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飞少年的梦想——三十年育子实践与感悟之和儿子一起成长(成长篇)
userphoto

2022.05.09 安徽省

关注

二、和儿子一起成长(成长篇)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请点击上方蓝字“育子手记”关注公众号,

   并感谢转发分享】

(一)胎教早教(之1

                       【育子感悟】

                   平常心态,尝试胎教;

                   不问结果,实施早教。

                   淡泊功利,默默努力;

                   勿急勿躁,润物无声。

              1、不可轻视的胎教早教

   人的智力和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每一对父母,都应该提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从而帮助自己,有效地实施胎教早教,合理地孕育和教育孩子。

   胎教,是指对胎儿的教育。从孕育开始,孩子就不是独立个体,如果母体身心健康,就能供给胎儿足够营养;如果孕妇和准爸爸采取合适的方法,就能更好地促进胎儿身心的良好发育。

   早教,主要是指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以前的早期教育阶段。早期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实施者主要是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若实施得当,就能较好地达成九大成长目标,也就是教育专家早就提出的: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能力、力量、速度。

  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现任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他所领导的团队,有一个小组专门从事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工作。针对贫困地区部分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运用分组对照实验,持续跟踪研究,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三岁之前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可能让孩子超越自己出生的阶层。这些孩子长大后薪资更高,情绪调节能力更强,对福利的依赖更少,自杀率、犯罪率也更低。

   赫克曼教授提出:“假如你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最佳时间是在3岁之前,那时大脑仍在发育中,可塑性较强。”他还用经济学投资观点,形象地作出如下比喻:如果一个国家和家庭,投资03岁的孩子,回报率是最高的,在0-3岁,你投资1元钱有12元钱甚至更高的回报;34岁投资1元是7元钱的回报,小学的回报是3元钱;大学里投资1元钱的回报,就只有1元钱,成人则是负的。换句话说,学前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

   赫克曼教授工作团队的调查结果和研究结论,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就应该作好教育孩子的思想准备,学习一些必要的相关知识。

   这并不是说实施胎教早教,就一定需要父母掌握比较高深的育儿理论,以及拥有比较富裕的经济基础。

   三岁之前的孩子,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旺盛,在这个时段,最需要父母的精心养育和悉心教导。我们当时比较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从中获得了一点粗浅的体会,并总结出如下五个要点,这也是所有父母稍作努力就能做到的。

   一是真心陪伴。父母陪伴孩子时不能厌烦或敷衍,应该全身心投入。尤其不能一边带孩子、一边干其他事(例如现在的人玩手机等)。

   二是简单易行。让孩子明白简单的道理、学做容易的事情,比如讲故事、搭积木、做传统游戏、自己穿衣吃饭等等。

   三是少谈遗传。有的父亲或母亲(或其他长辈),喜欢把孩子的优点看作自己的遗传,把缺点说成对方的遗传,这不利于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也容易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后寻找借口逃避困难。其实,胎教早教包括后期教育,主要是看教育者的参与程度和孩子的投入程度,与遗传因素关联度较小。

    四是树立榜样。父母长辈的语言风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价值观念,都会对孩子产生潜在影响。因此,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也要作出相应的努力,榜样的示范效应非常重要。

   五是文明奖惩。所有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其能力表现形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奖惩,应该酌情、合理和适度,注重教育的艺术,尤其要提倡文明管教。父母尽可能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奖惩,这不仅能滋养孩子心灵、帮助孩子成长,而且还有可能避免“穷父母”养出淘气的“富二代”。

   三毛曾说:“养一个小人,没有问题,为这份爱,担一生一世的心,担不起。”养育孩子,确实辛劳牵挂,我们也深有同感。已做父母或者即将要做父母的人,不能毫无准备,应该提前做一点功课,也就是说要主动学习一门新的教育课程:“如何爱孩子”。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爱孩子”这门课程,没有教科书,没有习题和标准答案,所有父母,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都需要沉下心来,结合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才能逐渐提升教育能力,领悟教育艺术。

  父母不要“过于”看重物质条件对于孩子成长成才的影响。成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依赖父母从精神、意识、意志上,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并逐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自立自强、懂得感恩、品质优秀的好孩子。

   遇到好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幸事。每个孩子都好比是一块璞玉,是一件需要不断雕琢的艺术品,孩子首先接受的是来自父母的雕琢。所有父母都是雕刻家,只要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就可以将璞玉切琢无瑕、磨砺发光。

   但是,若不懂得雕琢艺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父母管教孩子的无力感,将会与日俱增,最终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爱孩子容易,“如何”爱孩子却不那么容易。有教育专家把父母不会管教孩子称之为“爱无能”,是不无道理的。

   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是孩子大脑神经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父母尽力做好胎教早教,不仅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而且还可以为后期的进一步教育打好基础。

   储备了一些胎敎早教的理论知识,怀孕后,我就暗暗下定决心:对于即将哺育的小生命,我必须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负起责任。哪怕劳心费力,哪怕困难重重,哪怕压抑和委屈自己,我都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情绪情感,为孩子创造愉快成长、安心学习的环境——在陪伴孩子时,我要和颜悦色、充满爱意,琢磨他的生理心理需求;在遇到烦恼时,我要首先为孩子着想,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尽力呈现随和慈爱的母亲形象。

   “善待孩子、教育孩子”,是我在心里立下的誓言,也在具体施教中,慢慢变成了我和先生言行举止中努力遵循的“座右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封建家庭教育的轨范——司马光的《温公家范》
国学与家庭教育
《易经》告诉我们的家庭早教内容与家庭早教方法是什么?
浅析《颜氏家训》中的早期教育思想: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家庭教育中的格言精选,从中你会受到哪些启发?
“独二代”成长警示:健康权的隐性剥夺不容忽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