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业动态】我国石化产业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研究
userphoto

2022.08.03 上海

关注





导 读





石油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实现减排降碳的重要工业部门。在“双碳”目标要求下,石化产业既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工业部门低碳转型,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石化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问题研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和关键举措,对于工业部门及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石化产业能耗现状及碳排放核算

1
石化产业能耗现状


石化产业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燃动能源、原材料和基础化学品,产业链长、工艺流程复杂,能源消耗总量大、品种多。2019年,我国石化产业消耗能源约1.7亿吨标煤,占全社会终端总能耗的4.9%,主要包括煤炭、石油焦、燃料油、天然气、炼厂干气、电力和热力等(见图1)。其中煤炭和天然气既存在用于燃烧的燃料用途,也存在用于制氢的原料用途。

2
石化产业碳排放核算


对于石化产业碳排放的核算,主要参考工信部印发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CO2排放量计算方法》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从燃料燃烧、工艺过程排放、制氢排放、间接排放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测算。

目前,我国石化产业能源消耗仍以化石能源为主,碳排放总量较高。2019年,我国石化产业碳排放约4.7亿吨、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5%,其中直接排放约3.6亿吨,间接排放约1.0亿吨(见图2)。直接排放中,各类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约2.0亿吨,催化烧焦等工艺过程产生的碳排放约0.4亿吨,化石能源作为原料制氢产生的碳排放约1.0亿吨;间接排放主要是外购电力、热力等对应的碳排放。能耗高和化石能源占比大,给石化产业减少碳排放带来较大难度和压力。

我国石化产业发展趋势及主要减碳举措

1
石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石化产业将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将加快从高碳能源逐步向低碳和绿色能源转变,经济可行地实现碳达峰。碳排放多和产能过剩的领域要率先实现碳达峰,产能不足和产品自给率不高的领域将后达峰,给产业高质量发展预留部分空间。其中,在炼油领域,由于目前产能大量过剩,加之受到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影响,汽柴油需求量已逼近峰值,预计原油加工量可在“十五五”初期达峰;在化工领域,由于目前我国乙烯自给率只有50%左右,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乙烯及下游高端石化产品需求仍将保持一定增长,特别是高性能纤维、高性能树脂、膜材料、可降解塑料等高端材料需求将呈现倍数级增长,预计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将在2035年之后才能渐次达峰。因此,在“双碳”目标下,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减碳要求,实现炼油和化工错时碳达峰,科学规划石化产业发展,合理安排和推进产能建设。

2
石化产业主要减碳举措


石化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思路是,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力,全面推进能效提升,应用先进绿色工艺技术,采用低碳原料,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废旧石化产品回收利用,建成绿色高效的石化产业。

①加大能效提升力度,推进生产过程减碳

未来需要降低石化产业的单位能耗水平和排放强度。

一是要提高新增产能的能效标准,加快先进产能淘汰和置换落后产能的步伐,提升产业整体能效水平;

二是要持续开展装置节能升级改造、流程优化、新节能技术的应用、热回收利用等,挖掘节能潜力;

三是要加快研发和推广新型绿色高效石化工艺技术,包括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电气化乙烯裂解炉、芳烃高效生产和分离工艺等。

②大力调整用能结构,推进产业源头减碳

化石燃料燃烧和制氢是石化产业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以低碳电力替代高碳电力和化石燃料,以绿氢替代灰氢,是源头减碳的重要手段。要统筹安全运行和经济可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加热炉等装置用低碳电力替代,减少煤炭、燃料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用,增加绿电绿热使用。同时,大力推进石化产业用氢绿色化,替代化石能源制氢,减少碳排放,建设绿氢炼化产业。

③加大产品循环利用,推进市场消费减碳

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共同发力,加快构建石化产品循环利用体系。在供给端,要加大可回收石化产品供应比例,以科学供应引导合理需求。在消费端,要强化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提升民众对可回收石化产品认可度、需求度。

④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产业末端减碳

一方面,要结合油气田等矿区资源,加快研究和推广二氧化碳强化采油及地质封存技术,既提升油气开发利用水平,又实现减碳降碳固碳。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及工业应用,推进二氧化碳和绿氢制甲醇、烯烃、芳烃、油品等,二氧化碳制甲酸、二氧化碳制可降解塑料等高价值化学品制备,以及攻关二氧化碳矿化利用技术和生物利用技术,从末端出口上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我国石化产业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

通过研判石化产业未来规模和结构特征,分析各类减碳技术、措施的发展应用潜力及减排贡献,提出石化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分阶段发展目标及路径(见图3)。

第一阶段(2021-2030年)——碳达峰阶段


主要是控制新增炼油产能、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出口量,抑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改造力度、优化工艺流程,提升产业整体能效水平;示范推进电气化和绿氢、蓝氢利用以及CCUS技术应用。通过上述措施,预计石化产业可早于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峰值6.0亿~6.5亿吨

第二阶段(2030-2050年)——快速减碳阶段


这一阶段,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原油加工量逐步降低,石化产品产量先升后降。通过持续深挖节能潜力,加快建立循环利用体系,各类节能降碳技术逐步成熟并实现工业化、多元化,化石燃料和化石能源制氢的绿色替代比例快速提升,CCUS规模明显增长,碳排放量快速降低。至2050年,碳排放总量预计将比峰值水平降低50%以上。

第三阶段(2050-2060年)——碳中和阶段


这一阶段,各类化石燃料和化石能源制氢的绿色替代比例将达到较高水平,但催化烧焦等工艺排放以及炼厂干气燃烧等排放压减难度较大。随着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成熟,CCUS在该阶段将发挥重要作用。到2060年,石化产业总体实现中和,建成零碳产业。

结 论

1)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驱动石化产业继续保持一段时期增长,科学合理规划石化产业发展规模,推动石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对于石化产业实现碳达峰至关重要。

2)石化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对于全社会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减少油品生产、多产绿色环保石化产品,可以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助力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

3)石化产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持续提升能效水平、建立循环利用体系、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采用先进绿色工艺技术等各类手段共同推动,并通过跨行业协同,大幅增加绿电和绿氢供应,共同推进实现“双碳”目标。

4)石化产业工艺流程复杂,存在催化剂烧焦、工艺尾气排碳等压减难度大的过程碳排放源,需要加强CCUS技术攻关,实现产业碳中和。

END

来源/化工活动家、《当代石油石化》、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化缘推荐:中国石化专家解读“双碳”目标约束下炼化产业转型发展思考!
六部委发文推动绿氢规模化应用,产业链未来年产值将达数千亿
迎接绿氢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氢能,无疑是下一个更大的未来!”
电氢耦合,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能源的N种考法——氢能,了解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