?这又是为什么呢?

    都说李白家里有钱,他原来能在匡山大明寺中隐居学习,他家应该就是大明寺的香主吧。不过大明寺可能也没有什么典籍和大师供李白学习,不然李白怎么后来走的是道家路线。由此我们认为,李白来峨眉山就是来游览的,借宿于这里的寺庙。与僧人的交往,就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并不走佛门礼仪。“蜀僧濬”因为琴弹得很好,成了李白音乐方面的朋友。本诗应是一首纯粹的音乐欣赏诗。好,我们来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原诗: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字词典故  “绿绮qi3”:【“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有这样的故事:汉梁孝王慕名请“司马相如”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后来,“绿绮”成了古琴的别称。】

赏析  李白说,蜀国的僧人“濬”,抱着一把“绿绮”古琴,从西面那高高的峨眉峰上走了下来。

    这两句就像一副人物画,我们说过,李白是一位形象设计的大师,这似乎是他的惯用手法:人物的出处,干什么的,然后摆个pose(造型),塑造一种形象。比如“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这些都出自《古风》系列)如此一来,人物形象一目了然。最难能可贵的是,李白在动词的使用上非常精确。像本诗这里,蜀僧是“”绿绮,一个“抱”字,可见这把琴很大。前面例子中的动词也一样,在研读李白的诗时,我们觉得尤其要注意李白所使用的“动词”,他诗中的很多神韵皆出自动词的高超使用

    那么这么大的琴是一把什么琴呢?“绿绮”!这里应该只是指代古琴,因为“绿绮”是一把传世名琴。在晋朝文学家“傅玄”的《琴赋序》中介绍:“齐桓公 有鸣琴曰 号钟,楚庄 有鸣琴曰 绕梁, 中世 司马相如 有琴曰 绿绮, 蔡邕 有琴曰 焦尾,皆名器也。”在蜀僧濬手上的应该是一把比较古老的琴。

    “西下”这个词也很特别,是从峨眉山的西边下去吗?不是的,而是从西面的峨眉山下来。如此,有些人可能又会认为,是不是李白此时离峨眉山很远?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那句“故人西辞黄鹤楼”,当时是李白去送孟浩然,所以他们分别时是在一起的。那为什么李白要用“西辞”呢?我们以为李白这样是把诗的空间打开了,一下子让人进入了天地的东南西北,然后“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就往东边去了,整个地域空间完全敞开。回到本诗,我们前面说了,李白是在塑造形象,所以这一个“西”字,再加上后面他写的不是“峨眉山”,而是“峨眉峰”,如此人物形象一下子就跟着高大起来了,这可是从西面那高高的峨眉峰上下来的,抱着一把“绿绮”的蜀国僧人啊!

    所以说,我们读李白的诗也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李白的一些诗,用字都非常简单,并没有什么晦涩深奥的字眼,怎么他的诗读起来就那么舒服呢?因为他的用字非常的讲究,能够打开人们的视野,加上精确的动词使用,让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这,不是很多人简简单单用“夸张手法”几个字就能概括的。

    那么这样一位蜀僧从峨眉峰上下来做什么呢?: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字词典故  “挥手”:【弹琴的动作。曹魏 嵇康 《琴赋》“伯牙挥手,子期听声。”】“壑he4”:【深谷,深沟。】

赏析  李白说,他为我一挥那灵巧的手,我如同听到了群山万壑传来的松风。

    我们前面说了,李白和蜀僧濬就是朋友关系,更进一步讲,是因为音乐而成为朋友的。所以,他在听蜀僧濬弹琴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伯牙”与“钟子期”。“挥手”一词,典出“嵇康”所写《琴赋》中的:“伯牙挥手,子期听声。

    这“伯牙”与“钟子期”成为“知音”的故事,历史上有不少版本。不过大体内容都是:“伯牙”从小酷爱音乐又天赋极高,他的师傅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学成以后,师傅让他到大自然中去感悟音乐的真谛,伯牙终成大器。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可是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终于有一天,“钟子琪”以樵夫的身份出现在了弹琴的“伯牙”身边。关于他们的相遇《列子·汤问》这样描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不管伯牙的琴表现的是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最后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所听出的意思、想象就犹如我心里所想一般。我的心声还能逃到哪去呢?”于是,钟子期成了伯牙的“知音”,这就是“知音”的来历。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在他的坟头摔了自己心爱的琴,说世间再无知音。所以说,李白这里是把蜀僧濬当作“伯牙”,而自己也便是“钟子期”了。

    “万壑松”指的是千山万壑的松风,据说古琴曲中的《风入松》乃嵇康所作。这倒不一定就是李白用这个典故,因为以松风来形容琴声,在当时应该是达成共识了。李白在后来的《鸣皋歌送岑徵君》也有“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更重要的是,李白此时应该就坐在山谷之中,如此琴声与景色融合一体,这才是李白真正想要的境界。

    “一挥手”便是“万壑松”,如此强烈的反差,表现了蜀僧濬高超的琴技。那么李白的周边还有什么景物可以融入琴声呢?: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字词典故  “流水”:【古琴曲《高山流水》】“馀响”:【余音。三国魏 嵇康《琴赋》“含显媚以送终,飘馀响於泰素。”】“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 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赏析  李白说,我这位峨眉山客,在《高山流水》的琴声中洗涤着心灵,琴曲的余音,最终汇入了寺院中那因霜而起的钟声。

    这个“客”字可能让不少人认为,李白是在他乡遇到蜀僧濬的。然而,诗中没有提到任何思乡方面的东西,它就是一首纯粹的音乐欣赏诗。所以这里的“客”,既可以指来寺庙的“香客”,也可以指来峨眉山的“游客”。不过,既然提到了寺庙的钟声,对于蜀僧濬,李白就是佛门之客。

    关于这里的“流水”,大家自然会想到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这本也是典出“伯牙子琪”的故事。而李白设计成用流水洗心,结合蜀僧濬的身份,以及后面的钟声,我们以为他恐怕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佛门的“洗心”。佛门讲究去除七情六欲,去完后心无杂念,六根清净,这就是所谓的“洗心”。蜀僧濬是一位佛门弟子,李白又是在寺院旁听的琴声,所以李白作如此的想象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这也是音乐与情景的交融点之一。

    关于“霜钟”有个典故,典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这个“丰山”大概是在河南的“伏牛山”一带,有个“帝喾ku4”(黄帝的曾孙)为帝女讲解丰山霜钟的故事:【次日,帝喾等又起身向南行,越过了一座大山。只听见远远有一种声音摇荡上下,断续不绝,仿佛钟声一般。帝喾便问左右道:“何处撞钟?”左右道:“在前面山林之内。”帝喾道:“前面是什么山?”左右道:“听说是丰山。”帝喾恍然道:“朕知道了。”就向帝女说道:“这个钟声不是人撞而响的,是自己会响的。朕听说这座丰山上有九口钟,遇到霜降,则能自鸣。现在隆冬夜半,外边必定有霜了,所以它一齐鸣起来,这个亦是和昨日所说的磁针一样,物类自然的感应,不可解的一种道理。”帝女和常仪仔细听了一会儿,果然那个声音没有高低轻重,不像是人撞的,都说道:“奇怪奇怪!”】(摘自南阳晚报 文章《厚重南阳·丰山寻古》)

    也就是说,这丰山的钟会响是因为外面下霜了。那么李白这里使用“霜钟”到底是不是使用这个典故呢?首先这寺庙的“钟”肯定是响了,如此蜀僧濬才结束了琴曲。于是这余音才会汇入到钟声里去。关键在于这个“霜”字,它也是呼应后面的秋云。那么是不是已经下霜了呢?恐怕还没有,不然“秋云暗几重”这句话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所以李白的意思应该是,这个琴声如霜一般催响了寺庙的钟声,于是: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析  李白说,哦,不知不觉,这碧色的山野已是日暮时分,秋空里的云层又暗淡了几重,(快要下霜了吧?)

    这里的“碧山”或者也暗示,本诗就是写于蜀国,作为天府之国,在秋日才依然保有如此的碧色山林。

    李白就这样听着蜀僧濬的琴直到日暮,若非寺庙的钟声响起,他还没有觉察到天色已晚。只是人依然在那琴声的袅袅余音中,入到那钟声里,仿佛那钟声是因这琴声带去的霜寒而响起的。不禁望了望天空,那秋日的云层又暗淡了一些,多了几重,感觉快要下霜了吧。

    这秋云几重,恐怕也是峨眉山这里特有的景色,换作其他地方,恐怕秋天不会有这么厚的云。这或者也可以说明,李白本诗就写于峨眉山中。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最经典的一首音乐诗,全文行云流水,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听蜀僧濬弹琴》唐 李白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43--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听蒙曼品唐诗之八十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