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传习点 -厦门“集安堂南乐社”

第八市场是老厦门人最爱逛的市场,那里品种繁多的海鲜是其他菜市场所无法比拟的,逛八市也因而成了不少老厦门人每日必做的功课。八市的地板永远是湿漉漉的,小摊小贩将所有道路占满,人车挤得水泄不通。谁也无法想象如此杂乱无章的八市会跟高雅艺术扯上什么关系,但“集安堂南乐社”就偏偏隐身于八市这样一派市井之中,真所谓“大隐隐于市”!

这是八市开禾路的入口,各类摊贩已经摆出门口了。


海鲜是八市永远的主题


艰难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拐到了较为安静的“河仔墘巷”。这绝对是条小巷子,稍不留意就会忽略而过,找不到入口。


这段小巷延续了八市的风格,地板潮湿,随意占道。


沿着巷子拐了个弯,终于到达”集安堂“楼下。这张照片是我第一次去集安堂时拍摄的。

这是第二次去的时候拍的,从门口的张贴中得知”集安堂“跟泉州的南乐团体有交流。

门后是一条狭窄的楼梯,平常”集安堂“不开放的时候,这里黑乎乎的。二楼便是"集安堂"所在地。

“集安堂”是一间历史悠久的南乐社,创建于1883年(光绪八年),因是安溪、同安两县的弦友发起,由南安、惠安、安海、晋江、永春等地的弦友组成的,众安相集故取名“集安堂“。堂址经几次迁移最终在田仔墘(现南田巷)与河仔墘(现址)两地都有置业。当时两处社址弦友云集,日夜管弦笙歌,名声大起。


集安堂有着辉煌的历史。上个世纪初集安堂的社员就已经灌制南曲唱片,畅销东南亚并传播至西欧,为南乐走向世界作出过贡献。解放后更是致力于南乐的继承、创新和培养人才,整理了众多传统曲目,并精心研究提高了唱功方面的技巧。

文革期间两处社址被占,文革后集安堂的主持为拯救南乐艺术四处奔走,成功收回社址,使得集安堂这一历史悠久的南乐社得以延续下来,成为众多南音爱好者的家园。


二楼是南乐社的主要活动场所,墙上悬挂的牌子上写着“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传习点”。

里面的家具古色古香


摆放在桌上的洞箫是南乐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规定长一尺八寸,故也称“
尺八”

南音的演奏乐器分为“上四管”和“下四管”

上四管指洞箫、二弦、三弦和琵琶

这是松香粉盒,用来涂抹二弦的弓。


这是拍板,演唱者居中,手执拍板,边唱边随节奏拍板。

下图为“下四管“,也是南乐中的四种伴奏乐器。

下图为集安堂的曲谱,抄写得非常工整。


这是南乐特有的工尺谱,以“X、工、六、士、一”依次代表 "宫、商、角、徵、羽“,采用固定唱名法。


玻璃柜子里存放着乐器


集安堂南乐社的社长曾女士取出了镇馆之宝让我欣赏,一把背面刻有 
"遏云"的琵琶,据她介绍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琵琶的正面


南音,又称为南曲、南乐、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话演唱,素有”音乐活化石“之称,也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的精华,又吸收了元曲、弋阳腔和昆腔的特点,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被誉为“御前清曲”。南乐之所以保留了唐宋古典曲牌,而且具有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这跟历史上几次大移民有关系。史上记载:“永嘉之乱(公元304-309年),晋人衣冠南渡”。当时南迁的晋人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他们的来历,将居住地的河流“南安江”改名为“晋江”,晋江(如今隶属泉州市)这个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2009年南音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集安堂的墙上可以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文件的影印本。


柜子里陈列了许多奖杯奖状,展示了集安堂曾经获得过的各种荣誉。

集安堂每周都有活动,很多社员都会齐聚南乐社管弦笙歌。这里就像个大家庭,感觉非常亲切。

我那天去得比较早,先在八市外面吃了一碗卤面才进去。刚巧晚饭时间到了,乐社里煮了一大锅咸饭和排骨萝卜汤,大家很热情地招呼我一起吃饭。我说已经吃过了,他们觉得我是客气,社长更是不由分说地盛情给我舀饭。

恭敬不如从命,况且是我最爱吃的高丽菜咸饭,有小时候妈妈煮的味道,非常美味!

吃完晚饭后稍歇片刻,全员到齐加入八音合作。八音分为上四管、下四管、唢呐等。这是上四管和唢呐在演奏。

这是下四管的演奏,加入下四管后,增添了乐曲热闹的气氛。


南音的演奏有专门的规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挥乐队的作用;三弦和之,犹如琴瑟和鸣;而洞箫与二弦的关系,洞箫为主,二弦为辅,箫咬弦,弦入箫,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内容,始终都保持着中原古风。


这位弹琵琶的女乐师已经八十高龄了,但身体康健,身手敏捷,完全看不出这个年纪。


社长曾女士穿着白色唐装,气质不凡,各种乐器都精通。


中间拍板的庄乐师,神态端庄,一板一眼,非常有范,她的琵琶也弹得非常好。


第一曲结束后,各个社员轮番上去唱一段。

乐师们非常投入地演奏,我在旁边感受到了他们对南乐这种传统高雅艺术的尊重与喜爱。虽然都已是上了年纪,但对南乐的热情丝毫不减。


看着老乐师们倾情的演出,听着悠扬婉转的南音,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这里的乐师们很厉害,各种乐器都会,经常会换弹另外一种乐器。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用这句形容南音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很欣慰看到有厦大的研究生也来学南音,而且是四川人,完全不懂闽南语,想用闽南语演唱南音真是不容易。

这小姑娘硬是用拼音标注,业余时间学了将近一年,目前已经可以登台演唱了。她说第一次跟着教授来集安堂听南乐就被其深深打动,从此便迷上了南乐这古老的乐种。


南音的演唱程序固定是
“指头谱尾”,也就是第一曲是八音合作,最后一曲要奏谱“煞尾”。仔细留意了一下,果然第一曲是合奏,接下来才开始唱,最后一曲又是奏谱才结束当晚的活动。


那天在委婉动人的南音雅乐里,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记得小时候住在鼓浪屿经常会从广播里听到南音,印象深刻,但长大后一直没有机会接触。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集安堂,发现了这个听南音的好地方。我虽然不懂南音,但那美妙的曲调听起来就是感觉有说不出的舒服,越听越喜欢。衷心地希望这个传统民间乐种可以一直传承并发扬光大下去,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南音,了解南音并欣赏南音这一古乐瑰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南音
泉州南音历史溯源、艺术特色、传承意义历史
泉州南音
南安市非物质文化--音乐奇葩南音
福建南音的魅力
泉州南音——起源于唐 形成宋 主要流行于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