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食疗的常见认知误区(健康养生)
秋冬季节,是人们饮食调补的大好时期,很多慢性病患者也把食疗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但人们对食疗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食疗见效快
食物、保健品和药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效力”不一样。食物性质平和,其中含药性成分少,这样才可以作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种食物吃几天就会让血脂、血压发生明显变化,这种食物能成年累月吃吗?事实上,所谓饮食养生改善体质,通常都是长期食用才会明显见效。
误区二:食疗安全无副作用
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化学成分超过正常水平,就有毒性,这就是毒理学的基本原则:剂量决定毒性。食物在正常量的时候是安全的,但吃得过多,就变成了药物。比如说,烟酸本来是一种B族维生素,每天吃十几毫克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但如果作为调控血脂的治疗药物,就是论几克来吃的,剂量是膳食量的几十倍,这时候它就有一定的副作用了。
误区三:千人一方
中医要辨别体质之后才可下药,而且药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细地调匀寒热,绝不可能给所有的人都开一类方子。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也是要辨别不同人的生理状况和营养状况,按照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来安排食谱。有些人应少吃红肉,有些人则适宜多吃红肉。有些人适宜多吃燕麦,有些人则不适宜多吃。
误区四:食疗可以替代药物
食疗虽有效,但不可盲目替代药物。因为食物虽然也有性味的偏性(即四气五味,四气即食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即指食物的辛、甘、酸、苦、咸)而有纠正机体阴阳失衡的作用,但其偏性不及药物明显,故单纯的食疗主要适用于病情较轻浅的恢复期或慢性疾病的缓解期。药物毕竟偏性较大,治疗疾病效果远强于食物,如果盲目停药,仅用食疗维持病情,必然会导致病情的反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药物和食疗相配合的情况下,根据病情逐渐减少药物用量,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力求将药物用量降到最低。
误区五:营养学和食疗是一回事
营养学也关心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调整来控制慢性疾病,比如如何控制血糖、血脂等,如果做得好,长期来说有可能逆转疾病指标,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药,所以,很多人以为营养学和食疗是一回事,但这是不准确的。
食疗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内容涉及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归经理论等;营养学属于预防医学,它主要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平衡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来维持健康,并减少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不过,两者虽然不是一回事,但在某些方面却是一致的,如果能合理结合,将使养生效果加倍。
误区六:食疗无需医生指导
许多人看了一两篇文章,就给自己的体质定性:或寒或热、或实或虚、或燥或湿,而后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食疗,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人的身体状态十分复杂,大多数人的脏腑都是寒热夹杂,或湿热并重,或表虚里实,或表实里虚,各人都不尽相同,不能根据零散的知识就简单判定自己的体质。食疗和诊病一样,讲究辨证施治,它的内容涉及到中药学、方剂学和临床大多数学科,长期食疗需要专业医师的科学指导。
素材:网络  编辑制作:杨凤弟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中医食疗的几点看法
看中医要避免的5个认识误区
“食疗”的五大可怕误区 - 范志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食疗真那么神?
科学食疗勿陷误区
『食疗集』牙齿变白用小苏达 25个中医养生秘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