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飞少年的梦想——成长篇“ 竹马玩童之7”
userphoto

2022.05.09 安徽省

关注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请点击上方蓝字育子手记关注公众号,

感谢转发分享】   

  (二) 竹马玩童7

                    【育子感悟】

      孩提时代,玩乐为主。

      玩中学、乐中教,多种能力得提高。

      管得当、软坚持,良好习惯终养成。

      纠错中明理、磨砺中进步,

      儿童成长之常态,父母用心莫敷衍。

  7、慎用暴力语言(情绪教育1)

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之强大,难以形容、难以解释。它隐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却能控制人的言行,这就是人的情绪。

人的情绪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现象,包括“喜、怒、哀、羞、悲、恐、惊”等多种情感体验。各种情绪都能反映人们内心的感受,都有它的价值和功能。虽然没有好坏、是非之分,但是从类型上还是要分为“愉快”和“不愉快”两类,或者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父母用正面情绪影响孩子,避免因为负面情绪的积累,而导致孩子出现偏差或者极端的言行,就是我理解的“情绪教育”。 

人的情绪好坏,更容易受到与亲人相处模式的影响;孩子的积极情绪,主要依靠父母的示范和培养。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总是时有发生。如何稳定情绪、慎用暴力语言,是“情绪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多数父母需要花很多时间修炼的一道内功。

       01、先生的“暴力语言”

写这篇文章时,先生和我一起沉浸在回忆中。令人自责懊悔的暴力语言和场景,像回放的影片一样,把我们带回到二十多年前——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往事,裹挟着后悔和庆幸,一齐涌上心头……

其中,1990年9月10日下午发生的一件事情,令我们印象尤为深刻。

先生工作的学校,在那几年的教师节,每年都会发一张电影票作为教师节福利。由于我在距离县城15里地的一所高中工作,先生只能一人带着儿子去看电影。

可是,因为那不是儿童电影,在观影过程中,儿子便吵闹着要出去玩。得不到爸爸的准许,他当然就以哭闹抗争。

孩子的需求与大人的喜好,在这里产生了矛盾。先生的暴躁脾气就上来了,他抱着儿子气呼呼地走出了电影院,又把儿子放在路上,并生气地说:“就知道玩、就知道哭,闹得我没法看电影,又让周围的观众讨厌,我不要你了。”

先生一边说一边快速地独自往前走,儿子在后面委屈地哇哇大哭:“爸爸,你不能不要我,我不哭了,我真的不哭了。”

先生听到儿子的哭喊声,才觉得自己刚才的语言和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儿子,又回头把儿子抱在怀里,向儿子承认了错误:“是爸爸不对,爸爸说错话了,爸爸不会不要你的。”

记得当年我回家后,先生把上述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后悔地说:“一个人带孩子很疲惫,家中又没有电视机,本想借看电影放松一下,就没能忍住脾气,真是太不应该。让儿子受了委屈,心里也很难受,以后我要引起注意。”

我很气愤地埋怨他:“你怎么能这样不顾儿子的心理感受呢?他才三岁呀,看不懂电影内容自然会哭闹。弱小孩子完全依赖父母的关爱和调教,而你身为父亲居然说出那种话,威胁一个三岁的孩子,真是太过分了!”

先生听着沉默不语,我又补充说道:“我知道你一个人带孩子确实很累。可是,要想做到真正地爱孩子,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内心烦恼无数,也要首先照顾孩子的心理感受。”

我一直认为,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应该以孩子的视角看事情,遇到问题时和霭可亲并长久坚持,为孩子树立榜样,才有可能让孩子逐渐获得克制情绪的能力。

教育,是个琐碎、漫长的工程。后来,先生在管教过程中,还是会习惯性地使用一些不妥当的言语。心里充满的是爱,从嘴里吐出的却是“刺”,比如:

   “不听话你就給我滚!”

   “再犟嘴我就揍你。”

   “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东西!”

   “就你这怂样,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又写歪了,手比脚还笨!擦掉重写!”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你以后能做好什么事?难道是猪脑子?”等等。

由于儿子脾气倔犟、痴迷玩乐,在调整生活习惯、矫正学习态度的过程中,先生习惯使用的暴力语言,曾导致很多次“家庭内战”。

平时,儿子的小对抗、小情绪,我可以釆用“怀柔政策”化解,及时地帮助他调整好情绪。但是,儿子懵懂顽劣,总是会不时出现淘气不听话的情况,所以,“严厉型”爸爸的“亮剑”管教,仍然不可或缺。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有“胡萝卜”,也要有“大棒”。

只是,每一次冲突发生后,我都会借助折腾一番的“情绪教育”,确保父子俩的关系,从“对抗和冷战”,慢慢地“邦交正常化”——毫无疑问,我在他们之间的斡旋,很难把握好分寸,左右为难、颇伤脑筋、颇费周折。 

庆幸的是,儿子属于顽劣、顽强型的孩子,父子俩总是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抗冲突和争吵争辩中,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都会犯错误——如果是用惯了暴力语言的人,想要彻底改正缺点,更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要刻意地严格要求自己,方能“百炼钢化成绕指柔”。

尽管如此,我总是固执地认为,父母不应该被“爱之深、恨之切”的思维模式控制自己的言行,假爱之名,经常说出“恨铁不成钢”的暴力语言;而是要努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尽量运用有理有情、有温暖有温度的方法,处理亲子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02、暴力语言的危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发生,父母的打骂管教确实难以避免,有时可能还是不可缺失的。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讲究方法和内容——尤为重要的是,从孩子很小时起,父母就应当尽量慎用“暴力语言”。

古语有:“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暴力语言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父母有时难以觉察,但又可能影响深重而长远。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给予的关爱最深情,如果造成伤害也就会最深刻。

作为被教育对象的孩子,常常是弱者。当父母在工作上不顺心、生活中有烦恼,导致自己的情绪低落,或者在孩子表现不好、学习成绩不够优秀时,都容易让父母“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不加控制、不加选择,用消极冷漠的语言刺激孩子,甚至口出恶言地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

如果孩子的性格恰好属于敏感脆弱型的,那么父母以为自己只是随便说说的某些话语,就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我常常思考:周围一些小时候“出类拔萃”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平平的不在少数,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难道孩子的能力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减弱吗?答案显然不是。

据我对某些学生的了解,有些孩子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因为犯错误被粗暴管教而导致内心的累累伤痕,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及时修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者(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老师或其他人)不恰当的语言、行为,不合适的态度、情感和方法,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分散了孩子求知探索的注意力、消磨了孩子努力进取的热情,以致于让孩子不能汇集身体和心理的主要能量,追求美好、追求进步。

许多事实证明,父母管教时的“暴力语言”,如果积少成多,就很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父母也许以为孩子不会记仇,其实,有了伤害就会有伤痕。小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呵护,而父母却因为这份责任和义务,容易把心底的爱变成“暴力语言”,如果没有重视如何及时修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日积月累后,就会让孩子生活在不良情绪的阴影中。

负面情绪往往让人陷入绝望,积极心态常常助人看到希望。如果在孩子的幼童时期,父母能够尽早觉察到“暴力语言”可能对孩子产生的伤害,有意识地强化正面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就能够减少麻烦、减轻苦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大有裨益。

暴力语言易伤娃,和风细雨效果佳。父母亲人的态度温和、语言有爱,有利于孩子获得自尊、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日常生活中总是透着温馨和谐、理解包容的家庭,才是孩子的成长乐园。看到孩子在情绪上平和愉悦,集中能量、恣意盎然地快乐成长,应该是为人父母期盼的最大乐事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语言暴力毁掉的孩子
语言暴力太可怕,一句话就能影响孩子一生
学校中“语言霸凌”的威力,不比肢体暴力要小,很多孩子都在承受
语言是能杀人的,尤其是“至亲”说出,别小瞧了语言暴力的危害
密歇根脑科学家:对孩子大吼大叫,可能会改变他们的大脑
绘本推荐 | 请别忽视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