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 《清平调三首》赏析

《清平调三首》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名《清平调三首》,关于“清平调”,究竟是“词牌名”还是“曲牌名”?自古以来有些争议。“词牌名”与“曲牌名”有什么区别?在古代,人们一般是先作词,然后根据这个词再来谱曲,好的词就有好的节奏与音律,这样的关于词的制式曲调就叫“词牌”;而对于这些谱出来的曲子,觉得很好听的,就会保留下来,原来的“词牌名”也便成了“曲牌名”。简而言之,“词牌”还是词,“曲牌”却是曲。那么这《清平调三首》是词牌还是曲牌?是李白首创,还是原来就有?这就要去追溯李白的创作过程了。

    关于李白这三首诗的创作过程,唐代有一本书《松窗杂录》予以了详细记载。这本书是《悯农二首》的作者“李绅”的儿子“李濬jun4”所写。那么,《松窗杂录》记载的是史实还是传闻呢?其第一章有说明,说这唐玄宗是有“起居注”的,这些生活起居的记录最后整理成三百卷,贮藏在某个大阁楼里。“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的时候,把该楼给烧了。所以“玄宗实录百不余三四,以是人间传记者尤鲜。”大部分被烧了,所以民间关于唐玄宗生活起居的传闻都很少。那么李白写《清平调三首》的记载,是否是“玄宗实录”里头的呢?不好说,只是《松窗杂录》第一章的第一件事,写的就是李白这件事,如此显得又比较可靠。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书中的相关记载及译文:

    【开元中,禁中初重 木芍药,即今 牡丹 也。《开元天宝》花呼 木芍药,本记云禁中为 牡丹花。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 兴庆池 东 沉香亭 前。会花方繁开,上乘月夜召 太真妃 以 步辇 从。诏特选 梨园子弟 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 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 龟年 持 金花笺 宣赐 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龟年遂以词进,上命梨园子弟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饰绣巾重拜上意。

    我们简单译一下:【开元年间,皇帝的居所里开始重视“木芍shao2药”,即如今的“牡丹”。在开元、天宝年间,这种花都叫“木芍药”,本记录中称皇上居所的这些花为“牡丹花”。得到四个品种,有红的,紫的,浅红的,全白的,皇上因而将它们移植到了“兴庆宫”的池塘东面,“沉香亭”前。正当这些牡丹盛开的时候,皇上乘着月夜,召人用轿子抬着“太真妃”,跟他去赏花。下诏特选“梨园子弟”中最优者,得到了十六种音色。而“李龟年”以歌喉独占一时之名气,手捧着“檀板”(乐器名,檀木制成的拍板。),跟随众乐手上前,准备唱歌。皇上说:“赏名花,对妃子,怎能用旧的乐词呢?”于是命令李龟年持着“金花笺jian1”(描绘有金花的书笺),赏赐给翰林学士李白,让他奉上《清平调》词三章。李白欣然承接了诏书圣旨,犹自苦于自己前夜的酒醉还未解,因此执笔赋了三首歌词。[云想......][一枝......][名花......]李龟年于是把这三首词呈献皇上。皇上命梨园子弟约略地抚摸调试一下各自的乐器,便催促李龟年演唱。太真妃手持玻璃七宝杯,喝着西凉州的葡萄酒,笑领皇上如此的厚意。皇上顺着调子以玉笛配合曲子,每个曲子演奏完将要换曲时,皇上就延长尾声,以取悦太真妃。太真妃喝完酒,戴上绣巾,再次拜谢皇上的厚意。】

    这个叙述相当具体,如果是真实的话,那么是唐玄宗指定演奏“清平调”的,歌词由李白来写,必须写三章。南宋“王灼”的《碧鸡漫记》认为,古乐中取“声律”的高下,大体有三种:“清调”、“平调”、“侧调”。唐玄宗不过是指定了“清调”和“平调”,不喜欢“侧调”,并非有什么《清平调》曲名。而李白的这三首七言诗,似乎也不完全像歌词。

    关于“清平调”,也有人认为是“周房中之乐”,即“房中乐”,是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由后妃们在内宫侍宴时演唱,用琴、瑟伴奏。我们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唐玄宗定下“清平调”的基调,恐怕也是暗示李白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写。而李白虽然宿醉未解,应该也意识到,这三章歌词是唐玄宗要取悦杨玉环的。可是关于君王与后妃之间,如何去写好这样的歌词呢?既要赞美宠妃的美丽,又要歌颂君主的恩泽。显然,所赏的“花”反倒不重要了,不过是起到陪衬与隐喻的作用。

    于是我们发现李白在这三首诗中,对花并没有什么正面描写,反倒是对花瓣上的“露”水反复提及。在许多古诗中,露水总出现在秋夜,这是一个春花的月夜,为什么李白也对“露”水情有独钟呢?我们认为李白是借鉴了《诗经》中,一些歌颂“周文王”的片段来写眼下这三章歌词的。我们来看下《诗经·小雅·蓼lu4萧》的原诗及译文:

“蓼彼萧斯,零露湑xu3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xie4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rang2。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kai3弟ti4。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kai3。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tiao2革冲冲。

 和鸾雝雝yong1,万福攸同。”

百度译文: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晶晶亮。

既已见到周天子,我的心情真舒畅。

一边宴饮边谈笑,因此大家喜洋洋。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润又亮。

既已见到周天子,感到恩宠又荣光。

您的德行洁无暇,祝您长寿永无疆。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润又亮。

既已见到周天子,快乐非常心悦畅。

如同兄弟情意浓,美德无暇寿且长。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浓。

既已见到周天子,精致马勒饰黄铜。

銮铃悦耳响叮当,万般福祉归圣躬。】

    诗中,露水是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李白要写的是唐玄宗和杨玉环赏牡丹花,由此他也可以借助牡丹花上的露水,来比喻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恩泽,以及杨玉环的感激之情。另外,我们注意到,《松窗杂录》中称“杨玉环”为“太真妃”,“太真”是杨玉环的道号,可见此时的她还不是“贵妃”,而是一位道长,仙人。这恐怕也给了李白更舒适的想象空间,李白是最擅长写仙写道的了。有了以上的资料做基础,我们可以来感受李白的这三首诗了,来看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一原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字词典故  “裳chang2”:【裙。】“容”:【打扮,化妆。《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槛jian4”:【栏杆。】“华”:【光华。】“浓”:【露多。艳丽。】

赏析  天上飘过的白云想穿上美丽的衣裙,四周绽放的鲜花想再次地容妆。因那春风吹拂的栏杆处,仙人如花,花似仙人,衣上的珍珠、花瓣的露珠,闪闪光华如此浓艳。

    在我们所看过的几乎所有关于本句的赏析,无一例外地把这里的“云”解释成了彩云,解释成看到彩云就想到了衣裳。感觉,一来抄袭成风,二来缺乏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如此的解释,整个句子的主语在哪里呢?是谁?是杨玉环看到彩云吗?如此推导下去就会发现逻辑不通。失却主语后句子也会变得非常的拗口。这是一个明月之夜,不会有太多彩云,更不用说是什么特别绚丽的云彩。云,本色就是白的。我们认为,本句的主体就是“云”与“花”,通过云和花的视角来看“杨玉环”,为的是突出杨玉环的“肤白貌美”。为什么就没人想到这一层呢?或者想到也不敢写吧,而李白这歌词本来就是写给唐玄宗和杨玉环去娱乐私生活的。杨玉环的皮肤就像白云一样的洁白,所以白云看到杨玉环,就想着如果自己也穿上美丽衣裳,该会有多美。杨玉环的脸蛋比那鲜花还要艳丽,所以百花见了她,就会觉得自己不够美,还得再打扮打扮,容妆容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春风,拂过了“沉香亭”的栏杆,让美丽仙人身上的珠光与牡丹花瓣的露华,交相辉映,显得如此的炫丽。

    太真妃是个道人,仙人,这让李白更容易从仙人驾云,想到了白云,由白云联想到杨玉环的“肤白貌美”。也只有这样,“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表达才会如此地自然而然,而不是像很多人解释的那么别扭。李白最是擅长以旁物的眼光来看主角。春风体现了唐玄宗的皇恩,露华体现了杨玉环与牡丹花承受的恩泽。杨玉环身上的珠光也便是她这朵倾国之花花瓣上的露华了。如此仙人如花,花似仙人,这样的美人到哪去找呢?: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字词典故  “群玉山”:【传说中 西王母 的居所。《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晋·郭璞 注:“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穆天子传》谓之'多玉之山”。”】“会向”:【犹 应在。】“瑶台”:【美玉砌的楼台。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 天子觞西王母于 瑶池 之上。”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赏析  这样的美丽仙人,若非“群玉山”头得以相见,便是那月光下的“瑶台”中方能相逢。

    这里,李白就点出了玄宗皇帝与太真妃是在月光下聚会的。月光之下,到处不都是斑斑点点地闪烁,如玉山一般吗,而“兴庆池”不正是仙人的“瑶池”?可谓虚实相生,有种虚拟现实的味道。李白不愧是李白,虽是醉后写诗,却更造一番幻境。想那玄宗皇帝和杨玉环听了这样的歌词,也必然为之飘飘欲仙了。

《清平调三首》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三首》 李白

其二

“一枝秾(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一写那么好,那其二该写什么呢?李白搬出了“巫山神女”与汉宫“赵飞燕”来和杨玉环做比较。这第一句中有一字之争,究竟是“红艳”还是“秾nong2艳”呢?经过一番研究,我们倾向于“秾”字,【“秾,花木厚。——《广韵》”】在《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中出现过:“何彼秾矣,唐棣di4之华。曷he2不肃雍,王姬之车。”译文:【为何如此艳丽?唐梨花叫人心悸。谁人不五体投地?周王姬华贵的车骑。】“秾”用来比喻王姬颜色之美盛。另外,有一首《巫山高》,据说是唐朝的“阎立本”写的,阎立本是“唐太宗”到“唐高宗”时期的著名御用画家。李白此时是翰林学士,前朝御用画家的诗,他是有可能读到的,尤其是关于巫山女神的诗。我们不妨顺带欣赏下阎立本的这首诗: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东来。

绿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霞白云台。

台上朝云无定所,此中窈窕神仙女。

仙女盈盈仙骨飞,清容出没有光辉。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

荆王梦里爱华,枕席初开红帐遮。

可怜欲晓啼猿处,说到巫山是妾家。”

    其中这句“荆王梦里爱华,枕席初开红帐遮。”荆王就是楚王,楚王爱的不过是梦里的艳丽女神,而唐玄宗呢,他的最爱就在眼前,根本不是梦。好,有此辨析基础,我们来感受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二原诗: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字词典故  “秾nong2艳”:【色彩非常艳丽。】“枉”:【白白地,徒劳地。】

赏析  她,就像一枝艳丽的牡丹花,花瓣上的露水中凝结着体香。想那梦中与神女相会的楚王,也只能望着巫山的云雨,在那里枉自断肠。

    是啊,我玄宗皇帝,眼前就是一枝艳丽的、闻得到体香的美人花。而那巫山云雨的楚王呢?不过是在梦中幻想,现实,只是望着巫山云雨的变幻,枉自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字词典故  “借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飞燕”:【即“赵飞燕”,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倚”:【依赖,倚靠。】

赏析  借问四百年大汉的皇宫中,能有谁与她相比?可怜的赵飞燕只能重新打扮,倚靠新妆了。

    大唐的人们什么事都喜欢和大汉朝相比,如今比美人了,汉朝有什么美人吗?有吗?在杨玉环面前,若是赵飞燕来了,恐怕也会可怜到扭头就跑,回去再化一个可以倚靠的新妆。这就如同前面的“花想容”一般,在真正的美人面前不再自信了。

    同样是《松窗杂录》对于李白的这句诗有这样的描述:【会高力士终以脱乌皮六缝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始谓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拳拳如是?]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颇深然之。上尝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这是一个流传至今的传说,说内宫总管“高力士”因为怨恨李白让他帮着脱皮靴,深以为耻。后来有一天,“太真妃”重新吟咏这首歌词的时候,高力士戏言道:“起初还以为妃子您会怨恨李白深入骨髓,为何还会对这些词如此紧握不舍,念念不忘?”太真妃因此惊异道:“怎么?翰林学士能用这歌词侮辱我吗?”高力士就说:“以赵飞燕来指代妃子您,也太作贱您了。”太真妃深以为然。从此,皇上曾几次想给李白封官,都被内宫的太真妃和高力士所阻挡而作罢。

    那么拿赵飞燕与杨玉环比,怎么就作贱她了?原文并没有讲,都是后人在评述。赵飞燕的出身是比较贫苦的,原本只是一个婢女,因为舞姿轻盈也被“汉成帝”看中,做了皇后。汉成帝死后,赵飞燕被尊为太后,因为她的妹妹“赵合德”害死皇子而被杀,赵飞燕也被贬为庶人,被赐自杀。反正是结局不太好。不过,从这段描述中还是可以看出,杨玉环对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原本还是非常喜欢的。

《清平调三首》 李白

其二

“一枝秾(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三首》 李白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写完杨玉环与虚构女神以及真实赵飞燕的PK后,李白还能写什么呢?他来了个美人与名花的融合。好,我们来感受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三原诗: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赏析  名贵之花、倾国美人,两两间相互喜欢,长得那个好看,让君王面带笑容看个不停。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字词典故  “阑干”:【即栏杆。】

赏析  谁能解释,为何春风忽然心生了无限的嫉恨,只因不能陪在倾国美人、名贵牡丹的身旁,倚靠在那“沉香亭”北的栏杆上。

    这里呼应了前面的“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吹拂过“沉香亭”北的栏杆,它也看到了名贵之花和倾国美人,可是春风它不能停留啊,它多想能够像君王那样,也倚靠在“沉香亭”北的栏杆上,倚靠在美人与名花的身旁。事实,这里的春风还有一重妙用,要知道百花都是春风吹生的,它见过多少花朵,多少美丽的面容。可是当它见到这里的名贵之花与倾国美人之后,从此有了无限的惆怅与无限的恨!恨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么好看的花与美人了。由此再次从旁物的角度来诠释杨玉环与此间牡丹的美丽。这和前面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使用的是同样的手法,依然收获了不同凡响的功效。

    《松窗杂录》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龟年常话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说这件事过后,李龟年经常和五位王爷聊天,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演唱生涯,没有比这次效果更好的了,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极致之作。是啊,李白的词,李龟年的歌喉,加上梨园弟子中的那些高明演奏家,为唐玄宗和杨玉环奉献了一场天籁之音。由此,皇上自然是会更加地照顾李白李翰林了。

《清平调三首》 李白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问世之谜
习书李白写给杨玉环的三首诗
唐诗故事:太白醉草
李白与杜甫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李白主要作品》阅读及注释 >> 清平调 其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