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霜降的由来与习俗
霜降的由来与习俗
霜降节气概述
资料图片:结霜的植物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与农事
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的气候特征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有人曾经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相反,水汽凝华时,还可放出大量热来,1克0℃的水蒸汽凝华成水,放出气化热是667卡,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免除冻害。
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杀害庄稼的敌人。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华北大豆收获,尚未下地的晚麦宜选用春性品种赶快抢种,已出苗的要查苗补种。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霜降又是黄淮流域羊配种的好时候,农谚有“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母羊一般是秋冬发情,接受公羊交配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0小时左右,和南方白露配种一样,羊羔落生时天气暖和,青草鲜嫩,母羊营养好,乳水足,能乳好羊羔。
结霜的植物·
霜与农作物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这是汉代科学家张衡描述霜后草木凋零的诗句。
霜,是指夜晚气温下降到0℃以下,地面附近及近地物体上的水汽凝结而形成的白色松冰晶。霜多发生在无风无云夜晚,从深秋开始到第2年早春都可能降霜。
2000多年前,汉代的《汜胜之书》记载:“芸苔(萝卜)足霜乃收,不足霜即涩”,说的是打了霜的萝卜要甜一些。按现代科学解释,即低温有利于植物体内的物质转化和糖分增加的缘故。1600多年前西晋的陆机也说:“蔬茶苦菜生山田及泽中,得霜甜脆而美。”农谚亦有“霜打蔬",霜在农业生产上虽会造成霜害,但霜也有它的功劳。因为水汽凝结时还可以放出大量的潜热,它能缓和气温下降速度,减轻植物的冻结程度。霜消时,又能吸收大量的热量,有利于受冻的植物慢慢复生。霜还能提高冬季蔬菜的品质。
打霜往往出现霜冻。霜冻是气温降到0℃以下,但当时空气中的水汽未达到饱和,没有霜出现,作物也遭冻害。因霜冻能使植物体内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变成冰晶,冰晶又吸收细胞中渗透出来的水分而逐渐增大,一方面压伤或压坏细胞,另一方面又使细胞内蛋白质沉淀,这样就使植物遭到冻害。霜冻强度越大、时间越长,作物受害越重。秋末冬初的霜还可杀死部分越冬害虫。由于霜冻,对土壤风化也有好处,人们常说:“十月无霜,臼里无糠”。清代陈恭尹在《耕田歌》中也吟道:“霜华重,土气肥”。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不少防霜冻的办法,如加强培育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以增强苗势(或树势);面积较大的作物,可以采用浇水法;较贵重的植物,可以用包扎法;在苗圃园地上面,还可以加盖稻草、农膜等。作物最怕三种霜冻。一是秋季过早的初霜,它常危害喜温作物,使棉花棉铃变成僵瓣,使红薯不耐贮藏,使甘蔗变质流糖而空心。二是隆冬过后的“冻后霜”,这时气温降到很低,而次日猛晴,气温突然升高,使越冬作物遭受严重冻害。农谚说:“冻后霜,柑桔光”。三是春季晚霜,这时作物的抗寒力减弱,容易受冻害。
霜降节气养生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的农谚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对这个节气的重视,此时节大自然都处在一个向冬天过度的阶段,我们人类也应该把“秋冻”放在一边,为健康地度过寒冷的冬天做些准备了。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
中医专家指出,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因此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另外,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及时关注天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萝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
天气逐渐变冷,身体局部保暖不当或人体为适应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陈代谢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发病随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一定要坚持医生的指导治疗,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此外,玉蜀黍、萝卜、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也是健脾养阴润燥食物不错的选择。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霜降节气的风俗
结霜的植物
闽台民间在霜降这天,要进食补品,闽南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有关霜降的民间文化
霜降节气歌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
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
糯稻此节正收割,地瓜切晒和鲜藏。
棉花摘收要仔细,棵上地下都拾光。
复收晚秋遍地搞,柴草归垛粮归仓。
大棚瓜菜看管好,追肥浇水把虫防,
大葱萝卜陆续收,白菜抓紧来拢帮。
敞棚漏圈快修补,免得牲畜体着凉,
拴牢牲畜圈好猪,麦苗被啃受影响。
捕捞成鱼上市卖,藕苇蒲芡采收忙。
城乡害鼠一起灭,既防疫病又保粮。
霜降农谚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霜重见晴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浓霜毒日头
霜后暖,雪后寒。
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
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
雪打高山霜打洼。
严霜单打独根草。
秋雁当头叫,必有大风到。
晚稻就怕霜来早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
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霜降前,薯刨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红薯半年粮,好好来保藏。
红薯本是庄稼宝,就看收存好不好。
地燥打洞,地潮搭棚。
瓜窖糟,如仓倒。
鲜瓜烂,饭丢半。
地瓜要坏,快切快晒。
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
轻霜棉无妨,酷霜棉株僵。
早春棉,减产少,夏棉霜早不得了。
霜后还有两喷花,摘拾干净把柴拔。
时间到霜降,种麦就慌张。
霜降,瞎撞。
时间到霜降,白菜畦里快搂上。
缺苗补,密苗间,麦苗匀全才增产。
密了穗子小,秆软容易倒。
稀了穗头少,产量就难保。
以籽定苗,以苗定蘖,以蘖保穗。
芒种黄豆夏至秧,想种好麦迎霜降。
望近霜降好种麦。
迎伏种豆子,迎霜种麦子
霜降播种,立冬见苗。
坝里霜降点。
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晚麦不过霜降。
霜降前,要种完。
麦不让霜。
湿地晚麦
霜降拢菜(白),立冬起菜。
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
地冻萝卜长。
复收拣起地里粮,积少成多堆满仓。
丰收第一收,精收第二收,复收第三收,三收才算收。
复收一亩数量少,万亩复收不得了。
宁可吃到肚里,不可瞎到地里
庄稼老汉不知闲,放下锄头拿扁担。
扁担不扎,两头溜塌。
秋天弯弯腰,强似冬天转三遭。
出门带镰刀,回来挑一挑。
上洼不空手,回来不空篓。
出门样样收,回来过遍手,该喂牛的喂牛,能编篓的编篓,最后剩下入灶口。
留地不种麦,快着耕起来。
秋冬耕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出苗。
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
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气暖和有青草。
霜降来临温度降,罗非鱼种要捕光,温泉温室来越冬,明年鱼种有保障。
种完麦,忙完秋,快采藕。
种完麦,忙完秋,割苇蒲,采鸡头(米)。
各地农谚
霜降、寒露都在阳历10月,各地农谚综合于下
山西:时值寒露抓秋耕,秋收秋种莫放松。采棉刨薯回茬麦,结合秋浇快进行。浇地造林集饲料,山药异地换种子。
河北:寒露霜降,收割大豆。抓紧打场,及时入库。晚茬小麦,突击播种。收割山草,好喂牲口。菠菜油菜,种上几亩。来年春季,能早收获。
山东:霜降一到,天气渐冷。抓紧收割,地瓜花生。切晒瓜干,要趁晴天。地瓜入窖,不能放松。麦田苗情,检查要精。缺苗断垄,及时补种。
新疆:十月寒露与霜降,秋高气爽秋风凉。北疆初霜在上旬,南疆霜降见秋霜。抓紧秋浇和冬灌,劳动果实快贮藏。牲畜抓膘又配种,拉运草料到冬场。
江苏: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霜降到,无老少(与前句意思相同,指水稻不分青黄,都可收割了。)。
上海: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晚稻脱粒棉翻晒,精收细打妥收藏。
安徽,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湖南: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
福建:十月寒露霜降临,稻香千里逐片黄,冬种计划积肥足,添修工具稻登场。
诗歌
霜降
诗/画 吴藕汀
登高吃酒久阑珊,
开在篱头花又檀。
霜降尖团肥正美,
囊悭惟有画中看。
附:霜降节气谚语中有趣的气象知识
◆霜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
这两条谚语都直白的说明在有霜的时候,一般都是晴好的天气,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上面所说的霜多指辐射霜,出现这种霜,一般都是当地已经受到北方来的冷高压控制,当地处于高压区内,多下沉气流,所以夜间天清月朗,碧空无云,第二天天气仍然晴好。
◆雪下高山,霜打洼地。
这条谚语反映了两个气象小知识:“高山容易下雪”、“洼地容易结霜”。
□为什么“雪下高山”--高山上容易下雪?
我们知道空气温度一般是高度越高,气温越低;相反高度越低,气温越高。由于这个原因,当山下地面气温还在0℃以上时,高山上的温度已经在0℃或0℃以下了。
“雪下高山”   资料图片
云底离地面的高度从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所以云底的温度也比地面低了许多;云内的温度更低,云内的水汽大量凝结成雪花开始下降。如果此时近地面空气温度较高,那么雪花在降落过程中会逐渐融化,到地面时已成为雨点而不是雪了。如果雪花降落在高山之前尚未能融化,那么高山上肯定是在下雪。也就是说,如果山下已经下雪,那高山上肯定下雪,即便山下地面上没有下雪,高山上也有可能会下雪。在夏天,如果山很高也有可能下雪。这就是雪下高山的道理。
□为什么“霜打洼地”--洼地里容易结霜?
我们知道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近地层空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因此霜的形成条件与空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关系不大。
我们也知道空气温度越低,空气密度越大,比重也越大。而空气是一个流体,这样最冷、最重的空气就会往最低处流动,一旦到达最低处,它就赖在那里不动了,也就在洼地停留积聚逐渐凝华成霜,因此洼地也就较一般的地方容易形成霜,这就是"霜打洼地"的意思。
◆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
这条谚语反映了这样一个气象小知识:一天早晨有霜,天气晴的时间不长,三个早晨有霜,晴天时间维持得会比较长。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朝有霜天晴久” 资料图片
前面已经说过,霜是冷高压控制下,春秋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形成霜的过程,不论哪一种霜都是空气冷却、水汽碰到冷的物体表面凝华而成的。因此霜的强弱是与冷空气势力的强弱密切相关的。
“一朝有霜晴不久”,说明了冷空气势力不是很强,温度不是很低,且容易移走,因此只能形成一日的霜。冷空气(弱高压)移走之后,本地转受低气压控制,天气就会转坏。
相反如果连续几个晚上都有霜出现,说明冷高压势力较强,范围大,移动慢、比较稳定,一般能维持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三朝有霜天晴久"就是这个意思。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天气网      牛歌综合编辑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冬不见霜,春来冻死秧”,关于立冬的农谚,你还知道哪些?
【节气与物候】二十四节气详解(比《动物世界》雅多了)
中国农历的24节气
二十四节气——霜降——2016年7月15日——丙申年六月十二日
18霜降(二十四节气之十八)
霜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