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名《渡荆门送别》,“荆门”:【“荆门山”,在湖北省“宜昌市”代管县级市“宜都市”的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的“虎牙山”隔江相望,形成一道“长江”出“三峡”、入“江汉平原”的门阙。江岸峭壁千寻,峥嵘突兀,状如虎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称“川鄂咽喉”,史称“全楚西塞第一关”。】“荆门山”具体的位置在“葛洲坝”顺流而下10公里处。说实话,这“荆门山”在李白眼里恐怕称不上山,我们在诗中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荆门山”的描写,可见李白只是取它的象征意义,因为它是“楚国”的西大门。

    不知道这个诗名是不是李白自己起的,诗名中的“送别”两字,有些前辈认为可以删除,因为诗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其他人,明显不是与人的送别。那么有没有必要留呢?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最后。

    我们还是先来探究这样一个问题:李白的这首诗究竟写于何处?更确切地说,他诗中的场景究竟是在“荆门山”之前,还是之后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讲讲“宜昌”这个地方。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夷”就是平坦的意思,因为这里是长江三峡的东门户,江水从三峡出来,到这里水就平了。“陵”就是丘陵,出了三峡,这里的山就变成是丘陵这样比较低矮的山了。所以我们说“荆门山”在李白眼里可能根本不算山。不仅仅是李白,初唐的“陈子昂”也写了一首《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陈子昂诗中也没有描写什么“荆门山”,其中的“巴国山川尽”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意思是一样的,“城分苍野外”与李白的“江入大荒流”的视野是相同的。看来他们两人诗名中的“荆门”并非指“荆门山”,而是这一带的传统称呼。坐船从三峡一出来,就是“荆门”,水流开始平缓,左边是开阔的旷野,右边是低矮的丘陵。由此,我们认为两人的诗都是写于如今的“葛洲坝”库区水域。

    李白诗中还有一个词“飞天镜”很值得探讨。这“飞天镜”究竟指什么呢?很多之前的赏析都解释成“月亮”。把月亮比成镜子?历史也是有的,只是在本诗中的目的是什么呢?而且“ 月下飞天镜”,这月都下来了,如何“飞天”?我们认为,事实上是当时李白眼前的这片宽阔水域,在月光下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而天上月亮倒映其中,于是就如同一面要飞上天空的镜子。这就像后来“刘禹锡”在《望洞庭》里描述的场景一样:“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在月光下,就如同一个白银盘子。由此我们也可以推理,李白本诗后四句其实是一种回望。好,如此我们可以来品一品李白的这首《渡荆门送别》原诗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赏析  李白说,一路乘舟渡江远来,来到“荆门”之外,来从楚国游起。

    在前面的诗歌赏析中我们分析过,李白应该是从“成都”坐船出发的,沿着“岷江”前行;在“乐山”中途上岸,去了趟“峨眉山”,然后返回“岷江”边的“清溪驿”,再度出发;一路来到“宜宾”汇入“长江”,顺流而下,直到“渝州”,可能上岸稍作停留;最后继续向前,穿过“长江三峡”,来到眼前的“荆门”外。这一路的总行程大概三千五百多公里,真可谓“远渡”了。而“荆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巴蜀之地的彻底离开,荆楚之地的开始。这不仅仅是地名的转换,更是眼前景物的变换: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字词典故  “平野”:【平坦的旷野。】“大荒”:【本义:荒远的地方;边远的地方。《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 之外,大荒之中。。。”在本诗指空旷阔大的野外。】

赏析  李白说,夹江的高山,随着平野的出现,走到了尽头;涛涛的江水,至此散入了广漠的大荒之地,四下奔流。

    是的,眼前的这一切完全不同了,就如同“夷陵”的名称来源:“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李白打小在蜀国长大,见惯了高山,可是到了这里,山尽了。这样的观感可能会让他突然觉得心里没有了主心骨。而水呢,其实是散了,宜昌这样的地形,以前又没有“葛洲坝”,更没有“三峡大坝”,江水从三峡出来,进入平野之地,必然是四下泛滥。李白用了“大荒”两个字来形容,何为“大荒”,本义是非常荒远的地方。对于初次出川的李白,年轻的他望着四下散开的水流,奔流向那一望无际的荒野,心里一下子就空了,那种寂寞与荒凉,仿佛置身于“大荒”之地一般。

    我们一直觉得前面那个“来从楚国游”的“”字很特别,究竟应该作为介词来理解呢,还是作为动词?而“山随平野尽”的“”字,似乎又呼应了“”字,有种连山都随平野尽了,而我也只能是从着这楚国的水流而游了。是的,此时的李白并不是什么雄心与展望,因为这里确实太远了,远到了大荒,似乎更有一份刚刚离乡的依依不舍。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赏析  李白说,此时的我不禁回头一望,只见那月光之下,平静的江水仿佛一面正欲飞天的镜子,四周云雾丛生的地方,结起了眺望的海楼。

    为什么我们认为李白是回头望,而不是朝前看呢?既然是镜子,那自然要倒映出什么,前面都是平野了,还能倒映什么呢?只有回头望,或者还有可倒映的山川。而李白在第二首峨眉山月歌中也讲到,自己在巴东三峡的时候,还在回望峨眉山的月亮。是的,其实是初次远行的李白,一直希望有人陪伴,希望蜀僧晏能够出现。而此时,独自远行的他即将彻底离开巴蜀的山水,能不再回望吗?这才看到月亮下那片平静的江水如同一面镜子,而水势的落差,让那面镜子仿佛有了飞天的感觉。而那云生结起的海楼,或许也在回望这一路而来的江水。终究是依依不舍啊,对于正随江水流入大荒的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李白说,我仍然是那么怜惜我故乡的水啊,如此不远万里地护送着我前行的小舟。

    是啊,李白你怎么频频回首呢?李白自我掩饰,那是因为我怜惜我故乡的水啊,她如此不远万里地护送着我的行舟。话虽如此,可是心里恐怕是,还是故乡的水怜惜我啊,不管我走多远,都会有她的陪伴。

    至此,我们回看本诗的诗名《渡荆门送别》,故乡的水与李白,这一送一别,“送别”还是很有意义的。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导读
中考古诗词鉴赏·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初二课内古诗文精讲——《渡荆门送别》
唐诗闲读:“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