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五年后,终于明白周星驰比冯小刚好在哪

年长的影迷或许还记得,十五年前贺岁期间的新闻热点——

《功夫》与《天下无贼》同月上映,周星驰与冯小刚同台PK。

结果?

据媒体报道,《功夫》赢了票房,却输了口碑……

据媒体报道,多数人看完《功夫》,都像我看完《新喜剧之王》那样一脸茫然……

据媒体报道,与《天下无贼》赚到的热泪相比,《功夫》赚到的仅仅只是金钱而已……

北电的研究生梁小姐,甚至列出《功夫》的两大“失败”。

第一大“失败”:台词。

梁小姐认为,一部优秀的周星驰电影,就得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台词。

为了证明这点,梁小姐还举了几个例子(都是曾经被批评的“烂片”)——

他好像条狗啊!——《大话西游》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喜剧之王》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何分别?——《少林足球》

没错,《功夫》里,好像确实没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

但……台词,能当成评价一部电影的标准吗?

看完十五年前的热门“影评”,我实在颇感困惑——

那个年代的北电,到底都教了学生什么?

我们知道,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最讲究的是视听语言。

电影与电视剧的一个最大不同,就在于电视剧着重依靠对白引人入胜。

而电影,尤其是优秀乃至伟大的电影,则着重依靠画面和音乐冲击心灵。

《功夫》就是这样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它将视听语言做到了巅峰。

你或许想不起片中角色说了什么,可你绝无法忘记片头这段音乐旋律。

你也绝无法忘记,与旋律相辅相成的斧头帮之舞。

注意:舞蹈刚开跳时,只有一个大哥,带着两个小弟。

接下来,画面一转,是媒体报道有人在车中被斧头砍死。

警察挡住记者的镜头,说明根本无心追查真凶。

就这样,斧头帮愈发嚣张,跳舞的人变成了六个。

再往后——

酒楼、赌场、歌舞厅相继开张。

斧头帮二当家负责看场,师爷则在黑夜中收钱理账。

跳舞的人,变成了几十个、几百个、无数个……

从开始跳舞,到跳舞结束,只有一分多钟的镜头。

这说明什么?

周星驰只用了一分多钟,且没使用任何台词,就做到了三件事——

一:迅速定下了影片的风格基调,即“杀杀人跳跳舞”的黑色幽默。

二:直白揭示了影片的社会背景,即“恶人越来越多”的残酷乱世。

三:合理预设了主人公阿星冒充斧头帮作恶的行为动机,即——

这个世界满街都是钱 遍地都是女人谁能够下决心 就可以争得赢谁能够把握机会就能出人头地

现在机会来了狠下心杀个人 正式加入斧头帮那么钱和女人就全都有了

用最短时间,做到最多的事,还能让观众沉浸于此。

这,就是作为一名导演的所谓“功力”。

不过,单凭功力,并不足以让一部电影成为经典。

比如,冯小刚的功力,虽称不上顶级,可在国内也算不错的了。

但似乎,包括《天下无贼》在内,我们并不觉得冯小刚拍过什么经典。

在豆瓣电影的Top250榜单内,冯小刚也没有任何作品入围。

豆瓣电影的创立之初(2005年),《天下无贼》的评分是7.7。

多年以后,它被越来越多观众重新审视,终于涨到了……7.8。

周星驰,则在Top250榜单内,入围了五部电影。

豆瓣电影的创立之初,《功夫》的评分只有7.2。

多年以后,它渐渐涨到8.3。

最近,它甚至被贴上No.239的金色标签。

正如同里面的主人公阿星一般——

它居然从“输了口碑”的一介屌丝,逆袭成了万人敬仰的武林宗师。

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

《功夫》到底比《天下无贼》强在哪?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次请出北电的研究生——梁小姐。

十五年前,除了“台词”之外,梁小姐还列出《功夫》的第二大“失败”:

剧情。

梁小姐认为,《天下无贼》吊足了观众胃口,所以是一部好电影。

《功夫》呢?

梁小姐如此说道:

我真的没法描述出影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细究下来,这部电影就是《精武门》《大上海1937》《如来神掌》那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回忆录。剧情的空洞,让一些观众在看到一半时,甚至出现了一些困意。

那么,《功夫》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与因空洞而犯困的梁小姐不同,我下面打算细细解读。

解读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说唱(放心,绝不跑题)。

这首说唱,来自于当代重庆的江湖人士——GAI。

苦行僧

GAI - 中国有嘻哈 第10期

表面上,这首说唱的歌词中,词作者分别描写了两个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我”。

“我”是什么人?

先看这句:

看我的鞋儿也破

我的帽儿也破

看我的袈裟也破

但我心比你干净的多

这是在说,“我”虽然贫穷,却安于过着清闲纯粹的生活。

再看下句:

有钱过又如何?

我帽儿又如何?

反正遍地烧不尽的野草

还有扑不灭的野火

这是在说,“我”虽然无权无势,却依然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士。

就像《功夫》里的苦力强、裁缝师傅、油炸小贩、包租公与包租婆……

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贪图名利,甘愿在贫困社区过着平淡简约的日子。

而,一旦恶势力来袭,他们就不顾性命,去扑灭野火行侠仗义。

说白了,“我”是深藏不露的武林宗师,“我”是厌倦世俗的江湖隐士。

那么问题来了——“我”是如何一步一步,达到此等高深境界的?

我们接着看歌词:

倘若心无杂念方能够修成正果从前的匪徒现在也要斩妖除魔

这是在说——

修成正果斩妖除魔之前,“我”也曾是一名心中充斥杂念的匪徒。

再看下句:

如果我没猜错你也肯定被卖过你想要正经地活可是这时代这世界不正经的太多于是你忘了童年的书学会了同流合污学会了一切不在乎因为这里的神经病太多

注意,这段歌词里,角色从“我”变成了“你”。

“你”又是谁?

实际上,“你”就是从前的匪徒,也就是从前的“我”。

说白了,就是成为武林宗师、成为江湖隐士之前的阿星。

许多年前,在阿星的童年时代,他还是一个拥有清澈双眼的小孩。

他天真地相信,正气必能战胜邪气,每个陌生人都是善良的好人。

街边乞丐说他是百年一遇的练武奇才,他就倾家荡产买下《如来神掌》。

碰见哑女被人欺凌,他虽然身躯瘦小,也还要冲上前去。

傻不傻?

傻。

像谁?

《天下无贼》中,与儿时的阿星一样——

傻根也天真地相信,正气必能战胜邪气,每个陌生人都是善良的好人。

男贼王薄骗他说女贼王丽得了没钱治的绝症,他就捐出自己的五千块钱。

碰见有人需要输血,他虽然见血就晕,也还要冲上前去。

是的。

某种意义上,傻根这个角色,其实跟阿星异曲同工。

某种意义上,《天下无贼》其实讲的也是江湖上的事情。

所以,十五年前,很多人把两部电影放一块比,并不是全无道理。

而,在我看来,《功夫》之所以能笑到最后——

除了视听语言的功力,其实更重要的还有“剧作核心”。

所谓剧作核心,是指人物的内心和行动,及影片的思想与主题。

剧作核心,也往往是判定一部电影能否成为经典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这一点上看,《天下无贼》不仅难成经典,甚至可说是三观尽碎。

不信?看我继续做拆解式分析。

我们知道,阿星与傻根一样,都遇到了江湖骗子。

不过,阿星旋即就被坏孩子一顿暴打,知晓了世间的残酷真相。

哇 如来神掌啊才卖两分钱一本呐

因此,阿星的天真,渐渐被恶念侵蚀。

他忘了童年的武侠书,学会了与人同流合污。

学会了对一切不在乎,成为了最粗俗的匪徒。

从此以后 我明白好人没好报我要做坏人我要杀人

可悲吗?

先别急着判断。

我们再看傻根。

与阿星不同的是,傻根并没有知晓世间的残酷真相。

王薄用自己的性命,成功让他避开了黑暗,保全了他天真的观念。

幸运吗?

感动吗?

抱歉,这看似催泪的一幕,实则却是最大的残忍。

要知道,傻根是位二十一岁的成年人。

但,从创作者到片中角色,却都没有把他当作成年人看待。

编剧甚至还抹灭了,他作为一名独立个体最基础的知情权。

一路上,他的身边尽是豺狼虎豹,他的钱包也被人数次调包。

然而,他却对所有一切都不知晓,就像一个被大人哄骗的巨婴。

多年以后,我们重看《天下无贼》的台词,是否感到莫名的恐惧?

真希望他能够永远一直这样睡下去这样他就不会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永远都活在天下无贼的梦里答应我不要让他知道身边有那么多贼

为了保护对方,就蒙住对方的眼睛,在四周围起高墙,阻挡信息流淌。

在我们的文化里,无论政府还是百姓,观念上总有这样一些陋习——

把无知当成纯洁,把愚昧当成厚道。

把蒙蔽当成善意,把习惯撒谎当成成熟的标记。

由于王薄和王丽的“保护”,傻根直到下了火车,都没受到任何伤害。

同时,傻根也没有任何成长与改变,只是继续傻下去而已。

可以想象,下次他还会大张旗鼓露富,就像未成年的巨婴。

让一个成年人,活在无知与愚昧之中,才是这世上最残忍的暴行。

那么,什么才是这世上最仁慈的善行?

我们说回阿星。

多年以后,灵魂已经扭曲的阿星,到街边抢劫一个少女。

抢劫完了,阿星才被一根棒棒糖猛然打醒——

原来,眼前被自己伤害的少女,正是当年那个崇拜自己的哑女……

这一刻,阿星痛苦无比。

他何其迷茫,他只想逃避。

他辱骂肥仔的话语,其实全是讲给自己。

我就说你是烂泥扶不上墙回家养猪去吧

打死你

我不想再说,这段情节的视听语言,是多么专业多么经典。

我只想说,阿星的成长与改变。

影片后半段,包租夫妇闯进贼窝,要跟火云邪神决一死战。

决战之前,他们还带了件东西:钟。

这个钟,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要给斧头帮“送终”。

另一层,是要为阿星敲响警钟。

自古正邪不两立…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

决战的最后关头,包租婆借钟扩音,以狮吼功击败了邪神。

邪神双腿跪地,向包租婆求饶认输,于是包租婆扔掉了钟。

就在此时,邪神掏出暗器,扎的包租夫妇措手不及……

原来,邪神之所以是“天下第一”,并不是因为苦练的武艺。

而是因为那个在所谓成人世界中最被惯用的伎俩:撒谎。

从邪神脸上,阿星看到了丑陋的自己。

哑女的棒棒糖、包租夫妇的警钟、邪神的无耻无情……

诸多复杂的情感,在阿星脑中盘旋,把阿星搞得好乱。

终于,他将原本要用来对付包租夫妇的武器,对准了邪神。

他朝邪神打去,结果武器被劈成两半,自己反被一顿痛击。

邪神把他打成烂泥,并问他:“你为什么要打我?”

他没有回答,而是用尽最后力气,又朝邪神打了一下。

这说明什么?

此时此刻,阿星的英雄主义,已经被彻底唤醒。

何为英雄主义?

今何在认为:“看清强权的强大,然后挑战它。”

罗曼罗兰认为:“看清世界的真相,然后热爱它。”

如来佛祖认为:“看清众生的本质,然后宽恕它。”

打通任督二脉后,阿星与邪神展开终极对决。

如来神掌的攻击,让邪神再次求饶认输双腿跪地。

而阿星,即使目睹过前车之鉴,也依然选择了相信邪神的诈欺。

傻不傻?

嗯……不傻。

因为,阿星的“相信”,跟傻根的“相信”已经大不一样了。

阿星的相信,并不是出于无知和愚昧,而是出于真正的宽恕与纯洁。

当邪神再次掏出暗器,阿星再次将其制服,并把暗器里的毒针取出。

接着,暗器变成了一朵金花。

金花升上高空,又渐渐变成了美丽的莲花。

什么意思?

佛经有云:花开见佛性。

此处的“花开”,指的便是莲花。

没错——莲花,即是佛的象征。

莲花为何能象征佛?

莲花,并不生长于干净的雪顶之上,而是在烂土之中独立绽放。

也就是说,莲花见惯了世间的丑恶,却依然能保持自身的纯洁。

纯洁,并不代表无知。

纯洁,是出淤泥而不染,看破世俗而高于世俗。

出于无知的相信,会让恶人抓住把柄;

出于纯洁的相信,则能度化恶人,使恶人平静。

被彻底打倒后,邪神问阿星:“你这是什么掌法?”

阿星答:“你想学啊?我教你。”

邪神痛哭流涕,跪在地上认真说道:“我输了。”

这是因为,从阿星的话中,邪神领悟到——

当他学会最强武功如来神掌的那一刻,佛性就已泯灭了他身上的邪恶。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苦行僧》最后的那句核心歌词: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这是在说——

从一介匪徒到修成正果,“我”品尝过了人生道路的种种滋味。

到最后,“我”只想深藏功与名,做一个与世无争的平凡百姓。

就像影片结尾,阿星在一家店内,靠卖棒棒糖维生。

正如同包租夫妇等等那些武林宗师,阿星也成了一名江湖隐士。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城市还是那个城市,但不同之处就在于——

阿星脸上的无知与暴戾已经完全消失,而多了份泰然平和的纯洁心境。

至此,阿星相继走完了佛教典籍中的人生三境界——

看山是山(无知愚昧);

看山不是山(扰乱心扉);

看山还是山(纯洁回归)。

而,《功夫》也历经岁月的洗礼,得到了它应有的正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功夫》的背景音乐分析
周星驰电影《功夫》经典配乐
深度扒一扒周星驰《功夫》电影里的一些细节,却很少有人发现
小憩时光NO.4 ||《功夫》
周星驰巅峰之作,《功夫》里的这17处隐喻,你看懂了吗?
从街头混混到武术宗师,《功夫》中的周星驰是如何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