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飞少年的梦想——成长篇“ 竹马玩童之3”
userphoto

2022.05.09 安徽省

关注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请点击上方蓝字育子手记关注公众号,

感谢转发分享】

  (二) 竹马玩童3

                  【育子感悟】

    孩提时代,玩乐为主。

    玩中学、乐中教,多种能力得提高。

    管得当、软坚持,良好习惯终养成。

    纠错中明理、磨砺中进步,

    儿童成长之常态,父母用心莫敷衍。

         3、矫正任性(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个熟悉的字眼,却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它是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在心间的一种情感。懂得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会使人的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自然,是学会做人做事的重要支点;感恩心态和感恩举动,所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感染或改变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

父母如果将“感恩教育”贯穿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孩子形成“感谢自己所得”的思维习惯,就可以让感恩情感的产生变成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从前文所述的“让车”事件中,已经体会到“自私和任性”就是孩子的天性,先生也多次告诫我“善待孩子,不是让你惯着他、由着他。”对儿子的日常言行,我们便多长几个心眼,尽量从最最微小的事情开始,让儿子懂事明理,学会感恩、学会感谢。

       01、给外婆拜年,初现任性

儿子四岁那年的正月初三上午,我和先生准备带着他一起去给外公外婆和舅爷舅妈拜年。

我的娘家在农村,那时家境贫寒、住房狭窄,又因为养猪养鸡,卫生状况较差。儿子便任性地告诉我:“妈妈,我不喜欢去外婆家,地上到处都是鸡屎,也没有办法玩耍,我不想去。” 

听到这话,我心里虽然很难受,但也能理解儿子害怕鸡屎的心情。由于前文所述“让车事件”的敎训,我只能压住心中的不悦,不是命令儿子一定要跟我去,而是刻意提升自己的说话水平,对他循循善诱、阐述道理:“妈妈是外公外婆养大的,也是在那个家长大的。孩子都应该对父母有感恩心理,平时工作忙,过年过节的时候去看望他们,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礼节。”

儿子听我这么说,又跟我讨价还价,告诉我:“妈妈,外婆为什么要养猪养鸡呀?”我只好耐心地向他解释:“农民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他们只能利用农副产品和剩饭剩菜养猪养鸡,再用卖猪肉和鸡蛋所得的钱,去买柴、米、油、盐、酱、醋等日用品。如果不这样的话,生活怎么维持呀?”

听完我说的话,他又找到了一条理由,跟我说:“妈妈,那是你的家,外婆是你的妈妈,为什么要三个人一起去?你一个人回去,爸爸留在家里陪我玩,可不可以?”

我听到这话脑子都晕了,心想可别小瞧这么一个小不点,主意大着呢,说起话来还有着一套自己的道理。他只想着自己的玩乐,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孩子的自私自利,可能都是与生俱来的吧?

我虽然不高兴,但面对儿子的不顺从,只能耐着性子哄他:“你这种说法让我很伤心、也很为难。你不知道,外婆一家人都是非常喜爱你的。在你出生时他们忙里忙外,给你第一次洗澡的人就是你的大舅妈;你外婆为了照顾妈妈坐月子,自己辛苦劳累,还要把家里的许多事情丢给你外公和舅爷舅妈。你喜欢妈妈,就要帮助妈妈一起孝敬外公外婆和舅爷舅妈,以此表感激感谢之情。你想想妈妈说的话是否有道理?”

先生也帮我教训了儿子,让他知道孝敬其他长辈与喜欢爸爸妈妈同样重要。并且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不能只从外在的物质条件优劣,去决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是今后做人做事中特别重要的一点。

自那以后,我们每次到外婆家,儿子的态度都是很积极、很主动,这让我倍感欣慰。

小孩子虽然在心理上、智力上、体力上都是弱者,但也是糊涂自私的,更是善于察言观色的。如果孩子一次次的不守规矩和随心所欲,都被父母无原则迁就或满足,就会逐渐助长和强化他们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

父母不要以为那只是孩子对别人的自私自利,其实它也会慢慢转化为对父母亲人的刻薄无情。从长远看,父母对幼小孩子无原则、无底线的“爱”——实质上是迁就和纵容——当然不是爱而是害。孩子长大后的“自私懒惰、不思进取”,主要是因为父母溺爱孩子,疏忽了对幼年孩子的心理敎育和行为矫正。孩子只有逐渐拥有同情同理心,从小学会孝顺长辈亲人,长大后才能懂得如何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法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如果父母不要求孩子举止有礼、尊重他人,不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别人负责,就会亲手把孩子送上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爱得让人窒息的祭坛。”

小时候宽松放纵,长大后再严格要求,个中困难可以想象。所以,管教孩子越早越好,父母要多多了解孩子心理,万万不可嫌麻烦、“心太软”。在孩子思考能力较弱、反抗能力有限时,多教育、多引导,这样见效快、效果也会更好。当然,有效的管教,不是简单打骂,而是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并让孩子刻骨铭心、受益终生。

       02、接儿子放学,再现任性

儿子四周岁时上了幼儿园,平时都是他爸爸骑车接送。有一天下午,下着毛毛细雨,先生有事,就让我步行去接他。

儿子见到我时,不高兴地冲我吼了一句:“我不要你来接我,爸爸接我都是骑着自行车的。”

我一听,本能反应就是好伤心。但我努力地克制自己,然后很温柔地说:“儿子,妈妈步行来接你,是因为关心你,担心我的车技不好,影响你的安全。你只考虑自己喜欢坐在自行车上,也不想一想,爸爸不来接你应该是有原因的。刚才我还在心里高兴地幻想着你见到我时开心的样子,现在你不但不感谢我,反而却说不喜欢我来接你。以后你爸爸有事,我也不会来接你了。”

看着儿子的表情,木木的,有点委屈难过的样子,我接着说:“你说出这种话,让妈妈不开心,你自己也不开心,到家后爸爸知道了也不开心。背后的原因就是你想坐自行车。”

儿子沉默了一小会儿,牵着我的手赶紧说:“妈妈,刚才我心里一直想着早点回家,可以多玩一会儿。不是不喜欢你来接我,而是跟你一起慢慢走,就减少了玩的时间。妈妈步行来接我是很辛苦的,我刚才说错话了,我应该感谢妈妈。”

一路上,我撑着伞,牵着儿子的小手,听他谈论着幼儿园里小伙伴的趣事…… 

回到家后,我故意绘声绘色地跟先生说:“儿子今天表现得很懂事,说我步行接他很辛苦,还跟我说了谢谢。”先生听了高兴地摸着儿子的光头,嘻笑着说“很好,大头儿子知道孝敬妈妈了。今天爸爸有事才没去接你。”儿子有点害羞、又有点得意地说:“爸爸,我知道。现在,我要赶紧出去玩一会儿。”

我们希望儿子做一个心怀喜悦和感激的人,让他知道,世界上没有人给你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即使是父母,也只能永远做你强大的后盾,而不能过分帮助,去替代你的人生。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出生,是我主动选择的,孩子只是被动服从。我的所有付出,都应该是甘心情愿;只要孩子回报给我纯真的笑容、暖心的话语、柔软的拥抱,就能带给我无限的快乐——怀有这种情感,看上去很美好,在生活中却极容易溺爱孩子。

先生比我有理性,常告诫我:“儿子,只是你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爱护他是必须的,但也不能牺牲自己委屈求全。过度关爱,会让孩子不懂珍惜、不懂感恩。”

        03、感恩需培养

感恩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段精彩的读者评论: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如果经常告诉他:“没有关系,你开心就好。”长大后孩子也就会跟父母说:“我开心就好,关你什么事?”看到这段话,我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并再一次深刻体会到父母“言传身教”的魔力。

父母对孩子的好,只是出于爱。父母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让孩子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行得安稳、睡得踏实,没有饥馁、穿着得体,尽情玩乐、潜心读书。这些不求回报的付出,不应该是投资,更不应该是养儿防老。

但是我仍然觉得,如果不培养孩子拥有感恩之心,他就会认为父母替他做什么都是应该的,长大后容易自私自利、自以为是,遇到不高兴的事,或者出了问题,往往只会怪父母、怪朋友、怪社会。长辈在付出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孩子不要认为这些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只有让孩子先学会感恩父母亲人,才能懂得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给予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自己享受的幸福生活,是因为有了别人的辛勤付出。

然而,孩子往往不会主动思考这些问题。他们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坚强勇敢的男孩、或青春靓丽的女孩,思维习惯和品行的养成,都与父母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令人不无担心的现象是,现在的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因为长期被父母亲人无私地呵护关爱着,有些孩子形成了只知爱自己、不知爱别人的思维习惯。

时常有父母向老师诉说孩子不想与自己交流,多说几句话,孩子就会不耐烦,更有甚者恶语顶撞、凶相毕露。有的父母很无奈地说:“老师,我已经管不了他(她),你帮我管,可以打、可以骂,我不会怪你,还要感谢你。”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都很难受。

有的孩子长大后,从心理上认为父母已经OUT”了,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无法与父母交流。有时还为自己对抗父母寻找理由:自己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容易情绪失控。

当然,父母说话有节有理,孩子才能对父母出言谨慎;父母教孩子懂感恩、有礼貌,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爱心,进而理解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在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的坐标系中,坐标的原点都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这些复杂关系的中心都是“我”。一个人即便非常热衷于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做单枪匹马的“孤胆英雄”,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的生存环境。如果“我”缺乏感恩之心,将会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冷漠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恶劣。而人生的许多成功,既是在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的氛围烘托中努力所致,也是由来自他人和自然的多种力量的合力所致。

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品。教孩子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在与他人、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去发展健全的人格,这将会有利于孩子生发出刻苦努力、完善自我的进取之心;当孩子拥有感恩之情、报恩之心,习惯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记,他们为了对得起给予自己恩惠的人(比如父母、老师和亲朋),就会用实际行动去努力实现更大的成就。 

感恩教育的开展,不是仅仅在过年过节或特定的节日,而是应该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用轻松愉快的方式,经常将“感恩教育”的方方面面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中,也许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感激感恩心和同情同理心,让孩子做人善良低调、待人谦和有礼。这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与热播电影《少年的你》类似的校园霸凌事件、降低与新闻报道“拿刀砍老师、拿砖砸老师”案件类似的少年犯罪率。

养育之恩、教育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推崇知恩图报、鄙夷忘恩负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孩子学会感恩,并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无法报答的;有些恩情是难以等量回报的。只是,如果一个人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生命的空间就会被善良包容、积极上进的气场充盈,计较、抱怨、狭隘的心魔就会被远远驱离,就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4种妈妈,永远教不出成大器的孩子!
花一万块钱“买”回来的媳妇,终于跑了
比诗歌和远方更诗意的,是纯真可爱的童话世界
马一珊:原生家庭5丨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庆兔兔日记》2636庆小兔庆兔兔没有过来
“离婚后,前夫一直拿孩子要挟、骚扰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