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崇拜偶像生梦想
userphoto

2022.05.09 安徽省

关注

      (四)学业筑基(之25) 

                   【育子感悟】

                 孩儿无知且懵懂,

                 循循善诱费思忖。

                 亲情爱意为动力,

                 春风化雨育花红。    

        25、崇拜偶像生梦想

人,虽然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但精神才是生命的主宰。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多,孩子都会变得有思想、有主见。

如果父母逼迫孩子努力,往往会令孩子反感,带来的结果也常常是事与愿违;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那就更难让孩子心悦诚服。

因为,那些都是父母期待的样子,不是孩子的内心追求。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是他们是否愿意努力的决定性因素和内在动力。

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播种期,播下一颗怎样的种子,可能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父母除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日常学业,还要引导孩子树立目标、萌生梦想。

有了目标,才能顿悟开窍、控制自我;有了梦想,才能坚守初心、坚持努力。赢在起跑线的孩子,一定是主动奔跑的孩子。

        01、初见偶像   心生羡慕

儿子小学毕业前的一天,先生的一位高中同学,从北大毕业,又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带着也是博士的夫人,回国探亲。

我们得知此消息,邀请他们全家举行了一次聚会。

那是儿子和自己经常听到的两个偶像第一次见面。席间从我们的言行中,儿子感觉到了我们对博士全家的钦佩羡慕,分享了博士父母的幸福喜悦,也聆听了博士夫妇对他的勉励期待。

虽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才的尊重,以前经常出现在我们和儿子的日常对话中。但是,我们那些口头说教,并没有真正触及儿子的灵魂。那次聚会,才是给儿子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教育课。

孩子虽然向真、向善、向美,对未来充满向往、充满期待,但是,只有那种真正发自内心的羡慕,才是萌生梦想的诱因、追求优秀的开始。

        02、榜样力量   催生梦想

我从自己小时候萌生梦想的回忆中体会到:孩子在儿时都会憧憬未来,想象着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然而,孩子的梦想,不是无缘无故地萌生,而是受到现实生活和所闻所见的影响。

儿子自从和博士夫妇见面后,就像是被神仙点化了一样,顿悟开窍、改变了很多。

我们看到他在上学前和放学后,都是精神抖擞、充满活力;对各门功课的学习,都是自主自觉、精力专注。

那段时间,儿子和我们相处融洽、关系亲密。

我们知道儿子在立志。有一天,他试探地问我们:“爸爸妈妈:以我现在这样的成绩,以后能否考上北大?”

我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能否考上北大,现在我们无法预知。关键是你心中要有一个努力目标,先有辛苦的奋斗过程,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结果。”

儿子怯怯地说:“我想以叔叔阿姨为榜样,先努力考上北大,再到美国留学,不知道行不行?” 

听到这话,我们有点吃惊。虽然心中有惊喜、脸上有微笑,但现实情况却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考上北大并非易事,我们只能把它当作是儿子的少年梦想。

先生和我交换了一个眼神后,便鼓励他:“好哇,不管能否考上北大,只要你有了这个奋斗目标,就能勤奋执着、抵抗诱惑。”

儿子既向往当足球明星,又企盼能考上北大。尽管少年的梦想容易好高骛远,少年的心事容易变化不定,但不管怎样,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尽可能保护他的美好初心。

我接着又说:“你可不能只把梦想挂在嘴边、留在心里哟,那样,就只会变成'梦和想’。落实到行动上才是最重要的。”

儿子若有所思、沉默不语,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敢再向我们夸海口。

       03、借梦想之名   行督促之实

自从儿子出那个梦想后,我们便有了“矢志不渝终有成”的期盼,经常有意识地用那个梦想提示他、引导他:

考上北大,不是你想一想就能成的。因为将来可能的成功,并不是在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开始,持续累积,方有可能。

我时常与儿子聊起自己年少时的贫寒生活、内心无助和求学的艰难,让他对“穷则思变”“努力会有回报”“知识改变命运”等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

令我高兴的是,儿子从来不会顶撞我,比如说:“时代不同了,你的忆苦思甜没有用。”相反,他对我在小时候没有受到良好教育、没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和生活,总是会感到遗憾惋惜。

令我欣慰的是,通过读书让我走出困境的现实,时常激励他、鞭策他,让他较早明白了,只有足够努力,才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儿子改变行为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体会到:孩子是否愿意努力,不是依靠外界压力的逼迫,而是依靠自己对目标的向往

梦想,是孩子前方的指路明灯,可以大大提升内驱力,让孩子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半途而废。

主动追求进步快,外界逼迫冲突多。引导孩子萌生梦想并为之努力,比直白地提出严苛要求,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这是父母帮助孩子走出平庸的有效手段之一。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相信他会为科学献身吗?
5个孩子4个清华北大:普通家庭的孩子,应该怎样逆袭?
那些信奉“985学霸父母鼓励孩子当学渣”的父母后来怎么样了?​
走着走着,我累了也懂了
一家兄妹四人不是北大就是清华 这么牛,家长们不来学
【铿锵玫瑰】第1期|励志姐吴芹:从中专生到博士生的完美蜕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